我整整讀了五遍,太透徹了!(經典)

2021-02-06 李小託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李小託,關注我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文:南懷瑾



兒15歲,暑假。父親受邀參會,攜兒同往。


一路上,兒神色焦慮忐忑。


晚,賓客散,問:「兒子,你咋了,不舒服?」


「沒有,爸爸,只是有點不安。」


「不安?」


「嗯,今早出門:乘飛機,頭等倉;下飛機,大奔馳;住賓館,總統套。記得師父跟我說過: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 父親一時無語。


「爸爸,您為眾生勞頓奔波,有德,所以叔叔阿姨們這樣款待您,您可以坦然接受;而我不同,還是個學生,還沒為社會作過任何貢獻,享受這樣待遇,叫德不配位,今後恐有災殃?」


「兒子,爸爸太高興了!」


父親激動,摸了摸兒子的頭:「爸爸放心了,憑你這番話,你這輩子就不會有大的災禍!」


父親太高興,高興得流淚:「兒子,這樣,今晚你就睡地上,明天去申請做義工,如何?」


「太好了,爸爸,這下我可以睡個踏實覺了。」


一個15歲的小傢伙都懂這個道理,其父為之激動與驕傲讓我羨慕。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當厚德載物。



以下是成人式說教,為進一階,看看無妨。


為什麼今天的年輕人容易英年早逝?為什麼有的人家裡剛蓋完房子,人就出車禍了?


為什麼?就四個字:德不配位


我們所有的財富、智慧,我們的一切,老祖宗用一個字來代表叫物。


唯有厚德,才能承載萬物。


厚,深厚的意思;德,按照自然規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載,就是承載;物,就是我們說的福報。


相反的那句話,叫做「德不配位」。


位,就是我們的待遇、福報。德不配位,就是我們的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


打個比方說,這有一張桌子,它能承受10斤重的份量,您非得給它放上15斤、20斤、50斤的重量。


這個桌子會怎麼樣?它就開始發抖,它就開始變形了,出現崩潰之前的先兆乃至最後倒塌。


金錢、權力、名望都是自己的福報,都是壓自己的物啊,您能承載的了嗎?靠什麼承載,靠符合萬物規律的德行。


這裡有當父母的,當爺爺奶奶的,你要經常把珍惜福報這句話跟自己的孩子講,對他非常有好處。



福報,就是我們的享受。


譬如我吃得好,我穿得好,我能有一萬的不穿一千的,能吃十萬的我不吃兩萬的,這些都叫福報。


中國人講惜食,珍惜的惜,食物的食。惜食、惜衣,你要珍惜它,人貴惜福。你得積攢自己的福報。


有人說:「老師,你講的我不相信。」那就四個字送給你:「以身試法。」


過去有一句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太重要了。


有的商人,以非法的手段,去要那些他命裡頭裝不下的東西,他這不是惹禍嗎?因此坐牢判刑的例子還少嗎?他的德行跟他的待遇、福報不相稱。


我用便宜的手機、穿便宜的布鞋,普通的衣物. 我為什麼要這樣?因為我認為我沒有那麼厚的德行,所以我用這些很簡樸的東西,我心裡很踏實。


若我沒有德行,而要享受的太大,要奔馳寶馬、豪華別墅,頓頓飯都是上千上萬. 就是消耗自己的福報,折自己的福,您真敢吃,真敢用啊?


現在人們瘋狂的追名逐利,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價,為了掙錢不惜一切手段。


我們現在天天看這個奔馳車好,那個大別墅好,看人家當官當這麼大. 心想,我一定要把這個錢掙到手。


大家都是在這樣想,完全不懂得道德。結果會如何呢?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現在的學生、孩子也是那樣,不管自己是什麼身分,就是要最好的。


你現在一分錢不賺,你就要最好的,誰教的?電視教的,社會在教,家長也在教,老師也在教。攀比,家長都鼓勵:媽媽明天給你買個更好的壓倒他。


你看看,完全錯誤。



孩子不知道,享福太多了會怎麼樣?我們老祖宗講的,這會折你的福報。


老年人過去講「折福折壽」,是有道理的。大家不要忘了,壽命和福報都是能量,人本身就是個能量體。


我們不會愛孩子,現在對孩子的那種愛完全是違背常理知識的。你越愛,他生病越多,越容易出災禍,越容易夭折。


年輕人為什麼年紀輕輕的去世的那麼多?三十多歲,突發疾病為什麼那麼多?因為他的福報、能量快速消耗了。


所以吃的簡樸、用的簡樸,真有好處。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是知道厚德載物,你才敢消受。


你看那些企業家那麼有錢,就想我要把這個錢拿過來。你就不知道想想,人家有什麼樣的德行和福報,他才能坐在這個位置上,才能坐的安穩。


再說一句《周易》裡的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你看著人家發財,你看著人家出名,你看人家當教授. 你心裡不平,但你有沒有想過人家有多大的德行?你有沒有?



喜歡付出,福報就越來越多;

喜歡感恩,順利就越來越多;

喜歡助人,貴人就越來越多;

喜歡抱怨,煩惱就越來越多;

喜歡知足,快樂就越來越多;

喜歡逃避,失敗就越來越多;

喜歡分享,朋友就越來越多;

喜歡生氣,疾病就越來越多;

喜歡佔便宜,貧窮就越來越多;

喜歡布施財,富貴就越來越多。


珍惜一切,感恩一切!


親愛滴,喜歡就點讚分享哈

李小託(漫漫),材料學博士,現居紐西蘭,

喜歡貓,喜歡簡單隨意的生活,


長按下面我的頭像關注李小託微信公眾號


推薦我們團隊的另一個微信公眾號,

布穀鳥文摘,

真知灼見,

高端有料,

歡迎關注,

請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加關注布穀鳥文摘,謝謝



相關焦點

  • 整整讀了五遍,太透徹了(經典)
    老和尚就過去問她:「姑娘你要過河呀,那你過來我背你過去吧。」老和尚就把姑娘背過了河。小和尚看在眼裡,心中很是費解。走了20裡地,終於憋不住去問老和尚:「師父,為什麼你囑咐我下山不可近女色,自己卻主動去背那姑娘呢?」
  • 整整讀了五遍,太透徹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且讀文摘,ID:qdwz8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瓦妮莎的微笑Richard Clayderman - 理察·克萊德曼鋼琴曲全集-星空道教聖地青城山有一副名聯:
  • 世上最厲害的算命,整整讀了五遍,太透徹了!
  • ​我整整讀了五遍,太透徹了!(學佛人都該讀讀,特別是在家人)
    13.如果你以寬闊的胸懷容納一切,包容一切的時候,你就不會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能經常查找自己的缺點,能不斷地去掉我執,這就是修行,否則修什麼呢?
  • (我整整讀了五遍,太透徹了)
  •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真的嗎?
    對此,我也是非常的高興。可是今天我要講的是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人讀了那麼多遍國學,或者說讀了那麼多經典的書,卻始終沒有明白經典?或者說他沒有開悟也對。當然有些孩子天生比較聰明,不用「書讀百遍」,說不定讀幾遍他就明白了。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從小讀到老,讀了一輩子也沒有明白老祖宗那些話究竟在講什麼、那些經典到底意味著什麼,始終在核心精神的外層打圈圈,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 素讀經典課堂教學的講與讀
    因為外婆從來不解釋,一直不太懂,有的或者是根本不懂。直到初中的某一晚,在一個同學家玩。她家竹樓後邊有個小池塘,起先都不知道月明中天,等追逐到小池邊,突然看到了一個好大好圓的月亮,在她家竹樓邊波光粼粼地漾著,我嘴裡情不自禁地喊出來:「近水樓臺先得月喲!」同學的爸爸豎起大拇指贊個不停。在背會詩文後的第三年,我才在偶然的情境中解開了對這些文字存在已久的困惑。
  • 王財貴:如果每一個大學生都讀100遍《論語》
    因為我知道,只要一個人把任何一本經典讀一百遍,他必能從經典中提升其為學的能力,必定能從經典中領悟其為人處世之道,必定能變化其氣質,開闊其胸襟,啟發其智慧,而這些不正是「大學」教育的真正目的嗎?!並且這一百遍經典必將影響其一生,所以不管上的是什麼科目,給他九十分,甚至給他一百分,都是值得的。
  • 中國股市股民必看的炒股口訣,我讀了整整10遍,講得太透徹了
    就算我要做整個板塊,也是有一隻的籌碼比較集中的作為領頭羊。同樣,就算是超跌反彈等行情也要特別關注籌碼最集中的。特別注意的是中小市值,籌碼集中,次新股的股票,這樣的股票很容易成為龍頭的。龍頭股回檔的成功率要比跟風股的概率要大很多。
  • 金剛經中,堪稱最經典的五句經文,不讀太可惜了!
    金剛經中,有太多優美的佛經文字,尤其是這五句經句,一定要讀一遍,最好多讀幾遍,因為這些句子,可以讓人開悟,不讀實在太可惜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要想達到菩薩的境界,就要發菩提心,並離一切相,做到無我無人無眾生相,才能達到菩薩的境界,一旦著相,即是凡夫。佛與我們的區別,也是這樣,一個著了相,一個離了相,一個迷,一個悟。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利益與堅持,我對讀誦經典的一些體會
    讀誦經典的過程是修定力的過程。欲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一定要有好的定力。定力越高,越容易作出成績。有的學生不能安心學習,坐不住,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好的定力。怎麼辦?建議每天讀誦經典。每天讀經的時間根據個人情況安排,可以逐漸增長讀經時間。一次讀的時間越長,越是心無旁騖,則定力越高。
  • 巴金:那個把紅樓夢讀了一百遍的牛人,給我帶來了怎樣的啟示?
    「開口不談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對於文人雅士來講,曹雪芹締造的這座「文學寶庫」,是中國文學界無可替代的「珠穆朗瑪」。我們讀書會剛剛歷經半年、100人一起攜手攀登了這座文學巔峰。百人共讀雖然結束了,但其歷程仍然記憶猶新。關於巴金,一直有個傳說,他是「把《紅樓夢》讀了一百遍的牛人」。而這次重讀《家》,讓我相信了,那個傳說,是真的。
  • 陪孩子進行經典文化誦讀,如何讀?如何具體操作?且聽我細細道來
    如何陪著孩子進行經典誦讀的實際操作?今天我針對幼兒,講一講如何經典誦讀。我借鑑了王財貴老師的做法,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只是這個親子閱讀是經典古文罷了。讀之前,千萬別把誦讀的含義搞混了,我理解的誦讀是:1、讀出聲。2、要有感情的讀。3、反覆讀。這與死記硬背有是有區別的。為使講解淺顯易懂,我以《論語》第一篇《學而第一》為例。1、小朋友,跟我讀。我讀一句,孩子讀一句。
  • 五本經典小人書:七八十年代火遍街,人物熟透了,年輕人很少看過
    小人書中有許多經典的,中年人差不多都看過。下面說說五本經典小人書,這五本小人書七八十年代火遍街,裡面人物熟透了,國人盡皆,90後以後的青少年很少看過。大鬧天宮。這本小人書有許多版本,1956年版的叫《大鬧天宮》,後來又有《孫悟空大鬧天宮》,說的都是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
  • 我推薦產品經理讀的10本書
    今日欄目:乾貨分享這是奶爸第106篇推文最近很多剛開始做產品經理,或者準備開始進入這個領域的人經常會問我,產品經理應該讀哪些書來提升自己,希望我推薦個書單,今天就把我這麼多年讀過,感覺不錯的書,本著不吹牛
  • 書讀百遍,真的能其義自見麼?
    附近的讀書人請他講學,他不肯教,卻對人家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書讀百遍,真的能其義自見麼?今天,世界讀書日,身邊君就想和你分享在日本教授外山滋比古眼中,究竟什麼才是真的的閱讀。反倒是感覺不太敏銳的人,如能不屈服於接二連三的失敗而堅持閱讀,將終能領悟,發現書籍原來是如此有趣。就如龜兔賽跑中的兔子輸給烏龜一樣。喜歡上閱讀的烏龜會領先。一本書必須從頭讀到尾。中途放棄的話,意志就太薄弱了!即使讀不懂,或是索然無味,如果連區區200頁左右的書都讀不完,還能做什麼?狠下心來讀到最後一頁吧。
  • 最頂尖的炒股高手,從來只做一種股票,我讀了N遍,太透徹了
    少女絕望地說道:「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太大了,每次我覺得自己找到聖杯的時候,緊接著就會被打臉。我可能不適合做交易。」 「沒有人不適合做交易。只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找到交易之道。」隱士一邊泡茶,一邊說道。
  • 2018年共讀《學庸論語》1000遍邀請函
    一個人讀有時候很難一直走下去,但是一群人共同樹立一個目標,互相監督是比較容易的,共修的力量非常強大。比方說確立好一本經典,在某一段時間內計劃要讀到多少遍,給自己一個鼓勵,一個期許,一個計劃,一定可以突破困境,創造奇蹟! 2018年我發願要把《學庸論語》再讀一千遍,完全脫口而出,達到隨時隨地能應用,乃至於終身不忘的境界。古人云:書讀千遍,其義自見。
  • 來,這樣多讀幾遍就能背下來!
    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題讀百遍其義自解」,不管怎樣,書讀得多對孩子來說歸是百利而無一害!在學生時代,語文老師也經常會有要求學生熟讀和背誦一些經典課文,可這時總會有的孩子特別害怕背誦。其實,對於一篇課文不應該僅僅只是局限於「背」以及讓孩子有壓力的死記硬背,而是應該要讓他多讀,因為讀得多了自然就會背了!
  • 臨潼小學「名校+」「國學經典·同讀同慧」——我的國學經典小故事
    我是臨潼小學三年級二班史近玄的媽媽。孩子正式接觸國學是在二年級上學期。記得那時剛開學,學校安排了每日經典誦讀,作為家長的我自然而然地承擔起了孩子的陪讀任務。可是當我提前翻開誦讀教材《學庸論語》,看到滿篇的文言文,而沒有一點注釋的時候,我的心裡直犯嘀咕,這麼深奧的內容,我一個成年人讀起來都費勁,一個識字尚不多的小孩子能讀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