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告訴你,如何擁有一段理想關係?

2020-10-03 記憶的針眼

近日,加州大學一個社會心理學領域的課題組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人們的理想型並不唯一滿足了他們自己的擇偶標準,而是滿足了大部分人的理想型需求。

這項研究讓被試列出理想伴侶最重要的三個特點之後,再讓他們對自己私底下認識的一些人進行關係欲望打分,最後該教授發現,在共同朋友圈裡的,人們對某個共同好友的關係欲望打分有著極大的相似性。

也就是說,對於某個人的理想伴侶,他極可能既符合這個人對伴侶的要求,也符合另一個人對伴侶的要求。

最後他們得出結論:我們對自己的理想關係,或許並沒有那麼深刻的見解。

也就是說,我們對理想伴侶的追求其實只是希望另一半擁有"積極品質"罷了,也就是說,是個好人就行?

這個結論在我們的日常擇偶過程中其實是顯而易見的,只是這些科學家對生活經驗經由實驗進行了證實。

一名擁有許多優秀品質的人,必然是符合了大部分人對理想伴侶的幻想的,他在生活中也是不缺乏追求者的。

人都喜歡優秀的人,不喜歡無用之人,伴侶是我們選出來陪我們過一輩子的。

在長期的相處之中,如果對方沒有較多讓你欣賞的優點,在生活的瑣碎之中,必然是雞毛一地。

但是你要認清楚一點,優秀者的數量是有限的,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庸的,這也就證明了對優秀者的競爭必然是極其激烈的。

我們不應該一心幻想著理想伴侶的出現,更重要的是自我的提升。

當自己成為優秀者,那麼自然會有優秀的人會選擇找你做他的伴侶。

然而,不管是多優秀的人,都會有不少缺點,有一些人在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了對方的缺點無數,便開始懷疑自己的眼光。

這與身體內的內啡肽散去有關,也與人本身就不完美有關。

眾所周知一句話,情人眼裡出西施,當西施落下凡間,成為一個有著無數缺點的普通人之後,更重要的其實是包容與妥協

當幻覺式的愛戀消失,相愛的人應該開始尋找合適的相處模式,而不是一味否定對方。

激情消失是很正常的,長時間的激情很容易影響到我們的生活,過度分泌某些激素對人體也有害。

在激情消失之後,把愛情當成普通的人際關係去對待,是維持這段關係最好的方式。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告訴你,你的理想關係為何難以實現?
    近日,加州大學一個社會心理學領域的課題組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人們的理想型並不唯一滿足了他們自己的擇偶標準,而是滿足了大部分人的理想型需求。這項研究讓被試列出理想伴侶最重要的三個特點之後,再讓他們對自己私底下認識的一些人進行關係欲望打分,最後該教授發現,在共同朋友圈裡的,人們對某個共同好友的關係欲望打分有著極大的相似性。
  • 心理學家告訴你:在感情中,如何保持良好的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並非單指兩性之間的關係,夫妻、戀人、密友、親子關係都符合親密關係的範疇,文章接下來講述的是成人間的親密關係。親密關係如何影響日常?形成良好的親密關係對自我發展非常重要,人只有擁有健康的親密關係,才可能進一步發展,進一步發揮潛能實現自我,真正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好的親密關係可以滿足人的歸屬需要,保持生活朝著有條不紊的方向行進。
  • 心理學家告訴你:在感情中,如何保持良好持久的親密關係
    行成良好的親密關係對自我發展非常重要,人只有擁有健康的親密關係,才可能進一步發展,進一步發揮潛能實現自我,真正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好的親密關係可以滿足人的歸屬需要,保持生活朝著有條不紊的方向行進。他們倆在親密關係中彼此支持,成就了自我,也成就了對方。親密關係的建立和維護親密關係的建立有很多種方式,兩個人如何相愛、兩個朋友如何交心的過程因人而異,可能是一見鍾情,也可能是日久生情,更可能是介於兩者之間。
  • 心理學家告訴你,原生家庭和親密關係的困擾,與童年息息相關
    這本書是著名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師羅尼.索蘭將她對兒童發展的解析置於我們面前,她以一種新鮮有趣的視角對自我、自體及其與他者的關係的動力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不過,我認為這本書不單純是一本育兒方面的書籍,每個人都從童年走過,童年的創傷,原生家庭的影響,會影響你的一生,通過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了解童年的秘密,也就是了解每一個人走過的每一段路的心理歷程,換句話說,就是了解你自己走過的路,走過的童年,所以,我說這本書是從了解童年開始,闡明了影響我們所有人與重要他人的關係,是一本溫暖又令人振奮的好書
  • 特殊兩性關係實驗:心理學家告訴你,愛要怎麼做
    作者:介哥來源:一介我們一生都在尋求幸福的親密關係,但每個人在追逐幸福上通常是迷茫的,從出生到現在,也沒人教過我們如何才能擁有理想的親密關係。豆瓣評分8.5的高能寶藏節目——《幸福實驗室》,或許能給你答案,這是國內首檔大型心理學真人實驗體驗類節目。
  • 心理學家告訴你:如何寬恕家長施暴
    心理學家告訴你:如何寬恕家長施暴研究發現,被打的孩子成年後,會延續家庭暴力,代代相傳非常可怕。這些人在人際交往中,很難與人深交,他們不相信別人有善心,結婚後大多與配偶關係緊張,脾氣古怪戾氣十足。他們不會與人打交道,害怕付出愛心,不能自信地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不敢爭取自己想要的目標,甚至懷疑自己不值得被人關心,永遠不會成功。
  • 心理學家告訴你:和不同的人交往,多久發生關係是有說法的
    但是心理學家表明,並不是所有人一開始認識都可以進行親密接觸的,其實都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磨鍊的,而心理學家還表明:其實認識不同的人,也都需要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就算相愛很長時間,也千萬不要和他(她)發生親密關係,因為這不單單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也是對對方不負責任,而且很有可能遇到一些小天今天帶大家一起盤點一下和不同人發生親密關係的周期。
  • 這本書告訴你,如何成為一個臨床心理學家
    什麼樣的人有可能成為一個著名的臨床心理學家?你看下面這位能行嗎?
  • 心理學家:你與父親的關係,決定了你「命」有多好
    如果說有一段關係,能對一個人的產生極其重大的影響,那麼不用想,我們也知道,這是與父母的關係。部分心理學家有這麼一個觀點:一個人與母親的關係,會影響一個人的表層性格,但一個人與父親的關係,則會影響更深入,更本質的東西。
  • 10個心理學家會告訴你的建議
    研究表明,來自瑞士的心理學家在這一領域的薪水最高。在這個國家,他們的平均工資是88304美元。但是,你從昂貴的專家處獲得的建議與你在其他國家/地區獲得的建議沒有區別。如果你問一個剛剛從心理醫生辦公室出來的人,他們可能會聽到以下10個答案中的一個。
  • 心理學家告訴你,離婚不是失敗,是美好下半生的開始
    如果你壓抑自己,不釋放你的悲傷情緒,你就會生莫名奇妙地生病,頭痛、腸炎、關節炎跟著就來了。化解悲傷最好的結果,是接受分手的事實,與過去告別,不再為從前的關係浪費感情。提升自我價值感自我價值感,也稱作自我概念和自尊,簡單地說就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以及你對自己價值的評估。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有自卑情節,心理學家認為,自我價值感有50%是天生的,50%是後天養成的。
  • 心理學家告訴你:幸福的秘訣很簡單,就這三個字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幸福源自深切的感觸,簡單的享受,自由的思考以及被他人需要。想起這句話是因為我在女兒的繪本中看到過一個故事。小女孩救了一隻蝴蝶,這蝴蝶是天使變的。為了感謝,天使允諾女孩實現她的一個願望。
  • 一段關係的五個階段,如何知道你所處的階段?
    你可能一秒鐘都不想離開你的新男友,而且你對這種變化沒有任何感覺。真相?每段關係都會改變,這是一個循環,了解一段關係的各個階段可以幫助你避開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的問題和擔憂。 聚光燈下的關係階段 為了給你一個關於你的關係可能在哪裡的101,讓我們看看一段關係的五個主要階段。
  • 《完美的愛,不完美的關係》:淺談如何匹配愛與關係的理想與現實
    書中告訴我們:人人與生俱來地渴望完美的愛情,這也是上天賦予每個人的自然且合理合法的情感權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作者認為我們所經營的關係無不傷痕累累,無不問題百出。比如說,你一直希望找到一個端莊的女孩,這是你的愛情理想,可當你找到你認為端正的女孩的時候,你卻發現她並沒有那麼端莊,這就是現實。現實,是經過理想基礎上對比出來的,有理想才會有現實的落差。
  • 圖卡知我心,探索你潛意識中的伴侶關係
    你正在為伴侶關係而煩惱嗎?你想要進入一段關係,或者正準備離開嗎?你想要擁有更和諧輕鬆的伴侶關係嗎?很多時候事實與真相很不一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潛意識將通過圖卡來告訴我們什麼什麼是OH卡?OH卡是「照見我們潛意識的魔鏡」。
  • 這部紀錄片告訴你,親子關係是如何走向敵對的
    父母們在萬般無奈下不得不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而自己也接受了一堂關於如何做父母的課程。孩子們在結業典禮上說: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誠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的相似。
  • 教師與同伴:學校教育如何養成理想人格?
    這種對待兒童的方式傳達了一種非常重要的信息,像是在告訴孩子:「你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我相信你能夠完成許多重要的目標。」這種反應可以培養兒童的自立能力、培養兒童的自尊,可以為青少年放心大膽探索各種規則和意識形態提供各種支持以發展良好的人格認同。教師對學生學習以外的行為評價和反饋也能明顯地影響兒童在同伴中的地位。
  • 如何讓一段愛情保持長久——讀書《親密關係》有感
    很多時候她並不在乎,事情的本身是怎樣的,卻在乎你對他的態度,以及你的反應,確定她在你心中的地位如何?一、一段親密關係中最重要的是雙方的平衡,是綜合的平衡狀態。打個比方說,你們雙方的匹配度一定要高。二、如何確定兩人的價值觀。親密關係中,通過對話引導出對方的具體價值觀,從而更深的了解她,內心深處的欲望和動力。你所具備的是什麼?你想要什麼?我有什麼?我想要什麼?為什麼兩個人能夠在一起?
  • 親子關係不理想?那是你沒用對讚揚與責備
    「媽媽,我們班又有好多同學不敢把試卷拿給家長籤字,因為沒考好,怕老師罵」「你所有的試卷我籤字了,你怎麼不怕我罵?」「我考的還不錯啊,而且你不會罵我考不好,只會告訴我哪裡錯了。」談話雖短,我卻很欣慰,相比較其他家長,我已經開始意識到讚揚與責備對孩子的影響。
  • 為什麼你想擁有親密關係?《親密關係》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最近有幸聽了樊登讀書的這本《親密關係》,我才深深地知道,原來一個人想擁有親密關係背後的需求是:1.獲得歸屬感2.確認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我們都希望在親密關係中滿足需求,當彼此都能滿足了以後,那就會感到幸福。可是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人卻沒有在親密關係中獲得持續的滿足,原因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