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改變命運,閱讀是一個人獲取知識,快速成長的重要手段之一。
每當我們讀到一本好書時,常常會感到充滿收穫,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曾經學過的知識和技能,伴隨著長期的閒置,就會逐漸地模糊和淡忘,大多數人的大腦裡面並沒有剩下多少真正有用的東西。
本期話題,唐歌就來和你聊一聊:看過的書,學過的知識轉身就忘?提升讀書的效果,你需要一套高效的記憶學習法。
一 如何高效記憶,提升讀書的效果
1 凡讀書,必做學習筆記
閱讀一些乾貨類書籍的時候,一定要做好學習的筆記, 人的大腦其實很容易遺忘,只有提煉出書中的要點,把重點記錄下來,繪製好腦圖,梳理清楚整體的框架,才能高效地記憶,也方便後續的及時回顧。
另一方面,邊讀邊做筆記可以加深記憶的效果,因為涉及到了手寫,眼看,腦想等等多重感官的調用。
筆記需要不斷整理,完善和升級,經過思考,實踐,體驗,我們會有新的感悟,把這些心得都不斷擴充到你的筆記之中,優質的筆記多了,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知識財富。
2 掌握記憶的規律,及時回顧
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的實驗研究表明,人的記憶在剛開始階段的遺忘速度是最快的,在最開始學習完的一天內,可能會遺忘大約60%左右的內容。
隨後遺忘的速度逐漸減緩,這之中有幾個記憶的節點非常重要,因此,學習時制定一項科學的複習計劃就尤為關鍵。
五次複習法強效記憶所學知識
第一次複習,在知識學完以後的10到20分鐘後,快速地做一個整體性的回顧和總結。
第二次複習,當天
當天就要對學習的內容做好及時的複習。
第三次複習,本周
對一個星期內所學的內容進行總結和回顧。
第四次,當月
快速梳理總結本月學習的內容。
第五次,半年
複習半年內學到的知識要點。
看上去似乎很麻煩,很花時間,但是這個方法對於長期記憶的效果卻是非常顯著的。
你需要事先制定好一個學習的計劃,其實,後面的幾次回顧,主要針對記憶模糊的部分看幾遍就行了。
因為,其實你的大腦裡面對於大部分主要的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印象,後面複習的壓力並不大,關鍵在於及時複習,有一個回顧的計劃。
3 嘗試回憶,查漏補缺
在我們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的時候,不要立刻就是打開書本,進行重複地閱讀,首先應該做的是嘗試回憶學過的內容。
主動思考,讓之前所學過的東西在大腦裡面過一遍,對模糊不清或者無法回憶的內容,做好標記,重點關注。
通過回憶,檢驗學習的成果,有重點地複習,知道自己哪部分掌握的還不夠好,對於已經熟練的部分則可以少花時間,有針對性地學習,提升效率。
4 關聯聯想記憶,分類,體系化
讀書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要學會不斷地跟舊有的知識建立聯繫,不然,一個個獨立的知識點在我們的大腦中,就相當於是一座座的信息孤島,很容易就會被遺忘。
整理記憶的線索,把相關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加深知識之間的關聯密度,同時,也可以為我們的回憶提供線索。
另外,知識之間除了要建立聯繫,還要形成體系,成為一個環環相扣的系統,才能更好地吸收和應用,因此還需要我們經常做一些主題式的複習和思考,加深知識的記憶。
5 制定複習和總結的計劃
讀書學習時,設置備忘錄,計劃到每一天的任務清單,有規劃地進行複習。
比如,當天複習學過的內容,同時以關鍵詞的形式,記錄到周日的任務複習計劃中,然後再記錄到當月的複習計劃中,再然後是半年。
6 階段性總結,快速回顧
每次看完書以後,都要有一個總結回憶的部分。花上三到五分鐘的時間,讓所學的內容在自己的大腦裡面快速地過一遍,就像放電影一樣。
看完一個章節,就對這個章節進行總結,看完一本書以後,再來做一個整體性的回顧和總結。
7 提煉要點,串聯關鍵詞
首先,濃縮知識要點,分類整理,列提綱,畫思維導圖,精簡內容,梳理脈絡,給大腦記憶減輕負擔。
其次,把學習的知識點概括成一個一個的關鍵詞,根據提綱或導圖把這些知識點關鍵詞串聯起來,嘗試進行回憶和複習。
8 多重循環學習法
比如,一本書有10個知識點,今天學習第一個知識點,同時做好第一個知識點的回顧。
第二天學習第二個知識點,然後,複習知識點1和知識點2。
第三天學習第三個知識點,複習知識點2和知識點3。
……
以此類推。
等到全部學完一整本書,再來做一個總結性的回顧。
學習如果不做及時的複習,一天以後,就會遺忘一半以上,一個月過後,你可能已經忘記大部分的內容了。不要等到忘的差不多了再去回顧,這樣幾乎等於重新再去學一遍,無疑會浪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二 提升知識吸收和內化的效果
1 多感官沉浸式學習法
應用多種感官體驗,加深記憶的效果,比如,邊讀,邊想,邊寫,邊說,身體參與的器官越多,記憶的效果就越好。
沉浸到所學的知識當中,設身處地,身臨其境。把自己當成作者,把自己當成書中的主人公,去思考,去體會。這一方法應用在通過觀看中英文字幕電影,快速提升英語水平上,效果尤為顯著。
2 輸出
大部分人學習時往往只重視於輸入的部分,其實,輸出對於知識的吸收內化來說非常的重要,常見的有助於記憶的輸出方式,比如,寫文章,做微課,做演講等等。
另外,通過輸出,我們可以發現自己到底哪些東西弄明白了,哪些東西實際上沒弄明白。
通過大量地輸出,倒逼自己輸入。講微課,寫文章的時候,你會為了能夠給別人講明白,特別重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 學以致用
在生活中不斷實踐,很多技能用著用著自然就記住了,一定要給自己塑造一個良好的實踐環境。
學了寫作的技巧,就要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斷演練, 學了演講和口才的技巧,就要在生活中與人溝通中不斷地實踐。
4 定期主題式回顧,定期總結
定期對看過的書進行總結和反思。
重讀筆記,定期反芻,上面唐歌講到了按照每周,每月進行複習,還有一種是根據主題來進行主題式的回顧。
每個星期抽出一定的時間,定期對某個主題的知識進行訓練和反芻。
重要的工作技能,思維方法,知識要點,每隔半年,一年拿出來再做回顧和總結。
很多學過的小技巧如果經常不用就會忘記,給自己列一份技能的練習清單,每隔一段時間就去實際操作和演練,提升記憶和對技能的掌握效果。
主題學習,主題輸出
建立某個主題的知識體系,思維體系,讓知識之間形成網絡。
比如,以自媒體寫作為主題的知識整理,你可以經常對自己掌握的這些知識做一個這樣的整理,然後再做一個整體性的輸出。
5 費曼技巧,以教促學
把你學到的知識,用最簡潔的語言講給別人聽,當新手也能夠很好地聽明白的時候,就說明你對這個概念掌握的已經差不多了。
教授別人的過程中可以加深我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可以讓我們發現自身不足的地方,及時地改進。
6 與人交流,參與討論
好的環境,有助於一個人的快速成長,多加入一些相關的社群,通過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和高手的交流,可以讓我們真正快速地把所學的知識用起來,鞏固學習的成果。
三 正確地看待學習中的記憶和遺忘
1 不要試圖記住所有內容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對於一些乾貨類的書籍,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是那些能夠改善自我,或者說實際應用的最核心知識。通過這些核心理論可以拓展出大量的應用模型。
學習的時候,一定要精簡內容,斷舍離,不要囤積信息。不要對所有內容都一視同仁,要把精力和時間放在最重要的部分。
2 不要指望學了一遍就永遠記住
幾乎很少有人能夠過目不忘,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如果想要保持長期的印象,就要在後續的過程中不斷地反芻,思考,實踐和階段性回顧。
學過的東西,讀過的書往往需要我們多次地重複,才能夠記憶深刻。
3 不同的書,不同的讀法
我們日常看的書不在乎下面的幾種:小說故事類,技能方法類,思維拓展類等等。閱讀不同的書籍需要我們應用不同的方法。
有的書,我們只需要記住大概的內容就可以了,有的書需要我們反覆思考和總結來不斷內化書中的知識,有的書則需要我們持續地實踐來提升技能。
字典類,工具類的書籍,可以多次查閱,你不需要記住所有的內容,也不現實,你只需要記住書籍大概的目錄和重要的關鍵詞,真正要用的時候,保證能夠方便快速查閱,快速上手就可以了。
4 你並沒有遺忘所有的部分
很多原本你以為遺忘的部分,可能讀著讀著就變成了你自身的一部分,這些積累的養分慢慢地就形成了你的思想,你可能覺得忘記了,但其實它可能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你的思維和行動了。
寫在最後
讀書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筆記的整理,及時地回顧和總結,否則就會是:看了很多的書,學了很多的教程,卻依然沒有留下什麼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學習從輸入到輸出,到應用和內化,是一套閉環的系統,除了上面介紹的一些關於記憶方面的技巧,實踐輸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通過與人交流,做微課,教授別人,寫文章可以加深我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反過來,通過讀者的反饋,評論,也能夠優化我們自身的知識體系,然後再一次輸出,真正地把所學的知識,閱讀的書籍用起來,這是一個自我完善,持續精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