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的書,學過的知識轉身就忘?你需要一套高效的讀書學習方法

2020-09-16 唐歌成長力學院



知識改變命運,閱讀是一個人獲取知識,快速成長的重要手段之一。


每當我們讀到一本好書時,常常會感到充滿收穫,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曾經學過的知識和技能,伴隨著長期的閒置,就會逐漸地模糊和淡忘,大多數人的大腦裡面並沒有剩下多少真正有用的東西。


本期話題,唐歌就來和你聊一聊:看過的書,學過的知識轉身就忘?提升讀書的效果,你需要一套高效的記憶學習法。


一 如何高效記憶,提升讀書的效果


1 凡讀書,必做學習筆記


閱讀一些乾貨類書籍的時候,一定要做好學習的筆記, 人的大腦其實很容易遺忘,只有提煉出書中的要點,把重點記錄下來,繪製好腦圖,梳理清楚整體的框架,才能高效地記憶,也方便後續的及時回顧。


另一方面,邊讀邊做筆記可以加深記憶的效果,因為涉及到了手寫,眼看,腦想等等多重感官的調用。


筆記需要不斷整理,完善和升級,經過思考,實踐,體驗,我們會有新的感悟,把這些心得都不斷擴充到你的筆記之中,優質的筆記多了,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知識財富。


2 掌握記憶的規律,及時回顧


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的實驗研究表明,人的記憶在剛開始階段的遺忘速度是最快的,在最開始學習完的一天內,可能會遺忘大約60%左右的內容。


隨後遺忘的速度逐漸減緩,這之中有幾個記憶的節點非常重要,因此,學習時制定一項科學的複習計劃就尤為關鍵。


五次複習法強效記憶所學知識


第一次複習,在知識學完以後的10到20分鐘後,快速地做一個整體性的回顧和總結。


第二次複習,當天

當天就要對學習的內容做好及時的複習。


第三次複習,本周

對一個星期內所學的內容進行總結和回顧。


第四次,當月

快速梳理總結本月學習的內容。


第五次,半年

複習半年內學到的知識要點。


看上去似乎很麻煩,很花時間,但是這個方法對於長期記憶的效果卻是非常顯著的。


你需要事先制定好一個學習的計劃,其實,後面的幾次回顧,主要針對記憶模糊的部分看幾遍就行了。


因為,其實你的大腦裡面對於大部分主要的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印象,後面複習的壓力並不大,關鍵在於及時複習,有一個回顧的計劃。


3 嘗試回憶,查漏補缺


在我們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的時候,不要立刻就是打開書本,進行重複地閱讀,首先應該做的是嘗試回憶學過的內容。


主動思考,讓之前所學過的東西在大腦裡面過一遍,對模糊不清或者無法回憶的內容,做好標記,重點關注。


通過回憶,檢驗學習的成果,有重點地複習,知道自己哪部分掌握的還不夠好,對於已經熟練的部分則可以少花時間,有針對性地學習,提升效率。


4 關聯聯想記憶,分類,體系化


讀書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要學會不斷地跟舊有的知識建立聯繫,不然,一個個獨立的知識點在我們的大腦中,就相當於是一座座的信息孤島,很容易就會被遺忘。


整理記憶的線索,把相關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加深知識之間的關聯密度,同時,也可以為我們的回憶提供線索。


另外,知識之間除了要建立聯繫,還要形成體系,成為一個環環相扣的系統,才能更好地吸收和應用,因此還需要我們經常做一些主題式的複習和思考,加深知識的記憶。


5 制定複習和總結的計劃


讀書學習時,設置備忘錄,計劃到每一天的任務清單,有規劃地進行複習。


比如,當天複習學過的內容,同時以關鍵詞的形式,記錄到周日的任務複習計劃中,然後再記錄到當月的複習計劃中,再然後是半年。


6 階段性總結,快速回顧


每次看完書以後,都要有一個總結回憶的部分。花上三到五分鐘的時間,讓所學的內容在自己的大腦裡面快速地過一遍,就像放電影一樣。


看完一個章節,就對這個章節進行總結,看完一本書以後,再來做一個整體性的回顧和總結。


7 提煉要點,串聯關鍵詞


首先,濃縮知識要點,分類整理,列提綱,畫思維導圖,精簡內容,梳理脈絡,給大腦記憶減輕負擔。


其次,把學習的知識點概括成一個一個的關鍵詞,根據提綱或導圖把這些知識點關鍵詞串聯起來,嘗試進行回憶和複習。


8 多重循環學習法


比如,一本書有10個知識點,今天學習第一個知識點,同時做好第一個知識點的回顧。


第二天學習第二個知識點,然後,複習知識點1和知識點2。


第三天學習第三個知識點,複習知識點2和知識點3。


……


以此類推。


等到全部學完一整本書,再來做一個總結性的回顧。


學習如果不做及時的複習,一天以後,就會遺忘一半以上,一個月過後,你可能已經忘記大部分的內容了。不要等到忘的差不多了再去回顧,這樣幾乎等於重新再去學一遍,無疑會浪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二 提升知識吸收和內化的效果


1 多感官沉浸式學習法


應用多種感官體驗,加深記憶的效果,比如,邊讀,邊想,邊寫,邊說,身體參與的器官越多,記憶的效果就越好。


沉浸到所學的知識當中,設身處地,身臨其境。把自己當成作者,把自己當成書中的主人公,去思考,去體會。這一方法應用在通過觀看中英文字幕電影,快速提升英語水平上,效果尤為顯著。


2 輸出


大部分人學習時往往只重視於輸入的部分,其實,輸出對於知識的吸收內化來說非常的重要,常見的有助於記憶的輸出方式,比如,寫文章,做微課,做演講等等。


另外,通過輸出,我們可以發現自己到底哪些東西弄明白了,哪些東西實際上沒弄明白。


通過大量地輸出,倒逼自己輸入。講微課,寫文章的時候,你會為了能夠給別人講明白,特別重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 學以致用


在生活中不斷實踐,很多技能用著用著自然就記住了,一定要給自己塑造一個良好的實踐環境。


學了寫作的技巧,就要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斷演練, 學了演講和口才的技巧,就要在生活中與人溝通中不斷地實踐。


4 定期主題式回顧,定期總結


定期對看過的書進行總結和反思。


重讀筆記,定期反芻,上面唐歌講到了按照每周,每月進行複習,還有一種是根據主題來進行主題式的回顧。


每個星期抽出一定的時間,定期對某個主題的知識進行訓練和反芻。


重要的工作技能,思維方法,知識要點,每隔半年,一年拿出來再做回顧和總結。


很多學過的小技巧如果經常不用就會忘記,給自己列一份技能的練習清單,每隔一段時間就去實際操作和演練,提升記憶和對技能的掌握效果。


主題學習,主題輸出


建立某個主題的知識體系,思維體系,讓知識之間形成網絡。


比如,以自媒體寫作為主題的知識整理,你可以經常對自己掌握的這些知識做一個這樣的整理,然後再做一個整體性的輸出。


5 費曼技巧,以教促學


把你學到的知識,用最簡潔的語言講給別人聽,當新手也能夠很好地聽明白的時候,就說明你對這個概念掌握的已經差不多了。


教授別人的過程中可以加深我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可以讓我們發現自身不足的地方,及時地改進。


6 與人交流,參與討論


好的環境,有助於一個人的快速成長,多加入一些相關的社群,通過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和高手的交流,可以讓我們真正快速地把所學的知識用起來,鞏固學習的成果。


三 正確地看待學習中的記憶和遺忘


1 不要試圖記住所有內容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對於一些乾貨類的書籍,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是那些能夠改善自我,或者說實際應用的最核心知識。通過這些核心理論可以拓展出大量的應用模型。


學習的時候,一定要精簡內容,斷舍離,不要囤積信息。不要對所有內容都一視同仁,要把精力和時間放在最重要的部分。


2 不要指望學了一遍就永遠記住


幾乎很少有人能夠過目不忘,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如果想要保持長期的印象,就要在後續的過程中不斷地反芻,思考,實踐和階段性回顧。


學過的東西,讀過的書往往需要我們多次地重複,才能夠記憶深刻。


3 不同的書,不同的讀法


我們日常看的書不在乎下面的幾種:小說故事類,技能方法類,思維拓展類等等。閱讀不同的書籍需要我們應用不同的方法。


有的書,我們只需要記住大概的內容就可以了,有的書需要我們反覆思考和總結來不斷內化書中的知識,有的書則需要我們持續地實踐來提升技能。


字典類,工具類的書籍,可以多次查閱,你不需要記住所有的內容,也不現實,你只需要記住書籍大概的目錄和重要的關鍵詞,真正要用的時候,保證能夠方便快速查閱,快速上手就可以了。


4 你並沒有遺忘所有的部分


很多原本你以為遺忘的部分,可能讀著讀著就變成了你自身的一部分,這些積累的養分慢慢地就形成了你的思想,你可能覺得忘記了,但其實它可能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你的思維和行動了。


寫在最後


讀書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筆記的整理,及時地回顧和總結,否則就會是:看了很多的書,學了很多的教程,卻依然沒有留下什麼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學習從輸入到輸出,到應用和內化,是一套閉環的系統,除了上面介紹的一些關於記憶方面的技巧,實踐輸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通過與人交流,做微課,教授別人,寫文章可以加深我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反過來,通過讀者的反饋,評論,也能夠優化我們自身的知識體系,然後再一次輸出,真正地把所學的知識,閱讀的書籍用起來,這是一個自我完善,持續精進的過程。


相關焦點

  • 讀書慢?讀了忘?這篇深度長文教你如何打造高效且致用的閱讀術
    不求方法與不求甚解的讀書,當心你是在做無用功。大學畢業之前,我從來沒有學習過如何閱讀。進入職場,時間精力都有限,就更加需要學習如何提高閱讀速度,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理解最多的內容,如何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助力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其實做到「讀書快、讀了不會忘、讀了能有用」並不是很難。只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學習過如何讀書,大多數人還是用著小學,甚至幼兒園時期一字不落的讀書習慣。
  •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普通人也可以學會的高效閱讀法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情況。針對這個普遍存在的情況,我總結了一下如何高效閱讀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首先,作為職場人,讀書一定要養成習慣,因為好習慣成就好人生。其次,明確讀書目的,帶著目的上路學習才會更高效。然後是學會選書,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找到適合自己的書很重要。
  • 用這個方法,10分鐘搭建一套知識框架,10小時搭建一套知識體系
    買了十幾本閱讀類的書,希望在讀完後能夠建立自己在閱讀這一塊的知識體系。可惜的是,十幾本書讀完了,連基本的框架都沒有建成,更別說體系了。從那以後,建立知識體系就成為我心頭的一個困擾,前前後後也摸索了很多方法,不過始終都覺得不滿足,希望找到一種更快捷的方法。昨天看了秋葉大叔的《高效學習7堂課》終於找到了一個改變認知的新方法。
  • 發現了一個高效的學習方法
    讀過這麼多學習方法的書,看過這麼多分享學習心得的文章。看得是很爽,卻沒有給生活帶來什麼實在的幫助。感覺迷失在學習的路上,就好像大家所說的,自己的努力只是感動了自己而已。那怎樣的學習方法才奏效呢?學習的最好方法,當然是用得上。讀書筆記、讀後感、解讀、分享、演講……這些都叫學過的知識用得上。
  • 讀書5年,如何高效讀書,我推薦4種實用的讀書方法
    在其他人評論「慚愧,這也許就是讀書多與讀書少的差別」時,我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同樣是讀書,有人讀完可以把書中的知識內化吸收,但有的人卻說「讀書沒用」。這和我的情況非常貼合,因為我總會情緒失控,而我也迫切的想找到和負面情緒相處的方法。最後,延伸選書:每個領域的書其實都是相通的。在一本書裡,你會看到這本書的參考書目,也會看到作者在這本書中多次提到他曾經看過的某一本書,這些書都是同類書籍。
  • 學習方法比學習知識更重要?讀書筆記還得這樣做
    用了哪門子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網上爆出衡水中學的作息時間表,一天24小時被排得滿滿的,學生排隊打飯還捧著書本。其實,讀書學習是自己的事,如果你不愛學習,任憑老師如何管你、逼你,你也學不進。學習「學習方法」比「學習什麼」更重要。誰是最好的老師?
  • 從讀書、閱讀到吸收,如何才能做到高效閱讀?
    相信你一定遇到過下面這些閱讀問題:每次閱讀,會在選書上花70%的精力,閱讀特別缺乏目的性;可用來閱讀的時就太 碎,再打開書的時候已經忘記讀到哪裡了,又要重新讀;拿起一本書從選書、閱讀到吸收,這三個環節任何一環都會產生很多問題,讓我們失去堅持閱讀的耐心,那如何才能做到高效閱讀,並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技能呢?
  • 不懂就要多讀書,下面幾個方法助你幫助你收穫知識!
    1.買書時要挑選自己需要的書。我們在看書的時候要挑我們想要看的書,不是盲目地看書,盲目看書只會讓自己迷失方向。選對書才能學到好知識,學到好知識才能讓自己受益。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怎麼選書呢?比如我們不懂溝通那麼我們應該找口才類的書籍,為什麼?因為口才類的書籍就是講說話,口才類的書籍是教授人們怎麼說話。又比如我們不懂做菜,那麼我們應該買幾本菜譜,因為菜譜才是教我們怎麼做菜的。
  • 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還是什麼都不會?你缺少一套正確的讀書方法
    既然大家對讀書的渴望如此迫切,那麼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我的讀書方法吧!文章會分為四步來講:讀書目標,讀書對象,讀書方法和讀完一本書如何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比如蘇樂最近在讀認知升級的書籍,發現很多書講的東西都是大同小異的,這些看過的內容,我會選擇跳過,還有一些不太重要的信息,我也繞過去。這樣既可以節省時間,又能讓閱讀更高效,讀書跟看電影是一個道理,有時候只要把高潮部分看了,就能猜到開頭跟結尾,不是所有的情節都需要仔細看一遍。
  • 讀了很多書,卻依然對工作沒什麼用?用這種讀書方法,高效還實用
    讀書誤區:有「看了很多書、懂了很多道理,卻依舊無法過好這一生」這種困惑的人,做的讀書筆記都非常簡單:摘抄。看到有感觸或者覺得很有道理的話,就抄下來,想要以此來加深自己的印象。後來有了電子書,連摘抄也省了,直接劃線做成知識卡片就可以了。
  • 後疫情時代,掌握這7種高效學習方法,讓你告別知識焦慮
    ,是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前幾天,我在朋友圈刷到教育機構一則廣告:疫情帶來的漫長假期,會把學員分成兩撥人,一波自律的人堅持學習,等疫情結束,一開考就秒殺全場,另一波人攤在家裡刷抖音玩遊戲,把之前學過的知識都忘得差不多了,一開考就慫倒一片。
  • 3個步驟教你如何找到適合你的學習方法?
    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曾說:「一切知識的獲得都是記憶,記憶是一切智力活動的基礎。」記憶是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你是如何記憶的,用什麼方法記得最快?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和總結的一個問題。不妨回想一下學生時代,決定你的學習成績的,除了你的理解力,還需要精確的記憶。
  • 你會讀書嗎?是否邊讀邊忘?不了解這3點,書白讀了
    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教導我們,讀書、學知識切不可像黑瞎子掰苞米一樣,掰一個扔一個,到最後兩手空空,一個也沒剩下。然而大多數人在讀書時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跟黑瞎子一樣,邊讀邊忘,往往是書讀完了,能記住的內容沒有多少;尤其是過上一段時間,看到書以後會說,咦這本書我好像看過,但是書裡具體寫的什麼,卻說不出一二來。
  • 沒時間讀書?讀的書合上就忘?這3種讀書筆記法,幫助你高效閱讀
    這篇文章,我總結了3種讀書筆記的方法,分享給你我是如何將書中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這3種讀書筆記的方法,適用於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希望對想要提升閱讀能力的你有所幫助。 RIA便籤法RIA便籤讀書法適用於實用類書籍。
  • 學了很多知識卻總是記不住怎麼辦?30分鐘高效學習方法總結!
    學了就忘怎麼辦?一套完整的高效學習方法總結給大家。高效學習是從樹立正確學習觀念、明確學習目的目標到獲取信息、理解記憶、構建體系、到實踐與教授他人,從而達到牢固掌握知識並學以致用的效果,並通過橫向、縱向拓展將知識連結形成網絡。
  • 名人們是這樣讀書的:為你精選7位名人的讀書方法!
    讀書學習這件事,在經濟飛速發展、知識大爆炸的當下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認可。面對海量的書籍,該如何讀呢?本文為你精選了7位名人的讀書學習方法,大家可以借鑑學習,找到(研究出)最適合自己的。居敬強調的是讀書時要精神專一,集中注意力。持志強調的是在讀書這件事上要堅定志向。2、孔子的「學、思、習、行」讀書法。學過《論語》的朋友,對「學、思、習、行」這四字應該不陌生,因為《論語》裡已經詳細的描述了。①學。要做到博學、好問、多聞、廣見。
  • 學習秘籍:​用"學課文"的方法讀書
    李老師:教學講究方法,追求高效。他研究出了很多實用的學習方法,幫助同學們輕鬆、愉快地學好語文。 李暢:李老師,我按照您的建議,讀了很多書,可是自己的語文成績並沒有提高,這是為什麼呀?是不是我太笨啦?李老師:李暢,你這麼說可不對!記住:成績只代表著過去,不能代表現在和未來,更不能代表一個人是否聰明。
  • 89個讀書技巧,教會你如何做到高效閱讀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的確書裡全是聰明人,現實中我們很難接觸到那麼多的聰明人跟你講述他的成功經驗,而在書裡我們就可以學到他們積攢出來的好經驗,讀書就是最便宜的投資。而有的人卻說,讀書無用,我讀了那麼多書,卻沒有絲毫的變化,為什麼呢?其實不是讀書無用,是方法不對。正如趙周老師說的:「你向皮膚科醫生諮詢了一天,然後抱怨你兒子的感冒一點沒好。」這不是皮膚科醫生無用,而是你的方向不對。
  • 建立知識卡片,開始高效學習
    看完就忘達人。書都劃爛了,我怎麼還記不住。5. 拖拉達人考試考試我知道,別和我提看書了,我看不進去。1. 機械性學習。由於以往的學習習慣,我們在學習的時候總是進行機械性記憶。比如記單詞,手寫20遍。雖然這種學習方法 幫助我們度過了很多考試。可是考一建的考生都是參加工作的人員,有的還為人父母,在努力的基礎之上我們能不能更高效?2. 時間緊張。離開學校之後就沒有整段的學習時間。大部分人一天擠出2個小時,犧牲的還是個人睡覺的時間,第二天還要繼續工作,或者帶娃,除了疲憊不堪,我們還能有什麼選擇?3.
  • 如何高效學習?
    假如你要學習商業,那你就要先讀那些最經典的商業書籍。比如德魯克,比如明茨伯格,比如哥德勒的營銷學等等。用這些經典先搭建出一套認識商業世界的樹幹。有了樹幹,再去大量學習、大量輸入。我把這種學習方法叫做鬚鯨式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