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精神病特徵的人並不缺乏同理心,他們只是不在乎

2020-12-11 Y09魚

人類是一個社會性物種,同理心---- 對他人的感同身受是我們工作的關鍵。 有一種觀點認為,在精神變態、自戀和權術(心理特徵的「黑暗三性格」)測試中得分較高的人缺乏同理心。 新的研究表明事實並非如此。 他們可以同情別人,但他們只是選擇不去同情。

在《個性與個體差異》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求278名國際參與者完成一項匿名的在線調查,以測量他們的黑暗三合一水平和認知能力。 他們的同情心是通過兩種方式來評估的。

與者完成了人際反應指數(IRI) ,用來衡量人們是如何產生同理心的。 測試列出了諸如「在批評某人之前,我試著想像如果我處在他們的位置上,我會有什麼感覺」之類的陳述,並要求參與者評估他們的認同程度。 第二部分是多面性同理心測驗(MET)。 在這個測試中,參與者被展示了20張積極情緒的圖片和20張消極情緒的圖片,他們必須說出他們認為哪些是積極的,哪些是消極的。 這是用來衡量他們是否能夠認識到其他人的感受。

研究小組發現,在黑暗三合一測試中得分較高的人完全有能力根據大都會測試來識別別人的情緒---- 他們只是似乎沒有興趣考慮這些情緒而已。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 「本研究旨在從黑暗人格的能力和性格方面來研究移情。」。 「研究的問題是,在黑暗特質(權術、精神變態和自戀)上得分較高的人是否大多缺乏同理心能力(通過面部表情來感知客觀情緒)或大多缺乏同理心能力。」

正如任何研究一樣,有一些重要的局限性需要考慮。 首先,這並不是關於那些真正被診斷為精神病或自戀的人,因為這項研究使用的是自我評估問卷。 使用只在線的方法也有潛在的問題,因為研究人員無法評估參與者的英語水平。 更重要的是,樣本並不代表整個人口。 該團隊招募了 LinkedIn 用戶,大多數參與者受過大學教育,對人力資源有興趣。

相關焦點

  • 缺乏同理心&他們的行為的例子
    他們是他們宇宙的中心,當別人情緒激動時,他們感覺不到回應。 在其他情況下,很少或沒有同理心可能是自戀者或反社會行為患者的一種特徵。 缺乏同情心的人的跡象和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的例子: 1.
  • 缺乏同理心真的很討厭?讓孩子懂得換位思考,他們的生活才有樂趣
    最近熱播的綜藝節目《我們是真正的朋友》中大s對阿雅開玩笑的方式引起網友的詬病,不少網友稱大s口無遮掩,開玩笑無下限,完全沒有顧慮到阿雅的感受,我們並不懷疑大s和阿雅的20年的情誼,但是大s對阿雅這種開玩笑的方式確實讓人感到不舒服,而大s的這種行為通常被稱為缺乏「同理心」。
  • 同理心的意義特徵和提升策略-上
    同理心是未來人們的一種重要能力,特別在提升人際交流,維持良好的戀愛、婚姻、親子關係等。同理心較強人群的特徵主動竭盡全力幫助痛苦的人。同理心強的人對寵物會給予無條件的愛,平時願意多親近、擁抱寵物和與它們玩耍,體會他們的愉悅和悲傷,小動物不僅包括常見的貓、狗,還有雞、鴨、鵝、牛、羊,甚至小豬等等。3.能夠體會到別人身體上的病痛或不適。同理心強的人就像塊海綿,吸收著周圍人的感情。別人的喜怒哀樂、一舉一動、頭疼腦熱都會吸引他們的關注,達到了感同身受的境界。
  • 【生活】缺乏同理心的人是什麼樣的?
    有趣的是,情感同理心通常是兩者中更讓人痛苦的(我不是要故意引起悲傷,我是有查閱這些資料),因為這類同理心更容易引發負面情緒,否則,這些情緒會更強烈,感覺更持久。另一方面,過度的認知同理心可能會導致一個人做出更具影響力的決定,從而損害他人甚至自己。我想如果完全缺乏認知和情感上的同理心,很難在情感層面上與人建立聯繫,但也並非不可能。
  • 同理心被高估了嗎?
    當仇恨團體發起攻擊,並且噴吐尖酸刻薄的話語時,他們明顯缺乏同理心這點就會被認為是罪惡的根源。就連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也莫名其妙地變成了有關同理心的對話。人們似乎認為,最緊迫的問題在於億萬富翁缺乏愛心,而不在於讓他們成為億萬富翁的權力體系和資本主義。
  • 同理心被高估了嗎?
    當仇恨團體發起攻擊,並且噴吐尖酸刻薄的話語時,他們明顯缺乏同理心這點就會被認為是罪惡的根源。就連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也莫名其妙地變成了有關同理心的對話。人們似乎認為,最緊迫的問題在於億萬富翁缺乏愛心,而不在於讓他們成為億萬富翁的權力體系和資本主義。
  • 通過幾個測試看孩子是否具有同理心
    我們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長為具有同理心的人。我們不妨來做些測試,看孩子具有怎樣的同理心,以便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培養規劃。但善解人意只是第一步。要培養一個有同情心的人,我們不僅要教會孩子體會別人的感受,還要教會他們推測別人在想什麼。這種類型的認知同理心需要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所以它受到孩子的年齡和神經發育的限制。下面要測試你的孩子是否具有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 別再錯把孩子的「同情心」當善良,「同理心」才能培養高情商
    文/菠蘿媽媽育兒課堂 我相信許多父母會把「同情心」等同於「同理心」。當他們的孩子告訴他們的爸爸他們工作很努力,他們的媽媽照顧我時,他們覺得他們的孩子有「同理心」。或者只是說「爸爸媽媽你們好辛苦」,然後轉身做自己的事?因此,親愛的父母,「同情心」不等於「同理心」,「同理心」可以使孩子成長為善良的人,能夠以同理心去思考和行動。
  • 孩子沒有同理心,媽媽又氣又傷心:孩子的同理心到底該怎麼培養?
    我能理解這位冷不丁被灌一脖子水的媽媽的傷心和憤怒,但有點不能理解,5歲多的孩子,應該已經很明白水流進衣服裡有多不舒服,不會很容易幹出把水吐到媽媽脖子裡這樣不但缺乏同理心,而且很有攻擊意味的事,為什麼這位寶貝會如此和媽媽「鬧著玩兒」呢,媽媽之前又為什麼允許孩子對自己吐水「鬧著玩兒」呢?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缺乏「同理心」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缺乏「同理心」1心理學家指出,人與人的關係沒有公式可言,只能以關心為出發點,為雙方都留下空間,設想他們所想要、所需求的東西,他們能做的事,及他們自己的生活。一個人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會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從他人的角度考慮,這樣,會使你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受到歡迎的。
  • 產品設計,從同理心開始
    在這裡,我們不僅將會了解同理心(移情)的含義,還將探討它如何幫助設計思考者創建可行的解決方案,以及缺乏同理心是如何導致產品失敗。同時我們也會了解到授權的概念,即每個人都可以掌握同理心並設計真正以人為本的解決方案。01 同理心(移情)究竟是什麼?
  • 同理心、同情心傻傻分不清?自閉兒需要的是...
    一般人對自閉症孩童的印象通常是不懂他人的感受,缺乏同理心;也有人說自閉兒不懂得同情他人自閉症V.S 同理心關於自閉症患者有沒有同理心,有一些文獻曾經指出,自閉症患者缺乏同理心,但也有另外一派的學者的觀點認為,自閉症患者並不是沒有同理心
  • 自我的另一面,是缺乏同理心
    在微信群裡,我經常會發現這樣一類人。 他們經常會把自己遇到的一些問題或煩惱在群裡分享,起初還有人出於好心去安慰,或給一些處理問題的建議。但時間久了就會發現,他們似乎並不真正地想去解決問題,而只是想吐槽和發牢騷,宣洩一下自己的不滿情緒。
  • 訓練同理心:結合情境
    即使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人們似乎仍有一個共識:到最後,最重要的往往不是什麼技巧,而在於那顆心。至少在「與人打交道」這一件事上,保持一顆同理心並發揮它的積極作用,勝過一切刻意的技巧。在用戶體驗工作中,同理心可以讓設計師更設身處地地去思考怎樣幫助用戶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也可以讓團隊內的同事彼此之間更好地建立人際關係。
  • 孩子不受歡迎?提高孩子社交力,培養孩子「同理心」是關鍵的一步
    有時候雖然他也會想要加入其他小朋友的遊戲,但總是因為表達不恰當導致人家不願意與他玩耍。梳理完孩子的一些表現之後,這個寶媽就來問我,孩子不受歡迎,該怎麼去幫助他呢?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行,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其同理心不足。想要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受歡迎,最關鍵的一步在於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 同理心≠同情心 同理心與同情心有什麼區別?
    同理心≠同情心 同理心與同情心有什麼區別?時間:2016-10-21 11:03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同理心同情心 同理心與同情心有什麼區別? 如果,你曾經不惜與最親密的人絕裂,痛徹心扉。 如果,你曾經一次又一次地吶喊:為什麼沒有人了解我。
  • 「仁道」的思想本源:平等心,同理心,利他心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顏淵》篇,就是說:自己不願意得到,就不勉強他人得到,自己不願意發生到自己身上的事,就不要施予他人,自己不想去幹的就不要強加於他人。這句話,強調的其實這是同理心。比如一個人自己活得像一個人,那麼就很希望他人也活得像一個人那樣,具有做人的尊嚴,具有人的基本權利,能夠享受到現代文明的成果,能夠感受到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如果他過得富足,實現了自我的價值,就也希望他人過的富足,提攜幫助他人也能實現人的自我價值。總結起來,這句話強調的是利他心。
  • 初創公司如何利用同理心取得商業成功?
    Ventura:我認為同理心正變得越來越重要,但問題在於,人們對它的本質有諸多誤解。許多人聽到同理心就會把它等同於體貼、友好或者富有同情心。那些經常都是同理心的「負面效果」,但本質上來講,這些並不是同理心。
  • 「譯文」從移情(同理心)開始
    同時我們也會了解到授權的概念,即每個人都可以掌握同理心並設計真正以人為本的解決方案。同理心(移情)究竟是什麼?一般來說,同理心(移情)是我們通過他人的眼睛看世界:看到他們看到的東西,感覺到他們的感覺,體驗他們所做的事情的能力。當然,我們誰也無法像其他人一樣充分體驗事物,但是我們可以嘗試儘可能地接近,我們可以先拋開先入為主的想法,去理解別人的想法、思維和需求。
  • 「我難受孩子也無動於衷」,學會3個步驟,科學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全文字數:約2190字閱讀時長:約7分鐘每個人生來都有一顆溫暖的心,有些人之所以冷漠並不是因為他們生來如此,而是受到了外界環境的影響。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夠尊重和理解別人的關鍵就是這個人是否具有同理心,尊重他人的人也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