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區草莓立體栽培套種食用菌高效生產技術

2020-12-18 吉山花瑤

西安地區草莓立體栽培套種食用菌高效生產技術

楊海燕等

草莓休閒採摘已成為西安市春季城郊踏青春遊的新亮點。西安地區部分園區採用草莓立體栽培模式,不僅大大提高了單位面積栽培密度,栽培管理更舒適便捷,操作人員無需俯身或蹲姿進行操作,且果實不與地面或地膜直接接觸,果面清潔,同時也方便遊客採摘。利用草莓立體栽培架下方的富餘空間套種對光照要求不高的食用菌,草莓光合作用可為食用菌生長提供氧氣,而食用菌釋放的二氧化碳又可以促進草莓生長,二者生長環境互補,進一步提高了溫室種植效益,同時為遊客提供了特色採摘體驗。目前,該栽培模式已在西安地區 7 處園區基地、逾 300 座日光溫室推廣應用,溫室內有效栽培面積達 13.5 hm 2 (202.5 畝),每年增加經濟收入逾 2 000 萬元。

1 栽培時間

一般選擇秋季處暑前後(8 月下旬)定植草莓,翌年 2 月底至 3 月初食用菌入棚。草莓首批果實可在春節前上市,搶佔禮品市場黃金檔期;且休閒採摘旺季不僅恰逢草莓盛果期,食用菌也達到採收標準,能更好地滿足遊客採摘需求。

2 草莓栽培架製作

草莓栽培採用階梯式高架,栽培架底層高度80 cm,向上單層高度 35~40 cm,3 層為宜,頂層距地面高度 160 cm 左右,兩排栽培架拼靠為「凸」字形,南北走向,底層總寬度約 1 m,每排栽培架中間留寬60 cm的通道,用於草莓田間管理和採摘。西安地區的日光溫室一般長 50 m,跨度 9~10 m,除去走道寬度,有效栽培跨度 8 m,栽培架長度視溫室空間而定,前端棚膜最低處的上層架子可逐層內收,避免與棚膜接觸。架材一般選用不鏽鋼材料,可現場製作,也可定製加工。為便於安裝和拆卸,確保結構承重安全,建議做成底層長度為 2 m 左右的短架,拼接成排。溫室後牆處地面鋪 1 層磚,沿牆面向上垂直固定 4~5 層草莓栽培槽,每層間隔30~35 cm,下方不保留食用菌栽培空間(圖 1)。靠近走道一側的栽培架採用方管或圓管,不留尖銳邊角,避免劃傷操作人員和遊客。栽培槽使用槽底帶滲水網孔的矩形或梯形槽,槽上口寬 16~18cm,槽底寬 14~16 cm,深 18~20 cm,槽內填充栽培基質,基質表面鋪設滴灌管,多餘的水分通過滲水孔流入槽底,從兩端排水管排出。栽培架底層預留的空間用來擺放食用菌菌棒,頂面覆蓋 1 層薄海綿用來遮擋光線,同時吸收上方滴落的冷凝水。海綿下設一排霧化噴頭,每個短架下安裝 2 個噴頭,霧化半徑 1 m 左右,為食用菌生長增加溼度。栽培架底層四周用不透明黑膜圍擋,下擺距地面留出 6~8 cm 空隙,用於通風換氣(圖 2)。

3 草莓定植

適合西安地區栽培的採摘型草莓品種主要有章姬、紅顏等,果實香味濃鬱,色澤豔麗,深受消費者歡迎。8 月下旬定植,12 月下旬至翌年 1 月初首批果實成熟上市,3~4 月達到盛果期。定植前2~3 d(天),可在苗床噴施 1 次 2.5% 溴氰菊酯乳油 2 000~3 000 倍液防治蟎蟲、蚜蟲等。選擇無明顯病蟲害、葉片濃綠肥厚、根系發育良好的健壯苗,摘除老葉、病葉和匍匐莖,每株留 4 葉 1 心,單行定植於栽培槽,株距 15 cm,定植深度以「深不埋心,淺不露根」為原則,苗心與基質表面相平或稍高。為便於管理和採摘,定植時要將匍匐莖弓背統一朝向過道。

4 草莓水肥管理

4.1 溫溼度調控 草莓花芽分化期適溫為 8~25℃,開花期為 20~25 ℃,果實膨大期白天溫度保持在 25~28 ℃,夜間 8~10 ℃,成熟期白天溫度保持在 22~25 ℃,夜間 5~8 ℃,5 ℃以下草莓進入休眠,30 ℃以上影響草莓正常生長。草莓根系淺,蒸騰作用強,對水分要求較高,現蕾至開花期要保證基質水分充足,以基質含水量 70% 為宜;開花至果實膨大期基質含水量 60% 為宜。中午前後要加強溫室通風換氣,以防溼度過高引發草莓病害。

4.2 合理施肥 草莓結果期長,需肥量大,但不耐肥,追肥要薄肥勤施。頂果 1 cm 大小時進行第1 次追肥,採收頂果後進行第 2 次追肥,頂花序盛果期進行第 3 次追肥,以後每花序果實採收後追 1次肥。通過灌溉系統隨水追肥,宜少量多次,選用水溶性好的三元複合肥(N-P-K 為 15-10-30),每 667 m 2 每次追肥 6~8 kg,肥液 EC 值控制在800~1 000 μS · cm -1 ,切忌濃肥澆施,更不可用乾肥作追肥,以防發生肥害。

4.3 輔助授粉 草莓生長期和採收初期氣溫較低,授粉昆蟲少,容易形成畸形果。採用熊蜂輔助授粉能顯著降低畸形果發生率,改善果實外觀品質,提高產量。一般每座溫室放養 1~2 箱熊蜂即可滿足授粉需求。棚室內空氣溼度對授粉效果有明顯影響,溼度保持在 40%~50% 最有利於花粉萌發,溼度高於 80% 時花粉萌發率較低,同時溼度過大熊蜂的活動頻率也會減弱,間接影響授粉效果。

4.4 植株調整 草莓生長期間要及時摘除老葉和病葉,減少養分消耗,利於植株間通風透光,降低病害發生率。每個花序保留 7~8 朵花,及時疏掉病果和畸形果,以提高果實的大果率和整齊度。

4.5 病蟲害防治 草莓病害主要有灰黴病、白粉病、葉斑病等,蟲害主要有紅蜘蛛、蚜蟲等。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一是在溫室內懸掛黃色和藍色粘蟲板誘殺蚜蟲等害蟲;二是採用生物防治,利用寄生蜂、瓢蟲等天敵消滅蚜蟲,利用茶色食蟲虻防治蠐螬;三是使用高效低毒農藥進行防治,為了保證遊客的採摘食用安全,結果期尤其是採摘前 2 周內絕對不可使用農藥防治。另外,授粉期間為了保證熊蜂的安全,也不能進行藥劑防治。

5 食用菌入棚

適合草莓架下栽培的食用菌種類主要有平菇和杏鮑菇。平菇栽培技術簡單易掌握,栽培最為普遍。根據草莓採摘旺季安排食用菌生產計劃,食用菌從菇蕾形成到子實體成熟需要 7~15 d(天),因此可在當地草莓採摘旺季到來前 15 d(天),一般在 2 月底至 3 月初,將菌絲髮滿且生理成熟、無汙染的菌棒移入溫室,草莓架下的地面間隔平鋪 2 行磚塊,將菌棒碼放於磚塊上,避免與地面接觸感染雜菌。架下空間可擺放兩列菌棒,每列碼放 3 層,出菇口朝向過道。菌棒之間保留 1 cm 空隙,以利於降溫和通風換氣。

6 出菇管理

6.1 催菇期 草莓成熟期適宜溫度為白天 22~25℃,夜間 5~8 ℃,晝夜溫差可滿足食用菌整個出菇期的生長需求,無需單獨調控室內溫度。但此階段適合草莓生長的空氣溼度在 60% 以下,不能滿足出菇的溼度要求,需要使用霧化噴頭噴水使簾內溼度達到 90% 以上,促進食用菌形成子實體原基。

6.2 現蕾期 食用菌現蕾期空氣溼度應保持在92%~95%,溼度不足易導致菇蕾萎蔫。菇蕾長出後空氣溼度保持在 85%~95%,噴水應採用少量多次的原則,每次噴水 3~5 min(分)。[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

6.3 子實體成熟期 子實體的形成需要光線刺激,可將圍簾適當拉高,再用小塑料夾子固定,增加透光量,但要避免陽光直射。此階段食用菌需要充足的氧氣供應,草莓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可滿足食用菌生長需要,食用菌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有利於草莓形成更多的光合產物,提高產量。

7 效益比較

採用傳統平地起壟栽培草莓,每座長 50 m、跨度 9~10 m 的日光溫室年生產成本包括折舊費1 萬元,棚膜 1 000 元,地膜、滴灌管 1 000 元,種苗、肥料、農藥投入 3 000 元,人工成本約 3 000元,共計 1.8 萬元。採用雙行大壟栽培,壟頂寬 40cm、底寬 1 m(含壟底間距),每座溫室定植草莓5 000~5 200 株,平均單株產量 300 g,總產量約1 500 kg,盛果期每天可滿足 20 名遊客採摘,每座溫室收入 4 萬~5 萬元,純效益 2 萬~3 萬元。採用立體套種模式栽培草莓,每座日光溫室(長 50 m,跨度 9~10 m)需用 2 m 長的栽培架30 組,共 120 個栽培架,後牆單層栽培架 4 層,總長度 200 m,單個多層栽培架製作成本 300 元,後牆栽培架 50 元 · m -1 ,共計 4.6 萬元,可使用 5 a(年),每年折舊成本 9 200 元;基質投入 2 000 元,食用菌圍簾、霧化噴頭等 2 000 元,草莓種苗成本增加 3 000 元,肥料成本增加 600 元,人工成本增加 2 000 元,食用菌菌棒生產成本約 2.5 元 · 個-1 ,每座溫室套種 6 000 個菌棒,共需投入 1.5 萬元。與傳統的平地起壟栽培模式相比,單座溫室增加成本 2.38 萬元,成本投入共計 4.18 萬元。單座溫室定植 1.0 萬~1.1 萬株草莓,產量可達 3 000 kg,盛果期每天可滿足 50 名遊客採摘,草莓單項收入9 萬~10 萬元;此外,套種 6 000 個食用菌菌棒供遊客採摘,又可增加收入 4 萬~6 萬元。每座溫室總收入 13 萬~16 萬元,去除成本 4.18 萬元,純收益 9 萬~12 萬元,效益可觀。

相關焦點

  • 廣西葡萄秋冬套種草莓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廣西葡萄秋冬套種草莓優質高效栽培技術李磊等廣西桂林興安縣位於桂林市東北部,是桂林市葡萄最主要栽培生產區,也是廣西葡萄最主要栽培生產區, 葡萄種達植面積0.97萬hm2,年總產量在21萬t以上。興安縣葡萄成熟採收期集中在7~8月,葡萄採後園地有近半年的土地空閒期。
  • 一耕三收——草莓套種甜瓜、辣椒關鍵技術
    一耕三收,即草莓套種甜瓜和辣椒,春節前後收穫草莓,5-6月份收穫甜瓜,6-7月收穫辣椒的農業生產模式,經在江蘇宿遷、鎮江等地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不同地區,草莓的生產基本在4月底由於市場價格的降低,便不能產生多少的經濟收益了。而通常情況下,人們總是在上茬作物結束後,再進行下茬作物的生產安排,這也往往並不是更科學的做法。
  • 草莓居然可以套種這麼多作物?
    11、草莓套種葡萄的方法草莓採用在葡萄棚架下大壟栽培方式結合地膜覆蓋技術應用,前期以草莓生產為主,後期以葡萄生產為主,最大限度地協調好葡萄、草莓對肥水與光照的需求,實現葡萄「佔天」,草莓「佔地」的立體栽培模式。
  • 南方地區冬草莓+夏葡萄生產關鍵技術
    南方地區冬草莓+夏葡萄生產關鍵技術葡萄為葡萄科葡萄屬多年生藤本植物,漿果,多為圓形或橢圓形,色澤隨品種而異,約佔全世界水果產量的 1/4 ,其營養價值很高,可製成葡萄汁、葡萄乾和葡萄酒 。3.2 草莓促成栽培3.2.1 品種 草莓品種選用紅頰、章姬兩種。
  • 昌平草莓玩轉混搭套種有新意
    目前,京城冬季第一波草莓即將成熟,迎來新鮮草莓大量上市的季節。隨著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昌平區草莓大棚種植通過混搭套種模式,綜合應用蜜蜂授粉、酵素澆灌等一系列綠色種植技術,探索出一條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 草莓也能這樣種?草莓立體栽培 省時省工效益高
    立體栽培草莓是變平地傳統模式栽培為大棚立體模式栽培,有人將其稱為草莓栽培技術上的一場革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其優點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就單位面積栽培量來講,傳統栽培模式的栽植密度為每畝8000-10000株,改用立體栽培模式後,每畝的栽培總量可達27000-30000株。顯然,採用立體模式栽培草莓,節約用地至少在2/3以上。其次,就土壤條件來講,草莓對水肥條件要求較高,故用傳統方法栽培時宜選擇土壤肥沃的地塊;改用立體方法栽培時,由於營養基質可按要求任意選配,所以不受土壤條件的限制。
  • 提高溫室葡萄生產效益葡萄套種草莓技術每畝效益超過20萬元
    大慶市地處我國高寒地區,冬季漫長而寒冷,全年有效積溫較低。但素有「百湖之城」「北國溫泉之鄉」美譽的大慶,地熱資源豐富,發展設施葡萄生產具有較強的優勢,現成為黑龍江地區設施葡萄生產規模最大的產區。近年來,隨著設施葡萄栽培面積的不斷擴大、勞動力成本的逐年上漲、葡萄上市時間過於集中等問題,葡萄生產效益大幅度降低,嚴重挫傷了果農或企業的生產積極性。
  • 葡萄大棚裡套種蔬菜,成為「立體栽培」
    葡萄大棚裡套種蔬菜,成為「立體栽培」 2012年04月26日 10:50:21   浙江在線04月26日訊4月25日上午,海鹽縣武原街道富亭村葡萄大棚裡,夏月林、姜蜜珍夫婦正忙著進行田間管理。
  • 13種草莓新品種與栽培新技術
    二、 新技術 7、草莓省力化架式優質栽培技術(江蘇省農科院果樹所)該技術能實現草莓生產省力省工、生產環境清潔同時能有效解決目前草莓生產中面臨的勞動力缺乏、生產者老齡化和勞動力成本高等問題。實現草莓高產、優質、安全高效栽培。核心技術:①栽培架式的搭建;②基質配方的應用;③肥水管控技術;④棚溫的調控。配套技術:①品種的選擇;②補光技術;③基質重複利用。
  • 河南設施草莓立體無土栽培技術
    河南設施草莓立體無土栽培技術基金項目:鄭州市重大科技創新專項「優質抗病草莓新品種培育與示範」( 2019CXZX0084 )。土壤栽培是我國傳統的草莓生產方式, 但隨著化學肥料、農藥的大量使用,以及連作、重茬等原因,造成了土壤肥力的快速下降, 進而導致草莓病蟲害增加、品質下降和產量減少 。 為解決該難題,近年來,設施立體無土栽培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
  • 江蘇設施草莓 - 西瓜輪作冬夏季產出高效栽培技術
    江蘇設施草莓 - 西瓜輪作冬夏季產出高效栽培技術劉彥文為滿足本地市場對冬季和高溫季節瓜果供應的需求,同時解決本地區冬季低溫及夏季伏缺季節瓜果生產設施利用率不夠高的問題,通過試驗示範,結合農民長期生產實踐,摸索出設施草莓 - 西瓜輪作冬夏季產出高效栽培技術模式
  • 吉林玉木耳大棚吊袋立體栽培技術
    吉林玉木耳大棚吊袋立體栽培技術張 慧玉木耳是從毛木耳變異菌株中選育而成的食用菌新品種。該品種具有栽培產量高、管理技術易於掌握、市場前景看好、栽培效益優於黑木耳等特點;同時,玉木耳晶瑩剔透,富含膠質,單片呈小碗狀、肉厚無筋,富含多種營養元素,口感脆爽,一經推廣就受到栽培戶和消費者的青睞。1 栽培料配方玉木耳栽培可以選用不同的培養料,為了降低成本,增加栽培效益,可根據不同地域特點,就近取材配製培養料。
  • 什麼是四季草莓?四季草莓的主要品種和栽培技術
    草莓是一種大家都很喜愛的水果,而四季草莓是指在一年中任何時期都可以產果的草莓種類,可實現四季開花,月月結果,一年四季基本無明顯的休眠期。那麼這種草莓是怎麼栽培出來的呢?今天的節目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生產上四季草莓的主要品種和栽培技術。1、什麼是四季草莓?
  • 草莓與其他作物的間作、套種和輪作
    導語:合理的間作、套種和輪作制度,應符合以下要求:不同作物共生期間的生長發育互不影響,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間,能保護到態環境;有利與培肥地力,不會增加後作的病蟲危害而影響產量和品質,投資少,成本低,管理方便,經濟效益高。草莓與其他作物之間的間作、套種與輪作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 「種植技術」草莓的高產種植栽培技術介紹
    服務三農,學習技術、了解國內及世界最新市場行情資訊,請點擊右上角關注↗牽牛。草莓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植株矮小,佔用空間少,適於庭院零星種植,並可與蔬菜間作,或桂圓樹下套種;同時,草莓紅果、白花、綠葉,加上開花期長,並可像吊蘭一樣向下生長,莖節上可著生小植株,也具欣賞價值,是很好的盆栽水果。
  • 山東草莓促成栽培綠色生產技術規程
    山東草莓促成栽培綠色生產技術規程劉炳福本技術規程適用於山東省草莓的促成栽培。 內容包括草莓促成栽培的常用術語,母株種苗培育、生產苗栽培、假植、低溫短日照處理、溫室生產管理、病蟲害防治、果實採收等。1 術語促成栽培,是通過設施改變環境,調控地溫及空氣溫度、溼度,適合於草莓的生長發育,促進草莓早開花結實的栽培模式。綠色生產,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綠色食品的標準,減量施用化肥和化學農藥,生產的果品達到綠色果品的標準。
  • 西莊鎮:葡萄園套種草莓促農增收
    本網訊 建水縣西莊鎮圍繞地區特色和市場特點,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積極引進特色草莓種植,採用葡萄園套種草莓技術,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據了解,葡萄園套種草莓技術既能在養分的吸收、光照和空間利用上互相取長補短,又能提高溫室利用率。近日,葡萄園裡的草莓採摘後批量上市,畝產達1.5噸,畝產值達18000元。
  • 攀枝花草莓立體種植技術生產工藝
    攀枝花草莓立體種植技術生產工藝  白城市人均耕地、草原、宜林地、水面、蘆葦面積都居吉林省首位。有比較豐富的石油資源、風力資源以及多種礦產資源,境內有世界A級溼地、自然保護區。  我公司是專業從事溫室設計、生產、銷售、安裝、服務於一體的高科技企業。具有雄厚的技術研發和加工生產能力,擁有完整的售後服務系統。
  • 新時期玉米種植技術,玉米套種毛豆栽培技術,一起看看
    據國家農業推廣網2016年報導,雲南省騰衝縣利用秋玉米套種毛豆的農產業形式,既保證了糧食產量,又提高了經濟效益。在農業與工業和諧發展、互利共贏方面開創了先例。本文以此為例,對廣西境內玉米套種毛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進行了分析。
  • 阿勒泰地區大棚草莓種植槽批發
    阿勒泰地區大棚草莓種植槽批發與傳統農業項目相比,該項目引進荷蘭先進的物聯網中控系統,並由國外供應商全套總包、承建。「智能升降溫系統,通過傳感器將溫、溼度及時反饋到中控系統,再根據作物生長所需的溫、溼度,自然通風、高壓噴霧、內外遮陰及頂部噴淋等高科技系統將自動將溫、溼度調節到草莓生長適宜的範圍內,且高精準的調控可確保作物生長環境保持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