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樓純
素食,一個古老又時尚的話題。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一直倡導簡約樸素、平易恬淡的飲食理念,以五穀雜糧、蔬菜水果和堅果等植物性飲食為主。今天,隨著國際綠色、環保、動保等仁慈和平、可持續性發展的公益理念日益盛行,食素之風正在全球被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廣泛接受,植物性飲食正在逐漸取代以肉、蛋、奶為營養來源的不正確的飲食習慣,成為人們追求健康、避免疾病、保護環境、關愛動物的時尚飲食方式。
2018年11月24-25日,正值每年11月25日的「國際素食日」,第三屆杭州素食文化節在杭州香積寺廣場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杭州市商務委員會主辦,杭州市素食協會承辦。香積寺位於杭州拱墅區運河旁,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歷史,於2009年成功復建,成為國內唯一主供監齋菩薩的寺院,「監齋菩薩」是素食文化的守護神和傳播者的象徵。2016年「香積素食文化」入選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在香積寺廣場舉辦的素食文化節可謂和杭州佛國天堂的歷史淵源相得益彰。
素食文化,旨在倡導一種綠色、健康、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所以本次素食文化節除了隆重的開幕慶典,邀約省市領導、各界友人致辭慶賀以外,一場別開生面的漢式素食婚禮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觀摩。這是一場跨國婚禮,來自中國的新郎和來自斯裡蘭卡的新娘在素食文化節的舞臺上喜結連理,躬行實踐中國傳統婚禮重孝、重禮和重素的優秀習俗,令人耳目一新,值得年輕一代效仿。新郎說:「我們選擇傳統的漢式素食婚禮,就是希望將這種健康低碳環保、有深厚文化傳承又不失時尚的生活方式,用到婚禮中,自利利他,給大家帶來身心快樂和幸福。」
杭州素食文化節的素產品喜慶趕大集、素食名廚名菜火熱秀等內容都是本次活動的亮點。素產品集市上展銷的商品都是拒絕使用動物性原材料的良心食品或日用品,有各類素食、糕點、有機農產品、環保家用好物及手工藝品等。素食名菜秀則集結了杭州數十家素食餐廳大廚們的創意素食菜餚,大大改觀了民眾素食單調乏味的成見,充分體現了素食宴會菜餚原料豐富、製作精巧的特色。這裡展示的素食菜餚色清淡、形高雅、味純真、器明淨,其清、潔、芳馥、鬆脆,遠居肉食之上,所以食素是中國傳統的養生之道。《呂氏春秋》之《重己》篇指出,善於養生的人是「不味眾珍」的,因為「味眾珍由胃充,胃充則大悶,大悶則氣不達」。「眾珍」主要指遊魚、雞鴨、走獸之類的動物性食品。這類食品吃多了會使脾胃消化功能呆滯,還會影響氣血功能的暢達。明代醫學家李延認為,對中年人的精氣虧損採取服藥補陰陽的方法,一般都不能收到盡善盡美的效果,唯素食調養,能氣陰兩補,助胃益脾,最為平正。所以,素食文化節的舉辦給老百姓帶來的是既傳統又時尚的健康飲食資訊,好看,好玩,好味道。
此次活動得到了眾多慈善公益團體的支持。全球最大的動物權益組織PET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帶來了VR虛擬實境技術,讓觀眾親臨殘殺動物的現場,呼籲大眾選擇遠離肉食的零殘忍消費。浙江海善公益基金會和杭州明德書院召集了一百多名志願者參與現場服務,其中多數是大學生志願者。高校素食蓬勃發展也是近年來的一大喜訊。浙江農林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校紛紛成立了由學生自主發起的素食協會。第三屆杭州素食文化節期間,各高校素食協會在校園內積極開展倡導素食的公益活動,通過派發為什麼要素食的書籍資料、免費提供素食食品品嘗、開辦素食文化交流講座等各種活動,向年輕一代宣傳素食健康養生常識,鼓勵大學生多素少肉,低碳消費,實踐環境保護、動物保護的公益理念,提倡綠色零殘忍的時尚生活方式。
11月25日「國際素食日」當天還舉辦了第三屆杭州素食文化節論壇。論壇薈萃了一批熱心素食推廣公益事業的精英。來自杭州市素食協會、浙江各高校素食協會、PET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中國綠髮會良食基金等的嘉賓們,為一百多位聽眾帶來了精彩的演講,就杭州如何打造「東南素都」、當代大學生的素食觀、我們的食物選擇如何能夠促進自己的健康、自然環境和動物環境的改善、素食更有利於青少年智力發展等話題進行了充分的探討和交流。當天晚上舉辦的精英素宴則為本次素食文化節慶活動畫上了句號。
近年來,通過杭州市政府、杭州市素食協會以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素食文化的興起和發達,已經成為最鮮美、最健康、最環保也是最時尚的杭城美食文化生活新亮點。正如杭州市商務委主編的《杭州素食》一書中所言:隨著綠色環保意識的不斷提升和健康素食理念的廣泛傳播,食素人口的比例正在逐漸提高。中國是人口大國,百姓膳食結構的優化所帶來的健康面貌的改善,不但會大大降低全社會的醫療負擔,而且必將對生態環境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