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肝臟外科夏強教授團隊歷時6個多小時,成功為一名「熊貓血」先天性膽道閉鎖患兒施行了親體肝移植手術。在手術團隊的精細操作下,患兒術中出血僅50毫升,手術全程無輸血。患兒術後平安轉到移植監護室接受進一步觀察治療。目前父女二人均恢復良好。
患兒瑤瑤(化名)僅9個月大,出生即被確診為膽道閉鎖。在她2個月大的時候接受了葛西手術,但症狀並沒有得到改善,逐漸發生肝硬化,並開始出現反覆膽管炎、發熱症狀。很快,瑤瑤肚子也越來越大,經常高熱不退,各種高級別抗生素治療都沒有效果。7月的一天,孩子父母帶著她慕名找到上海仁濟醫院兒童肝移植團隊,主治醫師萬平仔細詢問了瑤瑤的病史,為她完善了相關檢查,認為孩子需要接受肝移植治療,當即將她收治入院進行術前準備。
不巧的是,瑤瑤的血型為Rh陰性O型血,俗稱「熊貓血」,在人群中僅佔千分之一比例。眾所周知,肝臟的血供非常豐富,其血容量相當於人體總量的14%,肝移植病肝切除本身就會損失大量血液。瑤瑤術前體重僅8千克,血容量小,哪怕是少量滲血,都可能導致其血紅蛋白下降;而且她曾經接受過葛西手術,腹腔粘連嚴重,極易出現滲血,危及生命,因此術前備血顯得極其重要。其父親作為肝源提供者,血型也是Rh陰性O型血。由於瑤瑤和其父親的血型太過稀有,輸血科歷時2個多星期,多方努力,也只調集到2個單位的Rh陰性O型血。
眼看著瑤瑤的病情越來越危急,無法等待更多備血。科主任夏強當機立斷,召集供體手術組羅毅、邱必軍等醫師和受體手術組封明軒、萬平等醫師以及監護室、麻醉科等為瑤瑤展開術前討論和手術籌備,決定通過精細的手術技術儘可能減少術中出血,儘早為瑤瑤施行肝移植,挽救其生命。
8月11日上午,瑤瑤和父親同時進入手術室。手術團隊通力協作,完整切取了瑤瑤父親240克的左外葉供肝。而在受體手術中,夏強精細地分離腹腔粘連,切除病肝,吻合供肝,將其成功植入瑤瑤體內。整個手術過程歷時6小時,瑤瑤的出血量不足50毫升,無需輸血。術後,患兒移植肝各項指標恢復一切順利。
無輸血肝移植手術對手術醫生的操作技術、手術團隊的相互配合都是極大的考驗和挑戰。夏強坦言:「在肝移植患者的救治過程中,遇到各種困難在所難免。但作為醫生,我們需要用自己的實力去迎接挑戰、克服困難。無法滿足手術備血的需要,我們就靠技術去避免出血。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為每一名患者爭取新生的機會。」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