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東亞圖書館成立「徐宋教育文化基金」

2020-12-11 人民網國際

圖為哥大副教務長兼總圖書館館長安妮D.桑頓(左二)、哥大東亞圖書館館長程鍵(左)、捐贈人中國企業家徐進(右)和夫人宋孟軍(右二)。

人民網1月21日電 (鄭思寧)日前,中國企業家徐進向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捐贈50萬美元,成立「徐宋教育文化基金」。這是該館歷史上收到的最大一筆私人捐款,也是第一次為華人在圖書館閱覽大廳中設置捐贈紀念銅匾。

哥大東亞圖書館館長程健介紹,該捐款用途不設限制,由學校和圖書館決定基金使用,將有力助推東亞圖書館擴充館藏和增進國際交流。作為在中美兩地從事投資多年、現任中美友好協會董事會董事的徐進表示,希望自己的捐贈能帶動更多中國企業界人士資助涉華學術研究與發展。

哥大東亞圖書館前身是哥大中文圖書館,設立於1902年,是全美第一家以「中文圖書館」命名的圖書館,也是全美最大的東亞圖書館之一,藏書量逾百萬冊。創立之初,清政府捐贈一套5044卷的《古今圖書集成》,圖書館以此為基礎發展開來,1950年代更名為東亞圖書館。目前,東亞圖書館中文藏書以歷史、哲學、古典文學為主,收藏有42萬冊中文書籍,16000冊藏文書籍。

 

(責編:白宇)

相關焦點

  • 南京非遺學院牽手哥大東亞圖書館
    南京非遺學院聯合南京圖書館向哥大東亞圖書館捐贈了十餘本古籍影印件及檔案材料 攝影 陳向俞紐約當地時間9月7日上午,2017年「南京周」紐約站活動——南京非遺學院走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並聯合南京圖書館向哥大東亞圖書館捐贈了十餘本古籍影印件及檔案材料,雙方還就古籍修復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 一名中國勞工與哥大東亞系之間的情緣
    原標題:一名中國勞工與哥大東亞系之間的情緣  新華網紐約10月16日電(記者李大玖)9月27日是全球「孔子學院日」。這一天,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孔子學院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賀禮——中國著名畫家徐唯辛向哥大東亞系捐贈的油畫《丁龍肖像》和《胡適肖像》。其中的《丁龍肖像》,揭開了一名中國人與哥大間的塵封往事。
  • 哥大東亞圖書館館長程健:數位化再現塵封的歷史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與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校區的東亞圖書館與中國頗有淵源,也收藏了大量中國研究,特別是中國近現代史相關的影音資料。在新冠疫情盛行於美國期間,東亞圖書館仍在積極進行館藏資料的數位化工作。在這場講座中,程健與程洪兩位東亞圖書館的負責人介紹了數位化的歷程與新進展。
  • 走近115歲哥大中文圖書館:無數著作誕生於此
    哥大東亞圖書館中文部主任、東亞研究所研究員王成志博士表示,哥大中文圖書館在美國成立最早。「許多哥大學生及來哥大查閱歷史資料的學者,對哥大豐富和獨特的中文收藏驚詫不已。」他表示,這是中美先賢努力搜求的結果,也是百餘年辛苦的積攢和珍藏。
  • 哥倫比亞大學為中國學研究設立W.K.W基金
    12月19日,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專門為中國學研究而建立的W.K.W.基金正式啟動。W.K.W基金初始本金為5萬美元,捐建人為哥倫比亞大學一位訪問學者、北京大學企業家俱樂部發起理事、哥倫比亞大學亞太發展協會顧問,這是哥大圖書館歷史上第一位由生活工作在中國大陸的人士捐款建立的私人基金,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
  • 一個中國勞工與美國哥大東亞系
    哥大最早建在紐約華爾街附近,臨近金融區和市政府,到今天仍然是紐約市政府所在。後來學校擴大,它就向上城推移到了現在49街洛克菲勒中心附近;到了1897年,有遠見的校長發現那個地方又快成了市中心,決定學校還要繼續北遷。     這樣,哥倫比亞大學最終遷到了百老匯116街的今址。校區新建,那時的哥倫比亞大學像是一個大工地,一派生機,熱氣騰騰。
  •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隆重舉行崇賢館《中國書法全集》的收藏儀式
    原標題: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隆重舉行崇賢館《中國書法全集》的收藏儀式 近日,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隆重舉行崇賢館《中國書法全集》收藏儀式。崇賢導師代表、美國及部分國家的學者、藝術家以及相關媒體的幾十人出席了此次活動。
  • 有多少中國古籍存藏在美國東亞圖書館?
    美國國會圖書館除了美國東亞圖書館,還有美國的國會圖書館,它收藏中文書的時間是在中國清朝末年,而美國東亞圖書館的成立時間最早是在上世紀20年代。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中文書的時間可追溯到中國清朝末年,而美國東亞圖書館的成立時間最早應該是在上世紀20年代。
  • 吳江兩本志書被美國史丹福大學東亞圖書館收藏
    最近,盛澤鎮的地方文史愛好者周德華先生收到了美國史丹福大學東亞圖書館的信。信中說,他主筆和編著的《吳江絲綢志》、《錦繡盛澤》兩書被該館收藏。     昨天上午,記者在盛澤鎮政府一間辦公室見到了正在編撰盛澤黨史資料的周德華。
  • 為什麼哥大會有這些中文資料
    那是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的哥倫比亞大學中文圖書館,即現在的哥大東亞圖書館。110年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開設中文系,即現在的東亞語言文化系,用一位中國僕人Ding Lung的名字開設中文講座教授職。他的中文姓名和生平到底如何,遺憾的是幾無史料和文獻可考。後人只能以音近而稱其丁良或丁龍。丁良雖為僕傭,卻有文化巨人的遠大眼光和非凡魄力。
  • 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舉辦「史帶生平」網上圖片展
    科尼利厄斯·范德·史帶 人民網紐約2月11日電(記者 殷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2月11日舉辦「史帶生平」網上圖片展。此次展覽由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和史帶基金會共同主辦,展出物品來自基金會對史帶先生相關物品的珍藏。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東亞圖書館館長程建介紹說,史帶先生的英文名為Cornelius Vander Starr,1892年出生於加利福利亞州一個荷蘭籍鐵路工程師的家裡。
  • 哥倫比亞大學鳳凰談:哥大佛學研究缺錢怎麼辦?
    哥大東亞圖書館館藏大藏經(圖片來源:鳳凰佛教)非常榮幸的是,在參觀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時,該館館長親自帶領鳳凰團並解說哥大圖書館非凡的歷史。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最早由當地一位華人出資建立,後有慈禧太后捐款。有眾多中文館藏,海納中國地方志1650種,族譜、家譜的譜牒950種以及多部明清善本古籍。在參觀哥大圖書館時,鳳凰團一行還看了歐巴馬就學時為躲避寒冷棲身圖書館的地方,往事如煙,令人感慨。
  • 東亞宗教文化學會中國分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大學舉行
    會議現場金勳教授(左)、黃夏年教授、張風雷教授(右)普正法師(左)、樓宇烈教授、溫金玉教授(右)佛教在線北京訊 2008年12月13日,東亞宗教文化學會(EARC)中國分會成立大會暨東亞宗教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行
  • 史丹福大學東亞圖書館館長:收藏中國文獻,美國何以後來居上
    中國學研究在美國能夠發展到今天的水平和規模,首先得益於遍布全美各地的學術圖書館在過去的一個半世紀中的不斷努力,最終形成了中國境外最為龐大的中國文獻收藏。在過去的近二十年裡,我本人曾在位於美國東岸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圖書館東亞部,中西部的密西根大學亞洲圖書館和西岸的史丹福大學東亞圖書館工作過,因此對美國的中國文獻收藏事業的發展和現狀有些了解,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 美國大學新興熱門專業:東亞研究系
    通常東亞研究專業是一個跨學科的,綜合性很強的專業,在語言,藝術,文學,文化,政治,經濟以及宗教領域都有所涉及,所以東亞研究系的教授常常也是政治,人類學等學科的教授。這也順理成章地讓東亞研究專業的畢業生成為對東亞國家的語言、文化和歷史等方面的知識都有良好掌握的一群學者。很多東亞研究的學生也會選擇把他們所學的專業和商學、政治學等等其他學科聯繫在一起,讓他們在不同的領域能夠充分發揮了解東亞的優勢。
  • 田海穌繪畫作品專場於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舉行
    原標題:田海穌繪畫作品專場於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舉行   紐約時間2014年8月1日下午,青年女藝術家田海穌受邀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對其繪畫作品進行了專場展示,並向與會嘉賓及師生做了題為「中國傳統繪畫語言向當代轉換的實踐」的精彩演講。
  • 通訊:探訪美國漢學研究重鎮——伯克利東亞圖書館
    新華社舊金山11月12日電通訊:探訪美國漢學研究重鎮——伯克利東亞圖書館新華社記者吳曉凌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園中心大草坪邊,有一座具有東方特色的白色方形建築,這就是著名的伯克利東亞圖書館「這是北美大陸唯一一棟為保存東亞語言文獻而建立的獨立建築。作為美國最大的東亞圖書館之一,它也是美國漢學研究的一個重鎮。」伯克利東亞圖書館館長周欣平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今年適逢伯克利東亞圖書館新館開館10周年。由於館舍空間不夠,伯克利東亞圖書館藏書一度散落在學校三個不同的地方,使用起來極為不便,設施也過於老舊。
  • 《中國書法全集》入藏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
    承千年芳華,接續古今,崇賢館《中國書法全集》日前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收藏,並受到國內外諸多文化人士的嘉許與關注。這也是崇賢館在「中國文化、世界共享」理念上推出的一道兼具東方特色和國際意義的文化大餐。
  •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母基金正式成立
    【內容提要】1、山東:青島科創母基金擬參與子基金公示2、全國:中國文化產業投資母基金正式成立3、江蘇:常州科教城產業投資基金設立 總規模10億元4、山西:長治經開區設立15億元投資基金02 全國:中國文化產業投資母基金正式成立中國文化產業投資母基金由中宣部和財政部共同發起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