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錢莫教子」:父母再有錢,也要捨得給孩子這3樣東西

2020-08-07 重慶臺都市700

俗語說「誰人不愛子孫賢,誰人不愛千鍾粟。」家財萬貫誰不喜歡?但與後代有出息相比,錢財在中國人眼裡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惜錢莫教子」:父母再有錢,也要捨得給孩子這3樣東西

尤其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為了讓自家孩子有出息,捨得砸錢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什麼學區房、培訓班、輔導課……只要是有幫助的事情,家長們就算砸鍋賣鐵也要做。

但慢慢地,這樣的做法開始顯露出了弊端——很多人不辭辛勞、日夜奔波,給兒女提供了很好的物質條件,卻忽略了他們的精神教育。

「惜錢莫教子」:父母再有錢,也要捨得給孩子這3樣東西

弘一法師曾勸人「教訓子女,宜在幼時」,因為「先入為主,終身不移」。三觀的培養、慈悲心的長養,該在孩童時期就開始,這不僅是愛惜物命,更是在培養他成為一位仁者、智者,這才是對孩子真正有益的愛。

「惜錢莫教子」:父母再有錢,也要捨得給孩子這3樣東西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培養孩子?聰明的父母可以從這三個「捨得」來著手。

一、捨得放手

很多父母會擔心孩子吃不好飯,要親手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但這種愛不是事無巨細的大包小攬,而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去嘗試,相信孩子的能力。

不要因為難,就替孩子把事情都做了。

「惜錢莫教子」:父母再有錢,也要捨得給孩子這3樣東西

哪個孩子學會走路之前不會摔幾跤;那個孩子學會吃飯之前不弄髒幾身衣服。

想把孩子培養成能適應未來社會的人,就要捨得放手。孩子的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去走。父母適當的給他們獨立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去走前方的路。

況且,有句俗語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就算你願意為兒女做牛做馬一輩子,但這個時代一天一個變化,你怎麼能保證你的想法就一定是正確的?

所以,真正聰明的父母,是讓兒女自己走進這片人間天地,去感受「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惜錢莫教子」:父母再有錢,也要捨得給孩子這3樣東西

二、捨得時間

由於現在社會上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許多父母常常忙於工作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

逢年過節不是買禮物就是發零用錢,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伴在身邊,可是有許多父母不知道的是,好的物質條件對於孩子來說固然重要。

但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往往很簡單,就是能夠陪他一起長大。

「惜錢莫教子」:父母再有錢,也要捨得給孩子這3樣東西

曾有人對孩子的「培養」做了一個簡短的闡釋:培養,就是陪著養。

世間任何職業角色都可被他人或機器替代,唯獨父母角色是獨一無二的。

用心陪伴孩子成長,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課堂,對孩子生活習慣與個性特徵的養成有關鍵作用,父母應該盡好呵護教育子女的責任,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惜錢莫教子」:父母再有錢,也要捨得給孩子這3樣東西

三、捨得用

這裡的「捨得用」,指的是捨得「用」孩子。

很多人因為心疼兒女,或者為了讓他們專心讀書,從不捨得讓他們去幹家務之類的活。

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南宋詩人陸遊也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就比如孩子學了一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他們也許能理解這句詩的字面意思,但背後的深層含義,不經過親自實踐是很難理解的。

「惜錢莫教子」:父母再有錢,也要捨得給孩子這3樣東西

教育子女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花錢就能解決的事,每個人都是在做父母的過程中學著做父母。

俗語說「男子失教必愚頑,女子失教定粗魯。」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其實在他幼年及少年時期就已經決定了。

「惜錢莫教子」:父母再有錢,也要捨得給孩子這3樣東西

從這個層面來說,家庭教育是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根本原因。

在此,小編向大家推薦《教子有方:不吼不叫培養孩子》叢書,其中包含《不吼不叫培養好孩子》、《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如何說孩子才肯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正面管教》五本書,是科學教育孩子的經典書籍,裡面涉及頂尖精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教你培養出有教養、有內涵的優秀孩子!

全套共有5冊,原價149元,現在活動價只要69元,全網最低價,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商品卡片購買。

為人父母一定要相信,家教好的孩子,品行、成績絕對不會差到哪去。

相關焦點

  • 惜錢莫教子,但有錢不一定培養出好孩子,要在這些方面「捨得」
    有句話這樣說:惜錢莫教子,確實教育孩子是一件花銷極大的事情,特別是在當今社會,不少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等,更是一筆大的開銷。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少父母是下了功夫的,不少家長拼命工作就是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 「惜錢莫教子」老一輩經驗告訴我們,家裡再窮也不能在娃身上節儉
    編輯:良家審稿:貝貝豆不知道你是否聽說過一句古訓:「惜錢莫教 」這句話在中國流傳了很久,意思是警醒父母,在養育、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吝嗇」錢財「惜錢莫教子」老一輩經驗告訴我們,家裡再窮也不能在娃身上節儉一:過度節儉會讓孩子性格扭曲曾經有朋友說,小時候家裡窮,什麼都沒有。想要什麼就會被父母訓斥,說不懂事,然後就聽父母因為貧窮吵架,後來再也不敢張嘴要。
  • 俗語「惜錢莫教子,護短莫為師」,什麼意思?父母們不妨看一看
    這句俗語便說的是要想孩子將來有一番作為,家中的父母長輩就要為他們做好榜樣。還有這句「借錢莫教子,護短莫為師」,這句俗語更是給父母、老師指出了孩子教育不能犯的錯誤方法。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句俗語的上半句,從字面上來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對於孩子的教育方面,父母千萬不要過於愛惜錢。
  • 俗語說:「惜錢莫教子,護短莫從師」,啥意思?做父母的不妨一看
    在舊社會想要讀書認字不那麼容易,不過現在在國家的倡導和幫扶下,父母們普遍重視教育,不管家裡條件怎麼樣都不能苦了孩子學習,有句俗語說「惜錢莫教子,護短莫從師」,家長們不妨看一看。上學這事在現代社會並不難,除非自己實在不願意讀書,否則國家的九年義務教育和好些幫扶政策肯定能讓每一個孩子都念上書。
  • 「惜錢莫教子」,父母在這三方面越捨得,孩子人生越與眾不同
    但有的人認為,要賺錢就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往往把大部分精力用於賺錢而很少陪伴孩子。其實,陪伴不等於陪著,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陪伴是高質量的陪著孩子,例如與孩子一起學習和看書,或者一起玩耍,這些陪伴都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益。
  • 家長再節儉,這4樣東西也一定要給孩子!不然將來吃大虧
    家長再節儉,這4樣東西也一定要給孩子,看看你做對了嗎?為此,父母不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陪伴孩子,同時還需要付出一定的金錢投資孩子的學業。為了給孩子做好榜樣,父母要多孝順長輩。所以我們應該要捨得花錢,捨得把錢投資在身體健康上。
  • 父母再節儉,這3樣東西也要給孩子,否則孩子將來會吃大虧
    導讀:父母再節儉,這3樣東西也要給孩子,否則孩子將來會吃大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再節儉,這3樣東西也要給孩子,否則孩子將來會吃大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裡再窮,這3樣東西要捨得給孩子,這樣孩子以後會感激你
    但是有了兒子就覺得他是個男孩子,就應該從小什麼事情都要堅強,能夠撐起來,所以這句話就被理解成了字面上的意思。而他的媽媽就什麼也不讓他去做,就專心的去學習,就連最基本的洗臉、洗澡等事項都不需要魏永康動手,甚至連吃飯這件事都需要他的媽媽幫忙。所以不管自己家裡多窮,這3樣東西一定要捨得給孩子,這樣長大後孩子會感激你的養育方式。白巖松是央視的一名主持人,他的教育方式就很值得我們去借鑑。
  • 家裡再窮,有三樣東西也要「捨得」,否則對孩子成長發育不利
    但是,對有些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家庭來說,在某些方面自然有一定限制,可即便家裡再窮,有三樣東西也要「捨得」,否則,父母一時的吝嗇,就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
  • 跟別人交往,要注意這3樣東西,莫讓對方誤會
    一旦產生的誤會,就很難再解釋清楚。就像一張紙,你把它弄皺之後,在想把它弄平到以前的樣子,就不可能了。所以在交往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三樣東西,才能合理的避免你跟對方之間的誤會。這三樣東西可能你平時也都有所注意,但做得還遠遠不夠。可能稍微再過一些,就會被對方產生誤會了。
  • 家長再節儉,這3樣東西也一定要給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家長再節儉,這3樣東西也一定要給孩子!越早知道越好有了孩子以後,家中常常出現這樣的聲音:「哎,孩子真的是養不起了,這個月花了多少多少......」「孩子報了補習班,花費多少多少......」「給孩子買了一千多的一雙鞋子,肉疼......」
  • 家長再節儉,這3樣東西也一定要給孩子!不然將來吃大虧
    其實,這樣養孩子的父母還真不少,他們的想法是:孩子吃的用的花點錢有什麼關係,再奢侈也不算浪費。為孩子「一擲千金」,成了他們表達愛的方式。你會發現,孩子最好的教育,才是永不過時的奢侈品!與其不停花錢給孩子物質,不如給他這3樣,孩子會感謝你一輩子!
  • 教育孩子,必須要捨得這五樣東西....
    教育孩子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本就不是一蹴而就,都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在育兒的時候,父母真正能做到「捨得」為孩子付出嗎?因此要教育好孩子,家長必須做出的五個「捨得」!對於大多數孩子,我們提倡孩子主動學習,但如果孩子主觀能動性差、學習效率低,這時候家長就要捨得花時間去陪伴孩子一段時間,找到方法步入正軌。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的關愛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 農村家裡再窮,這三樣東西也要扔掉,別不捨得,會影響整個家庭
    但是也有很多人自暴自棄,一生碌碌無為,這裡我要奉勸一些人,即使家裡再窮,這三樣東西最好早點扔掉,俗話說做事要果斷,也要捨得,有舍才有得,有些東西留在家裡只會害了自己的前途,沒了翻盤的機會。到底是哪3樣東西呢,小智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希望你沒有。
  • 寶寶2周歲前,家裡再窮在這3種東西上也要捨得,會影響孩子智商
    但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只要在寶寶2周歲前父母在這3種東西上捨得就可以了。3歲小溫和老公都是打工一族,因為意外懷孕不捨得打掉,就決定生下來,一開始兩個個人認為不就是一個孩子嘛?3種東西上也要捨得1.玩具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小時候沒必要買太多玩具,因為每個年齡段玩的玩具都不一樣,買多了也是浪費,過了這個年紀就不玩了。還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那麼小能知道什麼?但其實這就錯了,就算家裡再窮,寶寶的玩具最好要捨得,尤其是在寶寶小時候。
  • 一定要先捨得這5種東西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很多父母會覺得哪有什麼不捨得的,只要是對孩子好的,哪怕自己省吃儉用、砸鍋賣鐵,都會儘量先滿足孩子。但很多時候,「捨得」這件事,可不光是體現在物質上的。孩子從生下來起到3歲之前,是個最為重要的時期。因為在這個階段,基本上就已形成了孩子長大之後大體性格的質素。
  • 越是聰明人,越懂得避開這三件小事,不給自己找麻煩
    吃過虧才明白:這三件不起眼的小事,最難誰清楚。越是聰明人,越懂得避開這三件小事,不自找麻煩。一、六十勿過夜,七十勿過更為人好客也好,熱心也罷,一定要記得「六十勿過夜,七十勿過更」的道理。當然自己的父母至親是例外,一則父母和子女長久生活,不會有長時間習慣不同的問題,也不會因為身體突發的問題,產生嫌隙,外人就很難說清楚了。
  • 這「3件事」父母越捨得,孩子未來越出色,父母要多上心
    其實,要想將孩子教育成一個優秀的人,父母需要做到的還有捨得管教孩子。父母在孩子出現錯誤時管教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早日糾正自己的錯誤行為;父母在孩子做得不到位時管教孩子,是為了讓孩子不斷提升自己,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在這幾件事情上,父母越是捨得付出心力,孩子未來就能夠成長得越出色,父母要多上心。
  • 諾獎得主的三個故事揭示育兒真相:父母除了錢,還要給娃三樣東西
    增廣賢文》中曾經對於父母的育兒過程進行了語重心長的教導:惜錢莫教子,護短莫從師。而這三個小故事同樣能夠為中國父母帶來一定的啟發:父母除了錢,還要給娃三樣東西。●父母應該給孩子三樣東西●父母應該給孩子三樣東西
  • 給父母的忠告:這4樣東西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再窮也不要斷太早
    但是養育孩子的時候,物質上的需求可以省,生活上的必需品是不能省的,給父母的忠告:這4樣東西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再窮也不要斷太早!這4樣東西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再窮也不要斷太早1、奶粉不能斷太早有很多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好,所以,早早的就給孩子斷了奶粉,改吃輔食,這樣做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