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誰人不愛子孫賢,誰人不愛千鍾粟。」家財萬貫誰不喜歡?但與後代有出息相比,錢財在中國人眼裡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尤其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為了讓自家孩子有出息,捨得砸錢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什麼學區房、培訓班、輔導課……只要是有幫助的事情,家長們就算砸鍋賣鐵也要做。
但慢慢地,這樣的做法開始顯露出了弊端——很多人不辭辛勞、日夜奔波,給兒女提供了很好的物質條件,卻忽略了他們的精神教育。
弘一法師曾勸人「教訓子女,宜在幼時」,因為「先入為主,終身不移」。三觀的培養、慈悲心的長養,該在孩童時期就開始,這不僅是愛惜物命,更是在培養他成為一位仁者、智者,這才是對孩子真正有益的愛。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培養孩子?聰明的父母可以從這三個「捨得」來著手。
很多父母會擔心孩子吃不好飯,要親手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但這種愛不是事無巨細的大包小攬,而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去嘗試,相信孩子的能力。
不要因為難,就替孩子把事情都做了。
哪個孩子學會走路之前不會摔幾跤;那個孩子學會吃飯之前不弄髒幾身衣服。
想把孩子培養成能適應未來社會的人,就要捨得放手。孩子的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去走。父母適當的給他們獨立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去走前方的路。
況且,有句俗語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就算你願意為兒女做牛做馬一輩子,但這個時代一天一個變化,你怎麼能保證你的想法就一定是正確的?
所以,真正聰明的父母,是讓兒女自己走進這片人間天地,去感受「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由於現在社會上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許多父母常常忙於工作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
逢年過節不是買禮物就是發零用錢,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伴在身邊,可是有許多父母不知道的是,好的物質條件對於孩子來說固然重要。
但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往往很簡單,就是能夠陪他一起長大。
曾有人對孩子的「培養」做了一個簡短的闡釋:培養,就是陪著養。
世間任何職業角色都可被他人或機器替代,唯獨父母角色是獨一無二的。
用心陪伴孩子成長,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課堂,對孩子生活習慣與個性特徵的養成有關鍵作用,父母應該盡好呵護教育子女的責任,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這裡的「捨得用」,指的是捨得「用」孩子。
很多人因為心疼兒女,或者為了讓他們專心讀書,從不捨得讓他們去幹家務之類的活。
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南宋詩人陸遊也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就比如孩子學了一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他們也許能理解這句詩的字面意思,但背後的深層含義,不經過親自實踐是很難理解的。
教育子女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花錢就能解決的事,每個人都是在做父母的過程中學著做父母。
俗語說「男子失教必愚頑,女子失教定粗魯。」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其實在他幼年及少年時期就已經決定了。
從這個層面來說,家庭教育是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根本原因。
在此,小編向大家推薦《教子有方:不吼不叫培養孩子》叢書,其中包含《不吼不叫培養好孩子》、《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如何說孩子才肯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正面管教》五本書,是科學教育孩子的經典書籍,裡面涉及頂尖精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教你培養出有教養、有內涵的優秀孩子!
全套共有5冊,原價149元,現在活動價只要69元,全網最低價,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商品卡片購買。
為人父母一定要相信,家教好的孩子,品行、成績絕對不會差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