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諸侯割據,各地節度使各立山頭。嶺南地區有清海節度使轄兩廣,靜海節度使轄交州。唐滅後,中原後梁建立,嶺南地區獨立,劉氏建立南漢。
唐朝末年,劉謙任封州(現廣東封開)刺史,擁兵過萬,戰艦百餘。劉謙死後,劉隱繼承父職,逐步統一嶺南,進位清海節度使。907年,劉隱受後梁封為大彭郡王,909年改封為南平王,次年又改封為南海王。劉隱死後,其弟劉龑襲封南海王。劉龑憑藉父兄在嶺南的基業,於後梁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廣州)稱帝,改廣州為興王府,國號「大越」。次年十一月,劉龑改國號漢,史稱南漢,是為南漢高祖。這位高祖就是「飛龍在 天」那主,跟武曌一樣,自己會造字......
同時,867年,唐王朝設靜海節度使,以節度使兼領都護,轄原都護府地,從此,交趾正式成為典型的唐末藩鎮之一,並走向了同內地藩鎮同樣的割據道路。交趾成為靜海軍節度使轄區後,作為藩鎮的重地域性特點和這些世家大族的興起,造成了交趾的割據傾向越來越明顯,最終脫離中央政權。
在公元906年靜海節度使獨孤損被貶職,流放到海南島。出生安南鴻州的豪強曲承裕,趁著機會,自稱了靜海節度使,著手治理安南,唐朝被迫承認既成事實。次年,曲承裕去世,其子曲承顥嗣位。曲承顥獲後梁封為「安南都護, 充節度使」,在名義上歸於中國中央王朝所管轄。但同時與南漢勢同水火。
917年,曲承顥去世,子曲承美即位。曲承美延續其父的執政方針,臣服後梁,獲其冊封。但直接招致南漢不滿,南漢高祖想讓其主動內附,沒想到曲氏瞧不上南漢,還說他們是「偽朝」,龍在天大怒,發兵討交州,930年,交州拿下,曲承美被俘,從此割據三世的曲氏交州落下帷幕。南漢派梁克貞為節度使督交州。
曲氏雖滅,但曲氏舊將還在,舊將楊廷藝於次年武力取得交州節度使,深恐南漢震怒,於是結好南漢,南漢也不再追究。楊廷藝積極結好交州當地豪強,鞏固自己的統治。937年,楊廷藝被部將矯公羨所殺。
938年,楊的女婿吳權攻打矯公羨,矯公羨求援南漢,南漢派劉弘操發兵交州,劉弘操,龍在天的兒子。南漢軍隊在白藤江中伏戰敗,劉弘操戰死。
939年,吳權稱王,建都古螺(今河內西北,紅河北岸,為原唐代安南都護,即交州),越南史稱「越南吳朝」,吳權是為「吳先主」,從而造就越南脫離中國統治,被後世視為古代越南獨立建國的重要人物。越南經過一千年三次北屬時期,開始走向了獨立建國。
靜海節度使這幾位,除獨孤損是中原人,曲氏三代,楊廷藝,矯公羨這幾人雖從當時國籍看屬於中國人,但是他們有自己的文化歸屬,就是古代京族的文化認同,不然交趾一代不會從祖龍時一直叛亂不斷,終於,唐末五代我中華亂世之際,交州逃脫了,獨立了。
吳朝建立後,南漢未做收復,趙大打過沒能成功,就連「上帝之鞭」都折在這兒了。直到400多年後,永樂大帝把越南北地又收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