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買賣對公帳戶亂象:六千一套可保售後,批量高薪招法定代表人

2021-01-11 騰訊網

劃重點

1作為支撐電信網絡詐騙黑灰產業鏈的重要一環,網絡上遍布大量打著「對公帳戶買賣」旗號進行違規交易的個人及網站,售價最低6000元一套。一名「公戶」賣家稱,「八件套」包括對公銀行卡、相關公司的營業執照、開戶許可證、公司公章、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正反面照片、對應網銀U盾、銀行預留手機卡等。「可以保證一年以上沒問題」。 2非法買賣對公帳戶產業鏈的上遊,有專人負責招募法定代表人、臨時法定代表人等,有的甚至發布在正規兼職、招聘網站上,通常日薪數百元。這些「兼職」往往不需要任何技能,僅需基本身份證件。高昂的報酬之下,有人不惜多次將自己的個人信息出售給他人。「拿身份證來就可以,我們有專人帶你去辦理。」「對本人沒有什麼影響」。 3賣家告訴記者,「質量可以保證,最緊缺的時候我們給到過7500元一個人,現在快過年了,他們也比較缺錢,4000塊也可以接。出了問題我們都會負責的。」記者調查發現,年關將至,甚至有不少人主動出售自己的身份信息為他人的公司擔任法定代表人。

近日,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下發《中國人民銀行 公安部對買賣銀行卡或帳戶的個人實施懲戒的通知》,聯手懲戒販賣個人銀行卡和企業對公帳戶的行為。南都記者注意到,對於出租、出借、出售和購買銀行卡或企業對公帳戶的個人,該文件中首次提及,將把涉事個人信息移送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即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此前已有針對此類行為「5年內停止其銀行帳戶非櫃面業務、支付帳戶所有業務,並不得為其新開立帳戶」的懲戒規定。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曾表示,大量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案件反映出,當前不法分子轉移詐騙資金使用的帳戶,出現從銀行帳戶向支付帳戶特別是單位支付帳戶轉移的趨勢。

所謂對公帳戶,即企業銀行結算帳戶,是為企業法人、非企業法人、個體工商戶辦理結算業務的帳戶。多地警方破獲的案例顯示,在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相比於個人帳戶,對公帳戶的欺騙性更強。此外,查詢、凍結對公帳戶轉帳支付等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成本。

近年來,多個相關部門重拳出擊,嚴厲打擊買賣企業對公帳戶違法犯罪活動。然而,監管不斷升級之下,仍有不法分子鋌而走險。

網站公然進行對公帳戶買賣。

南都記者調查發現,作為支撐電信網絡詐騙黑灰產業鏈的重要一環,網絡上遍布大量打著「對公帳戶買賣」旗號進行違規交易的個人及網站,售價最低6000元一套。大量公然販賣的對公帳戶從何而來?南都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對公帳戶買賣甚至呈公司化模式運營,先高薪招募「無不良記錄」的自然人去註冊公司,隨後有專人帶隊辦手續批量開設企業對公帳戶,然後再將這些對公帳戶層層加價轉賣,有的還保證這些對公帳戶「安全」。

黑產:6000元可購對公帳戶「八件套」,公司化運營

監管趨嚴的背後,買賣對公帳戶仍然屢禁不絕。

以「對公帳戶購買」等為關鍵詞,南都記者搜索到大量售賣企業對公帳戶的網絡頁面。有的網站公然打出「出售企業對公帳戶」招牌,有的則不直接在站內交易,而通過留下微信、QQ號碼等方式引流後交易。

南都記者注意到,在一家名為「裝X裝飾」的網站上,網站主頁打出室內外設計、裝修的宣傳語,網站子類目卻赫然寫著「對公帳戶購買」「出售銀行全新帳戶」,並留下聯繫方式。另一家網站表面上是代辦中介,主頁介紹中稱,提供「開立公司基本帳戶、一般戶」服務,服務周期為5個工作日,並寫明所需材料。南都記者向其諮詢開戶事宜,對方表示,還可「出售各地區的公司網銀盾、營業執照、對公帳戶」等。

「對公帳戶『八件套』,6000元一套」。南都記者聯繫上一名「公戶」賣家,其稱,「八件套」包括對公銀行卡、相關公司的營業執照、開戶許可證、公司公章、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正反面照片、對應網銀U盾、銀行預留手機卡等。

該賣家告訴南都記者,所出售的對公帳戶「八件套」都是全新開辦或剛開不久的。「我做這個六七年了,平時買的人不少。」該賣家介紹,很多公司買來轉帳收款。南都記者對帳戶的安全性提出質疑,該賣家則聲稱,「可以保證一年以上沒問題」。

「大量出企業對公帳戶,全套資料齊全,一手貨源。」另一名對公帳戶賣家告訴南都記者,其不出售個人銀行帳戶,做的就是對公帳戶「八件套」的生意。「第一次我先賣給你一兩個,等多合作幾次沒問題之後,我還可以給你供更多的貨。」該賣家給出了每個6500元的報價。

對於帳戶安全性,該賣家聲稱,購買三個月內一旦出現問題,其可以讓這些開辦對公帳戶的法定代表人本人去解除。「我們公司是財務帶隊、帶他們本人去開辦帳戶的,開帳戶之前,我們會扣一筆押金下來,要保障三個月之後沒問題,才會結給他們。」該賣家告訴南都記者,通過這樣預扣押金的方式,一般很少出現不能用的現象。「如果帳戶不能用,這些法定代表人拿不到錢。」

鏈條:以「兼職」為名批量招募法定代表人,轉賣給他人開設對公帳戶

南都記者查詢各大商業銀行企業對公帳戶開戶流程得知,相比於個人銀行帳戶,企業對公帳戶的申請流程和管理更為複雜,至少需要提供公司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證件、公司公章等。且在開戶過程中,法定代表人至少需要親自到場一次。

有賣家稱長期提供大量法定代表人。

那麼,大批量用於詐騙的對公帳戶從何而來?南都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非法買賣對公帳戶產業鏈的上遊,有專人負責招募法定代表人、臨時法定代表人等,有的甚至發布在正規兼職、招聘網站上,通常日薪數百元。這些「兼職」往往不需要任何技能,僅需基本身份證件。高昂的報酬之下,有人不惜多次將自己的個人信息出售給他人。

「深圳招聘代理法人代表(即實際上的「法定代表人」)1名,1000元日結。」「東莞招法人代表(即實際上的「法定代表人」),見面就給錢。」「招長沙法人(即實際上的「法定代表人」),4000來兩個。」……南都記者在招聘網站、貼吧等途徑搜索出很多以兼職為名,招募法定代表人的帖子。

一則招募長沙法定代表人的帖子中這樣介紹招募緣由:因業務需要,招募臨時法定代表人註冊公司(註冊網店用)。南都記者以應聘者身份聯繫該發帖人,對方僅詢問了年齡、以前名下是否開過公司等,了解到南都記者系成年人、名下無開公司記錄等信息後,便表示可以前去兼職,工資日結,一天800元,需要兩天時間。

「拿身份證來就可以,我們有專人帶你去辦理。」南都記者詢問是否合法時,對方表示,招募的是臨時法定代表人,用南都記者的身份信息註冊公司後一般幾個月後就會註銷,「對本人沒有什麼影響」。

南都記者調查發現,在非法買賣對公帳戶黑灰產鏈條中,這些法定代表人招募者承擔著中介的作用。一方面以高薪日結為誘惑吸引兼職者,另一方面,使用兼職者的個人信息註冊公司、開設對公帳戶後,便將其成套資料打包出售,層層加價轉賣給不法分子。

非法買賣對公帳戶黑灰產鏈條中,有中介負責招募、出售法定代表人。

「大量法人(即實際上的『法定代表人』)資源出售,純白戶,可開公司對公帳戶,需要的聯繫」。南都記者了解到,所謂「純白戶」,即名下沒有任何不良記錄,此前並未註冊過公司、未擔任過法定代表人者。

南都記者聯繫上一名出售者,其表示「長期提供到場法定代表人」。該賣家告訴南都記者,其提供的全都是沒有開過公司的「純白戶」,「開過的風險太高」。

招聘網站上出現招募代理法人代表(實際為「法定代表人」)的帖子,日薪千元。

該賣家表示,其將資料做好之後會把人帶到銀行,即為「到場」,再由買家自行辦理開戶等業務。該賣家稱,根據到場所需的不同時間,價格也不同,以到場10天為例,每個法定代表人目前售價4500元。「法人代表(即實際上的『法定代表人』)到場之後,不管你做什麼,開多少戶,只要在規定的時間做完就可以了。」

上遊有人主動出售個人身份信息,一次價格數千

這些專門出售自己的個人信息、充當法定代表人的人從何而來?

南都記者向上述賣家諮詢如何在廣州開對公帳戶,對方表示其所安排的法定代表人均來自哈爾濱,前往廣州的食宿、交通等費用需由買家負責。

「做這個(法定代表人)的越遠越好,我們也有廣州的人,但不會讓他在廣州做,為了安全。」該賣家還表示,買家需要在哪裡開戶,其招募的可代開對公帳戶的法定代表人就可以前往指定地點。此外,其稱提供的均為「不知情法人(即實際上的「法定代表人」)」,即並不知道所出售的法定代表人信息真實用途是什麼。

上述賣家告訴南都記者,「質量可以保證,最緊缺的時候我們給到過7500元一個人,現在快過年了,他們也比較缺錢,4000塊也可以接。出了問題我們都會負責的。」南都記者調查發現,年關將至,甚至有不少人主動出售自己的身份信息為他人的公司擔任法定代表人。

「誰還要法人(即實際上的『法定代表人』)?」2020年1月2日,南都記者聯繫上一名主動為他人擔任法定代表人的網友。該網友稱,其來自貴陽,名下已有4家公司,均為上個月剛剛開設,其可以提供身份證等個人信息並「到場」,註冊公司並擔任法定代表人,進而開設對公帳戶。「之前是在貴陽開的(對公帳戶),我做法人(即實際上的『法定代表人』),3500元工資,開了4個對公帳戶。」該網友告訴南都記者。

事實上,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為他人作法定代表人、辦銀行帳戶暗藏極大法律風險。南都記者梳理發現,在多地警方曾披露的虛開發票案、電信網絡詐騙中,都出現了利用兼職者身份信息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情況,涉事者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山東濟南警方2019年12月披露的兩宗特大虛開增值稅發票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以「招兼職」「貸款」為幌子,誘騙大學生、社會市民成立空殼企業對外虛開增值稅發票,兩起案件虛開發票超13億元。濟南市稅務局稽查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大學生一旦被騙擔任了類似「空殼」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財務負責人和辦稅人員,就要承擔該公司生產經營所產生的稅務風險和法律責任。不僅要對企業的違法行為承擔法律責任,構成犯罪的還將承擔刑事責任。此外,被犯罪分子利用其個人信息作案後,將會給自己在徵信系統中留下不良記錄,對生活、工作均造成負面影響。

案例:高價收購銀行卡、對公帳戶偷運至境外電詐窩點

南都記者獲悉,企業對公帳戶走帳金額大,查詢凍結支付相對困難,此外,查詢企業對公帳戶需涉及開戶企業、法定代表人信息等多項環節。近年來,不少不法分子盯上對公帳戶的這些特點,通過上述黑灰產業鏈,利用對公帳戶作為其流轉涉案資金的途徑,以躲避監管打擊。

這些來歷不明的對公帳戶有何用途?2019年7月,南都記者曾發布微信小程序商店亂象及相關黑灰產調查,其中便涉及網售開通小程序所需的營業執照、對公帳戶、法定代表人身份證信息等黑灰產。

違規註冊開通微信小程序,僅是龐大對公帳戶非法買賣交易中的冰山一角。在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企業對公帳戶越來越多地被不法分子利用。

據公安部消息,2019年4月28日,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集中收網行動,成功偵破特大向境外販賣銀行卡和企業對公帳戶案,抓獲涉案犯罪嫌疑人631名,繳獲銀行卡11220張、企業對公帳戶1886個,查扣一大批手機卡、U盾、公章等涉案物品。南都記者獲悉,這是近年來公安機關抓獲販卡人員和查扣銀行卡數量最多的一次集中打擊行動。

經查,自2018年以來,數個藏匿在菲律賓的犯罪團夥通過網際網路發布廣告,大肆招募我國在校學生、城市務工人員等賣卡人到各銀行開辦銀行卡和企業對公帳戶。買賣雙方在網上達成交易意向後,賣卡人到銀行實名辦理銀行卡或者註冊公司後辦理企業對公帳戶,然後郵寄到廣西崇左的犯罪嫌疑人蔣某傑處。買賣雙方通過微信或銀行卡轉帳的方式完成交易。

其中,銀行卡「四件套」包括身份證件、銀行卡、手機卡、U盾,一般每套500至1000元,經層層轉賣加價,最高可以賣到每套3000元。企業對公帳戶相關材料包括對公銀行卡、U盾、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公司營業執照、對公帳戶銀行申請表、公司公章、法定代表人印章、公司章程等,每套8000至15000元。

犯罪嫌疑人蔣某傑在廣西崇左源源不斷地收到全國各地寄來的銀行卡後,通過境外犯罪集團安排的接貨人員偷運出境,經越南、菲律賓等地,最終流入境外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窩點。

嚴懲:懲戒不斷升級,出租出借出售購買對公帳戶將記入徵信

針對大量企業對公帳戶被犯罪分子用於實施違法犯罪的行為,多個相關部門近年來均嚴厲打擊。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3月28日,央行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對買賣帳戶等違規行為的懲戒力度。

通知稱,銀行和支付機構對公安機關認定的出租、出借、出售、購買銀行帳戶或支付帳戶的單位和個人,組織上述行為、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虛構代理關係開立銀行帳戶或支付帳戶的單位和個人,5年內停止其銀行帳戶非櫃面業務、支付帳戶所有業務,並不得為其新開立帳戶。

這意味著,在5年之內,受到懲戒的相關個人不能使用銀行卡在ATM機存取款,不能使用網銀和手機銀行轉帳,不能使用支付機構提供的服務如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收發紅包、掃碼付款等。

近日,針對上述違規行為的懲戒再度升級。

2019年12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與公安部聯合下發《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對買賣銀行卡或帳戶的個人實施懲戒的通知》。通知通報了前述公安機關偵破「3.26」特大販賣銀行卡和企業對公帳戶案,並認定602名個人出租、出借、出售、購買銀行卡或企業對公帳戶。人民銀行已將上述602名個人的信息移送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並通過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交易風險事件管理平臺發布至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

南都記者注意到,在原有懲戒基礎之外,該文件中首次將出租、出借、出售和購買銀行卡或企業對公帳戶的個人信息移送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即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

通知稱,即日起,對於公安機關認定的買賣銀行卡、帳戶的單位和個人,人民銀行將及時通過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交易風險事件管理平臺將單位和個人的信息發布至銀行和支付機構,銀行和支付機構應及時對買賣銀行卡、帳戶的單位和個人實施懲戒。

出品:南都新業態法治研究中心

採寫:南都記者 詹晨楓

相關焦點

  • 對公帳戶6000元/套!電詐團夥購買多套洗白近千萬元
    南都記者此前調查發現,作為支撐電信網絡詐騙黑灰產業鏈的重要一環,網上有大量打著「對公帳戶買賣」旗號進行違規交易的個人及網站,有賣家報價最低6000元一套。這些對公帳戶背後,更是隱藏著批量註冊、開設、轉賣對公帳戶的組織。
  • 銀行對公帳戶非法買賣 一個要價1.5萬 為何受非法團夥青睞,成為...
    而在其源頭上,對公帳戶買賣已形成一條黑產鏈條。對公帳戶緣何受到犯罪分子「青睞」?對公帳戶「買賣」市場有何內幕?金融機構又如何進行圍追堵截?最近,《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就此展開調查,為你揭開一場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洶湧的鬥爭。
  • 買賣對公帳戶涉嫌犯罪
    日前,長春市公安局召開電信網絡詐騙涉案線索落查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工作落實、依照時限辦結、依照標準辦結、確保打擊效果、嚴厲通報問責,特別是加大打擊買賣對公帳戶的力度,加強組織調度、掀起凌厲攻勢。對公帳戶之所以受不法分子「青睞」,是因為相比於個人帳戶,對公帳戶的欺騙性更強,查詢、凍結對公帳戶轉帳支付等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買賣對公帳戶犯罪是電信網絡詐騙的上遊犯罪,嫌疑人通過買賣個人信息,註冊企業獲取營業執照和對公帳戶,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提供便利條件,嫌疑人每開辦一個對公帳戶都可能是用於詐騙群眾錢財。
  • 19歲就當了5家公司法定代表人?|電信網絡詐騙|對公帳戶|銀行|...
    年僅19歲的他在5家公司擔任法定代表人,名下有多個對公帳戶銀行結算卡,每張卡的流水都高達成百上千萬元。然而,根據公安機關的調查,這些資金並不屬於正常經營範疇的營業額,甚至還涉嫌犯罪。接受警方訊問時,趙鑫鑫對公司背後的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一無所知。
  • 買賣營業執照、對公帳戶違法!
    今年2月起,鍾某某等四人在並非自己實際經營的情況下,以他人信息辦理《營業執照》,再予以收購,將收購的《營業執照》辦理相應的對公帳戶,並用對公帳戶申請支付寶帳戶及收款二維碼,在某賭博平臺上接單「跑分」,幫助賭博平臺提供資金結算服務,短短兩個月時間,為賭博平臺提供資金結算金額高達180多萬元。
  • 揭秘對公帳戶買賣「產業鏈」
    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榮旺 上海報導  註冊營業執照,在銀行開立企業對公帳戶,帳戶經非法買賣轉手至犯罪團夥從事電信詐騙、博彩業洗錢活動……今年以來,非法買賣對公帳戶的事件已引起監管部門和各地警方的關注。
  • 揭秘銀行對公帳戶買賣「產業鏈」
    註冊營業執照,在銀行開立企業對公帳戶,帳戶經非法買賣轉手至犯罪團夥從事電信詐騙、博彩業洗錢活動……今年以來,非法買賣對公帳戶的事件已引起監管部門和各地警方的關注。原本用於企業之間資金往來結算的對公帳戶成為電信詐騙和洗錢團夥的高級犯罪工具。據了解,批量購買這些對公帳戶的主要為犯罪團夥,涉及網絡詐騙以進行洗錢。「也有很少一部分是倒票公司,比如買一個對公帳戶,開完發票就不用了。」某代理做帳公司員工如是說。 「買的戶,雙方都有風險。」
  • 公司借款轉至法定代表人帳戶,法定代表人是否承擔連帶責任?
    案件事實2017年1月25日,被告某房地產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賈某與安某籤訂《借款合同》、《借據》及以房抵債《協議》各1份,借款金額為28萬元,上述《借款合同》、《借據》及以房抵債《協議》籤訂的當天,原告按照《借款合同》約定,以原告安某的名義向被告某房地產公司指定的帳戶即公司法定代表人賈某的個人帳戶
  • 中國光大銀行煙臺分行規範對公帳戶管理防範涉案帳戶開戶風險
    」要求,多措並舉全面加強對公帳戶全生命周期管理,為分行經營管理創造穩定有序的環境,助力區域經濟金融健康發展。對於法定代表人為異地、工商系統或企查查APP查詢一個法定代表人開立多個公司(集團企業除外)、代帳公司代理和主動上門客戶等異常情況,採取先雙人上門回訪確認無問題後再開戶的措施,嚴把客戶準入關口,切實防範出租出借涉案帳戶的開立。  強化開戶後管理,嚴控帳戶存續期風險。中國光大銀行煙臺分行各部門積極落實防控職責,做好對公帳戶全生命周期管控。
  • 被執行人是單位的,能否凍結法定代表人的個人帳戶?
    閱讀提示如果失信被執行人是單位的,能否凍結法定代表人的個人帳戶呢?關於這個問題看最高院是怎樣回復的?同時規定,被執行人是單位的,被限制高消費後,禁止被執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財產實施規定的高消費行為。在民事活動中,作為被執行人的有限公司和其法定代表人是獨立的民事主體,有限公司以其財產範圍為限,獨立對外承擔民事責任,有限公司的債務不能由其法定代表人個人承擔,在法定代表人不是被執行人的情況下,人民法院無權查封其個人帳戶。
  • 公司法定代表人在何種情況下需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
    原告主張其是將保證金轉入朱宣宣的銀行帳戶,因此認為朱宣宣所設立的一人有限公司與朱宣宣發生財產混同,朱宣宣應對該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法院判決:原告是基於建設工程施工合同關係提起本案訴訟,其要求朱宣宣承擔連帶責任的依據是其用個人帳戶收款以及是公司法定代表人,其在本案審理過程中並未向法庭提出過一人有限公司與其發生財產混同的主張。
  • 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有什麼風險
    老闆想讓他擔任新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承諾未來給他分紅。朋友有點糾結,不知道會不會有風險。老闆出於各種原因考慮,自己不擔任法定代表人,找第三方來擔任法定代表人,這樣的情況並不少,甚至有案例說,有些老闆直接從農村找身份證來辦理,或者招個保安來當。
  • 新華社:對公帳戶居然能買賣 這等奇事咋回事?
    來源:新華社對公帳戶居然能買賣!這等奇事咋回事?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鄭良對公帳戶是用於企業之間資金往來的。「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有人在網上公開兜售對公帳戶,一套包含營業執照、公司印章、銀行預留手機卡、銀行卡等完整企業對公帳戶材料的「八件套」,售價6000元至上萬元不等。花錢買對公帳戶的是一些什麼人?其目的何在?
  • 註冊皮包公司出售對公帳戶參與洗錢
    隨著案件線索核查的深入,一條圍繞買賣對公帳戶牟取非法利益的黑色產業鏈浮出水面,19名犯罪嫌疑人落網。近日,荊門市公安局向《法治日報》記者公布了此案偵辦詳情。今年5月,荊門市公安局漳河新區分局成立專班對線索進行深入調查。警方了解到,29歲的袁某在漳河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註冊了一家公司。這家公司未見任何正常業務往來,短短一個月竟然有2000多萬元資金在公司帳戶上流動。
  • 非法開設對公帳戶、買賣對公帳戶……可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開設、買賣對公帳戶是違法犯罪行為。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對假冒身份、非法買賣銀行帳戶的單位和個人,將停止帳戶所有交易活動,5年內企業、法人不得開立新的帳戶,並納入不良信用記錄。
  • 專家:銀行違規辦理對公帳戶風險分析
    ,還以與法定代表人合影等虛假方式作為確認開戶意願真實性的證明,不但嚴重違反《企業銀行結算帳戶管理辦法》對真實性審核的要求,最後這些銀行職員還因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遭到刑拘。銀行在防範對公帳戶業務風險時,要特別注意以下五種常見異常情形。
  • 帳戶管理規則變了,怎麼在銀行開立對公結算帳戶?
    成立公司,要正常經營和結算,就要到銀行開立對公結算帳戶。很多人很迷惑:原來去開個對公結算帳戶,銀行十分高興,看不看經營地址都無所謂,銀行就辦理開戶手續了。現在,突然多出了好多的規定:要和法定代表人合影、銀行雙人上門核查是新規定。有些銀行還會要求提供租賃合同和租賃費收據,甚至需提供水電費憑證。
  • 為電信詐騙、洗錢團夥辦理對公帳戶 多家銀行工作人員被刑拘
    央廣網長沙5月14日消息(記者孫永 唐國榮 譚朕)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對公帳戶,原本是用於企業之間資金往來結算的專用帳戶。然而,近期,全國多地公安機關披露,對公帳戶成為電信詐騙和洗錢團夥的高級犯罪工具。註冊、買賣對公帳戶,成了電信詐騙黑市的一條專門產業鏈。
  • 為電詐團夥開立對公帳戶!光大、工商、郵儲三家銀行客戶經理被刑拘
    辦案民警介紹,根據央行相關規定,客服經理在辦理對公帳戶前,需要去實地查看營業執照註冊地址,要審核帳戶開立人的真實身份,以及和公司法定代表人合影留存。然而,實際情況卻是,「一些營業執照的地址,明顯是虛假的。打個比方,我們開福區確實有條東風路,但東風路上並沒有該營業執照上這棟樓,或者,這棟樓只有4層,但其註冊地址是這棟樓的8樓。」劉碩介紹。
  • 失信被執行人是單位的,能否凍結法定代表人的個人帳戶?看最高法說!
    閱讀提示如果失信被執行人是單位的,能否凍結法定代表人的個人帳戶呢?關於這個問題看最高院是怎樣回復的?最高人民法院於2010年發布了《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明確人民法院可以對被執行人發出限制高消費令,禁止其乘坐飛機、列車軟臥出行,不得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住宿,不得購買房屋,不得旅遊、度假等多達九種類型的高消費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