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取士,涉及人才選拔標準,關聯到考試內容,於是唐宋時期出現了詩賦派和經義派的長期爭論。北宋神宗熙寧年間,蘇軾看重文學才華,王安石看重經世致用,又引起一場爭論。最後王安石勝出,直接廢詩賦取經義,將取士的考試內容引向儒家經典。不過,當時文體還是散文形式,較為自由。到南宋才具八股雛形。
元代考試,出題範圍,限制在《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書中,因而也叫「四書文」。這就是最早的八股文了。明代朱元璋洪武三年,詔定科舉法,應試文仿宋「經義」。明朝中葉,最終形成八股文。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經多名大臣提倡,逐漸形成比較嚴格固定的八股文格式,八股文就此形成。
八股文的每個段落都有固定的格式,連字數都有限制,然而八股文,尤其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的部分要求嚴格對仗,類似於駢文,書寫難度甚高。然而府、省、京城三級考試,自始至終直到中進士,考試都是以八股文為主。
因為首場作八股文,試官評閱取中取不中,全看首場,如果首場不入試官眼,二場、三場所寫的論、判、案等看也不看了。所以八股文是唯一的考場文字,能否考中,全看學子寫八股文的功力如何了。攝影 張利江
與上例引用義理牽纏複雜的情形不同,詩,作為經,還可以直接作為理論依據來說服
康熙皇帝用「空疏無用,實於政事無涉」來評價科舉考試中的八股文,並且於1663年廢止八股文。1665年,禮部侍郎黃機給康熙上疏:「先用經書,使闡發聖言微旨,以觀心術。不用經書為文,人將置聖賢之學於不講,請復。」於是有趣的情況發生了,1668年,康熙不得不恢復八股文考試。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宣布停止用八股文進行科舉考試。1904年,舉行了最後一次科舉考試後,第二年就廢除科舉。新文化運動後,八股文的形式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八股文這個名稱,被用來諷刺空洞的文章或迂腐的言論。
直到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毛澤東發表了《反對黨八股》一文,列數黨八股文風的八大罪狀,提出整頓文風。雖然批的是黨八股,但是自此八股文便成為眾矢之的,萬劫不復。其實八股文的出現和存續,自有其原因在。
八股文是在漢語特色、考試制度等條件下形成的。漢語的對仗句式,不單純是聲音、語詞的對仗,更是思維、內容的對仗。《文心雕龍·麗辭》:事對為末,意對為先。反對為優,正對為劣。當然,八股的對仗,不同於四六駢文、詩詞騷賦;四組特定的對仗構成八股,用來表達嚴謹的思維。八股文不惟陳義,並尚代言,體用排偶,謂之八比(姚華《論文後編·目錄下》)。內容上陳述經文的義理,並替聖賢代言,聚焦於四書五經的主體內容和儒家的理論核心;形式上用連續的對偶,構成八比。科舉發展到明清,八股文成為定式。
新文化運動以來,批評八股文的多,深入分析的少,因此八股文所見不多,偶有分析也是語焉不詳,較難窺見全豹。所以這裡舉一個例子,用八股文的結構原理,詳盡地解讀一篇八股文,以饗讀者。
翁同和(1830-1904)字叔平,號松禪,一號瓶庵居士。常熟(今屬江蘇)人。戊戌變法時是帝黨領袖,薦康有為,對促使光緒帝下決心變法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變法失敗後被慈禧革職。清文宗鹹豐六年(1856) 丙辰科狀元。當年的會試試題,四書義:告諸往而知來者。
《告諸往而知來者》是命題作文,因為考生早已把「四書」倒背如流,題目的出處即是材料,所以這又是材料作文。本題出自《論語·學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命題者摘得末句做考試題目。
八股文首先要「破題」,即說破題目要義,通常用二句或三句散體文,本文開篇兩句就是破題:知不囿於所告,賢者之善悟也。扣住告、知二字破題,並點明孔子讚許的原因是賜(子貢)善悟。這是本文論點。
然後是承題:蓋往者可告,來者不可盡知。「蓋」是分析原因,直接進入論證,告往容易知來難,承接前文暗示著:要知來需善悟。這是理論分析,承接破題而言,承題,是對題目做進一步說明、補充和引伸。
接著是起講,也稱小講、原起,是議論的開端:因論境而及《詩》,賜之善悟也,夫子故深許之。起講極其簡約地引述了材料,目的在於揭示這種悟性反映在論境而及《詩》的過程中,論境是討論的場景、情境或者說論域,這裡指孔子和子貢談論貧富問題,子貢能夠由眼前的論述情境聯繫到《詩》,完成了一次思想的跳躍,於是深得孔子讚許,告往即可知來,子貢善悟。這是事實依據。
三步下來,論點、理論、事實,已經建構了一個論證框架,可以正式展開議論了,這叫做入手,提出論證的切入點,以便開始議論。且名理之日,出以餉人者,惟此往與來之相尋於無盡耳。由過往而知未來,未來又不可盡知,而人們偏偏最想知道未來,這是一個相尋追求的過程,永無盡頭。相尋於無盡拓展開了一個美妙的思維空間,人類的悟性在這裡可以激蕩起舞;同時為下文撐起了論證空間。
以上破題、承題、起講、入手,是八股文開篇的固定格式,文句簡單,相當於現在議論文的開頭第一段,完成了提出論點,引入材料,明確論述方向等論證準備工作,用格式化幫助理清思路,頗有好處。然後才是真正的八股,進入具體論證過程。
欲知八股全貌,請看《八股文(下)》。
象思維(107)科舉
您的打賞 逗我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