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近日印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行動方案》,提出了15項重點活動項目,主要有: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誠信建設制度化、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公正文明執法司法活動、平安中國建設活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文明旅遊活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扶貧濟困活動、愛國衛生運動、文明辦網文明上網活動、公眾人物「重品行 樹形象 做榜樣」活動、「三嚴三實」教育。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不得不談談「誠信」在其中的重要性。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誠信建設,黨的十八大提出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提高、完善誠信意識和機制提高、完善,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才有基礎。
我國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也是大力推進誠信建設的有利時機。加強誠信制度化建設,對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國家軟實力和整體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制度的關鍵體現在落實,制度建設是否完善,那是對制度本身來說,落實就必須體現在誠信與失信的區別上,空有制度擺在那裡而不去履行也只是紙上談兵,那就是形式主義。要落實,就必須成立相關的監督管理部門和機制,把主體誠信與失信區別開來,以此為原則,逐步在各行業推行,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誠信機制。
誠信機製得到健全和完善之後,要做的工作更多更複雜,既然是一種機制,那就必須有相應的獎勵和處罰標準和尺度。誠信受益、失信受制是體現誠信機制的根本原則,要把根本原則貫穿到整個體制運行始終,讓誠信主體真正得到實在的利益,同時也要讓失信者受到一定的限制和處罰,如此方能體現誠信機制的內涵。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一個人如果連最基礎的誠信都難以做到,其他的價值觀必然難以踐行。因此,誠信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