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一套學習方法,你想學會的,都不是問題。

2020-12-17 神童雜談

周杰倫的《三年二班》裡有一句歌詞:「走鄉下尋找哪有花香,為什麼這麼簡單你做不到?」

因為太浮躁了嘛,我打賭,浮躁的你,看不完這篇文章,這不怪你,是當今社會的通病。

第18篇原創文章,本文共計5572字。

▲▲▲▲▲

之前寫過這樣一篇文章,《為什麼別人做得到的,你卻做不到?》今天就技能學習這一點,來談一談,如何入門一個陌生領域。

你有什麼資格寫這一篇文章啊?你迄今為止入門了多少陌生領域?

其實我並不想回答這個問題,回答這個問題跟在標榜自己本質上沒什麼區別,我不喜歡標榜一些不足掛齒的東西。可如果不回答,這篇文章的說服力又會大大減弱。一番權衡後,我決定還是回答一下,反正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

有電商,寫作,閱讀,心理學,經濟學,攝影,音樂,自媒體,而每一個領域細分開來,又有無數的分支存在,如心理學的無數分支中,又入門了普通心理學,精神分析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積極心理學。

但這並不難。大多數領域,入門並不難,難的是做到頂尖。

要唱出一首歌,得到身邊人的認可,並不難,難的是得到陳奕迅的認可。

要拍出一張看似專業的圖片發朋友圈騙贊,幫各種聚會拍照,得到大家的認可,也並不難,難的是讓攝影大師認可你的水平。

這篇文章要寫的,僅僅只是告訴你如何入門,而入了門之後,要有多遠,取決於你自己。

大多數人面對一個陌生的領域,第一感覺是難,第二感覺是難上加難,面對新鮮的事物,面對一項你從未學習了解過的技能,你需要做的,只需要懷著勇氣和信心去了解它。

所謂的難,不過是不明覺厲,因為你不知道這究竟是什麼意思,所以就覺得哇好厲害啊,其實也不是那麼一回事。

那麼,是怎麼一回事呢?

如果有某個的領域的大師帶路,進去並不難。此文針對自學的同學。

先糾正幾個誤區

1

很多你覺得難,覺得厲害的東西,只是出於不了解。

認真想一想,在你的生活裡,有哪些你原本認為很厲害的事情,在你了解了之後發現也不過如此而已。

舉兩個發生在我身上的例子。

一個是自學尤克裡裡的事。

問:新手,多久能學會彈《天空之城》?

答:3天內。

問:啊,不會吧?

答:不要一想到《天空之城》,就以為是多難的事,你不知道《天空之城》有困難版,也有簡單版。

打個比方,學會困難版的《天空之城》,就像學會使用PS,而學會簡單版的《天空之城》,就像學會用美圖秀秀。

彈一首困難版的,左手要按幾十個和弦,右手要在四根弦之間不停地變換撥弄,如果你想學會並熟練彈奏,至少30天。

而彈一首簡單版的,也可以理解為單音版,左手一次按一根弦,右手一次也只撥弄一根弦。

另一個是自學單反攝影的事。

15天之內,一定能拍出一張外行人看來覺得不明覺厲的照片,只需要掌握簡單的相機操作方法,幾個最簡單的構圖方法,基本的調色,和一些最基本的攝影知識,僅此而已。

而拍出一個別人看起來覺得不明覺厲視頻,如之前拍過的日出視頻,這個學都不用學,說破就會了,不過就基本每個手機都自帶的「延時攝影」功能。

對於不了解的東西請抱有一種懷疑的態度,不要給它貼上一個難的標籤,而是不停的發問,這個東西到底難在哪裡?不要覺得它難,難不難,試一下就知道了。

2

別被專業名詞嚇壞。

很多人的學習,卡在了專業名詞這一塊,因為根本就看不懂,不知所云。

那麼,專業名詞是一種什麼東西?在此——引用《如何閱讀一本書》裡關於基礎閱讀的四個階段做通俗解釋。

第一階段:閱讀準備階段——智力與認知能力是否有問題,是否存在閱讀障礙?

第二階段:識字——要讀懂一個句子,起碼得知道句子裡寫的什麼字吧?

第三階段:字彙增長以及對課文的應用——能讀懂一些比較複雜的文章,並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第四階段:精煉與增進前三個階段技巧——不斷地精益求精。

而專業名詞是什麼?就像第二階段的識字,你只是不認識它,認識一下就好了,然後就可以接著往下走了。

3

別覺得自己遇到問題不會解決。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好處在於,幾乎你所有感到疑惑的問題,答案都在網上,在視頻教程裡,在PDF裡。而壞處在於,你打開電腦尋找答案的時候,突然彈出一個頁面,一個衣著暴露的女孩,叫你一起玩遊戲,一玩就玩了一天。

像有些具體的問題,可以直接百度,而當你對一個領域完全陌生,需要藉助一些資料,書籍,課程來了解的時候,就得採用別的方式了。

網上渾水摸魚的人,騙稿費的書,培訓課程裡的偽講師不在少數,說到培訓行業,許多人的第一印象,騙子行業。除此之外,你還可能會買一些根本用不著的學習資料。

簡單說一個我自己判斷學習資料的方法。

書籍:買書先看作者,再到網上查是否是這個領域的權威人物,還是渾水摸魚的傢伙。其次,到豆瓣網站上搜索此書,了解此書的框架與評價,讀者的反饋怎麼樣,這本書裡是否有你要的東西。

其他學習資料同理。

網上幾乎能找到所有你想要答案,前提是你得有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

以上為3個比較常見的誤區,以下為入門一個領域的方法。

尋找權威教材,識別知識源頭。

拿我所學的心理學領域舉例,像某些關於學術的問題,我一般都是先知乎,後百度,知乎與百度的答主,不是同個級別的存在。在知乎上瀏覽了一些關於心理學入門的問題,最高贊答主推薦的書,一般比較可信,再把所有推薦的書一 一「豆瓣」,排除掉那些評價人數少,且評分低(低於8分)的書,剩下的書,再去百度作者,了解作者,排除掉那些太多負面消息的作者,剩下的書,基本可以放心看。

但關是權威還不夠,還要識別是否為知識源頭。

古典在《躍遷》裡寫道:「現在我們獲取的知識絕大多數都是二三四手信息,因為很多人已經失去了鑑別一手信息的能力。這也是我們認知效率低下的原因。

什麼又是一二三四手信息?

一手信息:知識的源頭——「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

二手信息:忠實轉述一手信息——「其實,這個世界上,原本是沒有路的,後來走的人多了,也就有路了。」——魯迅。

三手信息:為傳播而簡化和極端化觀點的陳述——「路是人走出來的。」——魯迅。

四手信息:出於各種動機充滿個人經驗的情緒化表達。從草地走過去近一點。草地不是路嗎?魯迅說,讓我們多走草地開闢新路線。——魯迅。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那又要如何辨別和找到知識的源頭?

古典也提供了方法。

知識的源頭是站在人類認知邊緣,研究、思考和驗證的人。他們的一些新鮮的思考,在腦子裡、筆記本上,還未進行詳細加工,但是新鮮熱辣。一些知識經過系統化,成為專業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或者圈內人互相討論的內容。

一手研究論文,行業的學術期刊,行業最新數據報告;

行業大牛的最新溝通和思考,通過談話獲得。

大多數暢銷書,文字已經被改成公眾可以理解、方便傳播的文字,但是因為大眾的認知能力較低,所以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故事以及不精確的概念。

當你系統化地讀完一本教材書(大量知識源頭),幾乎等於讀了一百本暢銷書。

在此推薦採銅老師的一本書,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採銅老師很厚道地在知乎專欄上註明了所有引用的論文。

先把所有教材資料簡單過一遍。

刻意練習這本書提到過一個概念,叫心理表徵

那什麼叫心理表徵?

心理表徵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或具體或抽象。

舉個例子,一提到十年這首歌,很多人便會在腦海中想到陳奕迅,陳奕迅和十年,就是他們的心理表徵。

有的人的心理表徵比其他人更詳盡,他們能記起歌曲裡的每一句歌詞,編曲,和弦等。

也可以非常通俗地理解為,我們對事物的一個大概認知。

那心理表徵有什麼用?要怎樣去運用?

不少學車的朋友,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學得很不好,開起車來慌慌張張,感覺沒什麼長進,下次去學車,同樣慌慌張張,但技術卻比上次進步得多了。

在進步之間,我們的大腦發生了什麼?

這正是心理表徵在起作用,當我們對一個事物有了基礎的認識後,遇到與這個事物有所關聯的事物,會加深我們對原先事物的認識。

比如我告訴你,林夕是香港詞神,2008北京奧運會歌曲,北京歡迎你,也是他寫的詞。你在聽歌的時候聽到十年,發現也是林夕寫的詞,很大程度上會聯想到北京歡迎你。

除了通過與別的事物建立關聯加深認識以外,睡眠同樣也可以加深我們對事物的認識。

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裡,有一章節提到一個有趣的建議,什麼章節我忘了,大意是,睡前提一個問題,醒來就能得到答案,或者更深刻地理解這個問題。

這並不神奇,會這樣的原因是,當我們的意識進入睡眠狀態,潛意識屬於加工狀態,那些遺留在潛意識裡的問題,潛意識會幫你加工,從而達到一種醒來覺得自己更厲害的狀態。

上學時老師常叫我們預習,也是基於這個道理,有預習的同學,成績往往要比沒複習的同學好得多。

要怎麼在學習中,把心理表徵應用起來呢?

學習任何知識也好,先把教材囫圇吞棗一遍,對所學知識有個基本的認識,試圖去建立知識的框架,通過後期的學習,再不斷地填充框架。

書籍,課程目錄,是建立框架的好方法。

通過目錄,我們能了解某本書一共有幾個部分,分別在講什麼大主題,每一個部分又有多少章節,分別在講什么子主題。

這些對我們建立框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建立框架的主要問題,是邏輯思維的問題,在此推薦兩本經典書籍《學會提問》《金字塔原理》——不但要建立系統的框架,更要建立具體問題的框架。

可以把書中框架理解為系統框架,而具體問題的框架,則是你有一個問題,於是翻閱了很多資料,去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己。

三、以輸入倒逼輸出

很多時候,大多數自己看似簡單明了的東西,以為自己都懂的東西,並不是真的懂,好比上學時解數學題,百思不得其解,聽完老師講解之後,覺得自己貌似明白了,但再去做題,發現依然一頭霧水。

學習是一個閉環,輸入——思考整理——輸出,以上解題的例子,則是少了輸出一環,學習任何一個領域的知識,少了輸出,就不能算是學習。

以下推薦幾種效果出色的輸出方式。

1

寫作——把自認為明白的,或自認為有價值的知識,寫出來。

讀書使人深沉,談話使人機敏,寫作使人思想精確。——培根

李笑來老師在《把時間當朋友》書中寫道:「寫作能力在自學能力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在這裡提到的寫作能力不是寫小說的能力,不是寫詩歌的能力,不是寫劇本的能力,不是寫散文的能力,我說的只是寫作能力中最基本的一種:寫出簡捷、有效、樸素、準確、具體的說明性理性文章的能力。我們的教育,把語文和文學過分緊密聯繫起來,乃至於忘了文字本身最重要的意義是什麼。——傳遞信息,積累經驗,共享知識等。

不要一想到寫作,便想到文學,文學只是文字應用的諸多領域之一而已,甚至不見得是最重要的領域。

當你嘗試把一個簡單的問題寫明白時,你會發現遇到的問題比你想像的要多得多。

沒寫之前為什麼沒發覺呢?人不都這樣嘛,都是自我感覺良好的笨蛋,所以才會聽信努力了就會成功這種屁話,努力只是一劑安慰劑,讓你覺得自己還有救,僅此而已。

經常在網易雲音樂看到這樣的評論,「寫了很多字,最後還是刪了。」底下往往有幾千幾百個贊。而我從來不點,我覺得這樣很耍流氓,刪了什麼字你倒是發出來啊,這樣跟「我知道你做了什麼壞事,但我不說出來」有什麼區別,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寫了很多字,知道你做了很多壞事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寫了什麼,也不知道別人做了什麼壞事,但為了營造出一種高高在上的幻覺,於是這樣說,而有嚴重幻覺的人又不在少數,所以這樣評論才會有那麼多點讚。

寫作,是一個把點連成線的過程,是最好的知識整理方式之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的知識,不經思考整理只是一盤散沙,只有經過整理,才能堆砌出金字塔。

2

講述,把複雜的理論用最淺顯的話語說明白。

講述的難度,比寫作要高出一個級別,寫作是:你想得明白的東西,不一定寫得明白。而講述是:你寫得明白的東西,你不一定講得明白。

關於講述,有一個非常實用的技巧。——費曼技巧

如果把費曼技巧展開講,可以新開一篇文章,在此,對費曼技巧做簡單說明。

費曼技巧,就是用用淺顯易懂的話,去跟人解釋明白一件事情。

具體的操作流程是:

第一步:選擇要學習的概念。——選擇好你打算深入理解學習的概念,拿一張空白紙寫上。

第二步:設想你是老師,正在給以為八十歲的老太太講解一個知識點。——這時候需要站在老太太的角度,設想自己費盡口舌地讓一名毫無這方面知識的人聽懂,並把你的解釋記錄下來,這一步至關重要,原先理解的知識會理解得更好,而原先不理解的知識,也得以理清。

第三步:當你感到疑惑的時候,返回去吧。——上一篇文章講到這樣一個話題,不要妄想一次性把事情做好,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但你試圖講解,卻偏偏窮途末路,不知道如何解釋的時候,不要著急,學習不是單行道,返回重新閱讀材料,直到弄懂了為止。

第四步:簡單化和比喻

如果你的解釋很晦澀,儘量用最簡單直白的話語去解釋他,或者找到一個合適的比喻以更好地理解它。

例如前面解釋《天空之城》簡單版和困難版所舉的例子,「打個比方,學會困難版的《天空之城》,就像學會使用PS,而學會簡單版的《天空之城》,就像學會用美圖秀秀。」

3

主動去解決一件你解決不了的事。

學習,是幫我們解決生活裡遇到的問題,或者讓我們變得更有思想,更有智慧,我們是有目的的學習,而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

大多數人通常的做法是,學習知識,並應用知識去解決問題。但這並不是最有效的方法,想想你受過的教育,你學過的知識,至今你應用了哪些?恐怕寥寥無幾,哪怕是用在考試上,也有很多用不上。

而更有效的方法,是主動去解決一件你解決不了的事。

看似矛盾的一句話,「解決解決不了的事」,實則不矛盾。

舉個例子,比如以製作一個生日小視頻送給女朋友為目標(好吧 我沒女朋友 你才有),製作過程中你會發現,手機APP裡的傻瓜操作不適合你,製作出來的效果差強人意,你想做得更好,就得學習一些視頻製作軟體,那麼問題又來了,面對各式各樣的軟體,會聲會影,PR,EDIUS,你還得去了解分別有什麼功能,哪一個軟體容易上手,比較適合你等等等等問題。

而如果採取先學習,後運用的學習策略,你會發現學的很多東西,根本用不著。

有效的學習方法,往往反人性,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正因為這個本能,我們不管對錯,只管哪一條路更好走。

衷心祝願你所選擇的,都是對的路。

只要還有一個讀者,我的筆就不會放下。或者說,就是寫到死吧。

相關焦點

  • 《有效學習》:學會「學習的方法」,掌握終極生存技能
    做什麼都講究方法。方法從哪裡來?從經驗中來,從學習中來。但這還不夠,對於學習這件事本身,它的方法到底是什麼呢?怎樣「學會學習」呢? 很多人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都走上社會了,還在用最原始的學習方法,也就是上小學時老師灌輸的那套學習方法。其實較真起來,學校並沒有教過我們任何的學習方法,我們學會的只是死記硬背,最多能夠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
  • 《教你快速學會任何技能》:這10個學習方法每個人都應該掌握
    這10個方法是什麼方法呢?我們怎麼樣學習才能學得又快又好呢?1.收集信息俗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不打無準備之仗方能立於不敗之地」,學習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和打仗是一樣的。對於未接觸過的知識,你要先做好準備,收集好信息才能節省時間。
  • 《教你快速學會任何技能》:這10個學習方法每個人都應該掌握
    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方面的知識學得再多都不嫌過,中國人太過於強調努力和勤奮在一個人取得成就時所起的作用,過於重視個人能力和品格的培養,在某些方面缺乏變通和寬容。你和他講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他說你投機取巧、不務正業。然而事實上,好的方法和技巧確實能讓人做起事情來事半功倍。
  • 學會這3個方法,你的學習能力想不提升都難
    而要想讓我們假設的質量得到提升,最核心的步驟,就是反思。反思能幫助我們發現知識的誤區,並促進已有知識產生新知識,還可以督促我們檢查學到的新知識是否用了起來。遇事可以多問問自己:我過去還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我還聽說過有其他人犯過類似的錯或者有做得更好的嗎?有什麼相關的方法可以應用到這件事情中嗎?
  • 《如何學習》:一套顛覆常識的學習方法
    學習行為發生的條件是先有危機感,現有的知識體系已經無法應對遇到的問題,這才是學習的開端。第二項是確立明確、具體的目標:確立的目標必須可行、具體,比如說:我要學習銷售的技巧、我要學會PPT的製作、我要學習社群的運營方法等等,千萬不要確立一些大而空的目標:我要學習商業運作,我要成為電腦高手,我要掌握網際網路的社群技巧等。
  • 領導者不是要「殺死」問題,而要學會與問題「共生」
    在你人生初期階段的一切事物,你是如何學習得來的?小孩在拿湯匙吃東西時,也不是第一次就能送進嘴裡,對吧?他可能把湯匙送到肩上、甚至送到額頭上,不是嗎?因此,為什麼我們非得坐等別人來給我們答案呢?為什麼每次遇到困難時,都要去問別人「告訴我該怎麼做吧?」誰又是擁有答案的專家呢?
  • 理科生請注意:掌握好這5個學習物理的方法,學習不再愁
    高中是學生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在剛剛上高二的時候,高中就要分文科理科了,理科包括數理化,物理這門學科,他包含著複雜的數學問題,這讓有些學生很頭疼,但是這也是高考中必須考的學科,物理的學習也很重要。學習物理要注意靈活的運用知識點,對於有一些的物理題目,你一做就錯,老師講完你就會,再讓你做的時候你又做錯了,學習物理不要著急,只要掌握好學習物理的方法,你的物理成績就會上升。
  • 《高效學習7堂課》——人人都應該掌握的學習方法
    想必這也是很多人的困惑吧。在今年的4月份,有幸遇見秋葉大叔的這本書——《高效學習7堂課》。在這本書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效」,好像看到一位引領者,從一開始給人的感覺就是在寫自己,然後對號入座,再根據方法一步步實施,一定會有不一樣的學習效果。
  • 專升本四個備考階段的學習方法!學會讓你順利過線!
    二.複習要帶著問題學 專升本複習的時候大家要學會舉一反三,遇到問題的時候多去想多去思考,不要因為簡單解決了一道題之後就直接跳過而不再去看。
  • 教你一套最高效的學習方法!任何領域的學習都實用!建議收藏!
    很多人都會有暗自在內心下定決心學習某項技能或者了解某種事物的時候。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堅持多久就給放棄了。原因在於新事物和新技能最大的特點在於新上,而新也就意味著陌生和不甚了解。所以,解決這個難題的辦法關鍵就在於我們如何解決「新」這個問題。在講這個小方法之前,先和大家舉一個每個人可能都經歷過的例子。
  • 學習方法介紹- 學會和命題人一樣去思維
    這才是成功的教學,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思維的主體,讓學生有各自的觀點,大家一起討論,不要壓抑了學生的思考,讓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思想,讓他們覺得自己很重要,自己很聰明,自己很快樂。總之,要從各方面激發學生隱藏在心底的學習的欲望。明確了老師是怎樣命題的,又通曉了老師改題的經驗,親愛的同學們,你是不是也想自己命制一套試題呢?還是想自己來編制一道原創習題呢?
  • 學霸們都在用的3種「高效學習」方法,提前掌握逆襲方法
    ,這時候掌握一個高效的學習方法尤為重要。第三步:評價在第二步中,你不可避免地會卡殼,忘記重要的點,不能解釋,或者說不能將重要的概念聯繫起來。這一反饋相當寶貴,因為你已經發現了自己知識的邊緣。這是學習開始的地方。現在你知道自己在哪裡卡住了,那麼就回到原始材料,重新學習,直到你可以用基本的術語解釋這一概念。
  • 初中生提高學習成績,需要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需要掌握解題方法
    初中生提高學習成績,需要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需要掌握解題方法初中階段學習的內容多,知識範疇擴大。初中生要想提高學習成績,需要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需要掌握解題方法。一、會的卻做錯了的題,需要夯實基礎明明會又非常簡單的題,卻是落筆就錯;確實會,答案就在嘴邊盤旋,卻在考場上怎麼也回憶不起來了,有時一走出考場立即就想起來了……這是很多初中生做題時的切身體會。許多人將這些問題歸結為「馬虎」,但事實上這類問題的反覆發生率很高。初中生需要怎樣解決呢?
  • 不管是初中生還是高中生,掌握這幾種方法,想學不好英語都難
    英語成績不好,並不是自己天生沒有英語天賦,或者自己沒有英語細胞,這只是對自己學不好英語的一個託詞罷了,學不好英語不是這方面的原因,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英語與天賦與細胞無關,這兩者是無辜的,不要把責任全推給人家喔英語學不好、成績差關鍵是學習方法不對,好的方法事半功倍,所以,我們必須有一套好的學習方法
  • 學霸們都在用的3種【高效學習】方法,掌握了就能逆襲!
    第一步:概念 拿出一張白紙,在上方寫下你想要學習的主題。 第二步:教給別人 想一下,如果你要把它教給一個小孩子,你會講哪些,並寫下來。
  • 初中學生提升學習成績,要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學會記錄課堂筆記
    初中學生提升學習成績,要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學會記錄課堂筆記一個初中學生為什麼會成為學霸?除了智力、天賦、學習興趣等主觀原因外,最關鍵的還有一項重要的客觀原因——學習方法。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學會記錄課堂筆記,就可以不斷提升學習成績。
  • 通知:學會這些學習方法,考試技巧,清華北大不是夢
    ,也不是說他們比別的孩子有多吃苦,只是他們在學習中更加講究學習方法,更加講究學習技巧。既然我們碰不到魏徵這樣敢於直言不諱說出你缺點和不足的朋友老師賢者,那麼我們就要學會去學習別人的學習方法和考試技巧。 你的孩子只有找到適合他的學習方法,才能在學習成績上取得理想的成果,才能有機會踏進「清華」、「北大」乃至更好的學府,恕我眼拙,從小到大耳濡目染最多的就是這兩個學校了。
  • 孩子步入中學,成績下降太快,這是孩子沒有掌握學習方法造成的
    孩子的成績問題,一直都是備受關注。但是有些家長百思不得其解,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成績非常好,但是步入中學之後,孩子的成績就會下降很多。孩子還像原來那樣學習,只是成績變了,這是學習方法沒有改變,小學的時候,只要孩子認真聽講,完成老師不知道作業,學習不會差。但是孩子步入初中,要有一定的學習方法,這樣孩子成績才會好。
  • 掌握這3個方法,找到屬於你的臨界知識
    而在《好好學習》一書中提到的臨界知識,就遵循了相似的道理:能夠用簡單的基礎規律,來解釋複雜的一些現象。這裡說到的臨界知識,可能並不能讓你付出就立杆見效,特別在前期,需要你不斷訓練和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有足夠的耐心來沉澱積累。當你掌握了背後的基本原理,你的學習速度才會從量的積累,帶來質的飛躍。
  • 掌握好這「5」點學習方法,孩子成績好,家長也輕鬆,其樂融融
    掌握好這「5」點學習方法,孩子成績好,家長也輕鬆,其樂融融今天每個家庭的孩子都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以高成績的方式在炫耀一個孩子的水平,用成績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前途和未來,這本身就是大錯特錯,每個孩子心中都想有一個高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