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3個方法,找到屬於你的臨界知識

2021-03-02 政妹兒測評

悅讀,從不孤獨

查理·芒格曾說過,我們要真正認識這個世界,就必須理解並掌握重要學科的基本規律,並把它們當作基本的思維模型來處理問題。

而在《好好學習》一書中提到的臨界知識,就遵循了相似的道理:能夠用簡單的基礎規律,來解釋複雜的一些現象。

這裡說到的臨界知識,可能並不能讓你付出就立杆見效,特別在前期,需要你不斷訓練和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有足夠的耐心來沉澱積累。

當你掌握了背後的基本原理,你的學習速度才會從量的積累,帶來質的飛躍。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想要快速成長,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學會找到自己的臨界知識,並將其應用起來,但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臨界知識呢?

成甲在《好好學習》一書中,分享了以下3個方法,值得你我借鑑和應用。

 興趣入門,找到重要知識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而你的愛好,或許就是你成為有趣靈魂的底色。

從一個興趣愛好入門,會讓你更用心投入去做,並能將其做到極致,找到背後的底層知識,刷新自己的認知。

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更沒有方向感可言。

具體可以如何做呢?那就是學會在日常中多留心,保持一顆好奇心,將習以為常的事,觀察其背後是否應用了那些已有的規律。

比如說,很多人喜歡寫作,會被一些寫作大牛所折服。那你是否有想過,別人為什麼能寫得好,具有這樣的吸引力呢?

如果只是一篇文章打動人心,那可能是個人能力原因,如果無數文章都能打動人心,那背後就可能存在有規律。

而當你能對這個習以為常的事情探尋原因的好奇心,就容易找到事物背後底層規律。

如果你有刻意拆解過對方的爆文,那麼你在看的時候就會提醒自己,原來他用的是某個寫作手法。

你的愛好,會提醒你掙脫平庸瑣碎的生活,體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提升自己的認知層次,生活不再油膩,靈魂更加豐盈充實。 

而一旦你將其做到極致,你就會更深刻地領悟到那句經典的話:「這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一生。」

 主動探索,找到知識源頭

現如今,很多人都喜歡買課聽書,會利用碎片化時間每天聽本書,但聽完,卻更焦慮,為什麼?

認真審視背後的原因,在於很多人只是看似很認真去聽了,實則並沒有真正消化書本裡的知識。

儘管我們有聽到書本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但這遠遠不夠,還要進一步去探索這個概念背後的源頭,清楚這個結論是怎麼得來的。

比如說,很多人在聽書的過程中,或許都聽到過1萬小時天才定律這個概念,大多數人聽完後,也就僅記住了這個結論而已。

事實上,你更需要深入研究這個概念的出處在哪裡,找到這個知識的源頭,才能更進一步掌握背後的規律,對其有更清晰的認識,且知道如何去應用。

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獨立思考力,不要做埋頭苦學的人,而要做能應用知識的人,如此,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為己所用。

而要做到如此,就要多提問,多問幾個為什麼?探索背後的原理,找到知識的源頭所在。

什麼是知識源頭?即知識發源的地方,是知識剛剛被創造出來的地方。這裡的知識濃度和質量都極高,有豐富的底層邏輯和基礎概念。

知識如同河流一樣,當順流而下,離源頭越遠,支流越多,混入的雜質也越多。當一份知識摻雜了太多雜質時,就是一碗雞湯,知識的含金量就很少了。

所以,若想找到自己的臨界知識,就得具備一種探索精神,順著河流的脈絡,尋找知識的源頭。

 突破設限,找到全新知識

除了學會上面說到的探索知識的源頭,還不夠,進一步需要突破設限,創造屬於自己的新知識,這樣,你才具有差異化,擁有獨特的競爭力。

很多人可能覺得我們要自己創造知識,很難,但實際上,這也是可以做到的,關鍵要敢於突破設限,創造假設,主動去尋找全新的知識。

比如說,當你在研究某個領域的知識時,通過大量的尋找資料,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時,可以給自己嘗試創造一個合理化的假設,並用行動去進行驗證。

可以把幾個相關的知識體系排列組合,創造化學反應,形成一套新的體系,並實驗。

通過這個過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尋找具有可行性的新知識。

當這個假設能被大量的檢驗驗證為真時,這時候新的規律也就會發現。

現如今,寫文章,開課程,做演示,練演講,這些都很普遍了,但只要你敢於嘗試,尋找差異化,一樣還是能創造出自己的知識。

當你開始嘗試去創造某個知識時,就會絞盡腦汁,傾其所有,深入探究,找到可實施的落腳點。

要知道,凡是嘗試提升自己創新能力的人,都可能走在成為知識源頭的路上。

成甲說,方法和技巧永遠只是工具,內心的熱情和天賦,才是讓生活創造精彩奇蹟的劍刃。

若想更好的找到自己的臨界知識,應該對世界保持一顆好奇之心,擁有自己的熱情和獨立思考。

勤於向內心發問:你是誰?你喜歡什麼?對於這個世界你最深層的熱愛是什麼?

尋找臨界知識,值得每個人去踐行,它是把科學研究的嚴謹方法引入日常的生活思考決策中的過程。

如果你能持續這樣訓練自己,未來的某一天中,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臨界知識。

- End -


作者簡介:李飛霞,一位堅信只要一直飛翔,就能遇見那縷霞光的讀寫跑踐行者。

相關焦點

  • 好好學習:掌握「臨界知識」,助你學海無涯
    當我們靜下心來學習的時候,發現倆個可怕的問題,一是知識太多,有種學不完的感覺;二是去參加很多培訓和課程之後,發現一個糟糕的問題,就是當時也算聽懂了,卻運用不到實際的問題中,或者,過一段時間就忘記了。好好學習這本書中「臨界知識」這一概念可以幫助我們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
  • 掌握臨界知識的三個底層方法
    所謂知識,是那些可以改變我們行動的信息。如果我們看了一篇文章後連連讚嘆,結果生活照舊,那該文也不過是一個信息而已。 如果我們看完後受到啟發,改進了思考問題方式或做事方法,這個信息才是知識。 但是知識和知識不一樣,那些能夠更加廣泛指導行動的重要規律稱之為臨界知識。
  • 「臨界知識」的3個底層思維與方法,你或許不知道
    對於學習臨界知識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層思維和方法,其次才是具體的知識和技能。 ——成甲 今日繼續研讀成甲老師的暢銷書《好好學習》第二章「掌握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與方法」,對應原書的23-109頁。承接第一章拋出的概念「臨界知識」,本章詳細講述了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及方法。
  • 這樣「偷懶」的學習讓你更優秀——掌握臨界知識
    我們不可能學完所有的知識,但如果你相信二八原則,就應該會理解,在這些看似紛繁的知識中,一定存在20%的知識是最核心的內容,它們可以運用在80%的領域,也應該獲得我們80%的關注。只要掌握了這20%的臨界知識,就擁有了撬起整個地球的支點,開啟「四兩撥千斤」的模式,從而極大地提升學習效率。
  • 80%的人深陷具體事務中,因為沒掌握臨界知識的底層邏輯
    1.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入手,學習這個學科的重要知識 2.找到最重要的知識和原理的原始出處 3.嘗試用更加基本的原理來解釋這個知識 4.沒有解釋的時候,想辦法尋找或者自己創造一個假設,並驗證 把科學研究的嚴謹方法引入日常的生活思考決策中
  • 《好好學習》:8招讓你提高臨界知識與認知深度,做個會學習的人
    我們可以提高認知效率來提高認知深度,進而達到掌握臨界知識。認知深度不同的人,他們的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都不同,掌握臨界知識可以讓你在工作和學習中更自如應對。臨界知識底層思維與方法我們學習臨界知識需要有2個底層思維,一是綠燈思維;二是以慢為快。
  •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習臨界知識能讓你提升學習層次
    知識管理專家成甲在他寫的《好好學習》這本書裡說到:只有能夠改變你行動的信息才是知識,而且知識與知識也是不一樣的。圖片來自網絡綠燈思維、以慢為快是學習臨界知識要掌握的心態,而接下來關於找臨界知識的具體方法,成甲總結了4個步驟:1、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入手
  • 掌握「臨界知識」,讓孩子也能舉一反三
    "這種類型的題目,昨天晚上不是有教過你解題的方法嗎,這道題只需要稍微變動一點點就可以解出來了,你在好好想想到底應該怎麼去解這道題好嗎?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自己寫出來的。"我這樣對孩子說。其實孩子會有這樣的表現就是因為孩子沒有找到"臨界知識",並不是說孩子真的不會寫這題目。關於"臨界知識""知識"的定義在解釋"臨界知識"之前,我們先來解釋一下"知識"的概念。其實"知識"這個概念很難給它一個準確的定義,它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中。
  • 臨界知識——個人學習成長的槓桿支點
    學習和努力無非三個目標:解釋問題、解決問題、預測問題,其衡量標準就更為簡單:學習後你的行為或認知是否發生改變。知識管理大致可以分成3個維度:知識管理的三個維度第一維度:數據管理維度,這部分的知識管理更多是在討論數據層面的技巧,如怎麼快速搜索,怎麼找書單等。
  • 4步讓你發現臨界知識,徹底掌握高效學習秘笈
    三、4個技巧幫你發現臨界知識想要提高學習能力,學會臨界知識法,有以下幾個步驟供大家參考。同樣,這個找源頭的過程,無形中也加深了我們頭腦中的「臨界知識」。3、用更基本的原理解釋這個知識這一步其實是尋找問題的第一性原理,即能用更底層、通用的規律,就不用新的假設。這是科學研究的方法之一。
  • 《好好學習》| 掌握臨界知識,以慢為快,迅速達到個人能力升級
    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才是王道。一口氣讀完了成甲的這本《好好學習》,邊讀邊思考,收穫很大,忍不住要分享出來。書的標題叫"好好學習",個人感覺副標題"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更能表達成甲想要告訴我們的。對於知識的學習,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要學哪些知識,也就是哪些知識值得花時間學習。
  • 學習了臨界知識該如何利用
    臨界知識是《好好學習》這本書的精華所在,我們知道了臨界知識是我們經過深度思考後,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掌握臨界知識,我們便能開啟學習的「少即是多」「四兩撥千斤」模式,從而極大地提升學習效率。
  • 什麼是臨界知識?
    比如孔乙己知道「回」字的四種寫法,這即使算知識,也屬於沒用的知識。而與此不同的另一種知識,比如石頭從山上滾下來,會越滾越快,這就是一個有用的知識,而且如果你懂得牛頓第二定律(物體加速度的大小和作用力成正比,與物體質量成反比),就不光能解釋這個現象,甚至可以利用它去造火箭。而這種能更普遍地指導我們行動的基本規律,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臨界知識。
  • 《好好學習》:聰明人不廢蠻力,掌握臨界知識,升職事半功倍
    而深入思考,將具體事物抽象化,不但可以節省記憶的空間,還能把精力用在思考上,一旦掌握了做事的套路,很多事就迎刃而解。今天推薦一本來自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這本書或許可以幫助你尋找到迅速提高進步效率的方法。
  • 好好學習:6個臨界知識的底層邏輯,幫你打造高效的知識管理體系
    這本書為你解開學習迷思,講授「學習的方法」,幫助你將零碎的知識體系打造為高效的知識管理體系,讓所學知識真正變成你的資產,讓學習成為你財富積累的過程!01、理解臨界知識了解臨界知識之前,首先我們應該知道什麼是知識?在作者的定義裡只有能夠改變你行動的信息才是知識。
  • 《好好學習》第十四課 如何發現自己的臨界知識?
    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入手,學習這個學科的重要知識感興趣的領域,無論是營銷、策劃、諮詢、金融、法律、貿易等等都可以。我們此前說過,所有現象層面的知識研究到底層之後,都會聯繫起來。2. 找到最重要的知識和原理的原始出處這個步驟非常重要,也是大多數人在學習研究的時候忽略的一個環節。比如你可能接觸過1萬小時天才定律,大多數人學習這個方法,就是記住這個結論。
  • 第三章:發現和應用自己的臨界知識 | 《好好學習》精華版總結03
    前面《掌握臨界知識,實現高效率快成長》和《反思讓我們的學習能力實現複利增長》,針對成甲的《好好學習》,寫了自己的直觀感受和對反思的理解。《知識管理與認知優勢》、《掌握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和方法》對引言和第一章、第二章進行了總結,大家可以打開簡要回顧。本文主要針對第三章進行總結。從本章邏輯梳理、原文內容總結和後面文章內容預告三個部分和大家分享。
  • 疫情下應屆生春招受阻:空窗期莫等閒,掌握臨界知識突圍招聘大戰
    舉個例子,小楓去面試一家地產公司的銷售崗位,面試官問:「你覺得為什麼現在房價這麼高?」小楓也許會說:「是炒房團搞投資把房價炒上去了。」小楓的這個回答就是根據自己的直觀感受基於現象本身的回答,而實際上這個問題的真正原因是「土地供應稀缺,可建設的房產有限,供不應求的結果。」而這才是在現象之上找出的抽象規律,也就是臨界知識。
  • 《好好學習》:掌握提升學習能力的3個底層方法,避免低效努力
    《好好學習》作者成甲就提出來「要想從老鼠賽道跳出來,我們就要努力提升認知效率;而要提升認知效率,就要找到撬動效能的槓桿點——臨界知識。20%的知識比80%的知識更有用,我們要做的是花80%的時間,用在這20%的關鍵問題上,而不是平均地把時間花在各種知識上。」
  • 解書匠:何為「臨界知識」?何為「底層思維」?
    其中,「臨界知識」這個概念貫穿了全書始終,不讀到最後你很難弄清楚他講的這個「臨界知識」究竟是什麼,這也是我在第一遍看的時候雲裡霧裡的原因。所以在解書的開始,我就先揭開「臨界知識」的面紗,這將大大有助於讀者對全書的理解。先來了解一下此概念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