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學習:掌握「臨界知識」,助你學海無涯

2020-12-27 靜微悅

學習是我們從小到大一直在經歷的事情,終於等到大學畢業,以為可以遠離這件事情,卻發現簡直幼稚可笑,各種培訓、各種工作上的挑戰都離不開學習這件事情。

當我們靜下心來學習的時候,發現倆個可怕的問題,一是知識太多,有種學不完的感覺;二是去參加很多培訓和課程之後,發現一個糟糕的問題,就是當時也算聽懂了,卻運用不到實際的問題中,或者,過一段時間就忘記了。

好好學習這本書中「臨界知識」這一概念可以幫助我們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

一、什麼是「臨界知識」?

在介紹「臨界知識」之前,必須先要明白作者所說的的「知識」,和我們通常所說的「知識」不是一回事。

我們普遍認為的「知識」是:我們在某一個地方購買的課程,或者是一個我們認為的有智慧的人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在作者眼裡,這些可能是,也可能不是,那麼,他是如何定義「知識」的呢?

只有能夠改變你行動的信息才是知識。也就是說,上述兩條信息是不是能夠定義為知識,取決於了解它的人能否實用這些信息改變自己的行為,產生新的結果。

舉一個例子:如果你看到一篇文章之後點頭稱是,然後生活照舊,那麼這篇文章只是一個信息,只有你看完一篇文章,了解一個觀點,受到啟發改進了思考思考問題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這個信息就變成了知識。

那麼,什麼是臨界知識呢?

知識與知識是不一樣的,有些只是比其他知識的威力更大。少數的知識能夠給我們帶來關鍵的影響,這就是臨界知識。

比如,你知道從山頂上滾下的石頭速度會越來越大,因此,當遇到泥石流的時候你就會往山的兩側跑,而不會順著山谷與石頭比賽。

你之所以會怎麼做,是因為你知道石頭會越滾越快。

如果你懂的牛頓第二定律F=ma,你不僅僅能解釋為什麼下落的物體速度會越來越快,你甚至有可能想辦法造出火箭。

像牛頓第二定律F=ma這樣能夠更加廣泛、更普遍地指導我們行動的重要而基本的規律,稱為「臨界知識」。

作為一名教師,經常有家長對我說,我們家的孩子上網成癮,這可怎麼辦,每次談話說的好好的,他也答應了,沒有一次能做到,表面上看,是這個孩子又有網癮又說話不算話,但是,事實上,是這個孩子缺乏自制力,只是顯現在這些事情上而已。

我們只需要解決自制力的問題就好,如果每個問題都能找到它的本質原因,掌握解決本質問題的知識。

只有真的理解或者掌握一些比其他知識的影響更有決定性的運用,這些知識能夠在具體的場景實用並且發揮作用,才能算的上掌握了一項臨界知識。從而總結出屬於我們自己的臨界知識。

二、如何發現「臨界知識」。

1、提升認知深度

通過深度認知得出結論,往往能解釋相似情境中的很多問題,在這些結論中,有些結論經過更為廣泛長期的驗證,也在更普遍的領域具有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那麼,這些結論就是我們說的臨界知識。掌握這些臨界知識,從而能夠極大的提升學習效率。

什麼算是深度認知,例如我們在計算小數乘法的時候,2.5×0.7的時候,找同學教的時候,同學只會告訴你這個算是怎麼乘,當你去問老師的時候,老師會先教你計算法則,這個計算法則就是臨界知識,找計算法則的過程就是深度認知過程,當你通過深度認知掌握了計算法則,即臨界知識,那麼所有的小數乘法都學會了。

2、提高認知效率

了解問題的本質,了解解決方案的底層規律,能夠讓我們認清楚問題表象背後的實質。

回到做題的問題,有的人做一道會一道,有的人做一道會三道,也就是舉一反三,因為這三道用到的是同一個知識點,我們要做的是掌握這一個知識點,然後把這一個知識點應用到三道題目中,而不是研究每一道題的做題方法。

3、總結自己的臨界知識。

我們要找臨界知識,就要去它可能出現的地方去尋找,那麼哪些地方比較容易產生臨界知識呢?那就是可信度比較高、使用面比較廣的重要硬學科裡,比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等。那麼,具體如何找,作者提供了以下辦法。

<1>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入手,學習這個學科的重要知識。

很多底層規律都能夠聯繫起來,所以我們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開始學習,然後總結規律,去運用,去實踐,直至找到統一規律,即臨界知識。

<2>找到最重要得知識和原理的原始出處。

耳熟能詳的規律,我們可以去尋找它的出處,就能發現它的適用範圍和局限性。

<3>嘗試用更加基本的原理來解釋這個知識。

如果能夠用更加底層、 通用的規律解釋,就不用新的假設,

<4>沒有解釋的時候,想辦法尋找或者自己創造一個假設,並驗證。

有的時候,我們對一個領域的解釋並沒有相關的儲備知識,找不到更底層的解釋。

解決方法一:想辦法查詢相關領域的書籍,查看有沒有能夠幫助我們的內容。

解決方法二:自己給出一個可能的合理化假設,然後驗證是否合理。

三、如何運用「臨界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怎麼把臨界知識真正應用起來,解決知行合一的問題呢?

答案就是刻意練習。刻意練習我們學到的臨界知識,是我們真正掌握它的關鍵。

刻意練習有兩個方面的重複:第一,在不同的場景中,重複應用同一個臨界知識,第二,在不同的時間裡,重複應用同一個臨界知識。

這個過程做起來並不容易,可是,想要有所得到,就必須要有所付出,自己慢慢的積累,才會有所收穫。

作者給出他自己的一個辦法:

先找這個場景下的專業技術解釋,然後再對專業技術解釋進一步深入分析,聯繫到臨界知識。這樣,我們就能積累不同場景下臨界知識的應用,從而多角度、全方位地深刻理解這個臨界知識。在未來新的類似場景下,我們就更容易第一時間聯繫到這個臨界知識,產生預見性認知。

每個人都應當建立自己的筐架來積累自己的臨界知識,不過,確實有一些重要的臨界知識是通用的。

例如:複利效應、概率論、黃金思維圈、進化論、系統思考、二八法則、安全空間。

黃金思維圈是一個看透問題本質的利器

這是我們平時看待問題的三個層面,回憶一下,大多數人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往往停留在What層面,如果你是在How層面,或者在Why層面,那就是一小撮人之一,請你堅持一下。

其他的,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如果有人感興趣,請自己查閱。

總結:了解什麼是「臨界知識」以後,結合普遍的臨界知識和自己總結出來的臨界知識,然後把它運用到自己遇到的實際問題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相關焦點

  • 《好好學習》:聰明人不廢蠻力,掌握臨界知識,升職事半功倍
    而深入思考,將具體事物抽象化,不但可以節省記憶的空間,還能把精力用在思考上,一旦掌握了做事的套路,很多事就迎刃而解。今天推薦一本來自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這本書或許可以幫助你尋找到迅速提高進步效率的方法。
  • 《好好學習》| 掌握臨界知識,以慢為快,迅速達到個人能力升級
    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才是王道。一口氣讀完了成甲的這本《好好學習》,邊讀邊思考,收穫很大,忍不住要分享出來。書的標題叫"好好學習",個人感覺副標題"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更能表達成甲想要告訴我們的。對於知識的學習,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要學哪些知識,也就是哪些知識值得花時間學習。
  • 《好好學習》:8招讓你提高臨界知識與認知深度,做個會學習的人
    學習是一個人精進最低的成本,但是做到知識吸收其實過程不容易,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學有所成」。怎麼讓學習更高效?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這本書,給大家分析了為什麼學不進,是因為認知效率和認知深度未達到,讓你無法掌握臨界知識。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分享這本書的內容。
  • 《好好學習》:運用臨界知識,遠離低水平勤奮陷阱
    成甲在《好好學習》這本書裡,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路:成功的人善於學習那些有著更強大力量的知識,掌握並運用這些知識,會讓人看得更透徹,成長得更快,這類知識,就是臨界知識。我們將從三個方面來論述臨界知識,分別是:臨界知識是什麼,如何掌握臨界知識,臨界知識的應用方法有哪些。
  • 成甲|好好學習之臨界知識及其應用
    這隻提供一個方向,不代表給你道路,讓我們去走,具體的情況,我想還是需要我們每個人在踐行中慢下來,慢下來多反思,真正每一類事情思考模式,以便在日後更好地為自己服務。我們都知道這法則可以運用和表現在生活中方方面面,如世界上20%的人擁有了80%的錢,20%品牌佔有80%的市場,我們也可以用80%的時間來學習真正有用的20%的知識等。
  • 孩子學習不會靈活變通?掌握「臨界知識」,讓孩子也能舉一反三
    "這種類型的題目,昨天晚上不是有教過你解題的方法嗎,這道題只需要稍微變動一點點就可以解出來了,你在好好想想到底應該怎麼去解這道題好嗎?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自己寫出來的。"我這樣對孩子說。如果人可以掌握這些規律並能夠靈活的應用到各個方面,那麼整個人的人生會發生很大的改變。"臨界知識"這個詞出自作家成甲的一本名字叫《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的書籍。孩子同樣的需要掌握好"臨界知識","臨界知識"讓孩子的成長之路變得很不一樣,甚至對孩子的未來的人生都會產生很深遠的影響。
  •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習臨界知識能讓你提升學習層次
    知識管理專家成甲在他寫的《好好學習》這本書裡說到:只有能夠改變你行動的信息才是知識,而且知識與知識也是不一樣的。成甲在這裡提到的與一般知識不一樣的知識,叫做臨界知識,臨界知識能夠更加深刻地改變我們的行為,在學習中,學習並運用臨界知識,才能幫助我們解決知識焦慮。什麼是臨界知識?又怎麼去找到臨界知識,並且掌握應用呢?成甲在《好好學習》裡面一一解答了讀者的這些疑惑。1、什麼是臨界知識?
  • 學習了臨界知識該如何利用
    臨界知識是《好好學習》這本書的精華所在,我們知道了臨界知識是我們經過深度思考後,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掌握臨界知識,我們便能開啟學習的「少即是多」「四兩撥千斤」模式,從而極大地提升學習效率。
  • 第三章:發現和應用自己的臨界知識 | 《好好學習》精華版總結03
    本文是《好好學習》第三章的精華版總結。前面《掌握臨界知識,實現高效率快成長》和《反思讓我們的學習能力實現複利增長》,針對成甲的《好好學習》,寫了自己的直觀感受和對反思的理解。《知識管理與認知優勢》、《掌握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和方法》對引言和第一章、第二章進行了總結,大家可以打開簡要回顧。本文主要針對第三章進行總結。
  • 這樣「偷懶」的學習讓你更優秀——掌握臨界知識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要想獲得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簡直不要太容易。比如,你只需要花199元訂閱《前哨·王煜全》的課程,就能第一時間獲得過去只有少數人才能了解的全球科技創新風口。如果你擔心自己吸收知識的效果不好,還可以花上幾百元去參加某個特練營,在裡面磨練一個月,學習、提升、強化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 即使是免費的,也有大量的優質資源充斥在網際網路上。
  • 好好學習:6個臨界知識的底層邏輯,幫你打造高效的知識管理體系
    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好好學習》。本書作者成甲,羅輯思維「得到」App的音頻節目《成甲說書》主講人。在與羅輯思維合作的過程中,入選了羅輯思維評選的「中國最會學習的人」,而2016年「得到」年終盤點全年銷量TOP 10的節目中,《成甲說書》佔了三成。
  • 一年讀500本書的可行性,認知深度與臨界知識|《好好學習》
    全靠自行腦補——我的理解:如果你善於管理自己的知識,並且這些知識可以「四兩撥千斤」,「放之四海而皆準」,那麼你的學習模式就達標了。如何做到深度認知?作者用自己「一年讀完200本書、月入10-20本書」的例子現身說法:如果沒有每日2-3小時的「晨修」(寫反思日記)、沒有掌握知識的最底層規律以及綠燈思維等等,即便一年讀2000本,也永遠只會停留在知識的最表層——「低水平勤奮」。一切學習和努力必須建立「解釋問題、解決問題、預測問題」的三大目標。
  • 掌握這3個方法,找到屬於你的臨界知識
    而在《好好學習》一書中提到的臨界知識,就遵循了相似的道理:能夠用簡單的基礎規律,來解釋複雜的一些現象。這裡說到的臨界知識,可能並不能讓你付出就立杆見效,特別在前期,需要你不斷訓練和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有足夠的耐心來沉澱積累。當你掌握了背後的基本原理,你的學習速度才會從量的積累,帶來質的飛躍。
  • 《好好學習》第十四課 如何發現自己的臨界知識?
    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入手,學習這個學科的重要知識感興趣的領域,無論是營銷、策劃、諮詢、金融、法律、貿易等等都可以。我們此前說過,所有現象層面的知識研究到底層之後,都會聯繫起來。2. 找到最重要的知識和原理的原始出處這個步驟非常重要,也是大多數人在學習研究的時候忽略的一個環節。比如你可能接觸過1萬小時天才定律,大多數人學習這個方法,就是記住這個結論。
  • 4步讓你發現臨界知識,徹底掌握高效學習秘笈
    瑤瑤很苦惱:看了那麼多書,學了那麼多課,為啥派不上用場,還是處於學習的底層次呢?知識管理專家成甲在《好好學習》一書提到:大多數人的學習層次無法提升,是因為我們掉入了追逐技術效率的遊戲怪圈:我們越努力,要學習的知識越多。
  • 臨界知識——個人學習成長的槓桿支點
    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從:知識和知識之間為什麼是不一樣的,怎麼掌握「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和邏輯,如何將「臨界知識」應用於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臨界知識,四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關於「臨界知識」的「知」和「行」。成甲老師在學習「學習」的道路上探索了6年,在「怎麼學習」領域有著豐富的自我實踐和方法論。
  • 什麼是臨界知識?
    臨界知識是成甲在《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中,定義的一種有用的知識類型,那知識還分有用沒用嗎
  • 掌握臨界知識的三個底層方法
    掌握臨界知識,我們就能「四兩撥千斤」,極大地提升學習效率。 我們要想獲得和應用臨界知識,首先要驗證其可靠性和適用範圍。比如一萬小時天才定律其實來自於心理學家對小提琴手訓練的研究成果,它主要是一個身體技巧的訓練。思考問題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就不一定也適用一萬小時訓練。
  • 80%的人深陷具體事務中,因為沒掌握臨界知識的底層邏輯
    ——成甲老師 今日,繼續閱讀成甲老師的書籍《好好學習》第三章內容「發現和應用自己的臨界知識」,即原書的113-168頁。本章也是本書的重要章節,告訴大家如何尋找和踐行臨界知識。讀罷第三章,總結出以下五個問題,與各位共享。
  • 《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精讀
    最近一個培訓機構強烈要求我精讀《好好學習》這本書,還要寫讀書筆記,那我就把我的讀書報告分享出來,不管有沒有人看,我都希望能與讀者共勉。初識臨界知識臨界知識,在我看來,就好像是一種催化劑,但是它並不是傳統意義的催化劑、速成法,相反的,它以慢為快,層層深入,是一種有效幫助我們學習獲取知識、消化、吸收,然後舉一反三的知識。臨界知識具有「普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