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習,對於有的人來說,也是一種焦慮,看了很多書,記了很多筆記,感覺腦袋裡存儲了很多的知識,但是遇到問題的時候,卻還是覺得不夠用,有一種「我們學了很多知識,卻依然做不好學習這件事」的感覺。
但其實,我們應該問自己一個問題,那些我們覺得自己已經學到的知識,真的是知識嗎?知識管理專家成甲在他寫的《好好學習》這本書裡說到:只有能夠改變你行動的信息才是知識,而且知識與知識也是不一樣的。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知道了一個信息而已,沒有把它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發揮知識的作用。成甲在這裡提到的與一般知識不一樣的知識,叫做臨界知識,臨界知識能夠更加深刻地改變我們的行為,在學習中,學習並運用臨界知識,才能幫助我們解決知識焦慮。
什麼是臨界知識?又怎麼去找到臨界知識,並且掌握應用呢?成甲在《好好學習》裡面一一解答了讀者的這些疑惑。
1、什麼是臨界知識?
成甲在《好好學習》中認為,臨界知識是我們經過深度思考後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
臨界知識,在學習中很重要,是因為它能夠提升認知效率,從而提高學習的層次。在一開始提到當下有很多人,學了很多知識,但是卻沒有成長,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能夠將知識調用,解決問題,其實也是學習層次無法提升,陷入了在「低水平勤奮陷阱」中的表現。
而學習臨界知識,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因為臨界知識,本質上是在研究事物的底層規律,問題的本質。像複利效應、認知偏差、二八法則等,很多學習能力強的人,都會著重去學習這些原理和概念,因為他們知道,這是能提升學習層次的知識。
2、如何找到臨界知識?
當知道臨界知識是什麼,以及它的重要性後,要怎樣去找到臨界知識呢?
先別急,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其實都應該做一些準備,在學習臨界知識上,成甲認為讀者要具備兩個心態:一是綠燈思維,二是以慢為快。
在生活中,當有人反駁自己的觀點,或者反對自己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去想去駁倒別人,對別人發起語言的攻擊,這是一種典型的紅燈思維,帶著這樣的思維,是很難在與別人交流的過程中成長的。
與紅燈思維相反的是綠燈思維,綠燈思維要求我們在遇到新觀點或者不同的意見的時候,積極考慮新觀點裡有價值的地方。
以慢為快的心態,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花時間去打通那些讓知識阻塞的地方,成甲在《好好學習》中舉了他自己讀書的例子,他在讀書的時候,會先找到這本書對他而言重要的知識,然後花時間去弄明白裡面他不懂的,有益的觀點。
綠燈思維、以慢為快是學習臨界知識要掌握的心態,而接下來關於找臨界知識的具體方法,成甲總結了4個步驟:
1、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入手,學習這個學科的重要知識
2、找到最重要的知識和原理的原始出處
3、嘗試用更加基本的原理來解釋這個知識
4、沒有解釋的時候,想辦法尋找或者自己創造一個假設,並驗證
在這4個步驟中,第一二步是比較容易掌握的,而最後兩個步驟,是尋找和建立臨界知識的關鍵步驟,也是難度比較大的。第三個步驟,是要對原理的原始出處,再進行深入研究,找出更底層的知識,個人理解,這是對第一手知識做背後更深層的挖掘。
最後一個步驟,是在找不到更基礎的解釋的時候,自己去假設,去驗證,找出一個新的臨界知識,這是一種反思探索的能力,需要不斷地去訓練,才能夠獲得。
3、如何運用臨界知識?
只有對我們的行為產生了影響的知識,才能算是真正的知識,不然只能算是你知道的一種信息而已,所以當我們能夠去找到一些臨界知識的時候,要怎麼去運用呢?
其實這也是學習過程中的怎樣掌握和運用知識的環節,成甲在《好好學習》裡提到的如何去運用掌握臨界知識的方法,是很多學習書籍裡也提到過的方法——刻意練習。
怎麼去刻意練習呢,成甲給讀者總結了兩個方面:第一,是在不同的場景中,重複應用一個臨界知識;第二,在不同的時間裡,重複應用同一個臨界知識。
為了做到這兩點,成甲的經驗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先去找問題場景下的專業技術解釋,然後對專業技術解釋進一步分析,連結臨界知識,而經過多次積累,在遇到類似情況下,就能第一時間去運用到之前的臨界知識了。
知道很容易,但是做到卻是需要不斷地去訓練、運用的。成甲在《好好學習》裡說到,知識與知識是不一樣的,像臨界知識這樣少數的知識能夠給我們帶來關鍵的影響。
我們想要不斷地提升自己,就需要不斷地學習,學會學習臨界知識,掌握臨界知識,是讓我們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領先別人幾步的有效方法,也能讓我們從信息海洋裡解放出來,在真正的知識裡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