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付出越多,孩子越不知道感恩?因為你沒做到這七點

2020-08-30 愛孕科普

愛孩子是我們每一個父母的本能,中國很多父母也都是這樣以兒女為中心活著,付出得太多,兒女卻覺得理所當然。

曾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網友吐槽自己10歲小侄子「狗嫌家貧,兒嫌母醜」,他成績出類拔萃,總考第一,小侄子覺得自己太優秀,嫌棄自己父母配不上如此好的自己,他的價值追求就是努力優秀,早日脫離無知無能的家庭。

父母把孩子捧在手心,放在心尖上,父母付出了自己能給的最好的,卻被自己的孩子所嫌棄,真的是有點悲哀。

網上也經常會看到很多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太窮,令他無法進入上層社會,過更好的生活,甚至有些孩子言語中還對父母有怨恨,真是令人寒心啊。難怪有人說「父母皆禍害」這樣心驚肉跳的話。

時下許多中國式父母都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著白眼狼,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的心血,卻培養出了一個個白眼狼般「受之無愧」的孩子,這樣的孩子覺得父母付出的所有都是應該的,都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有一天父母付出的不夠多,孩子還會覺得是父母的錯,還會心聲怨恨。

一個不懂感恩的孩子,再優秀也沒有用,他只是個優秀的「白眼狼」。

為什麼父母付出得太多,卻養不出會感恩的孩子?其實答案很簡單:很多父母都是以兒女為中心活著,往往只知道關心孩子吃飽穿暖,只關心孩子成績,卻忘了教孩子感恩。

莎士比亞在他的《李爾王》中寫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能噬痛人心」。有一天父母不在能滿足孩子的需求,他心中的怨恨會吞噬了他。

心存感恩是一種可貴的、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前提。孩子是現代家庭的中心,父母要想讓孩子成長為有用的人才,除了給孩子愛與呵護,更要讓孩子懂得感恩、懂得愛別人和尊重別人。

1、讓孩子體會生活的艱辛,和父母一起勞動

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要從娃娃抓起。當今社會,大多孩子都被家長溺愛,這就造成了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狀態。孩子想要什麼有什麼,哪知道東西的來之不易,也自然不知道珍惜了,更談不上感恩了。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讓孩子自己工作的辛苦,不要讓孩子覺得錢是白來的,也不少想要什麼東西就能買什麼東西的,要教孩子想要有所收穫,就必須付出,平常要多給機會讓孩子與自己一起勞動,體驗生活。

2、讓孩子對生活中的小事件道謝,漸漸成為習慣

日常生活中,孩子會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要教會孩子從小教學會道謝,讓感恩成為一種家庭習慣。孩子不一定是在收到禮物時才道謝,而是隨時隨地都可以,爸媽的一句誇讚,孩子就應該回一句謝謝,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道謝,讓孩子隨時把「謝謝」二字掛嘴邊,總是好的,這樣也就慢慢的養成了道謝的習慣了。

3、在一些特殊場合進行感恩教育

有些時候,在一些特殊場合進行感恩教育效果最佳,比如,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過生日,這都是讓孩子學習感恩的好機會,以生日為基礎,教孩子感恩,這樣的日子意義更深刻,孩子也會深深地留在腦海中。

4、感恩身邊的人

讓孩子懂得回報他人,孩子在受到幫助後,應該對幫助他的人說感謝,這也是感恩的一種方式。所以父母在平時也要讓自己的小孩學會怎樣感謝別人,在自己受到幫助後,應該怎樣感謝別人,這也能讓自己的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加的開朗大方,得到更多的喜愛與照顧。

5、對孩子不要過分溺愛

有些家庭由於父母的溺愛,孩子養成了自私自利、蠻不講理、霸道的壞毛病,在家儼然就是皇帝或公主的氣派。父母不停地給孩子愛,日子久了孩子也就習慣了,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思想也漸漸被固定,自然也就那一感謝父母對他所做的一切,切忌不要對孩子過分寵愛。

6、培養孩子懂得親情

家庭是各種情感的歸宿處,也是孩子感受親情感受溫暖的第一個地方,也是感情的依託。父母要培養孩子的情商,教育孩子懂得親情。比如看到電視或者電影感人的情節,可以跟孩子講解探討,比如有些電視裡父母為了孩子做出的偉大犧牲,這樣孩子看了也會產生很大的心靈觸動,慢慢的也就能明白了感恩的重要性。

7、父母要做好表率,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面鏡子,一定要做孩子的榜樣,要教會孩子感恩,首先自己一定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對自己的父母長輩要孝順,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要感謝,這樣孩子才會願意接受感恩的家庭教育,成為一個感恩、懂恩的人。

詩經中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生養之恩,是這世上最大的恩情。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總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私最不求回報的奉獻,世間的孩子,成人的第一步就應該是明白父母的不易,感恩他們的付出。

感恩,是為了讓孩子懂得尊重別人,對他人的給予要心存感激。教育孩子感恩就從父母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果你的孩子在接受每一份幫助時都懂得及時說聲「謝謝」;懂得關愛、感恩家人和朋友,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已經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了。

文章來源:好爸爸陶功財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相關焦點

  • 父母付出越多,孩子越不知道感恩,沒做到這4點可能養一個白眼狼
    導讀:父母付出越多,孩子越不知道感恩,沒做到這4點可能養一個白眼狼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付出越多,孩子越不知道感恩,沒做到這4點可能養一個白眼狼!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付出越多的父母,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男孩呢,確實也很爭氣,成績很優秀,考試也總是名列前茅,父母也以他為驕傲,但是男孩卻從來不要他的父母,出現在他的朋友面前。他甚至還怨恨他的父母,為什麼這麼窮,不能給他更好的物質生活。他如此努力,只是為了早日脫離這個在他心中無知無能的原生家庭而已。這就是這位優秀孩子的價值追求。
  • 養不出感恩的孩子‖也許因為父母付出的太多。
    為什麼付出越多的父母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呢?也許跟我們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有關係。太順從孩子,往往孩子就會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其實孩子不應該是寵出來的,而是培養出來的。父母的言傳身教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成長,父母的擔當感和責任感會讓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下面有一個故事,你看能說明什麼?
  • 養不出感恩的孩子‖也許是因為父母付出太多。
    為什麼付出越多的父母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呢?也許跟我們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有關係。太順從孩子,往往孩子就會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其實孩子不應該是寵出來的,而是培養出來的。父母的言傳身教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成長,父母的擔當感和責任感會讓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下面有一個故事,你看能說明什麼?
  • 付出越多的家長,越難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4個原則讓孩子更孝順
    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經常會說:父母是非常偉大的,只有他們,一直都在不求回報地愛著我們。其實現在有很多家長本意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可以變得很優秀,可以孝順自己,所以才對孩子無怨無悔地付出了很多。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自己對孩子付出得越多,孩子就越不感激自己,這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始終想不出原因。
  • 付出越多的家長,越難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4個原則讓孩子更孝順
    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經常會說:父母是非常偉大的,只有他們,一直都在不求回報地愛著我們。 其實現在有很多家長本意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可以變得很優秀,可以孝順自己,所以才對孩子無怨無悔地付出了很多。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自己對孩子付出得越多,孩子就越不感激自己,這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始終想不出原因。
  • 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這是這位考第一孩子的價值追求。這位考試總第一、才藝出眾的小男孩,被父母捧在手裡,放在心尖兒上,時常還會曬在朋友圈裡,父母付出了自己能給的最好的,卻被自己的孩子所嫌棄。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果。果實出了問題,多半是根也有問題,孩子不懂感恩往往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中國式父母往往以孩子為中心,為孩子付出了太多,習慣包辦孩子的大小瑣事,卻忘了孩子有學習愛與給予的權利。你的愛太過濃密,卻錯過了讓孩子學習感恩的機會,付出越多的父母,越容易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 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你的愛太過濃密,卻錯過了讓孩子學習感恩的機會,付出越多的父母,越容易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他對著姑父吼:不準跟我走一起,你也不看看你自己的樣子。表弟學習成績優秀,父母也以他為驕傲,可是他卻從不要他的父母出現在他的朋友面前,他甚至怨恨他的父母為什麼這麼窮?
  • 父母最大的悲哀: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你的愛太過濃密,卻錯過了讓孩子學習感恩的機會,付出越多的父母,越容易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父母付出所有,卻滋生孩子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孩子已經習慣了父母的付出,卻不懂得感恩,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付出。
  • 做父母最大的悲哀,莫過於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過年那段時間,一位媽媽在群裡吐苦水:「過年給女兒500塊壓歲錢,沒想到她嫌少,不高興了,『去年是這麼多今年還是這麼多,同學都有一兩千!』現在不吃飯也不理我們。」沒想到這位媽媽的發言引起了群裡很多家長的強烈反響,都說現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會體諒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喜歡攀比,動不動還朝長輩發火。一時間,大家都在感嘆怎麼把孩子養成了這樣的「小白眼狼」。
  • 三代同堂,為什麼疼孩子的人越多,孩子卻越自私?
    尤其是疫情期間,買東西總歸沒平時那麼方便,於是,許多老人紛紛開始強勢「護孫」: 冰箱裡的魚蝦緊著孩子吃,難得買到的水果緊著孩子吃,家裡有限的零食緊著孩子吃…… 總之,家裡一切的有限資源分配都以孩子為中心,許多寶爸寶媽們明明知道這麼做有問題,可是看在老人愛孩子的份上,又不便多說。 這實際上,就是兩種教育觀的碰撞。
  • 為什麼孩子越管越叛逆?教育孩子的3個好辦法,比吼破嗓子都管用
    經常有家長朋友向我吐槽,說自己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從小到大沒讓孩子吃過一點苦,什麼都給孩子最好的,最後卻養出一個「白眼狼」,處處跟父母對著幹,完全是給自己培養了一個仇敵,家長們的疑惑統統指向一個問題:為什麼父母對孩子管得越多,孩子越叛逆?今天我們一起探討這個話題。
  • 懂感恩的孩子更幸福,父母怎樣讓孩子學會感恩?做到這3點很重要
    心存感恩是一種可貴的、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前提。孩子是現代家庭的中心,父母要想讓孩子成長為有用的人才,就要讓孩子懂得感恩、懂得愛別人和尊重別人。那麼,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你天天告訴孩子要感恩要感恩,不如你實實在在做出來給他看。你希望他將來感恩於你,你則現在就要感謝ta這一世來做你的孩子,幫助你成長;你希望孩子將來時不時能回來看看,你現在就得經常帶著孩子回家看看老父老母,回不了家也經常打打電話問候父母。 再者,我們千萬別狹隘地理解了「感恩」二字,好像感恩就是感謝父母的恩。感恩的範疇很廣,窄了來講,就是對他人給你的幫助表達感激。
  • 自己的付出孩子不會感恩,父母要堅持幾個原則,讓孩子知道感恩
    ,但如果孩子真的不懂得感恩,父母會很傷心。所以當父母為孩子奉獻的時候,請不要把自己的這份付出藏起來,要大大方方的告訴孩子,自己為他付出了多少,也要告訴她父母到底有多愛他。這並不是讓父母向自己的孩子索取回報,其實孩子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壞,當孩子知道父母為自己做了多少時,其實並不需要我們索取孩子自然而然的會回報父母。
  • 孩子,你為什麼不感恩?
    孩子想吃羊肉,就讓朋友從內蒙古現殺冰凍空運回來,自己省吃儉用讓孩子上昂貴的國際學校。她可以犧牲自己的需求,但是給到孩子的都是最好的。但為什麼這樣的媽媽,孩子不但沒有感恩,反而讓孩子動了殺心?因為這樣的愛,令人窒息。甘願的付出和犧牲式的付出,作為旁觀者可能很難從外表上看出來。作為當局者,如果自己是帶著犧牲,恐懼,害怕在付出。
  •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替父母撐腰,有的孩子越大越嫌棄你?
    ,有的孩子越大越嫌棄你?,有的孩子越大越嫌棄你?孩子的懂事與理解,便是一劑良藥,讓所有辛勞都不值一提。從小就懂得感恩,長大更會知道回報。你知道我同學都怎麼看我嗎!」為什麼有的孩子會替父母撐腰,有的孩子越大越嫌棄你?
  • 孩子不知道感恩?經常頂撞父母,該如何正確教育?
    孩子不知道感恩?經常頂撞父母,該如何正確教育?現在越多的家長發現在教育孩子這一方面特別的辛苦,因為現在的孩子懂得很多,成熟的也早。和以前的孩子不同,在之前,孩子所接觸到的一些事物,不如現在孩子接觸的早,所以心智也就沒有那麼成熟,懂得也很少,但那個時候的孩子大部分都很聽父母的話。
  • 為什麼你越付出,TA越想逃離?|付出型人格如何挽救親密關係?
    無條件的付出和遷就越多,反而越容易喪失吸引力,越容易被對方忽視。低自我價值,高回報率,在PUA眼中,這樣的人更是上好的獵物,容易利用和操縱。2.影響親密關係的穩固親密關係中享受對方付出的一方更加輕鬆愉快,這可能是個偽命題。
  • 3歲孩子喜歡問為什麼,別拒絕,父母回答越多孩子這兩項能力越強
    孩子的思維就像是一條直線,不像成人可以舉一反三。這是兒童思維的局限性。比如我們問孩子你是否有弟弟,他回答:是。如果反過來再去問孩子,你的弟弟是否有哥哥,孩子就會回答沒有。這種刻板的思維決定了成人的回答不能過於複雜,如果超出了孩子的認知範圍,大腦就不能理解。所以我們經常看見孩子會不停的追問。
  • 北大博士:孩子最不喜歡這五類父母,不改過來可能越付出越失敗
    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理解自己,至少不要討厭。因此,許多父母經常向孩子強調:「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儘管有時孩子們聽不懂,但這也反映了父母渴望得到孩子的認可。北京大學心理健康學院兒童診所的楊莉博士根據研究結果提醒父母:孩子最不喜歡以下這5種父母,希望你不在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