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2020-09-03 DK大神plus123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中國很多父母都是以兒女為中心活著,付出的太多,孩子卻覺得理所當然。


1

最近,豆瓣上的一個帖子火了,網友吐槽自己10歲的小侄子。

這個小侄子不僅成績優秀,奧數、圍棋、輪滑各種業餘愛好也出類拔萃,重點來了,小侄子覺得自己太優秀,嫌棄自己的父母配不上如此好的自己。

孩子說自己的父母太窮,只開得起十幾萬的豐田,他的同學都拿著iPhone7,自己卻只有兒童手錶。

他的成績總考第一,才藝出類拔萃,然而,就是如此優秀的孩子,竟因覺得自己優秀而嫌棄父母,真實上演了一幕「狗嫌家貧,兒嫌母醜」的鬧劇。

「我努力優秀,是為了早日脫離無知無能的原生家庭。」這是這位考第一孩子的價值追求。

這位考試總第一、才藝出眾的小男孩,被父母捧在手裡,放在心尖兒上,時常還會曬在朋友圈裡,父母付出了自己能給的最好的,卻被自己的孩子所嫌棄。


2

無獨有偶,看到豆瓣上有一個小組。

這個小組有個讓所有父母感到心驚肉跳的名字:父母皆禍害。

小組中是一群深覺自己受到父母傷害,而選擇站在父母對立面仇視父母的人。

小組裡有些網友抱怨父母對自己的窮養,有些人覺得自己因父母太窮,令自己無法進入上層社會。

言語中對父母的怨恨,有些人甚至咬牙切齒,讓旁人看了都深覺寒心。

許多中國式父母都在不知不覺中培養白眼狼,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卻培養出一個個「受之無愧」的孩子。

「受之無愧」是指孩子覺得父母所有的付出都是應該的,如果哪一天父母付出的不夠多,孩子還會心生怨恨。

受之無愧感強烈的人,最終會變成一隻白眼狼。

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果。

果實出了問題,多半是根也有問題,孩子不懂感恩往往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中國式父母往往以孩子為中心,為孩子付出了太多,習慣包辦孩子的大小瑣事,卻忘了孩子有學習愛與給予的權利。

你的愛太過濃密,卻錯過了讓孩子學習感恩的機會,付出越多的父母,越容易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3

我的姑姑家經濟條件一般,兩口子平時很節儉,但是對他們的兒子卻很大方,只要兒子想要的東西就是砸鍋賣鐵也給他買。

姑姑常掛在嘴邊的是「再苦不能苦孩子」。

iPhone4S剛出來時,表弟非要買,姑父為了給表弟買手機在工地上開弔車,武漢近40度的夏天,自己不捨得買一瓶水。

然後,手機買完還要買電腦,要去旅遊,甚至有一次下雨,姑父去接表弟,表弟氣得淋雨都不願跟姑父走一起。

他對著姑父吼:不準跟我走一起,你也不看看你自己的樣子。

表弟學習成績優秀,父母也以他為驕傲,可是他卻從不要他的父母出現在他的朋友面前,他甚至怨恨他的父母為什麼這麼窮?

父母付出所有,卻滋生孩子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孩子已經習慣了父母的付出,卻不懂得感恩,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付出。

很多父母告訴孩子:「你只要好好學習,其他的都是我們來做。」

時間長了,孩子覺得父母的付出是應該的,卻感受不到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4
幾年前有這樣一則電視新聞:

上海浦東機場發生一幕慘劇,赴日留學5年的25歲青年汪某對前來接機的母親連刺9刀,致其當場昏迷,生命垂危。

究其原因,這5年汪某赴日留學的經費全由母親一人承擔,花費超過150萬。

他母親省吃儉用,將唯一的房產變賣,寄住在娘家,最後四處舉債,仍無法繼續支付他高昂學費。

母親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當不能滿足兒子的要求時,卻換來兒子的仇恨。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中國很多父母都是以兒女為中心活著,付出的太多,孩子卻覺得理所當然。

自己親手養大的孩子,自己當成「心頭肉」的孩子,長大後卻成為榨乾自己、嫌棄自己、甚至仇視自己的白眼狼,這讓操勞了一生父母真是感到徹骨的冰涼。

為什麼付出越多的父母,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其實答案很簡單:中國式父母往往只知道關心孩子吃飽穿暖,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卻忘了教孩子感恩。

不知道感恩的孩子,父母為他付出的再多,在他眼裡都是常態,一旦他眼裡的常態被打破,就會心生怨恨。

天下的父母們: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要教孩子學會感恩。

懂得感恩的孩子能從自我的世界裡脫離出來,他們能夠感受到他人的不易,更容易生出同理心,人際關係更好。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加快樂和幸福。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項調查顯示,懂得感恩的人罹患抑鬱和焦慮的概率更低。

不懂感恩的孩子,最後總會感覺失望和不滿。

讓孩子學會感恩,讓他心存感激地面對這個世界,學會愛他人,這不是父母的自私,而是對孩子未來生活的遠見。

相關焦點

  • 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許多中國式父母都在不知不覺中培養白眼狼,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卻培養出一個個「受之無愧」的孩子。「受之無愧」是指孩子覺得父母所有的付出都是應該的,如果哪一天父母付出的不夠多,孩子還會心生怨恨。中國式父母往往以孩子為中心,為孩子付出了太多,習慣包辦孩子的大小瑣事,卻忘了孩子有學習愛與給予的權利。
  • 做父母最大的悲哀,莫過於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做父母最大的悲哀,莫過於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母親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付出了所有心血養大的兒子,竟然會自私到只想到自己的晚飯,絲毫不在意她生病的事。其實,沒有孩子天生就自私自利。很多時候,孩子的自私,都是源於父母給孩子的愛太滿。父母用無私的愛,讓孩子有一種自己是世界中心,他們所享受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錯覺。
  • 父母最大的悲哀: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中國很多父母都是以兒女為中心活著,付出的太多,孩子卻覺得理所當然。許多中國式父母都在不知不覺中培養白眼狼,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卻培養出一個個「受之無愧」的孩子。你的愛太過濃密,卻錯過了讓孩子學習感恩的機會,付出越多的父母,越容易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 中國式父母的悲哀!
    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豆瓣有個討論組,有個讓所有父母感到心驚肉跳的名字:父母皆禍害。他們有的人抱怨父母對自己的窮養,有些人覺得自己因父母太窮,令自己無法進入上層社會。言語中對父母的怨恨,旁人看了都深覺寒心。這就是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卻培養出一個個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 「中國式父母」的最大悲哀:傾盡所有,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而中國式的父母就像北風,一心想用外力幫助孩子成長,結果卻適得其反,不但養不出感恩的孩子,甚至還把孩子養廢了。據統計,中國式父母在孩子小學到大學的教育花費上,這些年一直排在世界前列。統計還顯示,大多數中國式父母都做好了為孩子的成功犧牲的準備,包括犧牲自己的時間、生活、工作等等。可即使這樣,很多父母還覺得沒有為子女做到最好!
  • 養不出感恩的孩子‖也許因為父母付出的太多。
    為什麼付出越多的父母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呢?也許跟我們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有關係。太順從孩子,往往孩子就會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其實孩子不應該是寵出來的,而是培養出來的。父母的言傳身教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成長,父母的擔當感和責任感會讓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下面有一個故事,你看能說明什麼?
  • 養不出感恩的孩子‖也許是因為父母付出太多。
    為什麼付出越多的父母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呢?也許跟我們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有關係。太順從孩子,往往孩子就會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其實孩子不應該是寵出來的,而是培養出來的。父母的言傳身教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成長,父母的擔當感和責任感會讓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下面有一個故事,你看能說明什麼?
  • 親生兒子活埋79歲母親:為什麼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為什麼很多父母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02還記得幾年前曾震驚一時的留學生汪佳晶「機場弒母」案嗎?汪佳晶在國外留學五年多。家裡是單親家庭,一直靠著母親的收入維持生活。她偷偷拿走有300萬存款的銀行卡,把錢全部轉入自己的卡裡。她還將父親柴先生的微博微信拉黑,甚至連柴先生的親人和好友也全部拉黑刪除。付出全部,養出一個不懂感恩的孩子,真的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孩子不懂感恩,父母痛苦一生。
  • 教育最大的悲哀:付出全部,卻養出一個不懂感恩的孩子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百善孝為先,但近期我們總是看到孩子不尊重,不懂得感恩父母的狀況。為什麼我們全心全意的對待孩子,最後卻培養出了一個仇人?03 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才是高級的炫富一個家庭最成功的事情莫過於養出了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 最好的教育是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成長,都傾注了父母很多心血,而這一路走來,更是遇到了很多值得我們感恩的人和事。但是中國式父母習慣包辦孩子的一切大小瑣事,愛太濃密,讓孩子錯過學習感恩。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有時卻忘了最好的東西是讓她有一顆感恩的心。雖然父母的付出不計回報,但是孩子的感恩,會讓他們感受到付出的值得。
  • 24歲大學生捅死陪讀媽媽:父母付出一切,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為了孩子,她選擇自己默默忍受,結果錯失最後一絲生機。可憐天下父母心。聽超市的同事說,母親平常不怎麼花錢,十分節儉。那這些錢都用在哪裡了?答案可想而知。母親毫無保留的付出,換來的,不是孩子的感恩,而是他的心安理得,甚至拔刀相向。
  • 為什麼付出越多的父母,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家長們,一個被父母捧在手裡,放在心尖上,時常還會曬在朋友圈裡,因為這是他們的驕傲。父母付出了自己最好的,卻被自己的孩子嫌棄,真實上演了一幕,狗嫌家貧,子嫌母醜的鬧劇。那麼,為什麼父母付出了所有,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一切,孩子卻不懂感恩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父母對於孩子越是溺愛,越是不講原則地去縱容,孩子不僅不會感恩,反而會更加地索取無度。因為不講原則的溺愛,讓孩子在日積月累之中,漸漸失去了對於是非的判斷,也對於付出,產生了錯誤的認識。他們認為,其他人的付出,是輕易的,是輕鬆的。他們不知道,那份責任、那份付出背後的責任與沉重。
  • 楊絳: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是養出感恩的孩子
    01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豆瓣有個討論組,有個讓所有父母感到心驚肉跳的名字:父母皆禍害。他們有的人抱怨父母對自己的窮養,有些人覺得自己因父母太窮,令自己無法進入上層社會。言語中對父母的怨恨,旁人看了都深覺寒心。這就是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卻培養出一個個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 家長辛苦養育,讓孩子變成了「白眼狼」,中國式父母的悲哀
    文/北媽媽育兒有一種孩子被稱為「白眼狼」,有一種父母被稱為「中國式父母」,二者結合起來,也就成了當代教育的一種悲哀,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孩子對父母諸多要求,小時候要玩具、要名牌衣服,長大後要車子、要房子,父母在他們眼裡與一臺提款機並無差異,父母對他們的照顧,也被他們當做了理所應當,而反過來,他們的父母並沒有認為有什麼不妥,他們覺得照顧孩子
  • 不是要養出有出息的孩子,而是要有出息的孩子懂感恩
    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不是養出來的孩子有出息,而是有出息的孩子懂感恩。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他們有的人抱怨父母對自己的窮養,有些人覺得自己因父母太窮,令自己無法進入上層社會。言語中對父母的怨恨,旁人看了都深覺寒心。這就是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卻培養出一個個不懂感恩的白眼狼。多少家庭,都是父母咬牙扛起生活的重擔,為孩子撐起一個雨淋不透、風吹不著的溫室花園。
  • 教育最大的悲哀,是養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原本,這是令很多人羨慕的家庭——家境優渥,父母有錢又有文化。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前途,他們不惜斥資百萬,送兒子到英國留學。可惜,好家境卻沒有養出好孩子。8月4日,將親生父母殘忍殺害的黃某陽,將屋內空調溫度調低後,冷靜地準備了多張銀行卡,出逃國外,去了柬埔寨。
  • 中國式父母最大的悲哀:付出全部,卻落得一身埋怨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知名影星鄧超在某次的新電影宣傳記者發布會上,被問到兩個孩子的教育問題時,說了一句:「我從來不會給孩子報任何補習班,輸在起跑線上就輸在起跑線上。」這話一出,立馬招來家長們的吐槽:「那是你的孩子還沒上小學!」
  • 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是養出感恩的孩子
    父母的恩情比山更高,比海更深。子女所能回報給父母的,不過是一滴水。養出感恩的孩子,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1.不懂感恩,孩子再優秀也無益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不是養出來的孩子有出息,而是有出息的孩子懂感恩。大儒朱熹曾說:「溺愛者不明,貪得者無厭。」
  • 養出感恩的孩子,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
    父母的恩情比山更高,比海更深。子女所能回報給父母的,不過是一滴水。養出感恩的孩子,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不懂感恩,孩子再優秀也無益大儒朱熹曾說:「溺愛者不明,貪得者無厭。」多少家庭,都是父母咬牙扛起生活的重擔,為孩子撐起一個雨淋不透、風吹不倒的溫室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