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嚴格教育」不能過度,把控尺度很重要

2020-12-24 啵啵育兒經

文丨啵啵育兒經(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一個可以擔當重任的人,希望他們有過人的能力和超強的責任感,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非常嚴格。因為這種嚴格教育下會讓孩子成為一個嚴於律己又自律自強的人.

其實,為了培養責任感就對孩子實行過於嚴格的教育,不僅會導致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而且會導致孩子的精神變得緊張。

同事是個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的人,因此他對於孩子要求也是更為嚴格。每天都可以聽到他在工作間隙詢問孩子的情況,而且會抽時間為孩子制定一系列嚴格的計劃。

計劃表上永遠密密麻麻,從早晨起床的時間到晚上幾點鐘睡覺,從課內作業到課外作業,從課業加強班到數不盡的興趣班等等,都被同事安排的滿滿的。他似乎也沒有問過孩子是否樂意,總之自己是對這一切非常滿意。他認為從小就要對孩子進行這種類似軍事化的管理,才能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然而,在其他人眼中,同事的孩子好像從來沒有真正開心過。他不喜歡和別人說話,不願意和父母多交流,總是一副非常疲憊的樣子。雖然他的生活比其他孩子都要豐富,但在這種豐富之餘,卻也少了他這個年齡該有的快樂。

一、嚴格教育對孩子產生的負面影響

1.抹殺孩子的天性

父母在教育的孩子的時候,總是想著孩子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經常忽略了孩子本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一些父母不滿意自己的孩子過於活躍,一定要把孩子變成一個內斂的人。有一些父母不滿意自己的孩子過於內向,一定要把孩子扭轉成一個活潑開朗的人.

總之一些父母總能在自己孩子身上找到令自己不滿意的特質。這樣的教育不僅會讓孩子產生不適,而且很容易導致孩子性格扭曲。父母總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父母,總想把孩子變成自己理想中的樣子,卻沒有想過,自己是否成為了孩子理想的父母。

2.導致親子關係疏遠

很多父母都會認為,對孩子的嚴格教育就是讓他們明白這個社會的殘酷,讓他們明白自己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只有努力奮鬥才能獲得更好的生活。這種觀念是沒有錯的,但通常父母們選擇的實行觀念的方式卻有著很大的錯誤。

還有很多父母認為對孩子嚴格就是不能給他們一個笑臉,不能讓他們感覺到輕鬆,否則就會放鬆自己,失去奮鬥的信念。所以這類父母通常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打罵,他們認為這是最快也是最管用的方式。殊不知,棍棒教育下成長的孩子,心靈更為懦弱,也更為固執。

3.導致孩子對生活產生叛逆情緒

反抗是一個人的天性,一旦周圍的環境讓自己感覺到不適,反抗就是一種必然行為。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在懵懂時候就受到這種嚴格教育,對這種教育方式不滿的時間越長,積壓在內心的情緒就越重。等到他們有能力反抗的時候,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二、怎樣保持適度的嚴格教育

1.要嚴格不要嚴厲

嚴格和嚴厲雖然聽起來很相似,但實行方式相差甚遠。嚴格指的是對於規則而言,嚴厲更多的是情緒上的東西。嚴格教育可以讓一個孩子更有原則性,做事情更一絲不苟,而嚴厲會讓一個孩子變得更加膽怯,生怕自己犯了錯誤就會受到責罰。所以父母想要嚴格教育孩子,就要多強調原則上的問題,少有情緒上的恐嚇。

2.以身作則

總說教育孩子是言傳身教,殊不知在教育的過程中,身教的意義遠大於言傳。與孩子共同進步,要好過家長原地踏步,卻讓孩子不停地向前衝。這樣孩子非但會產生不滿,還會讓親子關係更加疏遠。與孩子一起進步也是在告訴孩子,父母和他是永遠站在一起的。這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也會讓孩子更有努力的目標。

3.對事不對人

孩子的能力原本就是有限的,如果孩子沒有做到某件事,父母也不要給予全盤否定。可以否定孩子的具體行為,但一定不要僅僅因為某種行為就對孩子貼上標籤。

三、總結

學會承擔責任是一個孩子成長的目標,為了讓孩子更有責任感,變得更優秀,每個家長也是不遺餘力的培養和教育。但在教育的過程中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否則對於孩子性格養成是百害而無一利。

家家有本育兒經

相關焦點

  • 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 家長應多疏導
    案例  微信公眾號提問:我們家孩子今年讀初二了,在學校裡老師都反映他活潑、性格好,跟同學們關係都不錯。但最近我就發現兒子在家裡越來越不愛說話,我對他期望很高,各方面管理非常嚴,事無巨細,很多時候就是希望他能聽我的。但是我工作也很忙,出差時就只能讓保姆照顧他的生活。
  • 好的親子關係勝過好的教育
    現在很多父母的事業都很成功,但是對孩子的教育卻並不怎麼成功,我們作為家長,不妨問問我們自己,是否足夠關心孩子,是否關注他快不快樂、有沒有朋友,孩子是否缺少關懷等。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方面都存在誤區,也許很多人沒辦法理解,為什麼親子關係比親子教育還重要?
  • 家長教育孩子不能太強勢,親子關係日漸疏遠,日後更難管教
    因為俊俊媽媽是個女強人,所以在教育孩子上,她總是表現得特別強勢,對孩子的要求也過度嚴厲。雖然她自己也知道這樣不好,但總是忍不住。 他們在事業上非常成功,所以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格外的嚴厲,希望孩子能夠跟自己一樣成功。甚至,一些父母還會用對待下屬的做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長期採取高壓政策,遇到問題時,經常使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完全不考慮孩子是否能夠接受,殊不知,這樣的話孩子的成長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那麼父母太強勢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哪些危害呢?又該如何進行改善呢?
  • 親子關係疏遠,沒話說?學會這5招,或能走進孩子的心
    文丨啵啵育兒經(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親子關係,是家庭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親子關係是維護家庭和睦的關鍵,也是教育孩子的基礎。要是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家庭就不會有好的氛圍,孩子的教育是很受影響的。
  • 好的親子關係,比好的教育更重要
    而且在一段不良的親子關係中,過分的教育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好的親子關係,才是教育的根,是決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底層密碼。好的親子關係是一種相對自由、和諧、彼此尊重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更多的是靠引導教育孩子。
  • 親子關係比教育更重要?心理學: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不能「太好」
    文|明美媽咪育兒原創,歡迎大家轉發和分享經常聽到有人強調「親子關係」的重要性,甚至有人會認為「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比教育本身更重要」。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親子關係才是最適當的狀態呢?那些和孩子相互依賴、相互束縛的關係真的是親密的親子關係嗎?
  • 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
    好的親子關係,才是教育的根,是決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底層密碼。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我們童年遭遇的親子關係會內化到孩子的心裡,成為內在的關係模式,這一整套內在的關係模式形成了我們的性格,決定我們的命運。比起教育,親子關係才是最重要的,是孩子愛的源泉。
  • 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雙方越來越冷漠?快來試試這三個方法
    一段良好的親子關係不僅可以使得孩子有著十足的安全感,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起一個健全的人格。親子關係能與孩子建立腦間連接。腦間連接能幫助嬰兒大腦與父母大腦相連。嬰兒大腦的發育情況對於他們日後的成長來說也至關重要,一個聰明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個良好健全的人格,那麼他在日後也很難獲得相應的成功。
  • 媽媽的4種做法,會讓親子關係疏遠,有些「為你好」孩子承受不起
    親情是天生的血緣關係,也在於後天的相互磨合,因此孩子和媽媽的關係不會一直不變。可能越來越好,或許長大後疏遠了。長大後去外省的女兒史女士只有一個女兒,多年來,她和丈夫一起工作努力經營這個家。史女士付出的更多,她不僅上班還要負責女兒的教育。
  • 什麼是親子關係疏遠的徵兆?如何讓家庭變得溫暖?
    晚飯後,孩子繼續看電視,爸爸約了同事外出……這個家庭的媽媽說:「在家裡,有時感覺周圍的人很熟悉,有時又感覺很陌生,家庭的親密感似乎越來越遠了。」有妻子說,「丈夫對家庭不關心,下班後總是朋友聚會,很晚才回家」,「下班後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看手機,我們幾乎沒交流」;有丈夫說,「妻子圍著孩子轉,我扭傷了腳,她叫我自己看醫生」,「她周末帶大寶上武術課,我帶小寶學遊泳,我們的時間都花在孩子身上了」……什麼是家庭關係疏遠的徵兆
  • 媽媽的4種做法,會讓親子關係疏遠,有些「為你好」孩子承受不起
    親情是天生的血緣關係,也在於後天的相互磨合,因此孩子和媽媽的關係不會一直不變。可能越來越好,或許長大後疏遠了。史女士付出的更多,她不僅上班還要負責女兒的教育。除了這種掌控之外,還有其他幾種對待孩子的方式,小時候看不出問題,長大之後會讓親子關係疏遠。
  • 小時候和父母親近,長大後變得疏遠,親子關係的疏離是怎麼來的?
    父母本應是與孩子最為親密的人,但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孩子身上對於父母本能般的親近感、依賴感卻因為父母不恰當教育方式的影響而變得冷漠疏離。當父母成了孩子最想要逃避和疏遠的人時,一句簡單的「這孩子太叛逆了」是對此無法恰當給予的。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話題「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想要疏遠父母的?」
  • 親子教育與親子關係哪個更重要?
    當父母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時候,當父母強迫孩子遵照父母規劃的道路前行時,親子關係往往會出現問題,而家庭的和諧也會遭到破壞。你說的話遠沒有親子關係更重要很多父母有一個誤區就是太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卻忘記和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其實,在保持良好關係基礎上的教育才有意義,才容易收到效果。
  • 親子關係太差的家庭,大多是這點沒做好
    文 | 小微爸爸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親子之間關係太差,孩子甚至開始討厭父母,並不是孩子叛逆,而是父母沒有把握好彼此之間的尺度,有時候過於親密反而導致關係不好,把握彼此的邊界。
  • 這樣處理親子關係,比學校教育重要一萬倍
    你是否有親子溝通障礙這些問題存在?你思考過你的孩子最需要的什麼嗎?而你作為家長,應該給予孩子什麼?今天小熊就與大家分享生活中非常容易被忽視的親子關係問題~一、好的親子關係優於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起點有很多家長抱怨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太調皮不好管教,也有很多的孩子會父母不能理解自己。
  • 關係越來越疏遠?家長與孩子溝通尊重是基礎
    原標題:家長與孩子溝通 尊重應是基礎   提問   我們家孩子今年上初二,但最近發現孩子與我們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對我們也不太信任了,和孩子之間應該怎樣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 挫折教育對孩子很重要,但家長需要掌握尺度
    近幾年,未成年孩子自殺事件頻頻見報,孩子的抗挫能力差是重要原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挫折教育,能為他的未來鋪路,但家長如果不能掌握尺度,就是在害孩子。本期小編就來聊聊挫折教育的是是非非。雖然很多家長都意識到了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但有部分家長還不能正確地掌握尺度。
  • 「重媽輕爸」的寶寶,長大後卻疏遠媽媽,原來是寶媽「作」的
    但其實這樣的比較,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疏遠親子關係如何改善親子關係1)給足孩子安全感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黏人」都會特別「享受」,但其實過度黏人也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提高孩子安全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和孩子相處,加強彼此的了解和陪伴,從而增強親子關係。
  • 為什麼現在的親情關係越來越疏遠了?
    自然導致家族思想越來越淡,人們多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從而導致關係疏遠。現在的人,生活模式和觀念多元化,不像從前人們忙完工作唯一的休閒就是串門,人與人之間交往密切,走動頻繁。現在的人們,業餘生活太豐富了,人際交往反而少了,親戚之間的來往就更少了,各家忙活各家的,誰也不接受誰的生活方式,誰也不打擾誰的生活。
  • 孩子越陪越疏遠?教你4招增進親子關係
    現在的媽媽如同超人一般,既要在工作中叱吒風雲、獨當一面,又要在家庭生活中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和陪伴。但是,由於工作的忙碌,不能時常陪伴在孩子左右,給予孩子溫馨的親子時光,怎麼辦?不過,溝通交流多是以「教育」為主。這樣的教育性陪伴不僅沒有增進親子心與心的距離,反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兩者關係,讓孩子和家長越來越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