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在疫情中的今年也順利小學畢業了, 我回想倆孩子讀小學走過的路, 總結出一點點經驗。
一, 小學階段, 首要的任務是建立好做人的基礎, 亦即打好精神底子。
我把精神底子做了大概的排序。 首先就是感恩之心, 愛心; 然後就是自信心; 再有就是勤奮, 責任心, 樂觀,......
通過旅遊, 讀書, 聽故事, 看電影, 我讓孩子們學會了感恩大自然, 感恩為這個世界付出努力, 甚至犧牲生命的人。 所以, 他們要知道保護環境, 不會隨地吐痰扔紙屑; 他們學會分類垃圾, 節約用水用電; 他們學會了感恩身邊的人。
我, 首先是孩子們感恩的對象, 我為他們做每一件事, 煮每一頓飯, 都得到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感謝; 每次爸爸帶我們出去玩, 一上車, 大寶就數一二三, 然後我和大小二寶齊聲高呼「謝謝爸爸!」, 之後輪到小寶數三二一, 我們三人又齊聲高呼「謝謝爸爸!」, 然後爸爸又數一二三, 他們齊聲高呼「 謝謝媽媽!」, 最後輪到我數兩遍一二三, 大家齊聲高呼「謝謝哥哥!」和「謝謝妹妹!」。 我們全家的每一個人都會向家裡的每一個成員表示謝意, 感謝我們每一個為這個家做貢獻。
身邊的人, 還包括鄰居,老師、 同學、朋友。爸爸帶領倆寶貝, 經常幫鄰居剪草、 鏟雪。 倆寶也是老師的得力助手, 就連小寶也會經常(一二年級的時候)幫同學讀書、 做手工, 有時還教同學寫字, 幫同學穿衣服繫鞋帶。 他們以幫助別人為榮, 也幫助別人為學習目的。他們知道,各自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就是對社會最大的回報。
因為擁有感恩之心, 所以擁有愛心、 責任心和樂觀。 你感恩大自然, 所以你愛大自然, 有保護大自然的責任心; 你感恩家人、 老師和同學, 感恩為社會做過貢獻的人, 甚至感恩那些傷害過你令你越挫愈勇的人, 所以你愛生活, 樂觀地生活。
自信心是樂觀生活的一個重要保障。你要教會孩子擁有強大的自信心, 而強大的自信心來自勤奮和耐心。 大寶喜歡彈鋼琴, 也達到了十級的水平。 想當初剛學的第一年他碰到不少困難, 有幾次幾乎都要放棄了。 我不停地鼓勵他: 「你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你彈得不好, 是因為你練習得不夠, 所以你一定要有耐心。 只要你投入足夠的時間, 你一定會練好的。 」 我參考了《天才的密碼》的作者的另一本書《the Little Book of Talent: 52 Tips for Improving Your Skills》的方法, 叫大寶把一首歌分成幾段來練, 先練好一段再練下一段, 而且速度一定要慢, 一有錯誤就立即改正; 我幫大寶分清每一個note的位置, 每一小節, 每一段各個note之間的聯繫和規律。 等每一段練熟了, 才把它們連接起來練, 然後我還會讓大寶想像著歌曲中所表達的情景來彈: 是彈歌, 而不是彈note。 按照鈴木鎮一的教育法, 在彈每首歌之前, 我都會讓大寶聽很多遍, 直到他心中已經有這首歌。 事實證明, 這樣看似很慢的練習, 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大寶彈得越來越得心應手, 越來越有信心。
二, 精神底子打好了, 做人就有大眼界, 學習就有動力。 小學的學習, 主要是語文和數學, 語文尤其重要。
學好語文, 首先要閱讀過關, 而過好閱讀關, 就要以大量閱讀為基礎。 怎麼大量閱讀? 從小培養閱讀的習慣。 如果你的孩子一有空就拿起一本書讀, 就證明他已經培養起閱讀的習慣了。 現在的生活中充滿著各種噪音和幹擾,我們想靜下心來讀書這種事兒,越來越成了奢望。到底怎樣才能做到專心讀書呢?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方法是: 放下手機! 放下手機! 放下手機!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只要放下了手機, 大腦就容易進入連續思考的模式, 閱讀的習慣就容易養成。
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 它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所以, 小學就要把這基礎打結實了: 泛讀和精讀相結合。 泛讀, 用來培養語感; 精讀, 一方面是培養思維能力, 另一方面是掌握必要的語文知識。
小學的另一重要學科, 就是數學。 小學生處於前運算時期和運算時期, 低年級思維能力還是具體的形象思維, 高年級逐漸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所以, 小學生做數學一定要多畫圖, 做到數形結合。一二年級的圖, 主要還是實物圖畫, 例如小雞, 鴨子。 高年級可以用幾何圖形表示了。 應用題, 其實就是用三種形式來表達一個數學問題 。 一, 用文字表示。 這裡凸顯語文的重要性了, 它要求學生通過理解文字所表達的意思來解決問題; 二, 用圖形(圖畫)表示。 它要求學生觀察圖形, 猜想圖形傳達出來的信息。 這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 和一般畫畫的表達方法。 舉個例, 一道減法的題。 圖中有十個孩子在操場上, 其中兩個和其餘的八個方向不一樣, 而且是走出去的意思。 三, 用算式表示。 如上, 10-2=8。三種形式都是表達同一意思的, 這就要求學生能在其中轉化自如。 也就是要求學生初步具備另一個數學思維:轉化。平常跟孩子做數學題時多多練練這三種表達方式的轉換。
小學數學的另一個重點是運算能力。 把運算能力提高了, 小學的數學任務可以說完成了一半。
三,小學階段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打基礎任務, 就是運動, 打好身體底子。
加拿大對小學生的運動非常非常重視, 教育局要求每個小學生每天在室外運動至少一個半小時。 我們華人呢, 相對於其它族裔, 確實對運動重視得不夠。 家長把孩子的運動時間都拿去做數學,彈琴去了。 所以, 需要大運動量的體育項目還是鬥不過別人。 聽一個年輕時是國家冰球隊的一個老人說, 我們中國的國家冰球隊, 還不夠加拿大的一個二級俱樂部的球隊打,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體力不夠別人。 如果你覺得拿作為加拿大國球的冰球隊與中國冰球隊對比, 可能有失公允, 那觀察一下大學生。 北美的大學生普遍睡眠時間都是四五個小時, 大部分華裔大學生在這個高強度的學習環境, 體力還是吃不消。 我想, 高層次的思維活動, 與其說比拼的是智力, 倒不如說比拼的是體力。 中國大學生沒什麼創造力會不會跟體力也有關係呢? 不管怎麼樣, 多運動, 鍛鍊好身體,在小學期間養成愛運動的習慣, 將受惠一生。我們敬愛的鐘南山爺爺如果沒有強健的身體,恐怕在那麼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下早就倒下了,也可能不會取得那麼大的成績。我們在敬佩鍾爺爺的同時,也要學習他一生愛運動的好習慣。
如果將人的一生比作金字塔, 那小學期間就是塔底。 塔底要厚而堅實, 打好精神底子, 身體底子, 和思維力的架構。 孩子有了這三方面的底氣, 整個人看起來就精力充沛, 散發陽光之氣; 自信,有禮貌, 頭腦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