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全解讀2014年朝鮮半島新變化 出現「恩惠style」

2020-12-25 人民網國際

人民網北京12月6日電 (楊牧 李警銳)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青年學者50人論壇」今天在京開幕。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張景全就朝鮮半島形勢發言,他認為2014年朝鮮半島形勢出現四點新變化,第一是「恩惠style」,第二是「忍人轉化」,第三是「抱團取暖」,第四是「平惠理念」。

第一,恩惠style。「恩」指的是金正恩,「惠」,毫無疑問是樸槿惠。2014年,半島雙方在「朝鮮經濟改革」和「半島統一」兩個議題上都出現了非主觀的呼應。就朝鮮經濟改革來說,朝鮮加快經濟建設,不斷增加經濟開發區的數量。與此同時,樸槿惠政府也提出要把羅先經濟開發區打造成第二個開城工業園區,並有序推進韓國中小企業向朝鮮投資。

在半島統一問題上,樸槿惠政府提出「德勒斯登構想」,成立統一籌備委員會,由樸槿惠親自擔任會長。而此前對統一一直持僵化態度的朝鮮,也由金正恩提出建立聯邦制統一國家。可以說,南北雙方在經濟議題、統一議題上出現了呼應,可界定為「恩惠Style」。

第二,忍人轉化。長期以來,美國對朝鮮一直堅持戰略忍耐的態度。但2014年,美國和朝鮮開展了兩個互動,一是人權外交,二是人質外交。2014年,朝鮮不僅派官員到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宣介朝鮮的人權狀況,而且敦促美國派閣員來談在朝人質問題。朝美互動中出現這種「從忍到人」的變化,為半島形勢增加了新的變量。

第三,抱團取暖。長期以來,日朝關係和俄朝關係比較沉寂。但2014年,日朝出現互動,開始會談日本人被朝鮮綁架問題,並以此為契機,開始會談日朝能否恢復外交接觸的問題。俄朝關係也在經歷多年沉寂後發生變化,高官互訪頻繁。沉寂的日朝和俄朝關係發生變化,不少分析是認為出現了「抱團取暖」現象。雖然這種抱團取暖有一定的投機性,但是對2015年半島形勢變化增添了想像空間。

第四,「平惠理念」。2014年,美國持續對朝施壓,日本呈現無原則的機會主義和右傾化,俄羅斯又深陷烏克蘭危機。但是中韓首腦會談達成許多共識,從外交、經濟和安全三個維度為朝鮮半島的安全斷層搭建了一座橋梁,給朝鮮半島未來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應對朝鮮半島新形勢,張景全提出四點建議:第一,利用中韓地緣文化優勢,打造中韓產業文化聯盟。第二,利用中韓地緣能源優勢,建立中韓民用核合作。第三,利用中韓地緣生態優勢,打造朝鮮半島生態走廊。第四,利用中韓地緣安全優勢,構建東北亞和平共同體。

相關焦點

  • 中國宋代地圖《華夷圖》首次出現朝鮮半島
    託勒密的《地理學》中,沒有描繪朝鮮半島。後世傳抄的託勒密亞洲地圖中,西方認識的東方之極是「賽裡斯國」,中國邊上的朝鮮半島還不為西方所知。  關於新羅地理特徵,在埃德裡奇《諸國風土記》中有「新羅群島為數很多,而且相互靠近」;而蘇萊曼的《編年史一覽表》則明確指出「新羅半島」,這一準確地理定位。  關於朝鮮半島地理坐標的最早記載,在花剌子密(780~850年)的《天文表》中,「新羅的經度為170o,緯度為5o,屬於第一氣候區以南,位於中國東部最邊緣處。」
  • 朝鮮半島上 今年春節也過得小心翼翼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蕾)春節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節日,中國春節文化對周邊國家也產生了重要影響,比如我們的近鄰韓國和朝鮮。中國春節傳入朝鮮半島後,與當地傳統相融合,形成了帶有當地特色的春節風俗。今年中國春節被新冠肺炎疫情擾亂,朝鮮半島上的春節也過得小心翼翼。
  • 2021年3月3日朝鮮半島時政摘要
    點擊上方「上海市朝鮮半島研究會」偷偷關注我們及時掌握權威信息,了解朝鮮半島最近動態 4.據韓聯社3月3日報導,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3日表示,截至當天零時,共接到53起接種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的報告。其中包括2例死亡,防疫部門正在調查這是否與接種有因果關係。 5.據韓聯社3月3日報導,韓國總統府青瓦臺高官表示,韓美正就總統文在寅下月22日出席美國召集的氣候變化領導人峰會一事進行協調溝通。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半島 朝鮮領導人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國際新聞...
    原標題:圓桌丨朝鮮宣布停止核導試驗後,半島局勢將發生怎樣變化?  據朝中社21日報導,朝鮮決定自4月21日起停止核試驗和洲際彈道飛彈發射試驗。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是在4月20日舉行的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七屆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布此決定的。
  • 張景上路
    那是2014年,現在他已經亡故。   油紙傘很傳統,看起來挺沉,它的製成是全天然、純手工的。最難的步驟是給傘骨架繃線,介於粗線的原長和斷點之間。坎溫第一次試,線斷了,再試,又斷了,還傷到手指。   張景住在騎車過來要20分鐘的地方,他購置房產時是2004年,那時一平方是1400元。
  • 朝鮮半島「新經濟地圖」成型 朝韓會暖多久?
    據悉,這是韓朝2003年10月開通京義線公路和2004年12月開通東海線公路後,時隔14年再次「開路」。對此,韓國國防部強調,此次是在1953年韓戰停戰協定籤署後,在半島正中央地區——鐵原地區首次開通連貫韓朝的道路,具有重大意義。
  • 2020年8月17日朝鮮半島時政摘要
    點擊上方「上海市朝鮮半島研究會」偷偷關注我們及時掌握權威信息,了解朝鮮半島最近動態用遠程教案編制軟體製作的涉及600多個科目的1.3萬多部視頻已廣泛應用到教學工作中,新開發的學習支持軟體已推廣到朝鮮全國各地的100多所大學。 2.據韓聯社8月17日報導,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消息,截至當天0時,韓國較前一天0時新增197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確診病例,累計1.5515萬例。當天沒有新增死亡病例,累計死亡病例305例。
  • 美國進入拜登時代,朝鮮半島將開啟「新局面」
    韓國是美國在東亞的重要盟國,拜登的主政對韓美關係以及韓國的未來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朝核問題和半島局勢也將出現較大的調整。拜登在大選前就表達了對韓國人的親切和關注,他曾在韓聯社發表題為《走向更加美好未來的希望》的署名文章。韓國對於拜登的當選也表現出積極的態度。11月8日,文在寅在推特發文祝賀拜登當選。12日,文在寅又同拜登通電話。
  • 朝鮮半島與古代漢字文化的傳播:讀戴衛紅《韓國木簡研究》
    2013年在北京大學召開的中國朝鮮史研究會年會上,我們曾對韓國作為「國史」對於百濟歷史與考古的研究,進行過較為系統的總結(馮立君《韓國與中國近30年百濟史研究述要》,《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15輯,2014年),同時也對中國學界在百濟史領域的嘗試性工作予以表彰。
  • 《論語》在朝鮮半島的早期傳播
    戰國末期,燕人衛滿率移民進入朝鮮半島,並於公元前194年推翻了箕氏統治,建立衛氏政權,稱為「衛滿朝鮮」。此時《論語》已經成書,很可能被衛滿等人帶入朝鮮半島。從戰國末期一直到南北朝時期,中原及遼東的多年戰亂迫使大量中國人避入朝鮮半島。在這個過程中,一些難民也可能將《論語》帶入。但這些只是推測,直到漢四郡時期,《論語》在朝鮮半島傳播的證據才真正出現。
  • 2021年2月13日朝鮮半島時政摘要
    點擊上方「上海市朝鮮半島研究會」偷偷關注我們及時掌握權威信息,了解朝鮮半島最近動態《勞動新聞》2月13日發表署名文章指出,遵循朝鮮勞動黨第八次代表大會提出的鬥爭綱領,為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新的勝利,就要極力增強朝鮮的主體力量、內在動力。文章指出,朝鮮革命的第一動力即政治思想力量,其次是國家經濟實力,再次使國家防衛力量。文章稱,全體幹部、黨員和勞動群眾要牢記,極力增強主體力量、內在動力是爭取社會主義事業新勝利的唯一途徑,在今天的總進軍中盡要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和本分。
  • 1927-1928年的朝鮮半島,日本佔領時期的影像
    1928年,朝鮮通川風光。位於西太平洋島嶼上的日本向來希望在大陸上擁有一席之地,從十六世紀晚期開始不斷向亞歐大陸的東部滲透,但由於實力不濟一直都沒有成功。1868年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國力大增,對陸地領土的野心再一次被點燃,而朝鮮半島成為其首要的侵略目標。
  • 朝鮮牡丹峰樂團唱出「平壤style」
    朝中社介紹說,2012年是金日成主席誕辰100周年。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帶著掀起文化藝術革命的遠大構想,親自組建了符合新世紀要求的牡丹峰樂團。據悉,該樂團共有十多名成員,均為年輕女性,其中包括提琴手、鼓手、貝斯手、鍵盤手、薩克斯手等。俄新網報導說,牡丹峰演唱的歌曲不僅包括傳統民歌和革命歌曲,還有膾炙人口的外國作品,其中包括《紅旗飄飄》、《日月同光》(連續劇《毛岸英》主題歌)等中國歌。
  • 詳解遼東——朝鮮半島的地緣結構
    而朝鮮半島東北部過高的海拔,使得整個朝鮮半島北部的可耕種土地嚴重不足。這也成為了現在朝鮮面臨糧食危機的主要地理原因。也正是因為朝鮮半島東北部的山體過高,密度過大,使得在古典時期,即使是從松嫩平原出發的漁獵民族,在對朝鮮半島展開滲透時,繞經遼河平原,再越過海拔較低的遼東丘陵,從鴨綠江下遊渡江的路線,都是最為可行的路線。
  • 紀要 | 多文明工作坊第五期:朝鮮半島的文字創製與變遷
    為了更契合多文明研究的主題,姚駿老師在以前朝鮮文字拼寫法的基礎上,拓展到朝鮮半島整個語言生活變遷的歷程,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考察韓字創製及變化的意義。首先,姚駿老師從朝鮮半島的歷史談起,介紹了朝鮮半島早期南部的三韓(前2世紀末至公元4世紀左右):辰韓、弁韓和馬韓。
  • 用陰陽五行破解朝鮮半島何時統一:朝韓分裂一百年
    朝鮮半島分裂局面,已經維持了七十多年。那麼,什麼時候朝鮮半島能夠統一呢?這主要看朝鮮半島分裂的具體原因是什麼。朝鮮半島分裂是共產黨國家聯盟,同西方資本主義強國之間鬥爭而造成的。日本戰敗後,共產黨勢力控制北朝鮮,資本主義掌握著南朝鮮。一九五O年,金日成發起統一韓戰,被美國破壞;美韓反擊準備滅了北朝鮮,又被中蘇所阻止。形成了今天這種分裂局面。
  • 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的,朝鮮
    朝鮮其實又被稱作北朝鮮,北韓,它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的,與我國的山東半島相隔一片海。對於很多人來說,朝鮮這個國家還是很神秘的,因為朝鮮並沒有完全對外開放,去過的人特別少,但也正因為是這樣,當我們講到朝鮮的時候,很多人還是想要去看一看,揭開朝鮮這個國家的神秘面紗的。
  • 朝鮮半島有兩個國家,分別是朝鮮和韓國,他們的國名從何而來?
    我們都知道,我們隔壁的朝鮮半島有兩個國家,分別是朝鮮和韓國,那麼他們的國名是從何而來的?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明確一個時間序列,那就是:「朝鮮」這個國名早於「韓國」這個國名。既然「朝鮮」這個國名更早,那我們就從朝鮮說起。
  • 歷史上中國必須保全朝鮮半島,原因是什麼?
    朝鮮的國名,最早追溯到約三千年前。當時周滅商,商朝後裔箕子帶領族人來到朝鮮半島北部,建立箕子朝鮮。當時中原文明還未控制遼東,因此朝鮮半島是最早看到日出的,朝是太陽或日出的意思,鮮有新和美好之意。如果算上抗美援朝的話,中國為保全朝鮮半島而介入的戰事不下四場,其中前三次是應對日本,最後一次是抗擊美國。公元663年,朝鮮半島三足鼎立,高句麗、新羅和百濟各自為政並且都想統一朝鮮半島。然而半島就那麼大地方,任何一方也無法對其他兩家形成壓倒性優勢,於是他們只能尋找外援。
  • 讀朝鮮半島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並分析其形成原因
    朝鮮半島的總面積約為22萬平方千米,是東亞地區最大的半島,其中朝鮮的面積約為12.3萬平方千米,韓國的面積約為10.3萬平方千米。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朝鮮半島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並分析一下其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