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糯豆包媽媽,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身上的社會性會有所發展,於是社交便也成了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孩子們所接觸的對象不再局限於家人時,他們有可能會在社交中受到一些來自他人的「惡意」。
這時候如果孩子能夠擁有勇敢特質的話,他們在社交中便會更少受到欺凌,可如果父母一再地要求孩子謙讓和忍耐,那麼或許會造成孩子在社交中太過軟弱的弊端。
25歲巨嬰穿尿褲、吃奶嘴,皆因幼年心理創傷,別把娃養得太軟弱
美國有一位25歲的少女,長相靚麗身材苗條,從外形上看和其他的女孩兒沒有什麼不同,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已經成年的她,卻仍然生活得像是一個嬰兒一樣。
在平常她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叼著奶嘴,坐在嬰兒床上玩玩具,甚至連吃飯都要像嬰兒一樣吸吮奶瓶裡的牛奶。在她的臥室裡擺放著一張巨大的嬰兒床,平時休息的時候,她便會躺在嬰兒床上,蜷縮成一團像嬰兒一樣熟睡。
據她的父母介紹,女兒在智力上並沒有任何的缺陷,之所以喜歡像嬰兒一樣生活,是因為女兒在幼年時期在學校裡遭受到了同伴的惡意欺凌,可是軟弱的她卻一直不敢將這一切告訴父母。
最終她因為無法承受這樣的心理壓力而患上了心理疾病,不願意再與外界接觸。
也許是覺得把自己活成一個小嬰兒,可以讓她更有安全感,於是這位25歲的少女便當真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巨嬰」,她喜歡和父母像嬰兒一般互動,喜歡穿尿不溼,喜歡嬰兒玩具,也許在這個內心封閉的世界裡,她才能夠忘記曾經所受到的傷害。
雖然這位女孩的行為無法被人理解,但是她曾經受到的傷害卻顯而易見,父母養育孩子,除了要教會孩子善良外,也要讓他們更加懂得堅強,把孩子養得軟弱無異於給他人創造了更多傷害孩子的機會。
把孩子養得過於軟弱,會讓娃在成長的道路上,遇到哪些麻煩?
1.導致孩子在社交中處於被動的位置
對於低年齡段的孩子而言,過於軟弱的特質會使得他們在社交中,表現出畏畏縮縮的一面,這很容易會讓他們成為被同伴們欺負的對象,而幼年時不愉快的社交經驗,又會影響到他們以後的社交發展,會讓孩子對於社交的認知存在偏差。
2.滋生出孩子身上逃避現實的行為表達
當孩子過於軟弱時,面對一點不如意的狀況,就有可能會表現出想要逃避的心理狀態,於是在軟弱的孩子身上,常常會出現膽小怕事的特質,甚至還會衍生出厭學、厭世等負面情緒。
3.容易促使孩子做出極端行為
過於軟弱的孩子,內心會長期受到負面情緒的壓力,如果這種壓力超出了孩子心理承受範圍,那麼孩子很有可能就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表達,比如說做出傷害他人或自己的反應,或者是做出一些急劇破壞力的行為。
孩子面對欺凌的勇氣是父母給的,一個合格的後盾應該怎麼做
一、給予孩子內心足夠的安全感
當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負後,為什麼不願意向父母傾訴求助呢?
這是因為在他們的內心中父母沒有給足他們足夠的安全感,他們擔心向父母求助後,反倒會遭到父母的批評或者責罵,當父母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對於孩子那份堅定的愛時,孩子才能夠更容易表現出堅強的一面。
二、加強孩子的身體鍛鍊,讓孩子身體更強壯。
對於低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強壯的身體可以讓他們在社交生活中,變得更加自信,並且還可以避免他們輕易地就受到他人的欺負,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有必要增強孩子的身體鍛鍊,改善他們的身體素質,至少在外表上讓他們變得更強一點。
三、給予孩子更加正面的評價
當父母總喜歡貶低孩子時,孩子內心常常會被自卑的情緒所困擾,這也使得他們更容易表現出軟弱的一面,當父母願意給予孩子更加正面的評價時,孩子更容易從這些評價中滋生出堅強勇敢的特質。
忍耐固然是一種好的品質,但是父母們卻並不應該對此過度地吹捧,引導孩子去爭取他們理應擁有的權利,這本身就是一種父母應該向孩子傳達的主動的生活態度。
留言板話題:大家對於孩子軟弱的性格特質,是如何看待的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