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返鄉創業青年何廣文:帶動村民發展種植業實現創收

2020-12-18 瀟湘晨報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14日消息(記者 李紹遠 通訊員 林曉雲)2019年,在外打拼十餘年的儋州市中和鎮靈村村委會何宅村青年何廣文選擇回到家鄉,利用閒置土地發展種植業,帶動村民一起通過發展產業為家庭創收。

何廣文在整理電商平臺資料。通訊員 林曉雲 攝

何廣文說:「一直想為家鄉做點事,能幫助村民增收就是最大的願望。」目前,何廣文在家鄉共種植辣椒200多畝,還蓋有冷鏈房一間,能帶動200多名村民就業。

在選擇回到家鄉前,何廣文曾在市場開發、建築裝修等領域摸爬滾打。後來,何廣文還接觸了電商行業,與朋友一起註冊了一家公司,慢慢延伸公司的業務範圍,加入微商行列,在網上銷售水果。「做微商是打開我從事農業事業的一扇大門。」

其實,從2017年開始,何廣文就籌劃著回到家鄉中和鎮發展農業。「老家沒有高效的農業,導致村民收入低微,許多人都選擇外出務工,留下許多荒地;我就想著利用這些荒地發展高效農業。」何廣文說,想回到家鄉發展農業,其實還有一份心思,那就是想著如何帶動村民一起發展高效農業為農民增收。

2019年,經過土地整合後,何廣文開始在靈村村委會種植200多畝辣椒,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讓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基地務工等形式加入種植基地,同時還為在家的村民提供就業崗位。

何廣文在辣椒種植基地裡忙活。通訊員 林曉雲 攝

「採摘辣椒按每斤1.2元結工錢,每天我能摘大概50斤。」村民洪桃女說,何廣文的辣椒種植基地啟動後,她就到基地務工,主要負責採摘辣椒等農活。「在家門口有活幹,不用出遠門,就能給家庭增加收入,心裡頭十分開心!」

「首批種植的辣椒採摘時約115萬斤,全部銷往北京、山東等地。目前,辣椒市場前景良好。」何廣文說,村子裡許多村民從種植基地土地平整、除草、下苗的時候就開始跟他幹了。到辣椒收穫季節,需要請的工人有上百人,最多的一天能有240多人。

在辣椒種植基地旁,何廣文還蓋起了一間120平方米的冷鏈房,用於存儲辣椒和辣椒產品的包裝。「冷鏈房裡的工人最多的時候能有20餘名,按每小時15-20元結算,工人每個月能拿到6000元左右。」何廣文說。

當前,何廣文計劃著將辣椒種植擴大到300畝,打算種上黃秋葵、玉米等農作物,把種植產業越做越大,並希望帶動更多的村民一起發展種植業。「村民想自己種植辣椒的,也可以和我學習,我可以提供種植技術、種苗以及後期的銷售等。」何廣文說。

【來源:南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儋州白馬井鎮致富帶頭人吳少玉:傳承土糖製法 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父親的話語讓吳少玉備受鼓舞,加上國家新的創業扶持政策幫扶以及網際網路購物模式興起,吳少玉有了新的思路:成立海南憶家食品有限公司,轉變單一的線下經營模式,選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經營新模式。土糖產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2017年2月,傳統製糖技藝被儋州市政府列入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同年三月,列入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9年10月,遞交了國家級非遺申請。這時,吳少玉的事業得到穩步發展。但她卻想著:土糖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和家人朋友的支持。現在事業有起色了,就該幫助更多的人。
  • 廉江這幫青年返鄉創業幫助家鄉振興!村民收入高達...
    在橙鄉廉江,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青年選擇返鄉創業,帶動人才、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向農村匯聚。他們在城市學習了本領、積累了知識,對生於斯、長於斯的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希望紮根家鄉,帶動老鄉們一起發展、一起致富,為家鄉的鄉村振興注入了內生動力。茗皇茶基地。
  • 不要創業計劃書 只求脫貧效果好 阜陽青年扶貧創業大賽帶動貧困戶...
    正因為程序的簡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農村青年的參與積極性。在剛剛落幕的阜陽市第三屆青年扶貧創業大賽上,共有100多個項目參賽,涉及特色種植養殖技術、節能環保、農產品加工及銷售、農業社會化服務、電子商務等眾多領域。值得一提的是,有的選手就是「腳上帶泥」的青年農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卻是行家裡手,創業項目容易複製,具有示範帶動效應。
  • 一封「家書」召喚 大同眾多青年企業家返鄉創業
    當前,在全國上下掀起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熱潮的背景下,大同市各級共青團組織開展了以「文化認同·鄉情故土」為主題的青春興同行動,召喚在外鄉的大同籍青年企業家返鄉創業發展。眾多返鄉青年企業家認準了大同的發展前景,在文旅、能源、農業、電商等產業以及扶貧領域積極貢獻青春力量。
  • 鄉村振興好青年|李國敬:碩士研究生返鄉創業 本土人才點燃青春新希望
    「好青年」多名。為引導鄉村「好青年」發揮典型帶動作用,激發廣大青年群體紮根農村服務發展的熱情,鼓勵廣大青年返鄉創業,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聯合共青團廣饒縣委推出《鄉村振興好青年》專題報導,走近鄉村創業青年,聆聽他們的創業故事,感受他們的創業之路,弘揚他們的創業精神,將鄉村「好青年」產業發展聯盟作用積極發揮,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 海南十名返鄉大學生分享助力鄉村振興的創業故事
    12月17日,全省產業扶貧工作推進會暨百鎮千村建設、大學生農村創業現場會在瓊海舉行。會議指出,我省鼓勵支持大學生農村創業,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本版選登我省10名返鄉大學生創業事跡,號召更多青年紮根農村,助力鄉村振興。
  • 鄧州張村鎮:靳小良返鄉創業帶鄉親脫貧
    他就是鄧州市張村鎮西河村靳莊返鄉創業青年、楓蘭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靳小良。「我通過查閱書籍和園林專家討論,發現叢生元寶楓樹和紅玉蘭兩種苗木很適合鄧州的氣候和土壤。我們村緊鄰249省道,交通十分便利,耕地都具備了機井灌溉的條件。」靳小良把以上的想法與村民和村鎮領導詳細交談,大家都非常贊同,600畝苗圃用地也順利辦理好租賃手續。
  • 90後有志青年返鄉創業 助力鄉村振興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的發布,給海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讓越來越多想幹事、敢幹事、會幹事的年輕人看到了農村發展的美好前景;他們選擇回到家鄉、到農村創業,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注入新鮮活力,成為助推新時代農村發展的新生力量。
  • 返鄉青年與「慢城」生活
    較強的創業衝動與自我實現訴求返鄉青年的創業動機嵌入「慢城」發展邏輯。返鄉青年群體具有典型的自我實現與發展訴求,如:不滿足現狀、追求個性與挑戰、嚮往有錢又有閒、熱心公共事務、渴望獲得社會認可、對階層向上流動的欲望等。
  • 嵩縣一對夫婦返鄉創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日前,在嵩縣大章鎮創業孵化園洛陽森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無菌淨化生產車間裡,工人們身穿標準化防護工作服,正在趕製醫療器械產品。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近進廠務工賺錢脫貧致富。工人們正在無菌車間生產醫療用品  日前,在嵩縣大章鎮創業孵化園洛陽森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無菌淨化生產車間裡,工人們身穿標準化防護工作服
  • 北川馬槽返鄉青年創業做品牌
    四川民生報導(伍雪梅、趙蘋、楊勁松報導)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鼓勵青年返鄉創業。在北川馬槽鄉當地鄉黨委政府支持下,創業青年王興泉和侯國勇積極響應,帶領一群有理想、有擔當的當地鄉親們一道投入到家鄉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的建設中去,走出了一條發展生態農業致富增收的新路子。去年,在外做生意的王興泉與同村在外包工程的侯國勇相遇,再次談起家鄉高山蔬菜銷售難,很多蔬菜爛在地裡,村民對種菜沒興趣這些問題總覺得很可惜。
  • 那些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現在都過得怎麼樣?
    返鄉創業後,他們面臨六大困惑在媒體的報導中,有很多大學生返鄉創業,帶動村民致富的可歌可泣故事。筆者在各地考察時,也遇到過很多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和他們接觸得越多,聊得越深入,會發現越多他們創業中的迷茫。很多人希望把這些困惑表達出來,以獲得外界的關注。1.
  • 山東諸城桃園:青年返鄉創業 為脫貧攻堅注入新活力
    今年以來,諸城市桃園生態經濟發展區聚焦聚力脫貧攻堅,積極搭建創業平臺,讓返鄉青年成為脫貧攻堅的強勁助力,積極招引青年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位於諸城市桃園區東紅社區鄭家溝村的返鄉青年創業產業茶園,面積將近1000畝,由7名返鄉青年創辦,帶著知識、技術和資金回到家鄉,發展茶葉種植,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鄭家溝村地處偏僻,山嶺薄地居多。
  • 開墾荒地種甜橙 「皮鞋大王」返鄉再創業
    這些年,陸續返鄉,實現自己創業夢想的在外打工者越來越多,其中不乏一些事業已經取得初步成功的人士。他們將自己多年來積累下來的從業經驗、商業網絡運用到再次創業當中,投入辛苦掙下的資金,為本鄉本土的經濟發展盡一份力。
  • 永春青年吳玲萍的返鄉創業經歷!
    ▲返鄉青年吳玲萍在田裡今天跟大家主要分享這幾個板塊:第1個是我為什麼會返鄉創業的緣起;第2個是創業的背景;第3個是創業的條件,就是現在我認為具備了回來創業的一個很好的條件;第4個是項目的計劃簡介因為民宿那個時候也是一個人做,覺得以後創業一定要有一個團隊,這才是最好的,就算兩個人也比一個人來的好。所以這麼多年來,也都沒有忘記說要返鄉來創業的念頭。
  • 致敬|貴州這名退伍軍人放棄城市優渥工作返鄉創業帶動村民致富
    2016年,結束了二十四載軍旅生涯的他復員回到了家鄉——貴州興仁市大山鎮高寨村龍斷腰,為減輕政府安置壓力,他積極響應中央軍委關於鼓勵復員軍人自主擇業的號召,放棄了優厚的安置條件,毅然選擇回鄉自主創業,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軍,憑藉自己軍旅生活鍛鍊出來的吃苦耐勞精神,回家養雞並帶動當地退伍軍人一同致富。
  • 「星光夜市」助力新興青年群體創業創收
    梅瀾坊商業街共有商戶80餘家,常駐新興青年群體約500餘名。為促進消費潛力釋放,助力新興青年群體創業創收,6月20日,湖南省首批省級新興青年群體「築夢空間」之一——中建梅瀾坊築夢空間聯動街區商戶、當地社區等,充分發揮商業街資源優勢,舉辦了「築夢空間之星空夜市」活動。
  • 儋州土法製糖美女傳承人亮相《青創海南》
    「青創海南」海南優秀創業青年訪談節目 向創業者們講述 她發展海儋土糖產業的創業故事 分享她帶領著鄉親們 在創業路上脫貧致富的甜蜜芳香 據悉,這是2020海南青年創業創新大賽的系列活動之一
  • 賴悅東:返鄉創業種南薯 鋪就村民「致富路」
    五華岐嶺黃福村農村漢子賴悅東,他憑著一股拼搏的闖勁和對家鄉的眷戀,致富之後仍不忘回報家鄉,利用自己積累的資源返鄉創業,帶動家鄉父老一起種植南薯致富,為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打下了堅實基礎,並一躍發展成為梅州市、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五華縣電子商務十強企業、十佳手信產品等榮譽。
  • 點讚農村青年!「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候選人事跡展播
    積極爭取全市發展壯大村集體項目資金38.5萬元,聯合蘭泰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共同發展養殖產業,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4萬餘元。加快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每年組織村內致富能手20餘人,帶動了600多名村民走上發展致富之路,村民年人均純收入由原來的4600元增加到現在的11500元。陳曉燕,惠農區杞紅枸杞專業合作社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