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虢與郭是一回事

2020-12-18 中國三門峽網

 

  郭姓起源於虢國,虢國是郭姓的衍源國。近20年來,新加坡、美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泰國等多個國家以及國內的郭氏宗親代表先後多次到三門峽尋根祭祖。而筆者的這篇文章,雖然都是從字面上說起,卻能進一步揭示郭姓為什麼源自虢國的原因,這有助於我市更多群眾了解身邊的文化。

    虢是虎皮

  「虢」字金文由三部分組成:右邊是虎,左邊的中間是卜,上下是爪和又(表示手的意思)。關於「卜」字,《說文》中的解釋是「灼剝龜」。「卜」字源於在龜甲上佔卜,使用的甲板要先剝去龜殼上的皮,所以卜有剝皮之義。

  「剝」字的別體字左邊是錄,右邊是立刀旁。刀是剝的工具,卜表示剝的內容,所以卜確有剝義。當然,剝的是皮。

  再看「樸」字。《說文》中說,樸是木皮。「樸」字的木只能說成明木,不能說成明皮,卜才能表示皮。

  有一種樹,叫樸。它的皮很厚,入藥,叫厚樸,厚樸就是厚皮。由此可見,「虢」字中的「卜」是表示剝皮的。「虢」字是個會意字,是雙手剝虎皮的意思。

  「虢」字也寫做「鞹」字,左邊是皮革的革,右邊的郭也有皮義。這裡的鞹也告訴我們,虢是皮。

  「虢」字由剝虎皮而來,虢有皮義。

  虎是陸地上最兇猛的動物,被中國人稱為山中之王。在原始社會,人們崇拜虎,部落首領常常身穿虎皮象徵威武,其座位也鋪上虎皮象徵權威。虎之貴重在皮,有成語「與虎謀皮」說明了這個問題。

  在周代金文銘文中,屢屢有周王賞賜臣下「朱虢」的記載,與《詩經》中「朱鞹」的意思相同。朱虢就是紅色的皮革,是周代車上的飾物,通常由周王賜給臣子以示榮寵。周代貴族鑄器時把周王賞賜的朱虢銘之於器物上,以此相互誇耀。

  虢與卜古韻相同,可見虢的讀音由卜而來。

 

  郭含皮義

 

  甲骨文、金文告訴我們,「郭」字的左邊就是郭的初字,像古代城邑的形狀。後來,在右邊加「邑」表示類屬,再演變為「郭」字。

  中國古代的城,有內城和外城之分。內城稱為城,外城稱為郭。比如,《孟子》中就說:「三裡之城,七裡之郭。」城在內,郭在外,城小郭大。

  城實際上指的是城牆,如中國著名的萬裡長城,實際上是萬裡長牆。城當然也包括城牆所包圍起來的部分,之所以築起城牆,是為了把城牆以內的部分和城牆以外的部分隔離開來。這樣以來,城牆就成了城的外層。

  郭是城外之城,郭之牆,當然也處在最外層。所以,一些事物的外層也用郭來比喻,如古代貴族死後下葬的棺木有兩層,在裡邊的叫棺,在外邊的叫槨,合稱棺槨。「槨」字也能直接寫成「郭」字,如《楚相孫叔敖碑》中說:「病甚臨卒,將無棺郭。」這裡的棺郭就是棺槨的意思。後來,「郭」字加一個木字旁表示類屬,寫作「槨」字,成為棺槨的專字。

  郭有最外層的含義,皮處於事物的外層,所以「郭」字也有皮義。《素問·湯液醪醴論》中說:「津液充郭。」王冰注釋說:「郭,皮也。」

 

 

  虢郭通用

  史書記載,周文王的兩個弟弟叫虢仲、虢叔,虢是他們封國的國號。史書又說,周文王經常「諮於二虢」,即向虢仲和虢叔諮詢政事。

  為什麼將虢作為封國的國號呢?

  原來,生活在陝甘一帶的周人,在周太王時遷居今陝西省岐山和扶風交界處的周原一帶,在這裡建築城邑,建立了周族的大本營。直到文王末年遷都豐邑,這裡一直是周人的政治中心。

  周原的西邊就是寶雞,寶雞在古代叫陳倉。《括地誌》說:「虢國故城在岐州陳倉縣東四十裡,次西十餘裡又有城,亦名虢城。」這說明寶雞一帶的確有兩個虢國,其中一個虢國的遺址就是今陝西寶雞縣城所在地,另一個應該在該縣城以西5公裡的地方。

  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岐山鳳雛宮殿基址的窖穴中,發掘出大量的早周甲骨,在編號為23號的卜甲上發現有「於尚椃」三個字。尚椃即上虢。既有上虢,必有下虢,就像虢國後來有上陽城和下陽城一樣。上引古陳倉的兩座虢城當分別為上虢和下虢,揆諸情理,虢仲排行在前,其城當為上虢;虢叔排行在後,其城當為下虢。這兩座虢城位於周人都城的外圍,其作用相當於郭城。

  可見,虢國之封號本來就有郭城之義,虢在周人的眼裡就是郭。

  在虢國所鑄的青銅器中,有城虢仲簋、城虢遣生簋。虢前冠以城字,城虢並提,城虢即城郭,意即城之外城。周代青銅器又有班簋,銘文中有虢城公,虢城公亦即郭城公,虢城就是郭城。可見,周代的虢人皆知虢就是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周代有師奭鼎,其銘文有「郭季易父」。這是「郭」字的初字,右邊沒有邑旁。據李學勤先生考證,郭季即虢季,易父是虢季的字。李學勤先生的看法是正確的。可見,在周代,虢人將自己的國號寫成虢也寫成郭,人們把這兩個字完全當成一回事兒了。

  虢與郭本質上是一致的,它們的共同點在於皮。皮是動物的外層,城牆是處所的外層,所以虢等於郭。如果論起先後,應是虢在先郭在後,因為人類的狩獵活動要先於建造城邑。先民捕獵老虎,重在得到虎皮。後來,古人建造城邑,城牆也像皮一樣處在外層,就讀音而言,當時的人們也稱它為虢。但是,就文字而言,古人又依據城牆的形狀,把字寫成郭。就城郭而言,字音是虢,字形是郭,字義是皮。

 

  郭姓來源

 

  由於虢與郭通用,所以古代典籍中往往會將「虢」字寫成「郭」字,如《戰國策·秦策一》中說:「夫晉獻公欲伐郭,而憚舟之僑存。」《公羊傳》僖公二年中說:「虞公不從其言,終假之道以取郭。」《新序》卷五中說:「武王學於郭叔。」《韓詩外傳》卷五又云:「周公學於虢叔。」

  這裡的郭就是虢,郭叔就是虢叔。還有《急就篇》第六章中稱「郭破胡」,顏師古說「虢公醜奔周,遂姓郭氏」。結論就是郭姓源於虢國,郭姓的始祖就是周文王的弟弟虢仲和虢叔。

  虢國的封國最初在陝西寶雞一帶,但是到了西周厲王時期,由於王室逐漸腐敗,加上周邊少數民族的威脅,周人的統治中心變得不安全起來,史書稱之為「王室多故」。於是,西周晚期出現了東遷的潮流。先是始封地在今陝西華縣的鄭國東遷到今河南鄭州一帶,隨後虢國也東遷到今三門峽一帶,建立了虢人新的大本營。最終,周王室也被迫東遷到今河南洛陽,開始了歷史上的東周時期。

  考古工作者在三門峽上村嶺發現了虢國貴族墓地,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轟動了海內外。現在,在墓地原址建立了著名的虢國博物館。可以說,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就是郭姓的祖墳,海內外郭姓到上村嶺墓地來參觀,實際上也是上墳掃墓、祭拜祖靈。

相關焦點

  • 羋月傳虢美人怎麼死的為什麼上吊自殺 虢怎麼讀
    《羋月傳》虢怎麼讀?虢美人怎麼死的?   《羋月傳》虢美人一出場就吸引了觀眾的注意,作為秦王的妃子,虢美人因為傾國傾城的美貌而備受寵愛,非常的傲嬌。最新的劇情當中虢美人陷害羋月的戲份上演,這個外表美貌內心狠毒的女人引起了觀眾的好奇,《羋月傳》虢美人怎麼死的,為什麼上吊自殺,虢怎麼讀等問題都是關於這個人物的。今天我們就來揭秘一下這位傾國美人的命運。
  • 考古發掘:山西垣曲北白鵝周代墓地,收穫帶有銘文的銅器近50件套
    1號墓的葬具為一槨兩棺,西北角開口2米處見有殉人陪葬,殉人無下肢。5、6號墓被盜僅留有槨,中型墓葬具皆為一槨一棺。所有墓葬中7座有腰坑,5個見有殉狗。此次發掘墓葬級別高、規模大,出土器物種類豐富,包括銅、玉、石、漆、陶、骨、蚌貝、鉛、金、漆木、皮革、麻繩、竹等各類文物總計500餘件套。
  • 山西出土周代文物500餘件!
    山西出土周代文物500餘件!根據對出土器物分析,結合發掘的9座墓葬形制,推斷北白鵝墓地是一處兩周之際位於成周王畿之內的周朝王卿高級貴族的墓地。來自3號墓室的一件銅甗,其銘文內容與虢國有關。
  • 山西垣曲發現周代高級貴族墓葬群,帶銘文銅器引關注,網友求「翻譯」
    山西考古又獲重大發現:垣曲北白鵝出土周代虢國重器,出土文物500餘件套,帶銘文銅器近50件套計14篇12月9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消息稱:垣曲北白鵝墓地考古發掘有重大發現,通過對9座墓葬、17個灰坑與出土的500餘件套各類文物確認,北白鵝墓地是一處兩周之際位於成周王畿之內的周朝王卿高級貴族的墓地
  • 虢一坊七彩果蔬蝴蝶面,讓寶寶「吃」出好牙口
    為了讓調皮兒子愛上吃飯,我總是變換著花樣給他製作餐食,到目前為止 至少也達成了餐食種類40+成就,不過就因上周入手的一款虢一坊果蔬七彩 蝴蝶面,讓我下廚壓力瞬間減輕不少!造型可愛、營養豐富、食用感佳, 兒子很喜歡。
  • 《大秦賦》趙國丞相郭開:傳承黑色基因,潛伏數十年助秦滅趙
    作為嬴政幼年生活最重要的一處地方,趙國自然也成為了劇中一處最為重要的舞臺,如果說《大秦賦》有明暗兩條主線,那麼另一條就在趙國當中,而主角卻並非是趙王,而是一個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歷史人物——趙相郭開。崛起:從龍之臣郭開生平在史籍記載中寥寥無幾,《大秦賦》裡的郭開一出場便是趙國王子趙偃的隨從,這麼一種藝術的搭配其實有一定的道理。
  • 虢正貴帶隊赴北京考察項目
    張家界市委書記虢正貴(右三)帶隊赴北京考察項目。現場考察。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24日訊(記者 張紅)12月21-22日,張家界市委書記虢正貴帶隊赴北京考察項目,精準對接洽談項目合作。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單鑄飛,副市長歐陽斌參加考察。在北京平安快轎科技有限公司,虢正貴一行實地考察公司運營中心,詳細詢問了解公司的運營情況、企業研發、行業發展前景。
  • 虢德陽:紮根鄉村教育36載 用心照亮希望之路
    直播日照9月11日訊 1984年,莒縣小店鎮後橫山村剛剛高中畢業的年輕人虢德陽憑著對教師職業的熱愛,成為了村小學的一名民辦教師,如今36年光陰轉瞬即逝,如今55歲的虢德陽,依然站在農村小學三尺講臺上,堅守著一名鄉村教師的職責與使命。虢德陽從上學時就很羨慕老師,「我畢業以後正好有機會招老師,我就當了老師。」
  • 攜手共進 開啟虢中發展新航程
    新學期歸來的不僅有我們可敬可愛的老師,有我們高二、高三的同學,還有730名高一新同學,他們是我們虢中的新鮮血液與新生力量,歡迎你們!當然,歸來的還有我這個曾經在虢中求學和工作的「虢中人」。同學們:我首先是你們的校友,其次是你們的老師、你們的校長,最重要的:我是你們的朋友!同學們:接受嗎?今天,我們全體師生相聚英才廣場,共同迎接新學年新學期的到來。
  • 日照虢德陽:紮根鄉村教育36載 用心照亮希望之路
    1984年,莒縣小店鎮後橫山村剛剛高中畢業的年輕人虢德陽憑著對教師職業的熱愛,成為了村小學的一名民辦教師,如今36年光陰轉瞬即逝,如今55歲的虢德陽,依然站在農村小學三尺講臺上,堅守著一名鄉村教師的職責與使命。虢德陽從上學時就很羨慕老師,「我畢業以後正好有機會招老師,我就當了老師。」
  • 從鄭國分封到鄭伯克段:周代鄭國早期歷史新論
    姜姓與虢、井氏都為周人舊族,故他們是各「奠」的統治者。那麼鄭桓公應該也是被封到這裡一處叫「奠」的地方,因為桓公是新封,沒有自己的氏,所以以鄭為氏。那麼《世本》說的「桓公居棫林」應該就是岐周附近的「奠」地了,而後來「徙拾」的「拾」則可能是「鄶(會)」字之訛誤,也有可能就是秦漢華縣的所在地,所以才造成後來鄭國始封華縣的誤會。
  • 有趣的甲骨文字「虢」,生僻,但是殷商時期這是一個偉光正的字!
    比如,我們今天要談論的這個「虢」字,在我們現在使用的簡化漢字中,這是一個生僻字,但是你能想到,在殷商時期的先祖們心目中,這個「虢」字的涵義還真是偉、光、正的呢!說起「虢」,如果大家對《千字文》較為熟悉的話,那麼其中有一句:踐土會盟,假途滅虢。或許會認識「虢」這個漢字。
  • 周代的文化認同與文學交流
    因周代政教合一,知識系統由王官掌握,故要了解夷夏之間的溝通問題,需先考察周代四夷職官的設置情況。在先秦典籍中,系統記載四夷職官的還屬《周禮》。儘管這一解釋也立足於五行之說,但並非毫無價值。如果結合周代的樂舞形制,仍可以對四夷樂舞的演奏形態進行一定程度的還原。周代有大舞、小舞之分,《周禮·春官》載樂師之職有「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幹舞,有人舞」。據鄭司農注,帗舞、羽舞和皇舞,均為持羽而舞。只不過帗舞是全羽,羽舞是析羽。皇舞是將羽戴在頭上,衣服上也以翡翠之羽裝飾。旄舞是持氂牛之尾而舞。
  • 陝西發現周代諸侯國都城遺址
    陝西發現周代諸侯國都城遺址 2019年01月07日 09:5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陸航 字號 內容摘要:日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消息稱,經過兩年的考古發掘
  • 虢正貴:加大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力度 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23日訊(記者 伍文 張潘)12月22日,張家界市委書記虢正貴深入客運站、居民小區、客棧、砂石場等地調研檢查安全生產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切實加大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單鑄飛參加調研。
  • 白晉湘廖志坤和張家界市委書記虢正貴、市長劉革安會談
    紅網時刻湘西5月17日訊(通訊員 湯義 伍文 張潘)5月14日上午,吉首大學黨委書記白晉湘,黨委副書記、校長廖志坤赴張家界拜會張家界市委書記虢正貴,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革安。吉首大學領導王緋、羅金銘,張家界市領導單鑄飛、鄒菊芳等參加會談。
  • 三門峽博物館有件虢碩父簠,虢碩父是周朝奸臣,有句成語和他有關
    虢碩父,即虢石父,又名虢公鼓,周幽王時期的上卿,上卿是古代的官名,春秋時各諸侯國都有卿,是高級長官,分為上、中、下三級,《史記》有記載:「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 周代的道路與交通管理和《考工記》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歷史U先生,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周代的道路與交通管理和《考工記》周人對道路的修築與護養、交通設施的配置與維護,都十分重視。據《禮記·王制》篇說,周代的「途制」(築路規範)是:「國中九經九緯:經途九軌,環途七軌,野途五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