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博物館有件虢碩父簠,虢碩父是周朝奸臣,有句成語和他有關

2020-12-15 騰訊網

民以食為天,在處於小農經濟時期,食物是大多數人要考慮的最大問題。王公大臣在各種在祭祀和宴會時,使用的高端器皿,也彰顯了尊貴的身份,已經祭祀的重要性,而一件埋藏千年的「簠」,竟與一個禍國的奸臣相關,簠是什麼?又是那個大奸臣的東西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一九九一年元旦,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公園裡人山人海,他們來這裡只有一個目的:修建了近三年的三門峽市博物館終於要開放了。三門峽市位於豫西地區,由於靠近黃河流域,這裡自古就有人類活動的古蹟。博物館是一座仿古園林設計的建築,分為三層,共有三個展廳,將三門峽市從遠古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一直到現代發展的痕跡,用一件件文物展現了出來。

在春秋時期的展覽廳中,有一個長相很古怪的文物,這是一種叫做「簠」的器具,主要用來在宴會上盛飯,它有上下一致的兩部分,一個小部分又有四條斜壁,高足方圈,圈足正中有弧形缺口,壁飾有象鼻夔龍紋,十分精緻,因為上下相對密封放置,所以可以在一定時間內起到保溫的效果。

但這個簠來歷不簡單,它是虢國墓地出土的文物。虢國墓地位於三門峽市的上嶺村,作為西周初期重要的諸侯國,虢國雖然歷經分裂最後滅國,但出土的文物,依舊具有十分深遠的價值,據專家的詳細考證發現,這個簠上刻有銘文:「虢碩父乍(作)旅(簠),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亯(享)。」因此專家們將此簠命名為「虢碩父簠」。

虢碩父,即虢石父,又名虢公鼓,周幽王時期的上卿,上卿是古代的官名,春秋時各諸侯國都有卿,是高級長官,分為上、中、下三級,《史記》有記載:「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所以上卿應為地位極高的官職。虢石父是一個什麼樣的上卿呢?關於他的生平性格,古籍上記載四字「善諛好利」,其實他可是一大奸臣。

憑什麼可以給虢石父加上這麼大的惡名呢?其實這不難理解,因為西周滅亡,就是因為他進獻了讒言的緣故,您說這是不是奸臣?提起西周的滅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的事情,仿佛褒姒就是導致西周亡國的紅顏禍水,但其實並非如此,褒姒原本只是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褒姒姓姒,褒國人,褒國位於今天陝西省漢中市中部,當時只是一個小國,因為國家有「婦人稱國及姓」,所以才有了「褒姒」這個名字。

由於周幽王對褒國連年用兵,褒國難以支撐,只好進獻美女以求和平,就這樣褒姒被迫進入宮中, 過了幾年成為了周幽王的王后,享盡了榮華富貴,可褒姒還是不愛笑,我們可以暫且不論她為何不愛笑這個問題,但不愛笑是沒有什麼過錯的。

但在荒唐的周幽王看來,皇后越不愛笑,他就越要逗她笑,善於進獻讒言的虢石父,把準了時機,三言兩語勾勒出了「烽火戲諸侯」的計劃,周幽王自然是拍手叫好,之後的事情眾所周知,各路諸侯國的兵馬來的也快,去的也快,眼見褒姒笑了,周幽王「以千金賞虢石父」,這就是一笑千金的典故。經此一事,各諸侯國對西周的怨念到達了一個頂點——有道是「」守信者榮、失信者恥、無信者憂,西周不久亡國。

西周亡國的責任在誰呢?首先當然是當權者的暴虐無能,只一味地顧著去討美人歡顏,亡國是早晚的事情,其次就是大奸臣虢石父,位居上卿高官,不僅不進忠良之言,反倒是出奸計,進讒言,最終引火燒身,自己也沒落得好下場。

歷史上的虢石父,沒有背負多少的罵名,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可是窮苦人家孩子的褒姒,卻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這顯然是不公平的,千百年來,「美人誤國」的典例數不勝數,彷佛紅顏真的是禍水,其實呢?這只不過是一個談資罷了,一個國家的覆滅,主要責任永遠都在當權者、當臣者,如此看來,虢石父亂國之罪逃不了,他可以說是被遺漏的「西周第一大奸臣」。

相關焦點

  • 周朝的開始與結束(四)
    對,它就發生在周朝。周朝。公元前781年,周宣王死了。周幽王繼位,周幽王算是所有周王朝的君王裡出了名的昏君之一。天天吃喝玩樂,不理朝政。他剛繼位不久便發生了地震,百姓生命財產受到損失,政局動蕩不安。周幽王何止昏庸,更沉迷於酒色。經常叫屬下人去網羅天下美女。有一大臣叫褒珦,勸諫周幽王,周幽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其抓了起來。
  • 歷史上著名的成語典故假途滅虢,唇亡齒寒的來歷,晉獻公假虞滅虢
    虢國是西周早期建立的姬姓諸侯國,其開國君主是周文王的同母弟弟虢仲和虢叔。據史書記載,虢仲封於西虢,即今陝西寶雞一帶;虢叔封於東虢,今河南滎陽一帶。到公元前767年,東虢為鄭國所滅。後來由於西北少數民族犬戎的頻繁侵擾和地震、乾旱等自然災害的接連發生,位於周原一帶的諸侯國紛紛謀求東遷,西虢國也就在此時東遷到河南三門峽,定都上陽(今三門峽市區李家窯村一帶,1996年在此地建成植物園,後改為虢國公園)。公元前658年,晉國大夫荀息建議晉獻公將名馬和美玉送給虞國,以借用虞國的道路進兵去攻打虢國。
  • 周代:虢與郭是一回事
    近20年來,新加坡、美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泰國等多個國家以及國內的郭氏宗親代表先後多次到三門峽尋根祭祖。而筆者的這篇文章,雖然都是從字面上說起,卻能進一步揭示郭姓為什麼源自虢國的原因,這有助於我市更多群眾了解身邊的文化。    虢是虎皮  「虢」字金文由三部分組成:右邊是虎,左邊的中間是卜,上下是爪和又(表示手的意思)。關於「卜」字,《說文》中的解釋是「灼剝龜」。
  • 這些都出自三門峽,你知道麼?
    可是,還沒到達目的地,他就渴死了。臨死前,他把手杖扔在路邊,手杖立刻變成一片桃林,桃林,約當今靈寶。死後,他的屍體化成了一座高山,後人名其曰夸父山。夸父山位於今靈寶陽平鎮東南十公裡處。現夸父山下有一村莊,村前立有清代石碑一座,碑銘:夸父村。
  • 觚斝鬲盉甗簠簋爵匜……這個文物展上的字你全認識算我輸!
    說它是寶藏,一方面是因為有很多文物都是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四川博物院的珍藏。比如這件明青花,是它首次走出國家博物館外出展覽。隨著王權衰落,禮崩樂壞,青銅禮器中逐漸透出一些令人輕鬆的氣息,舊有的神秘、莊重與沉悶漸漸隱去,而新的有創意的造型和紋飾,一步步走向百姓生活。此次展覽上,有一件來自國家博物館的竊曲紋龍首三足銅盉,年代為西周,果然延襲了商代的敦厚凝重之感。
  •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如今家喻戶曉,一人留在一句成語
    作為忠臣的對立面:奸臣,是歷史的蛀蟲,不僅蠶食歷史上的各個朝代,也讓歷史一次次的改寫。回望歷史各時期的奸臣,人們無不痛恨,他們既有像和珅一樣的貪贓枉法之輩,也有像李林甫一樣引胡入關最終引發「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 也正因有了這些前危後則,人們總喜歡把這些奸臣的所作所為編寫成各種戒言以及成語,目的也是讓後人可以引以為戒。
  • 1600條有關山西的四字成語 你都知道嗎?
    近日,曲沃榮膺「中國成語典故之鄉」稱號——《漢語成語大辭典》裡收錄的5500多條成語,有300多條就出自曲沃。  其實,山西的成語遠不止這些,據省社科院語言研究所長安志偉博士從《漢語成語考釋》和《成語源流通釋大辭典》中近兩萬條成語中粗略考證,直接和山西相關的大概有五百到六百條。
  • 這三人都是古代的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著名的成語,遺臭萬年!
    相信大家對這個成語都不陌生,也就是陰謀敗露的意思。那麼大家知道這個成語與哪位奸臣有關係嗎?其實這個成語與宋朝大奸臣秦檜有關。在明朝作家田汝成的作品《西湖遊覽志餘》中,曾有這樣的記載:當時秦檜與其夫人在東邊的窗戶下竊竊私語,圖謀陷害抗金名將嶽飛,最終使得嶽飛冤死。
  •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奸臣,每個人都留下一個著名的「成語典故」!
    成語故事是漢語中的璀璨明珠,寥寥幾個字,便能夠道盡百轉千回的情感。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肝膽相照的故事,令人欽佩;有情有義的故事,讓人感動;生死難解的情緣,令人唏噓……這些成語分別與一位歷史奸臣有關。從這些典故之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其人如何!
  • 有哪些和《左傳》有關的成語故事?
    成語的起源有很多,例如歷史故事、神話故事、寓言故事等等,那麼你知道,《左傳》作為我國現存的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有哪些成語是和它有關的嗎?A、割須棄袍B、包藏禍心C、怙惡不悛D、冒天下之大不韙和小師一起來複習一下這四個成語的含義吧!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3大奸臣,1人留下1句成語,語文課本上經常見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無數的英雄豪傑,正因為有他們的出現才開創出了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於此同時有光明的地方也註定會有黑暗,今天要說的便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三大奸臣,他們一人留下了一句成語,如今早已經是家喻戶曉,甚至在書本中都很常見。
  • 山西出土周代文物500餘件!
    山西出土周代文物500餘件!銅簋12月9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消息:運城市垣曲北白鵝墓地考古發掘有新發現。根據對出土器物分析,結合發掘的9座墓葬形制,推斷北白鵝墓地是一處兩周之際位於成周王畿之內的周朝王卿高級貴族的墓地。
  • 我國古代有4大奸臣,各自留下一個成語,至今我們還在使用
    歷史上有建功立業、保衛國家的忠臣,就一定會有奸臣。奸臣,就是不顧大局,為了一己私利謀財害命、蠶食朝代的政權。歷史上有很多奸臣,他們掌握著權利,往往因為一個舉動或者一句話,就可以改變歷史的動向,可謂是影響深遠。
  • 河南三門峽:虢國博物館30000件文物等你來
    河南省三門峽市素有「五山四嶺一分川」之稱,是連接豫、晉、陝三省,北上南下、西進東出的區域交通樞紐城市,同時也是仰韶文化、道家文化和虢國文化的發源地。 成書麗 攝乘坐「三門峽·天鵝號」高鐵,第一站來到了虢國博物館。
  • 這件文物有幾千年的歷史,曾被人當馬槽用,如今是博物館鎮館之寶
    因此,當時虢季子白盤一度被擔任眉縣縣令的徐燮所得,之後徐燮在退休時又將寶物帶回了家鄉常州。 後來到了太平天國時期,當時的護王陳坤書負責鎮守常州,到任後他得到了許多奇珍異寶,很快這件虢盤就又易主成為了他的珍藏。由於太平天國聲勢浩大,很快清廷便派出漢臣李鴻章鎮壓。同治三年,時擔任直隸提督的淮軍將領劉銘傳,隨同李鴻章前去南方鎮壓太平軍。
  • 成語故事:言不由衷
    【成語】:言不由衷【拼音】:yán bù yóu zhōng【解釋】:由:從;衷:內心。
  • 為討寵妃歡心,他給國君出一餿主意,國君玩脫亡國,卻產生一成語
    虢石父是西周王朝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他是西周王朝的上卿,很受姬氏宗親的倚重。虢石父這個人別的本事沒有,倒是個理財的好手,特別是為君王斂財。比桑弘羊早五百年的虢石父,其實也存在這個問題。他給周幽王斂財,無非是把西周子民的錢轉到了周幽王的腰包裡,當然虢石父肯定還得貪一點。然而虢石父的斂財手段無異於雁過拔毛,當時的西周百姓正遭遇連連旱災,全國各地還地震不斷,百姓已經架不住自然界的傾軋了,虢石父還來盤剝老百姓,西周的氣數看樣子也到頭了。然而,滅西周的不是農民起義,而是外族入侵。
  • 一生至少貢獻3個成語的李林甫真的只是個奸臣嗎?
    在一般人眼裡,或者說在一般的文學作品裡,李林甫是個奸臣,《新唐書》也直接把他列入《奸臣傳》,那他只是個簡單的「奸臣」嗎?如果他僅只是一個奸臣,那麼,他為什麼能在大唐宰相位上一呆就是19年呢?唐玄宗眼瞎了嗎?
  • 罍匜簠甗盨斝,看完這篇全都會讀
    簠盛行於西周末春秋初,戰國晚期以後消失,和簋的不同在於,簋是圓形,簠為方形。山奢虎簠 春秋早期 上海博物館藏盨,第三款飯碗。獸環甑 漢 恭王府博物館藏當鬲和甑合體之後,湯鍋就變成了蒸鍋,這個蒸鍋的名字就叫甗。根據鬲和甑的組合方式,甗有分體和連體兩種樣式,一般都是一鬲配一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