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禪——溫暖與平靜,在當今時代,其實是奢侈品

2020-12-14 騰訊網

2020年,還剩3個月了……

(1)

夏日的蟬鳴不知何時消散在秋雨中了,晚間的蟈蟈叫聲也越來越微弱,幾場雨過後,邊緣已泛黃的葉子緊緊貼在地面上,仰望著秋日的藍天,它是否也會回顧自己的一生呢?

2020年是個對全球來說都極特殊的年份,而這個特殊的2020年已經過去一大半了,今年的國慶節和中秋節趕在一起,更長的假期和仍未完全解禁的旅遊渠道還在提醒著人們,有什麼東西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疫情是起因,而疫情的餘波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它對現實和人們心境的改變,還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有所總結。

您可能在餐飲行業,可能在旅遊行業,可能在電影行業。您可能是小型實體店店主;您也可能是電商,是主播,是自媒體創作運營人;您在服務業,製造業或農業;您或許剛起步或已在深水中潛行;您可能是學生或是剛剛步入社會還在對未來從事什麼職業迷茫的青年,您可能是父母或已經做了大半年直播授課的教師……2020年還剩下最後一個季度,相信此時的您正在某處,為今年剩下的這些時間籌劃著、努力著吧!

不管您經歷了什麼,現在正在經歷什麼,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我們還活著,在當下真真切切地活著。

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白日曜青春,時雨靜飛塵。——魏.曹植.《侍太子坐》

(2)

今年8月,我們和國內知名動漫IP「一禪小和尚」合作,做了一款日曆——《一日一禪》。

日曆這個東西,如今和手錶的意味差不多,手機和電腦早已解決了人們看日期和時間的需求,日曆雖然還有一定實用性,但看日期已不是它最主要的功能。沉甸甸的紙質日曆,好像逆著時代潮流,赫然挺立在市場上。它不便攜,又不自動化,你需要用手一頁頁翻動,才能查到你想查的日期。它似乎是在暗示著,在當今時代,除了以最快速度滿足自身需求,人們還需要一些別的什麼。

縱觀大部分日曆,大家都有一個設定:每一天,接觸些什麼、獲得些什麼。

「一天一頁」這個設定,讓大家都絞盡腦汁地想,要添加什麼,才能給一年中的每一天,帶來一點點不一樣。

我們的《一日一禪:一禪小和尚二〇二一主題日曆》,選用了365張不同的插畫,根據插畫的內容,精選了365段或暖心勵志,或略有傷感但雋永的句子。我們希望的是使用者每天翻開日曆,都能獲得一些治癒。正如每天晚上8點,在擁有上千萬關注的「一禪小和尚」公眾號上,這個虛擬但擁有極高人氣的小和尚一禪都會用稚氣的聲音對滿懷期待的讀者說:希望一禪的話能帶給你一點點溫暖與平靜。

《一日一禪:一禪小和尚主題日曆》實拍圖

溫暖與平靜,在當今時代,其實是奢侈品。曾經我們與人祝福,喜歡說「祝你快樂」,但經歷的事越多,越意識到與其「快樂」,不如「平靜」,因為快樂可以映襯不快樂,擁有時越快樂,失去時就越痛苦,成功時越快樂,失敗時就越痛苦,相遇時越快樂,別離時就越痛苦,這樣說不是刻意「喪」,只是心靈在跌宕起伏的歷史長河中學會的遊泳技巧,明白起起伏伏才是生命常態。

無常才是生命常態

我們能做的只有擁抱當下

清代名臣曾國藩曾道:「人生最好的境界,莫過於花未全開月未圓。」

中秋佳節又至,不知有多少人會在這個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裡和家人團圓,共同賞月,又有多少人在遙遠的地方,漂泊著,期盼著,堅忍著,掛念著。越是應該團圓的日子,越勾起相思;越是歡聚的日子,越讓遊子寂寞。那麼,還不如告訴自己「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總是懷著一點點期待,總是有一絲絲想往。

人,不就是因為希望而活著嗎?

每一個終點,都開啟新一場輪迴

每一段旅行,都會留下痕跡

(3)

雖然時代在發展,科技每年都以驚人的速度進步著,我們驚嘆於生活進化的頻率,哪怕才20出頭,也常有跟不上時代步伐的感慨。

人們在追尋著更快速,更便捷的同時,內心也隱隱約約呼喚著某種相反的生活方式,盼望能慢下來,哪怕有些不方便,但卻更能實實在在地觸碰到的日子。可能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一邊因即時滿足而快樂,一邊又對這種快樂報以本能的懷疑,我們那個屬於自然的,和大腦與科技比起來都有些笨拙的身體,更希望能按照自己的節奏適應外界的變化。

所以即使微信隨時能聯繫到遠在天邊的人,我們還可能會寫信;即使短視頻能滿足我們第一時間獲取動態信息的需求,我們還是沒有完全放棄紙書;即使手機可以隨時查閱日期,我們還可能在桌上擺一本日曆,或是將他送給自己重要的人,勸君珍重,祝君平靜;我們選擇那些更笨拙,更不方便的生活方式,正是為了靠近那「花未全開月未圓」的境界,在奔湧的發展大潮中,感受自己,定位自己吧。

《一日一禪:一禪小和尚主題日曆》節氣內頁

(4)

時間是客觀存在的嗎?至今仍有一些觀點認為,時間只是人類的幻覺。至少,將一年劃分為365天,一個月劃分為30天左右,一個月4星期,一星期7天,一天24個小時,每小時60分鐘……這些,是人類自己對時間的設定。

《一日一禪:一禪小和尚主題日曆》插畫內頁

即使在四季不分明,甚至晝夜也不每天交替的地點,人們仍舊這樣標記時間。但,我們自身對於時間的主觀感受卻是千變萬化的。相信正在看這篇文章的您,也會常常感覺:啊,這一年怎麼過得這麼快!去年這個時候的事,好像發生在昨天!

又常常感覺,即使是發生在不久前的事,卻已經記不清楚,像是好久以前的過往了。

有時我們覺得度日如年,有時又覺得光陰似箭,時間真的是像我們劃分的那樣,如此平均、勻速前進的嗎?

這樣記錄,可能只是我們的需要罷了。

如果我們身在荒島,和現代社會隔絕,可能過不了多久,我們就會模糊時間的概念。所以,對於時間的記錄,可能是我們身為社會人的需要,時間提醒我們生活在社會中,和大家一起處在同一片天空下。換句話說,每天翻翻日曆,讓每天增加一點儀式感,也是我們與這個社會聯結的方式,在內心深處,這種行為驅散了我們的孤獨。

記錄時間,還方便我們描述它。也許若干年後的某一天,我們突然想起某件事,我們會說,啊,就在那一年的那一天!這種描述讓我們更加確信,發生過的事情永遠留在了過去。即使我們的生命之河不得不永遠奔湧向前,即使天空最終會變暗,也總有砂礫留存,總有繁星閃爍。在未來的365天裡,無論我們每天得到了什麼,經歷了什麼,都會成為宇宙間獨一無二的事件。到最後,這本記錄時間的日曆也變得破舊,隨著時間的流逝不知被丟在何處,但總有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留存下來,就在我們翻動日曆紙頁的剎那,就在我們將日曆送給親友道出祝福的瞬間,就在風吹落葉子的下一個中秋,就在我們共同經歷的時空中……

無論是否刻意,我們的每一天,都會留下點什麼。

祝大家節日快樂!

每天翻翻一禪日曆

每天都被溫暖治癒

《一日一禪:一禪小和尚主題日曆》

最後祝大家雙節快樂~

相關焦點

  • 教師節的禮物——《一日一禪:一禪小和尚二〇二一主題日曆》
    圖片來自《一日一禪:一禪小和尚二〇二一主題日曆》我們人生中曾有一些時段不那麼如我們的意,我們當時看不開,總想要去往自己滿意的地方,但其實如果在當時就盡力活,盡力揮灑,或許那些我們以為沉悶的日子,也會變得閃亮。一段生命,一個人,它在你心裡的位置,取決於你怎麼看它。9月10日教師節,別忘了給老師送上一束花。每一位好老師都值得被記住。
  • 顧野生:事業成功,關鍵一點是對禪的領悟
    藥食尚早,昌願法師說:「我帶大家去禪堂,打坐一炷香」。昌願法師讓我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呼吸上,觀照不時竄動在腦海中的「念頭」。 在一炷香裡的時間裡,整個禪堂安靜得只剩下各自的呼吸。當心安靜下來,才會注意到「心念如暴流「。時不時冒出一個想法,一個念頭,或一件未做完的事情。
  • 一茶一禪 天下至清本色
    圖片來源:資料圖中國在唐、宋時代禪風大盛,其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相傳圓悟克勤禪師提出「禪茶一味」之後,禪與茶便形影相隨。幾乎寺必備茶,僧必飲茶。禪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要求人們立足現實,在生活的當下完成覺悟解脫。一千多年前,趙州從論和尚的「吃菜茶」三字禪,開示人們禪修要在生活的每時每刻。就像喝茶、洗缽、吃飯、睡覺一樣平常,通過實踐親身體驗,甘苦自知。「飯罷濃煎茶吃了,池邊坐石數遊魚」。「粥去飯來茶吃了,開窗獨坐看青山。」「禪餘高誦寒山偈,飯後濃煎穀雨茶。」多麼嫻雅、悠揚,多麼自然、無求,「茶熟透瓶香」,其香自溢。
  • 高考倒計時中,一禪小和尚以語錄慰你心,以奶茶為你減負
    只是看再多的書,也難以緩解那沉重的壓力,每一晚,都睡得不好,處於一種將睡未睡之態。可在白天之時,卻因睡眠不足,陷入了昏昏欲睡的狀態,難以集中精神應對學習。如今,隨著高考的越加臨近,恍惚看到一個個莘莘學子陷入了當初與自己相似的境地。那麼,該怎麼辦呢?
  • 一禪小和尚:一禪,年獸我們一起來打雪仗吧!
    一禪看著身邊的這個龐然大物很是害怕。年獸看到了一禪很是害怕的樣子就跟他說我不會傷害你 的,我是年獸,山下的人的沒到過年就在那裡放很多的鞭炮,我 很是害怕就跑到山上來。一禪看著年獸說道,每年山下過年都要放很多鞭炮,那你不是沒有一個年過得好。年獸看著一禪無奈的說道我不用過年我就是年啊!每年過年的這一天我就會出現。
  • 佛教「禪」又分世間禪和出世間禪,那麼什麼是如來禪和祖師禪呢?
    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學佛修行的人,常常提到「禪」,本文大茶經通過近代大德高僧生活禪的創導者淨慧長老所作《雙峰禪語》裡記載,在四祖第二屆禪七法會的講座中,分享佛學「禪」的知識,讓「禪」在我們生活中得以受用。禪者曰:「按照佛教的教義,禪又可以分為世間禪和出世間禪兩大類。世間禪包括了四禪八定,出世間禪有如來禪和祖師禪。」那麼世間禪和出世間禪有什麼區別呢?
  • 別人的奢侈品是LV,我的奢侈品是諮詢師
    文/我愛我心理工作室今天我看到這樣一句話:「別人的奢侈品是LV,我的奢侈品是諮詢師」。在當今這個焦慮的時代,人們的心理壓力都很大,如果您有一位專業的諮詢師,那將是你最高級的奢侈品。
  • 一禪小和尚語錄勵志,一禪小和尚做奶茶很治癒!
    因而,每一次看一禪似懂非懂之時,網友們都和阿鬥老和尚一樣,既希望他懂,也不希望他懂。因為在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憂傷是一種本能,而微笑是一種能力。但都希望一禪能像阿鬥老和尚說的一樣,做到「你永遠猜不到生活會在哪個路口給你一個坎兒,也料不到它會在哪個階段給你一份愛。餘生很長,何必慌張!」如今,一禪小和尚跨界茶飲了,消息一出,全網沸騰,人人抱以萬分期待。
  • Zen——中國的「禪」,日本的「禪」,還是歐美的「禪」?
    英文中一提到「禪」就是zen(全稱是Zen Buddhism——即佛教禪宗),英文中的「禪」這個單詞來源於日本,指的也是日本的禪,賈伯斯喜歡靜坐,也愛屋及烏喜歡日本,但是他可能不知道禪的源流其實是中國。
  • 《石門文字禪校注》的學術意義
    惠洪的詩文創作主要繼承了以蘇軾、黃庭堅為代表的元祐文學傳統,同時借鑑佛教禪宗的思維方式及部分語言特點,文字與禪的雙向交流融會,使他成為宋代禪僧文學書寫的典範。惠洪的文學觀念受蘇軾影響很深,主張「風行水上,渙然成文」「沛然從肺肝中流出」,他寫作詩文常以快意為主。佛教義學經論的博辯無礙,禪宗語錄的靈活通透,則從般若智慧方面給他的寫作以更多的助益。同時代的圓悟克勤禪師稱他「筆端具大辯才,不可及也」。
  • 中國禪宗從「如來禪」到「祖師禪」的分化過程
    理論上惠能禪師雖然也繼承了達摩祖師的如來禪法,但他的禪法與實踐行持方法卻與如來禪的本質發生了徹頭徹尾地改變,與保持如來禪傳統特色的神秀禪師形成了鮮明對比,究竟「祖師禪」的創立對「如來禪」產生了哪些影響呢?我們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簡要說明。一、祖師禪的提出與如來禪的新涵義
  • 禪:不僅僅是修行,也是對生活認知的心境,更是思想和智慧的修煉
    文/鬱松 最近看了一本美國人比爾.波特寫的《禪的行囊》,這本書是通過他本人對中國禪文化的旅行遊記,以一個外面的人的角度去尋找的禪的真諦,從中國禪宗佛教的起源、發展、傳承的歷史,讓我對中國禪宗文化有了一定的認識,總的來說,還是挺不錯的一本書,
  • 生活禪,現代人安頓身心的一味「心藥」
    自公元六世紀,菩提達摩東渡,把禪的種子播種在華夏的精神沃土中,從此,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禪,本是外來文化,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逐漸和本土的儒家、道家哲學相融合,孕育成一朵集儒、釋、道精神智慧的文化奇葩,滲透到整個文化領域,深刻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的政治、哲學、文學和藝術的發展。
  • 同步同價的奢侈品時代來臨
    這些商品中心將推出名品分銷模式,並在各省區市鋪設GBF名品直銷廣場,旨在解決進口奢侈品在國內售價過高的問題。今後國內消費者不必踏出國門,即可購買到與歐洲同步、同價的高檔進口商品。為滿足國內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進口奢侈品消費需求,早在今年3月份,商務部就明確提出要採取多種辦法,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 禪詩賞析 | 詩僧八指頭陀詠梅的境界(一)
    【詩僧八指頭陀的生平】  詩僧八指頭陀,俗名黃讀山,湖南省湘潭縣人。在他十七歲(1868年)那年,一日見籬間白桃花為風雨摧落,感而大哭,逐投入湘陰法華寺,依東林和尚剃度出家,師父為他起法名敬安,字寄禪。當年冬天,到南嶽祝聖寺,依賢楷律師座下受具足戒。聞衡陽岐山仁瑞寺的恆志禪師唱教外別傳之旨,乃冒雪往參,坐禪之餘承擔寺中勞役,隨眾聽聞恆志禪師說法,稍具佛門知識。  二十一歲的時候,他到嶽陽去探視舅父,舅父帶他遊覽嶽陽樓,樓上有人分韻賦詩。
  • 如來禪與祖師禪
    欲知格內、格外之分,須在一事一物上分清十法界諸種之見,直到極頂方是如來地位,祖師禪又從佛頂上透出,出格之外,又越兩種祖師外道。若是真正祖師禪,則末後一句、始到牢關。是已,今以格外之禪遠之又遠,且置勿論,先將十法界之岐見,在一句話頭上次第分明,不致參到將悟處,被諸見打攪,可以一直上進,易於發悟。
  • 《石門文字禪校注》的學術意義-光明日報-光明網
    惠洪的詩文創作主要繼承了以蘇軾、黃庭堅為代表的元祐文學傳統,同時借鑑佛教禪宗的思維方式及部分語言特點,文字與禪的雙向交流融會,使他成為宋代禪僧文學書寫的典範。惠洪的文學觀念受蘇軾影響很深,主張「風行水上,渙然成文」「沛然從肺肝中流出」,他寫作詩文常以快意為主。佛教義學經論的博辯無礙,禪宗語錄的靈活通透,則從般若智慧方面給他的寫作以更多的助益。同時代的圓悟克勤禪師稱他「筆端具大辯才,不可及也」。
  • 關於祖師禪如來禪,詞典的一些解釋
    宗密於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上,將禪由淺至深,分為五等,即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上乘禪等五種。其最上乘禪又稱如來禪;達摩所傳之禪即為此一最上乘禪;然後世之禪徒不以宗密之如來禪為最上禪,反視之為五味交雜之禪,而謂祖師所傳之真實禪方為一味清淨之禪,特稱為祖師禪。此一稱號或始自仰山慧寂。景德傳燈錄卷十一仰山慧寂章(大五一·二八三中):『師曰:「汝只得如來禪,未得祖師禪。」』
  • 禪與心理治療的異同
    眾所周知,心理治療的目的是幫人撫平創傷,助人心靈成長;而禪也是如此,意義在於「療心」。那麼,禪與心理治療到底有何異同呢?禪卻是達到『悟』的一種理論與方法,是一種在西方也會被稱為宗教或神秘的體驗。精神分析是一種對精神疾病的治療方法,而禪則是一種精神拯救的方法。表面上看,這一段話在說禪宗與精神分析的差異。其實,這只是弗洛姆欲揚先抑的一種寫法。在後文的論述中,弗洛姆論述了禪宗與精神分析特別是「人本主義的精神分析」的諸多相同點。
  • 好書丨《堂下百句》禪之「贗品」——一個勉為其難的言說(6)
    禪是什麼?無數的「禪迷們」經常這樣問。但是,這是一個永遠不會有答案的問題。因為,禪根本是不能言說的,「開口就錯,出言即乖」;說了就不是它了,禪門叫做「說似一物即不中」。但是,誰讓我們生活在21世紀呢!要知道,我們這個時代沒有語言就無法溝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