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中國的「禪」,日本的「禪」,還是歐美的「禪」?

2020-12-24 安行老師

英文中一提到「禪」就是zen(全稱是Zen Buddhism——即佛教禪宗),英文中的「禪」這個單詞來源於日本,指的也是日本的禪,賈伯斯喜歡靜坐,也愛屋及烏喜歡日本,但是他可能不知道禪的源流其實是中國。

禪宗於南宋時候傳到了日本,並在日本發揚光大,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將工作當成修行,這一思想就有禪修的旨趣,可惜的是,世界只知道日本學生的禪而不知中國老師的禪。

20世紀初,有「世界禪者」稱呼的日本佛教學者鈴木大拙開始向西方傳播禪宗思想,他所傳播的禪宗思想和稻盛和夫有異曲同工之妙,稻盛和夫是將工作當成一種修煉,而鈴木大拙是將禪當做一種生活哲學,迎合歐美大眾的口味,自此,西方世界對日本禪宗興趣大增,zen的意思就是接受內心平和的境界和狀態。

《劍橋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Zen的本義解釋如下:

a form of Buddhism, originally developed in Japan, that emphasizes that religious knowledge is achieved through emptying the mind of thoughts and giving attention to only one thing, rather than by reading religious writings(佛教的派別之一,最初發展於日本,強調對宗教的認識必須通過排除心中雜念,並專注一境,方可達成,而不是藉由研讀宗教典籍習得)

中國禪宗,是印度的菩提達摩祖師東渡來到中國,於南北朝時期創立了禪宗,其實禪宗更像是中國化的佛教,迎合的是中國人的口味,與印度原本的佛教其實出入很大,六祖慧能稱眾生本性具足,佛心不從外得,佛教也不從外來,佛性人人自有,頓悟即可成佛,禪宗傳的就是個「心印」,「不理文字教外別傳」,將原始佛教化繁為簡,使禪宗在中國開枝散葉,成為佛教分支中的第一大宗,就連明朝的王陽明的心學都有禪宗的影子在。

《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中,對中國的禪宗解釋如下: A Chinese school of Mahayana Buddhism which emphasizes the value of meditation as a means of finding spiritual insight and enlightenment, and which gave rise to the development of Zen in Japan(中國大乘佛教的一個宗派,強調禪定乃覺悟之法,催生了日本禪宗的發展)

終於證明了中國的禪宗是日本禪宗的老祖宗。

事實上,早在1961年,美國最大的詞典《韋氏第三版新國際英語大詞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就已經以威妥瑪拼音的Ch』an收錄了中國禪宗:

a Chinese school of Mahayana Buddhism founded in the 6th century A.D. by the Indian teacher Bodhidharma that emphasizes meditation and higher contemplation as a method of salvation—the Chinese equivalent of the Japanese Zen or the Indian Dhyana(中國大乘佛教的一個宗派,由印度禪師菩提達摩於公元六世紀創立,強調以禪定與高層次的冥想作為修行的方法——中國的Ch』an相當於日本的Zen或印度的Dhyana)

不過那時禪在西方不甚知名,除了專業人士,少有人知道禪這個概念。

日本的禪讀成Zen,中國的禪讀成Chan,中國的禪來源於印度,Chan(禪)為Channa(禪那)的簡稱,而Channa則譯自巴利語(Pali)或普拉克利特語(Prakrit)的Jhana,最終源於梵語的Dhyana。

日本的禪宗文化讓歐美人痴迷,可是他們卻不知真正的禪是中國的文化,日本總是喜歡弄一些形式上優美的「繁文縟節」,比如茶道、比如禪宗,看著優雅,其實複雜,那種超脫的心境大多不過只是形式上的東西罷了,還是中國的文化更樸實更自然,雖然也有一部分是複雜的形式,比如禮法,但是還有一部分道法自然,就連和尚都可以「燒佛像來取暖」( 丹霞禪師典故),即所謂「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啊,這樣不著相的境界才是真禪宗吧!

相關焦點

  • 佛教「禪」又分世間禪和出世間禪,那麼什麼是如來禪和祖師禪呢?
    探究中國歷史,分享佛學智慧。中國佛家的思想越來備受國人的關注,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那麼宗教的信仰觀念也備受關注。就如中國的禪宗思想,除了有修身養性的學識,也有很多學佛者把佛家的文化融入到企業管理當中去。
  • 中國禪宗從「如來禪」到「祖師禪」的分化過程
    石霜禪寺如來禪與祖師禪東山法門完成了中國佛教從禪法朝向禪宗邁進的初創歷程,南能北秀兩大禪系整體上來看北宗神秀禪師所倡導的「觀心看淨、方便通經」更多地繼承了如來禪安心守心,籍教悟宗的特點;而南宗惠能禪師的頓悟心性、不立文字則是對如來禪的隨緣任性、不隨言教作了創造性發揮。惠能禪師作為中國禪宗史上開一代新風的禪師,使「籍教悟宗」的如來禪發展為「籍師自悟」的祖師禪。
  • 如來禪與祖師禪
    參禪貴先決擇祖師禪、如來禪。祖師禪者,透十法界之外,不墮如來之數,故曰出格;如來禪者,超於九種法界,墮在十法界之頂,猶是格內。謂:愚夫所行禪、觀察義禪、攀緣如禪、如來禪。」所謂「祖師禪」,始於仰山慧寂禪師。《潭州溈山靈佑禪師語錄》記載仰山慧寂禪師與其師弟香嚴智閒禪師之一段公案:「香嚴又成頌云:『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仰山云:『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香嚴復有頌云:『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
  • 一茶一禪 天下至清本色
    圖片來源:資料圖中國在唐、宋時代禪風大盛,其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相傳圓悟克勤禪師提出「禪茶一味」之後,禪與茶便形影相隨。幾乎寺必備茶,僧必飲茶。中國茶禪文化傳入日本,於是而有日本之「茶道」;傳入英國,於是而有倫敦「午後茶」;傳至歐美,竟有所謂「基督禪」者。茶禪文化影響世界文明,實深廣遠。禪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要求人們立足現實,在生活的當下完成覺悟解脫。一千多年前,趙州從論和尚的「吃菜茶」三字禪,開示人們禪修要在生活的每時每刻。就像喝茶、洗缽、吃飯、睡覺一樣平常,通過實踐親身體驗,甘苦自知。
  • 禪文化造就了日本,探討日本國民文化中的禪意
    我們常所說的禪是日本的靈魂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日本國民文化中的禪意。日本禪文化的發展歷程「禪」這個字本身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表示和佛教相關的食物,一種則是指禪房的意思。禪也是梵文「禪那」的略稱,意譯為「靜慮」、「思維修」、「棄惡」等。
  • 得如來禪,未得祖師禪
    香嚴寺那麼「如來禪」和「祖師禪」到底是怎麼回事,它們又是怎麼區分的呢?其實,如來禪之名最早見於《楞伽經》:「云何如來禪?謂如如來地,得自覺聖智相三種樂住,承辦眾生不思議事,是名如來禪。」此段經文的意思是說,所謂「如來禪」,就是直達「如來地」的禪境。
  • 禪是一種心靈文化
    禪的許多特質,包括洞察力、趣味及藝術性,都可以追溯到莊子,這位中國偉大的哲學家、文學天才和生活藝術大師。託馬斯?默頓(Thomas Merton)對禪的家譜作了以下的觀察:   毫無疑問的,莊子所代表的思想與文化,將純理論的印度佛教轉化為幽默的、打破偶像的、完全實用的中國佛教和日本佛教,並因而延伸出了各種禪的門派。
  • 什麼是禪?禪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參禪?
    林清玄認為忙使人心性浮動,心意不轉,缺少了覺受與觀照的能力,使得這種天生的覺照變得薄脆了,而禪者對生活專一的融入,對現代人因忙而喪失的感受生活的能力很有幫助,只有專一的有一種體驗才能體驗生命中的難得,得其益一剎那,才能得其益一天,才能得其益於一生,這才是人們參禪、修禪的真正意義。
  • 看日本佛教學者如何說禪
    《鈴木大拙說禪》[日] 鈴木大拙大拙說禪,並不是談禪宗史,而是談禪的性格——禪是什麼,禪不是什麼,禪的方法和路徑——禪如何看世界,如何思考,以及禪的目的和意義。常言道「知易行難」,可就禪而言,知本身就不易。因為說到底,禪是一種洞徹的智慧,能真正做到「知」,便相當程度上接近了禪的本質。
  • 禪的真諦的體悟——李富華
    耕雲先生說,他提出的安祥禪是「祖師禪的稀釋」,「法的本質是絲毫沒有改變」(《禪是生活的宗教》)。就是說,耕雲先生的安祥禪,乃是六祖慧能大師所創立的傳統的中國禪宗的禪法。千百年來,禪僧們及文人雅士解禪、參禪。說了許多的道理,形成了諸多的文字,是不是真正體悟了祖師禪的真諦,我不敢說,但耕雲先生把禪與現代生活結合起來,講了許許多多的道理,真是嘔心瀝血,確實給了我們許多的啟迪。禪是什麼?
  • 如來禪和祖師禪 禪定的分化
    經過漫長的歷史,佛教從古印度開始外傳,北起西域三十六國、中國、日本等,南到斯裡蘭卡、泰國、緬甸等,經過不同民族、文化及不同佛教徒的廣為傳布,禪定也同佛教一樣變得多種多樣,在不同的流派、經論、僧人那裡,對禪定的發展和內容構成也有了各種各樣的說法,深於其中,實難把握方向。
  • 《心經》與生活禪
    3、到彼岸破除了執著,所顯示的無漏智慧就是彼岸,就是涅槃。能觀之智與所觀之理不二即是涅槃。所以彼岸並非遙不可及,會心當處即是。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此岸與彼岸有八萬四千裡之遙,非也!此岸在當下一念,彼岸還是在當下一念。一念頓悟,眾生即佛。
  • 禪與心理治療的異同
    眾所周知,心理治療的目的是幫人撫平創傷,助人心靈成長;而禪也是如此,意義在於「療心」。那麼,禪與心理治療到底有何異同呢?這裡就具有中國禪宗「直指本心」的意味。2、對無意識的重視這一觀點超越了西方的理性思維,自由聯想方法的使用,亦是別出心裁,感覺與禪宗的參話頭和公案有一拼。3、對人的終極關懷弗洛伊德認為「照看一百隻羊,不如尋找一隻迷途的羔羊」,他願意花費數年的時間為同一個人做心理分析。這已經超越了功利的價值觀,有點像禪家所言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 佛系青年注意了,來看看鈴木大拙如何說禪,又如何解釋禪是什麼
    禪這個字,大家都熟悉,但解釋起來很難。查漢語字典,把「禪」分為動詞和名詞,動詞的「禪」,解釋為梵語「禪那」的簡稱,意思是靜坐默念;名詞的「禪」,解釋為「佛教有關的事務」。這種解釋方法,說了就像沒說,很難讓人明白,而且,也不準確。禪為什麼難以解釋呢?
  • 新品速遞:《六味禪》手工琉璃禪皂即將上市
    《六味禪》皇家佛禮品牌創始人、總設計師陳燕妮和她的心作《六味禪》純天然植物精油手工琉璃禪皂系列產品,將於近期在北京故宮和雍和宮上市。「福壽齊天」手工精油琉璃禪皂禮盒裝;「天賜鴻福」玫瑰精油手工琉璃禪皂;「天子賀壽」沉香精油手工琉璃禪皂;「吉祥如意」甘露精油手工琉璃禪皂系列。一款款一件件色彩繽紛、晶瑩剔透,用心極致、令人愛不釋手的精美皇家佛禮元素作品與至心美好的祝福,便是出自北京晟蓮升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六味禪》品牌創始人,一名虔誠的佛弟子陳燕妮之又一『祈福』琉璃系列心作。
  • 「禪」與心理諮詢
    「禪」,聽起來很神秘。因為禪宗屬於佛教裡的一個分支,也會有許多人聽到禪便想到了封建迷信的事情。以至於,在中國一個正統的心理諮詢師不敢提這個字,反倒是這些年從海外舶來的「正念」療法慢慢地在國內盛行起來。而「正念」療法都是從「禪」裡面衍生出來。「禪」不是一種信仰,也不是一種迷信,只不過是一種讓我們每個人發現自己內在力量的一種方式而已。
  • 禪風深處,處處禪,新中式風格的禪雅之韻
    伴禪風,邀禪意,如此淡然淡泊的禪意空間,可能正是現代人的生活所求。本案業主,是一對極為幽默的中年夫婦,夫婦兩皆對傳統中式的優雅和樸實抱有推崇。工作之餘,喜好收藏文玩古玩。所以,在裝修伊始,就將整套設計,定位為新中式禪意之風。禪風古樸,恰好契合業主所好。
  • 看破不說破,說破未必對,胡適先生解讀「禪」
    ,無論從歷史還是從文學創作都產生了深遠的意義。一句簡單直白的「幹不了」,讓中國從此將文言文扔進了故紙堆,大步邁進了白話文的新天地,就這一點,胡適功不可沒。胡適不僅推動了白話文普及,同時也是哲學大家,對中國儒道佛三家文化有著深入研究。
  • 從歷史的眼光,看印度禪與中國禪的不同
    說到中國禪學,不得不說印度禪,雖然中國禪與印度禪不同,卻有著很大的淵源。那麼印度禪是怎樣的呢,他的方法和境界又是怎樣呢?(三)「止」,就是看鼻息停在什麼地方,如同中國道家所謂的「視息丹田」。(四)「觀」,就是客觀一點,隨時保持觀照,看看自己到底怎樣,比方牛在吃草,牧童卻站在旁邊看;又好像一個人站在門口,對於過路的人,某是張先生,某是李小姐,都能認識。以上四個,都是「安般」法門。如果一天到晚,老是打坐,容易出亂子。
  • 生活禪,現代人安頓身心的一味「心藥」
    11:27來自正心正舉文丨雪峰 · 主播丨蕭然說起中國思想文化,無論如何,有一個現象是繞不過去的,那就是禪。自公元六世紀,菩提達摩東渡,把禪的種子播種在華夏的精神沃土中,從此,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禪,本是外來文化,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逐漸和本土的儒家、道家哲學相融合,孕育成一朵集儒、釋、道精神智慧的文化奇葩,滲透到整個文化領域,深刻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的政治、哲學、文學和藝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