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一提到「禪」就是zen(全稱是Zen Buddhism——即佛教禪宗),英文中的「禪」這個單詞來源於日本,指的也是日本的禪,賈伯斯喜歡靜坐,也愛屋及烏喜歡日本,但是他可能不知道禪的源流其實是中國。
禪宗於南宋時候傳到了日本,並在日本發揚光大,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將工作當成修行,這一思想就有禪修的旨趣,可惜的是,世界只知道日本學生的禪而不知中國老師的禪。
20世紀初,有「世界禪者」稱呼的日本佛教學者鈴木大拙開始向西方傳播禪宗思想,他所傳播的禪宗思想和稻盛和夫有異曲同工之妙,稻盛和夫是將工作當成一種修煉,而鈴木大拙是將禪當做一種生活哲學,迎合歐美大眾的口味,自此,西方世界對日本禪宗興趣大增,zen的意思就是接受內心平和的境界和狀態。
《劍橋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Zen的本義解釋如下:
a form of Buddhism, originally developed in Japan, that emphasizes that religious knowledge is achieved through emptying the mind of thoughts and giving attention to only one thing, rather than by reading religious writings(佛教的派別之一,最初發展於日本,強調對宗教的認識必須通過排除心中雜念,並專注一境,方可達成,而不是藉由研讀宗教典籍習得)
中國禪宗,是印度的菩提達摩祖師東渡來到中國,於南北朝時期創立了禪宗,其實禪宗更像是中國化的佛教,迎合的是中國人的口味,與印度原本的佛教其實出入很大,六祖慧能稱眾生本性具足,佛心不從外得,佛教也不從外來,佛性人人自有,頓悟即可成佛,禪宗傳的就是個「心印」,「不理文字教外別傳」,將原始佛教化繁為簡,使禪宗在中國開枝散葉,成為佛教分支中的第一大宗,就連明朝的王陽明的心學都有禪宗的影子在。
《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中,對中國的禪宗解釋如下: A Chinese school of Mahayana Buddhism which emphasizes the value of meditation as a means of finding spiritual insight and enlightenment, and which gave rise to the development of Zen in Japan(中國大乘佛教的一個宗派,強調禪定乃覺悟之法,催生了日本禪宗的發展)
終於證明了中國的禪宗是日本禪宗的老祖宗。
事實上,早在1961年,美國最大的詞典《韋氏第三版新國際英語大詞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就已經以威妥瑪拼音的Ch』an收錄了中國禪宗:
a Chinese school of Mahayana Buddhism founded in the 6th century A.D. by the Indian teacher Bodhidharma that emphasizes meditation and higher contemplation as a method of salvation—the Chinese equivalent of the Japanese Zen or the Indian Dhyana(中國大乘佛教的一個宗派,由印度禪師菩提達摩於公元六世紀創立,強調以禪定與高層次的冥想作為修行的方法——中國的Ch』an相當於日本的Zen或印度的Dhyana)
不過那時禪在西方不甚知名,除了專業人士,少有人知道禪這個概念。
日本的禪讀成Zen,中國的禪讀成Chan,中國的禪來源於印度,Chan(禪)為Channa(禪那)的簡稱,而Channa則譯自巴利語(Pali)或普拉克利特語(Prakrit)的Jhana,最終源於梵語的Dhyana。
日本的禪宗文化讓歐美人痴迷,可是他們卻不知真正的禪是中國的文化,日本總是喜歡弄一些形式上優美的「繁文縟節」,比如茶道、比如禪宗,看著優雅,其實複雜,那種超脫的心境大多不過只是形式上的東西罷了,還是中國的文化更樸實更自然,雖然也有一部分是複雜的形式,比如禮法,但是還有一部分道法自然,就連和尚都可以「燒佛像來取暖」( 丹霞禪師典故),即所謂「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啊,這樣不著相的境界才是真禪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