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新年》

2021-02-28 星期一詩社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實秋 [1-5]  ,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父定居揚州。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16年中學畢業後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成為「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與葉聖陶等創辦了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詩》月刊,倡導新詩。次年,發表長詩《毀滅》,引起當時詩壇廣泛注意,繼而寫《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被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範」。1924年,詩文集《蹤跡》出版。1925年,應清華大學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創作由詩歌轉向散文,同時致力於古典文學研究。「三·一八」慘案後,他撰寫《執政府大屠殺記》等文章,聲討軍閥政府暴行。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8-9]  1930年,代理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次年,留學英國,並漫遊歐洲數國,著有《歐遊雜記》《倫敦雜記》。1932年歸國,繼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二·九」運動中,他同學生一道上街遊行。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校南遷,任西南聯大教授。1946年10月返北平,受校方委託主編《聞一多全集》。同時,積極參加各項民主活動。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1921年的歲未晚間,杭州西子湖畔的一間居室。朱自清和相識不久的蘇州少年葉聖陶迎來了他們期盼已久的長談。電燈滅了,點上白蠟燭。末了,沉於長談愉悅氛圍的朱自清看了時間,念給葉聖陶一首剛成的小詩:除夜的兩支搖搖的白燭光裡,我眼睜睜瞅著一九二一年輕輕地踅過去了。這一個新年,和朋友促膝長談,隨興之所至,先生是歡娛的。同樣讓先生歡娛的還有1948年的新年。1948年元旦上午,朱自清到工字廳參加新年團拜,晚上又出席清華中文系師生舉行的新年同樂晚會。晚會主要節目又是扭秧歌,同學們給他化了妝,穿一件紅紅綠綠的衣裳,頭上戴一朵大紅花,他雖然身體不好,卻興奮地和同學們一起扭著,而且扭得最認真。散會後回到家裡,他又在《日記》上記下一筆:「晚,參加中國文學系新年晚會,頗愉快。」他的這種和青年學生打成一片的精神,使許多人感動。

新年

迎春花開放

在火紅的太陽底下

你聽,那是百鳥的啁鳴

它們驚喜地叩響了

春天的第一道門扉

白雲銜來溫暖的思念

久違的問候

又為我們帶來了新年的祝福

那些沉甸甸的歡笑

像父親母親的雙手寫滿勞動和收穫

一杯烈酒

盛滿釅釅的鄉愁

在迎風的早晨把我醉倒

漂泊的遊子

不由得加緊了回家的腳步

我所熱愛的少女

已經久未謀面

仿如故園裡微微顫慄的蛛網

默默地長成了蠶繭

趁春風還早,我要快快趕路

好問心愛的姑娘一聲

愛情,可會在這個春天,開出花來

清透的風,正從遠處吹來

那裡有少女的香味

帶著野百合的私語

在一瞬間綻放

青澀地,愛人的手臂

溫柔地纏繞,把你擁抱

撥動春天的琴弦

季節的距離如此強烈無法抵擋

如同大地孕育著希望

我看見鄉親們,在新年的日子裡

談論著往事的收成

細數三百六十五個日子和節氣

說到春天

大家的眼裡又開出了火焰

那個時候,玉米成串地掛在屋簷下

黃澄澄的喜氣

飄滿家園,讓人看了心裡

感覺興奮而踏實

於是莫名地想起

多年前下著雪的某一天

親人們合在家門照的一張全家福

碰落了第一滴露水

氤氳開來,它是七彩的

北方的冰雪消融

南方的樹木吐綠

嘀嘀的汽車聲裡

一路開來,那是春天的婚禮

生命中注定抵達的幸福

你要在哪裡醒來

傾聽聖潔的歌唱

眼前美好的一切

順手就能摸到的東西

像詩歌和水一樣一見鍾情

然後在春天裡甜蜜地懷孕

可我還是會想起村莊

坐在一片田野上的村莊

向著河流的方向飛翔

莫非是那不停吹來的微風

引得我張望

初長成的小妹

她正站在家園的路口迎接

以一朵迎春花的姿勢

為你獻上這首祝福的詩

朱自清所著的詩歌數量不多,這首詩不論從藝術形式上還是在思想表達上,都呈現出其樸實無華的文風特點。在詩中,作者表達了對新年承載希望的喜悅,寫下了這首欣欣向榮的春天祝福詩。在詩人的描述下,我們仿佛看到了冰雪消融、百花氤氳的春天景象,以及豐收後的人們談論著這美好的盛年之景,甚至還看到了愛情之花的綻放,新年盛滿了一年的希望和憧憬。

在這充滿生命氣息的文字裡,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追求光明的殷切,以及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堅定信念。這首詩作於解放前,人們常年處於戰亂之中,民生凋敝,國家飄零,詩人所塑造的這種生活美景,在當時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這首詩歌非常適合在歡快的節日朗讀,表達節日的美好期盼,用自然清新的語調,體會節日帶來的美好,憧憬更好的未來。

阿拉伯的擴張,使詩歌領域變得廣闊了,雖然詩歌還沒有完全脫離沙漠,但主要已轉入都市。它首先轉入了希賈茲的都市,如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古萊氏部落的故鄉麥加和穆罕默德輔士們的故鄉,然後轉入了拉希德哈裡發的首府麥地那;其次轉入了沙姆的都市,如伍麥葉哈裡發的基地和政治中心大馬士革;還轉入了伊拉克——它是什葉派和其他反對派的所在地、波斯和其他不同種族人民的聚集處,各種政治、宗教觀點持續不斷鬥爭的場所和科學文化的中心,如米爾伯德、庫法和最重要的文化之鄉巴斯拉。蒙昧時期詩歌為部落服務,伊斯蘭初期為宗教服務,成為支持宗教的工具,到了伍麥葉時期,詩歌成為傳播美德、功勳、支持黨派及部落利益的工具。詩人以詩歌為武器抬高自己黨派的地位、貶抑敵手。哈裡發和權貴們十分重視詩歌,他們競相籠絡詩人,給詩人以厚贈,鼓勵詩歌的吟誦集會。人們踴躍參加,每個人都以己方的詩人而自豪,每個部落都抬高它的詩人的地位,就像詩人竭力抬高它的地位一樣。但這時期詩人除對自己本部落盡義務外,還要履行與哈裡發和國家命運有關、與黨派利益有關的最高政治義務。在沒有政治風暴的地方,人們沉湎於歌舞聲色,詩歌為此服務。這類詩歌有它的特定社會地位,專為唱歌娛樂家演唱,在歌曲聲樂中廣為流傳。我們還看到,新的趨向並未根本改變詩歌主題,詩歌總的還是以描寫事件、戰爭、嘲諷敵手、誇耀祖宗等為主。詩歌主題多數還是矜誇、激情、讚頌、悼懷、描寫、諷喻,只是在描寫各黨派間政治鬥爭的政治詩中有一點創新。雖然詩歌主題在本質上沒有改變,但新環境使它在某些方面帶上了特定色彩。詩歌中出現了對伊斯蘭教的宣傳、對敵人的攻擊,出現了對穆罕默德及其輔士們的頌揚,對穆斯林的勇敢及其英雄人物的歌頌,描寫堡壘和要塞、戰鬥和圍攻用的武器,以及其他阿拉伯人不曾了解過的東西;也出現了對伊斯蘭先知及其教友們的攻擊,對蒙昧時期傳統的維護;還表現了戰鬥的激情、對聖戰的鼓勵、對宗教勝利的自豪,悼念在伊斯蘭戰爭和擴張中的死難者,以及宗教和社會狀況所啟示的其他事物。在內容和感情方面的這種宗教色彩,是蒙昧時期詩歌不曾有過的。此外我們還看到,某些詩歌主題有所加強;情詩成為獨立門類,專為愛情而創作,並且更加直露,更多淫詞穢語,這是因為民族由原始轉向開化,享受玩樂的條件比過去充分。此外,諷刺詩也更加尖銳和盛行。當時詩歌受到新環境的影響。但由於伍麥葉時代距蒙昧時期不久,詩歌在內容、想像、風格上仍然依循古套,所以新環境的影響是有限的。伍麥葉時期的詩歌在內容上有所深化,由於《古蘭經》的影響,增加了格言和諺語,但邏輯性不強,仍因循蒙昧時期詩歌的結構,很少有剖析人的內心活動的嚴肅分析和揭示內心深處的隱秘以及探求和提煉具體事物、抽象事物的本質和內涵。由於阿拉伯人接觸到了多種文明和新的宗教環境的影響,詩歌的想像比以前豐富,但它仍和蒙昧時期的想像緊密相聯,範圍有限,接近具體現實,很少有想像馳騁和精美的創新之作。由子擴張和使其他人民臣服阿拉伯人的權威,詩歌中充滿自豪感和權勢感,但這種感情常常是為黨派、為宮廷政治和個人的私仇目的服務,在伍麥葉人統治時期尤為突出。隨後這種感情便失去了魅力,影響逐漸衰減。在風格上,則保持了它精美、有力和雄渾的特點,特別在矜誇、政治和黨派號召方面。《古蘭經》和新文明的影響,使這一風格變得柔和、明快、優美、更加多樣化,各都市歌唱的流行和生活的富足,也是這時期詩歌柔和和多樣化的原因之一。歌唱對詩歌新節奏的影響很大,在情詩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本時代的詩歌有著值得一提的歷史價值。它使我們了解到宗教變革的情況以及由此產生的徵服和反抗,阿拉伯國家達到的權勢及其社會政治制度,阿拉伯地區的政黨、派別及相互間的鬥爭,還使我們了解到當時的奢靡享樂生活。但由於宗派主義和仇恨引起的感情衝動,其中不免有許多誇張的成分。我們把穆罕默德時代產生的伊斯蘭初期文學也包括在這個時期之內,這樣我們就可以將這時期的詩歌作如下分類:宗教鬥爭詩:為支持和捍衛穆罕默德的號召而作,或為反對其號召、攻擊其教友而作,以及啟靈於擴張戰爭而作。著名詩人有,卡爾布·本·祖海爾、哈珊·本·薩比特、艾布·祖埃布·胡宰裡和納比埃·吉爾迪。遊樂詩:為愛情而作——純潔的愛或非純潔的愛。著名詩人有,加米勒·本·穆阿邁爾、萊依拉·艾赫裡婭和歐默爾·本·艾比·拉比爾。政治詩:為哈裡發政治、部落政治和其他政治而作。著名詩人有,艾赫塔勒、哲利爾、法拉茲達格、庫美特·本·宰德·艾賽迪、蒂爾瑪赫·本·哈基姆和奧貝杜拉·本·盞斯·魯蓋亞特。特殊詩歌藝術:這類詩是用特殊形式或為特殊題材而作,如拉吉茲體詩、拉阿維亞特詩。著名詩人有阿扎茲和他的兒子魯厄拜,還有朱·龍邁。

推薦閱讀:

海子《太陽·弒》

海子《太陽·斷頭篇》

海子《太陽·土地篇》

海子《太陽·大札撒》

海子《但是水、水》

海子《傳說》

海子《河流》

海子《太陽·你是父親的好女兒》

海子《詩學:一份提綱》

海子《太陽·彌賽亞》

洛夫詩88首

昌耀詩50章

饒孟侃《家鄉》

公劉《寄冥》

鄧均吾《太陽的告別》

李勤岸《夫妻》

孫靜軒《媚態觀音》

陳輝《媽媽和孩子》

李金髮《裡昂車中》

李金髮《琴的哀》

林徽因《靜院》

梁宗岱《太空(五)》

宗白華《晨》

沈尹默《月夜》

海子《四姐妹》

海子《日記》

海子《二月》

海子《月光》

海子《梭羅這人有腦子》

海子《愛情故事》

海子《給你》

海子《新娘》

海子《九月》

海子《你的手》

海子《遠方》

海子《遙遠的路程》

木心《眉目》

木心《從前慢》

木心《借我》

木心《火車中的情詩》

羅洛《信念》

呂劍《我常常注視著》

羅洛《給詩人》

羅洛《我和時間》

陸志韋《小船》

陸志韋《小溪》

邵燕祥《我們架設了這條超高壓送電線》

邵燕祥《沉默的芭蕉》

邵燕祥《青海》

邵燕祥《阿美利加的豪雨》

王獨清《我從CAFE中出來……》

章德益《西部太陽》

章德益《我與大漠的形象》

葉延濱《想飛的山巖》

周夢蝶《還魂草》

周夢蝶《除夕》

周夢蝶《燃燈人》

曾卓《懸崖邊的樹》

劉半農《鐵匠》

劉半農《相隔一層紙》

鄭愁予《雨說》

鄭愁予《賦別》

鄭愁予《小小的島》

鄭愁予《佛外緣》

鄭愁予《夢土上》

相關焦點

  • 朱自清與魯迅:一種若有若無的敬意
    1916年,18歲的朱自清由兩淮中學(揚州中學前身)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班。兩年後,正式成為北大本科生。1920年夏,只用三年時間便學完四年功課的朱自清,順利從北大畢業。1921年,朱自清與俞平伯、葉聖陶等人在杭州發起第一個詩歌團體「中國新詩社」,並創辦了第一個詩歌雜誌《詩》月刊。
  • 朱自清為什麼改名?
    朱自清生於1898年11月,卒於1948年8月,終年51歲。剛出生時,其父朱小坡為其取名「朱自華」,源自蘇東坡的詩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因算命先生說他五行缺火,又起號為「朱實秋」。這一面是因「秋」字半邊有「火」,一面取「春華秋實」之意。
  • 因朱自清父親違反交通法規,專家建議刪除朱自清的《背影》
    朱自清作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創造了很多的文學作品,除了在藝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朱自清還是位有骨氣的文人,寧願餓死,也不願意接受美國的麵粉。這樣一位有文人骨氣的作家,為何今天要找這位有名的歷史人物的「茬」呢?
  • 朱自清散文摘抄賞析
    朱自清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現代傑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下面請欣賞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朱自清散文好段賞析。——朱自清4) 從此我不再仰臉看青天,不再低頭看白水,只謹慎著我雙雙的腳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腳印! ——朱自清5) 東風裡, 掠過我臉邊, 星呀星的細雨, 是春天的絨毛呢。
  • 朱自清的父親納妾丟官,氣死祖母,朱自清為何還寫《背影》讚美他
    朱自清為了這個不爭氣的父親,甚至跟其鬧到了決裂的地步。那麼是不是就說朱自清的《背影》是騙我們的?其實朱自清並沒有騙我們,只不過他沒有把更多的真相告訴我們。作為父親,疼兒子也是有的,朱自清就是抓住了某個瞬間才寫成了這篇文章。那麼朱自清的父親到底有什麼劣行?
  • 朱自清先生的哈爾濱三日
    朱自清先生自稱「我是揚州人」,他也曾在哈爾濱留下足跡,並撰寫了《西行通訊》,記錄了那個時代的哈爾濱。朱自清先生為什麼去哈爾濱?1925年,朱自清被聘為清華大學教授,教學任務較繁重。按照清華大學的規定,教授每工作五年可享受公費出國休假一年的待遇。朱自清不是圖休閒的人,出國訪學是他多年的心願。
  • 朱自清的《背影》與其妻子武鍾謙
    朱自清的父親朱鴻鈞很愛兒子朱自清,但他有很濃的封建家長製作風,朱自清才14歲時,他父親就給他定了親,對方是揚州名醫的獨生女武鍾謙,與朱自清同一般年紀。1917年,朱自清考取了北京大學。這一年,他娶了妻子武鍾謙,家裡把婚禮辦得很體面,其實,那時的朱家已大不如前,隨後,朱自清告別家人,北上求學。就在這過後不久,父親便丟了官。
  • 朱自清經典作品推薦,《背影:朱自清經典散文集》最受讀者歡迎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
  • 朱自清《背影》:年少只知父愛深,中年方懂書中人
    這時候的創作背景,朱自清和父親是有很深的隔閡的,朱自清少年時代,正是舊的封建思想被新文化運動所衝擊的時代,父親朱鴻鈞和朱自清的關係就是千千萬萬父親與兒子的縮影。新思想和老觀念的衝突加劇,兒子的成長和先進,父親的迂腐和獨斷專行碰撞到一起,於是矛盾爆發了。
  • 《朱自清散文集》遨遊朱自清先生的文學作品,領略經典的魅力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東海,1948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朱自清不僅是一位詩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學者和教授,更是一名激進的民主鬥士。朱自清對新文學的最大貢獻,便是他所擅長的散文,這些散文作品在新文學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 朱自清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商報記者 肖風偉  教授博文  《背影》應從課本中刪除  在貓撲網上,一個《因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將〈背影〉從課本中刪除?》的帖子最近很火。  帖子稱,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交流學院副教授丁啟陣在博客中,贊成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從中學課本中刪掉,理由是文中的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  丁啟陣的這篇博文,矛頭首先對準孫紹振(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福建省作協副主席)。此前不久,孫紹振發表了《〈背影〉的美學問題》一文,闡述了《背影》是不朽之作。
  • 名家散文|徐可:朱自清的梅雨潭
    朱自清與同校教員馬孟容、馬公愚兄弟交遊甚密,他尤其欣賞馬孟容的國畫。在離別溫州之際,他向馬孟容索畫以為紀念。馬孟容知道朱自清喜歡海棠花,遂以月色、海棠、八哥作畫一幅,贈與朱自清。朱自清甚喜,隨即回贈一篇散文《「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成就一段文壇佳話。
  • 朱自清:「愛吃橘子」的散文大家
    《朱自清》試題答案解析1.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基本文學常識知識。朱自清的原名是朱自華,他父親希望他「腹有詩書氣自華」,號實秋,後改名自清,字佩弦。2.A【解析】本題是對選自教材中課文的背誦情況的考察。
  • 《背影》的背後:朱自清與父親的真實關係
    要了解真實的朱自清與父親的關係,就必須從朱自清的一生去看。朱自清就是在這樣背景下出生的。因此,父親對於朱自清的要求都很嚴格,簡直把他當成自己手中操控的人偶。他憑著自己的認知和喜好,不讓朱自清接受新式教育,強迫他學習文言文和接受老學堂的教育。朱自清自小隻要有不符合他要求的,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對於年幼的朱自清內心造成的衝擊可想而知。
  • 大家經典 | 朱自清《匆匆》
    周末啦,今天英語君為你帶來一篇經典散文——朱自清的《匆匆》。我們挑選出大家最為熟知的那些句子,瞬間穿越回到小時候。《匆匆》—— 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
  • 朱自清逝世72周年:《背影》的真相
    朱自清是家中長子,父親朱鴻鈞對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他將來有朝一日能光宗耀祖,所以從小就對朱自清既格外寶貝,又嚴加培養,一方面盡力保證小朱自清的生活無憂,一方面對小朱自清學習督教甚嚴。朱自清小時候,科舉初廢,新學剛興。
  • 那年今日 甘苦自知朱自清
    1898年11月22日,被譽為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的朱自清出生了。朱自清在上中學時,就極喜歡讀書。
  • 朱自清散文的語言藝術魅力與特色
    (二)結構縝密 朱自清的散文,形式多種多樣,有長篇也有短篇,但是唯一不變的是朱自清先生散文結構上是縝密的,十分具有特色。朱自清對於每一篇文章又是極為仔細的,特別是重點部分,在平凡中顯現出神奇。>(一)在敘事當中融入抒情 在朱自清的《背影》當中,在敘事當中融入了情感,朱自清進行散文創作時主要運用的是「寫實主義」,將自身的情感進行充分的發揮。
  • 朱自清先生——誠實的做人,誠實的寫作
    雖然朱自清性格溫和內斂,但他的一生與其所處時代卻有一種劇烈的張力,他有獨善其身的自清精神,又具心憂國難的愛國之情。朱自清筆下的文章,折射出民國的血雨腥風和戰爭硝煙,除了散文大家,他也是民國知識分子的良心,見證了時代的病症。同朱自清談話,讀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麼誠懇、謙虛、溫存、樸素……他文如其人,風華從樸素中來,幽默從忠厚中來,腆厚從平淡中來。
  • 走進朱自清紀念園,做一次深呼吸……
    平明中學的大門門頭上刻著「自清為範、自強報國」八個大字把朱自清的名字嵌入其中有兩層含義:一層是要全體師生都能保持良好品性,清白做人。第二層意思是以朱自清為楷模,自強報國。校園裡有兩個涼亭,一個「秋實亭」,一個「自清亭」,都與朱自清名字有關——朱自清原名朱自華,號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