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經典作品推薦,《背影:朱自清經典散文集》最受讀者歡迎

2020-12-17 百聞讀書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喜愛朱自清的書友們,TA的這幾本書你都看過嗎?

1.《背影:朱自清經典散文集》

豆瓣評分:9.6

作品簡介:朱自清的散文被譽為「白話美文的典範」「天地間第一等至情文學」。這本《背影》朱自清精選散文集,不僅收錄了其最為膾炙人口的名篇《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溫州的蹤跡》《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春》《給亡婦》等,還精選了他在英國訪學時漫遊歐洲數國後所作的優美遊記《威尼斯》《羅馬》《柏林》《巴黎》《文人宅》等名篇。完美呈現朱自清散文的風格特色,飽覽其散文之至情至美。

書友點評:年少不識朱自清,枉少年。

2.《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全二冊)》

豆瓣評分:9.5

作品簡介:朱自清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學者,生前先後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任教,對中國古典文學素有研究,本書分門別類輯有其專著《經典常談》、《詩言志辨》、《陶淵明年譜中之問題》、《李賀年譜》及古典文學作品欣賞、評述、和有關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著的書評等,其手訂之舊詩集《猶賢博奕齋詩鈔》作為附錄一併刊行。本論文集中的一部分文章系首次輯集出版。

書友點評:內容龐大,不過值得一讀,檢討自己沒有讀完 。

3.《中國新文學大系》

豆瓣評分:9.1

作品簡介:《中國新文學大系》影印本出版說明《中國新文學大系》為魯迅、茅盾等編選的中國新文學運動第一個十年(一九一七——一九二七)理論和作品的選集,由上海良友圖書公司趙家壁主編,於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六年間出版。全書分為十大卷,由蔡元培作總序,編選人作導言:第一集《建設理論集》(胡適編)、第二集《文學論爭集》(鄭振鐸編)、第三集《小說一集》(茅盾編)、第四集《小說二集》(魯迅編)、第五集《小說三集》(鄭伯奇編)、第六集《散文一集》(周作人編)、第七集《散文二集》(鬱達夫編)、第八集《詩集》(朱自清編)、第九集《戲劇集》(洪深編)、第十集《史料?索引》(阿英編)。一九八一年六月曾根據原書影印過二萬套,應讀者要求,二O0三年六月據原書再次影印三千套。

書友點評:朱自清主編。上大學時,在圖書館借來,到期了還沒讀完,又再續出來。看到這本書,想起我的大學時代。

相關焦點

  • 《朱自清散文集》遨遊朱自清先生的文學作品,領略經典的魅力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東海,1948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朱自清不僅是一位詩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學者和教授,更是一名激進的民主鬥士。朱自清對新文學的最大貢獻,便是他所擅長的散文,這些散文作品在新文學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 重溫經典散文丨朱自清:背影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所以,且行且珍惜吧!今天,分享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起感受那位老父親對兒子的熾熱的愛。本期音頻選自《背影-朱自清散文經典作品集》背影朱自清文章最精彩的就是父親在列車開動前夕為「我」買橘子這部分,在這一部分中,作者對父親的背影作了細膩的描敘。
  • 「湘悅讀·高速風」|今日好書推薦:《朱自清經典》
    今日好書推薦:《朱自清經典》——推薦人:湘西分公司農車路政大隊 黃晶薦書理由:朱自清一生著作20餘種,約200萬字,其文學創作成就主要集中在散文方面,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散文創作的巨匠。本書是朱自清的經典作品合集,收錄了朱自清《蹤跡》、《背影》、《歐遊雜記》等多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 孫紹振經典作品推薦,《解讀語文》最受讀者歡迎
    本書遴選了部分中學語文的經典文本,包括魯迅、朱自清、鬱達夫、曹禺、都德、契訶夫等古今中外作家的作品,錢理群、孫紹振、王富仁三位著名教授針對同一文本分別進行解讀,從不同的角度切入,運用不同的方法,展現不同於慣常的定論,甚至糾偏傳統觀點,為廣大教師提供文本解讀的範例。魯迅寫得最成功的死亡是哪一種?祥林嫂改嫁後人們為什麼不叫她祥林老六嫂?將《記念劉和珍君》改編成電影腳本後有什麼樣的閱讀效果?
  • 「追憶文學中最動人的背影」——兩岸嘉賓臺北共憶朱自清
    21日,「追憶文學中最動人的背影」——紀念朱自清誕辰120周年赴臺省親之旅暨學術研討會在臺北教育大學舉行。活動現場播放了朱自清散文名作《匆匆》的朗誦片段,再次帶領讀者進入這位著名作家令人回味的文學世界。6月21日,觀眾在臺北教育大學活動現場參觀與朱自清有關的書籍。
  • 朱自清的《背影》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朱自清《背影》  商報記者 肖風偉  教授博文  《背影》應從課本中刪除  在貓撲網上,一個《因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將〈背影〉從課本中刪除?》的帖子最近很火。
  • 朱自清的《背影》與其妻子武鍾謙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動著每個讀過這篇文章的我們,引得無數人淚流滿面。他們父子的感情看上去溫馨而感人,其實《背影》的背後有著另外的故事。1920年,朱自清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從北大提前畢業,在杭州浙江第一師範教習一段時間後,他回到母校揚州八中任教。朱自清終於可以分擔家裡的一點點經濟壓力了,可是他父親憑著自己與校長的私交,讓校長將朱自清的薪水送到了家裡,這讓朱自清很是氣憤,朱自清對父親的這種封建家長製作風非常不滿,他看不慣自己都成家立業了在經濟上依然要受父親的管制,可父親並不理解他,覺得父親領走兒子的薪水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 余光中公開表示:朱自清算什麼大師,強烈要求《背影》踢出課本
    朱自清與他的「真」  據公開資料顯示,朱自清畢業於北京大學,曾擔任清華大學文學系主任。中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以及民族戰士。著有散文集《背影》《你我》《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他還積極參與新文學運動,是「五四運動」時期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中《背影》《荷塘月色》等文章更是令人耳熟能詳。  縱觀朱自清的一生,他以筆為劍,指點江山,始終衝在民族覺醒的先列;他推陳出新,銳意創作,打破了白話文與「美文」之間的門檻;他立足時代,繼承傳統,將古典文學與民族特性完美結合。「真」是朱自清的文學態度,更是朱自清的作品風格。
  • 朱自清逝世72周年:《背影》的真相
    1928年秋日的一天,揚州東關街仁豐裡一所簡陋的屋子裡,朱自清的三弟朱自華接到了開明書店寄贈的《背影》散文集,忙奔上二樓父親臥室,送給父親朱鴻鈞先睹為快。此時的朱鴻鈞已行動不便,就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鏡,一字一句誦讀著兒子朱自清的文章《背影》。
  • 朱自清父親的背影和劉明父親的背影
    朱自清父親的背影,讀bèi yǐng;劉明父親的背影,該讀bēi yǐng,背東西的身影。並自然而然想起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兩相比照,劉明的《父親的山寨:背包穀,背得我淚流滿面》有過之而無不及。朱自清的父親朱鴻鈞(1869—1945),1917年冬,其母病逝,朱鴻鈞與長子朱自清從徐州一道返揚州奔喪。借錢辦完喪事,朱自清返校,朱鴻鈞去南京謀職,於是父子同行,至浦口車站分手。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即取材於此。
  • 朱自清《背影》教學賞析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帶有很強抒情性的寫人記事散文。文筆樸素而不失典雅,感情細膩真摯而不矯揉造作。此文不論欣賞閱讀亦或教學分析都價值極高,因此被認為現代經典散文,也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以下從寫作背景、整體把握和細節分析、作者對父親感情變化三個方面入手對此文進行賞析。
  • 《背影》的背後:朱自清與父親的真實關係
    朱自清《背影》的插圖朱自清的《背景》是一篇耳熟能詳的散文作品,這篇文章自發布之後便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近年來更是成為每年「父親節」必備的朋友圈文章,多少人為朱自清的文筆所感動,竟能將父親的愛描寫的這麼深刻細膩
  • 大家經典 | 朱自清《匆匆》
    周末啦,今天英語君為你帶來一篇經典散文——朱自清的《匆匆》。我們挑選出大家最為熟知的那些句子,瞬間穿越回到小時候。《匆匆》—— 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
  • 教授:從課本中刪去朱自清《背影》,文章不美還違反交通規則
    中學時代在課本上學習《背影》,那時候只知道先生寫的真好,因為自己生活閱歷不夠,或者說那時候懵懵懂懂,不是很懂事,所以體會不到先生說的父愛。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已為人父,加上父親慢慢變老,才真正懂得什麼是父愛如山,才懂得父愛的偉大。《背影》這部經典的作品,影響了幾代人。關於父愛的作品,還沒有那一部能與之相媲美。
  • 讀朱自清《背影》國學經典,回想老木匠老父親的老手藝
    有的友友,剛榮升父親,擔起父親的擔子,帶一家老小一起前行;有的友友,已失去父親,細數父親所做的「小事」,回憶裡的文字帶著溼潤的淚水;有的友友,陪伴著父親,感謝父親一直來的付出,給父親獻上真摯的祝福;坐在田間地壟,感動著友友們的感動,再次朗誦描寫父親的最經典散文
  • 大學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原因:朱自清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
    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校南遷,任西南聯大教授。1946年10月返回北平,受校方委託主編《聞一多全集》。同時積極參加各項民主活動。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先生一生所著良多,而最為人稱讚的還是先生的民族氣節,就連我們的開國偉人都說: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 朱自清《背影》中的父親,有「聖父病」?
    《背影》再了解得多一點就更加唏噓,更多沉重。同樣是這一位父親,在大部分時間中所呈現的不是庇護和關愛,而是專橫。在這一場送別之前,父親曾包辦兒子朱自清的婚姻,在這次送別之後,父親理所當然拿走他的工資充作家用,在他憤而出走外出搵食時累及在家的妻子多受長輩責難,他離家立業,再回祖地父親甚至拒絕與他相見。
  • 教授建議中學教材刪去朱自清《背影》引爭議
    丁啟陣稱,《背影》的感動是「不健康的」,是不理性和實用主義的表現。而近代文學家中,朱自清的散文水平並不是最高的。我們希望大家多多加以探討,希望大家擁有質疑經典的精神。同時,我們也希望大家更進一步地討論——究竟什麼樣的作品對學生是健康的?《水滸傳》寫黑幫,《紅樓夢》玩早戀,《三國演義》搞暴力,《西遊記》純空想……也許,除了那些設計的、編造的「英雄故事」,學生們也沒有什麼可讀的東西了吧?
  • 副教授建議中學課本刪去朱自清《背影》引發爭議
    《背影》中的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   近日,北外副教授丁啟陣建議中學課本中刪去朱自清的《背影》,在網上引發了激烈爭論。丁啟陣稱,《背影》的感動是「不健康的」,是不理性和實用主義的表現。而近代文學家中,朱自清的散文水平並不是最高的。  我們希望大家多多加以探討,希望大家擁有質疑經典的精神。同時,我們也希望大家更進一步地討論——究竟什麼樣的作品對學生是健康的?
  • 北京某教授建議把朱自清《背影》從課本中刪去,理由違反交通規則
    昨天是朱自清逝世72周年,距離朱自清的散文《背影》1935年問世至今已有75個年頭。北京某大學教授建議把朱自清《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去,理由只是因為裡面的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其背影符合中國人「審美病態」……原來,最早在《語文建設》上有一篇孫紹振教授的文章《〈背影〉的美學問題》。文章中孫教授對朱自清的名文《背影》非常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