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公開表示:朱自清算什麼大師,強烈要求《背影》踢出課本

2021-01-11 網易

2021-01-02 17:42:15 來源: 厲羽萱

舉報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看到這句話,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段朱自清《背影》中的對話,儼然被大眾玩成了梗兒,聽到朋友說買橘子,總覺得是在佔便宜。可見大家對《背影》這篇散文的熟悉和熱愛。

  然而,正是這篇耳熟能詳的散文《背影》,卻在文學界掀起了軒然大波。我們都知道,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一直是中國中學生教材裡收錄的文章。然而,作家余光中卻公開表示朱自清算什麼大師?《背影》這篇文章創作水平不高,價值觀導向不積極,應該把這篇文章從中學課本中踢出去。


  朱自清與他的「真」

  據公開資料顯示,朱自清畢業於北京大學,曾擔任清華大學文學系主任。中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以及民族戰士。著有散文集《背影》《你我》《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他還積極參與新文學運動,是「五四運動」時期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中《背影》《荷塘月色》等文章更是令人耳熟能詳。

  縱觀朱自清的一生,他以筆為劍,指點江山,始終衝在民族覺醒的先列;他推陳出新,銳意創作,打破了白話文與「美文」之間的門檻;他立足時代,繼承傳統,將古典文學與民族特性完美結合。「真」是朱自清的文學態度,更是朱自清的作品風格。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感皆為真,講真話,繪真情,是朱自清文學作品的最大特色。


  這樣一位真誠的、具有民族氣節的文學戰士,是我們當之無愧的時代榜樣,是後輩人學習的楷模。這是中國的民族精神,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精神長存。把朱自清的文章選進中學課本,是對朱自清等一代人文化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是對優秀民族氣節的發揚和壯大。

  《背影》的藝術價值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寫於1925年的回憶性散文,主要講述了朱自清背井離鄉,赴京求學。其中重點描述了父親送他到火車站,為他買橘子以及打點行李的場景。主要表達了父愛的無言、深沉和偉岸,兒子對父親的尊敬和愛戴,以及父子分別前的不舍之情。


  文章中最經典的描述,是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臺爬上攀下時的背影,一如那笨拙的、努力的、偉大的父愛。朱自清用忠實樸實的文筆生動地描述了平凡生活中的父愛形象,平敘之餘又非常典雅文質,感情細膩,耐人尋味。這篇文章也被收錄於中國中學生教材裡,以供學習鑑賞。

  在這裡,朱自清用平實的語言生動地描述了父親的形象,儘管父親不是那麼地優雅大氣,但這平凡且真實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這壓抑、不舍的複雜心情溢於言表。這不正是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嗎?優秀的作品能引起人們強烈的內心共鳴,這是無數作家學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爭議與經典

  然而,隨著文化的高度自由,以及人民的覺醒,大家對文化的鑑賞能力日益多元化,對文學作品、尤其是入選學生教材的文學作品的要求也更加趨於嚴謹。這就有了一小部分人建議將朱自清的《背影》踢出中學教材。

  結合時代背景,反對聲音的出發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違反交通法

  文中有一段描述父親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翻越鐵道爬上月臺買橘子的形象略有不妥。首先,父親翻越鐵欄違反交通法規,而且形象也很不瀟灑。


  筆者看來,看待事物要用辯證的眼光,切忌本末倒置,吹毛求疵。這段文筆是整篇文章中非常經典的描述之一,對父親的觀察細緻入微,文學作品的魅力就在於發現,在於感受,這才是文章本身的意義所在。

  2、價值觀導向有誤

  以余光中為代表的名家也提出了這樣的質疑,以父親為主題的《背影》,開篇就先說「我」,有點喧賓奪主。在這一千多字的文章裡,二十多歲的「我」出趟遠門要父親這樣照顧,前前後後哭了四次,實在是太軟弱了。不利於中學生樹立堅強、獨立自主的價值觀。

  筆者認為,文中朱自清四次落淚的情緒不能僅僅用脆弱來解讀,家庭變故、親人離世、父親身體欠佳等等因素,都令人潸然淚下,裡面更多的是成年人的無奈與壓抑,是對現實生活和社會狀態的無聲吶喊,是朱自清扒開自己內心的外衣充分坦誠的見證,怎麼能用愛哭鼻子的大男孩形象來解讀!這樣的解讀,多少有些以偏概全吧?


  3、語言過於平白,創作能力一般

  對於余光中認為朱自清散文過於白話這一觀點,我覺得也要結合社會背景來解讀,朱自清處在文言文與白話文的改革之際,無數的文壇大家嘗試脫離文言文的束縛,專注於寫白話文。這些作家都是時代的先行者,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文學先驅,單是這種精神就值得我們學習傳誦。

  總結

  結果顯而易見,朱自清《背影》依舊在中學生語文課本裡,依舊是學生課堂的經典之作,是眾多優秀作家競相學習的楷模。


  文學作品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看見時代的最好載體。傳承時代文化,為時代發聲,這才是文學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在很多人眼裡,朱自清是非常優秀的散文作家,是值得社會銘記的革命先驅。

  朱自清的文筆平實質樸而又不失韻味,語言精煉又渾然天成。作為現代社會的青少年,多讀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僅能學習他的描寫手法,感受他對生活的感悟力,還能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文學創作和鑑賞能力。

  筆者看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走進中學生語文課堂再合適不過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課本刪除《背影》?著名詩人余光中:朱自清算什麼「散文大師」!
    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是朱自清《背影》中非常經典的一段話,語言平實質樸,但卻飽含深情,感動了一代又一代學子。但進入21世紀之後,這段話卻為朱自清和《背影》這篇文章招來了不少非議,甚至差點被語文教材刪除。
  • 《背影》《荷塘月色》被批俗,「走投無路」的朱自清,該何去何從
    朱自清忠貞的氣節是不可爭辯的,至今仍為人讚賞,但作為近代的著名作家,他最引以為傲的散文卻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 《背影》寫於1925年,至今將近百年,可朱自清父親買橘子時在月臺上下攀爬的背影還在感動著讀者,讓人倍感父愛之深沉。「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可就是這開篇的第一句,就受到了來自著名詩人余光中的質疑。
  • 朱自清的《背影》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朱自清《背影》  商報記者 肖風偉  教授博文  《背影》應從課本中刪除  在貓撲網上,一個《因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將〈背影〉從課本中刪除?》的帖子最近很火。
  • 有家長建議課本刪除朱自清的《背影》,只因其中7個字,有理嗎?
    最近,小學課本的很多課文引起了人們的非議,其中朱自清的兩篇文章都被要求從小學課本裡刪掉,其中一篇就是令很多人印象深刻的《背影》,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背影》這篇文章到底講了什麼。實際上,朱自清所寫的,都是他的親生經歷,但是朱自清與他的父親其實關係一直都不是很和睦,還發生過多次爭吵,由於朱自清的父親後來年老,看起來時日不多。朱自清內心十分愧疚和難過,才寫下這篇《背影》,想要和父親從歸於好。
  • 大學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原因: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大家都知道,朱自清的《背影》一直是中學語文課本裡必學作品。 時間來到了2010年,北京外國語大學一名丁姓副教授的一篇名為「我贊成把朱自清《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去」的文字,引起了軒然大波。
  • 大學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理由: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字精煉優美,畫面感強,通篇抒發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之情, 此文以情感人,是那個年代寫照,用散文形式記錄了朱自清在心中對父親送站時的回憶,字字透著父子間默默不語又沉甸甸的愛。《背影》那一篇課文我至今記憶猶新,90年代出生的我依稀記得「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樣寫實的課文一定要學,百善孝為先,父親對我們是一座大山,父親漸漸老去之後,我們呢,是不是應該用自己的肩膀為父親付出,讓他們能安享晚年。這篇文章全文都是朱自清先生對父親的愛,下筆精妙,字字戳心。
  • 大學教授要求語文課本刪除《背影》,原因是什麼呢?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教科書也在跟隨潮流不斷刪減變化,刪減內容不僅是根據課本知識的適宜度、還要結合眾人的意見,集思廣益方可適應環境變化!在近期,有大學教授提出要將朱自清的《背影》刪除,這篇曾經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文章,究竟有何不妥之處引發教授聲討?
  • 大學教授要求語文課本刪除《背影》,原因是朱自清父親的二個舉動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非常經典的散文,是我們學習的語文課本中老師讓我們必須背誦的一篇文章,文章講述的是令人非常感動的父子之情,文章中令人影響深刻的一段就是老父親送兒子去車站並替兒子買橘子的片段。有人對這篇文章大唱讚歌,也有一位教授卻認為語文課本應該刪除《背影》這篇文章,這麼好的散文,為什麼要刪除呢?2003年的一篇報導,稱中學生最不喜歡的一篇文章就是《背影》,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朱自清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而且形象還不瀟灑。為什麼說他違反交通規則呢?
  • 教授:從課本中刪去朱自清《背影》,文章不美還違反交通規則
    父愛如山,每次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生活中,也能感覺到父親對我們的愛,是如山般的愛,但總感覺表達不出來。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將父愛如山刻畫的入木三分,這就是小編喜歡朱自清先生《背影》的原因。
  • 朱自清的《背影》為什麼被刪除?
    話說《背影》這一篇文章為什麼被刪除了?而專業的大學教授給出這樣子的說法,說是朱自清本人沒有問題,而且父親也是好父親,但父親在過街買桔子的時候犯一個錯誤,這個錯誤就是父親沒有遵守交通規則,他跨過了護欄違反了當時的交通法則。
  • 副教授建議中學課本刪去朱自清《背影》引發爭議
    《背影》中的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   近日,北外副教授丁啟陣建議中學課本中刪去朱自清的《背影》,在網上引發了激烈爭論。《水滸傳》寫黑幫,《紅樓夢》玩早戀,《三國演義》搞暴力,《西遊記》純空想……也許,除了那些設計的、編造的「英雄故事」,學生們也沒有什麼可讀的東西了吧?  思辨·正方    經典也可以公開討論  對於許多人而言,教科書的神聖地位似不容侵犯。
  • 朱自清《背影》的秘密:與父親和解,與艾巖和好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用幾千字生動地描繪了父親對兒子細膩而濃重的愛,時至今日,無數人仍為父親笨拙地爬上站臺的背影所感動。與父親疏遠的玉玲姐,尤其羨慕朱自清先生有這麼好的父親。根據玉玲姐的說法,如果她的父親能在《背影》中與父親一起對待朱自清,那麼她的家庭將是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沒有那麼多爭吵和憤世嫉俗的敵意。
  • 大學教授因朱自清父親行為不雅,覺得中學課本中,該刪掉《背影》
    眾所周知,中學課本中必學的課文中有朱自清的《背影》。這是1925年時朱自清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講述的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時,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不過就算散文非常經典,卻有大學教授建議從語文課本中刪掉,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因「涉黃」被舉報從語文課本中刪除?
    作為「專家代表」的余光中,雖然曾激烈批評《荷塘月色》,但並沒有要求中學課本刪除這篇文章。「刪除《荷塘月色》」的說法之所以搏得眼球,與歷史上《荷塘月色》確實曾被頻繁刪改過可能有關係。《荷塘月色》「頑固」地以原貌留在教材中,這是一件好事。「出浴的美女」這樣的比喻和對《採蓮賦》的引用,對於高中生而言並沒有什麼不妥。前不久,一篇涉及《荷塘月色》的自媒體文章,引發部分讀者關注。
  • 北京某教授建議把朱自清《背影》從課本中刪去,理由違反交通規則
    昨天是朱自清逝世72周年,距離朱自清的散文《背影》1935年問世至今已有75個年頭。北京某大學教授建議把朱自清《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去,理由只是因為裡面的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其背影符合中國人「審美病態」……原來,最早在《語文建設》上有一篇孫紹振教授的文章《〈背影〉的美學問題》。文章中孫教授對朱自清的名文《背影》非常推崇。
  • 大學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原因:朱自清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
    而此前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又被刪除,引起了大家的一番談論,據說這還是一個大學教授給的建議,其理由有如下幾條。而至於動作不雅觀,不瀟灑的事,我不想做過多評價,有句話說你是什麼人,眼睛裡看到的就是什麼世界,這個事情就是一種見仁見智的事情。
  • 大學教授提議: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建議課本刪除《背影》
    只要是上過學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這篇文章主要是講朱自清,從南京回北京上大學的時候。父親送他到火車站,並替他買橘子的故事。文字最感人的一段是,朱自清的父親為了買橘子艱難爬上月臺,這一段充分的體現出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
  • 家長建議將《背影》移除教科書?教授:移除,朱自清父親行為不雅
    語文課本上的文章都是經過各個出版社精挑細選之後選出來的,可以代表中國各個時期較高文學水平的佳作。可是近年來有很多的家長認為這些文章會傳達不好的思想,寫信給出版社希望將某些課文從課本中刪除。現在又有家長瞄準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們都知道朱自清先生是我國近現代文學圈中非常著名的一位散文家,在他的散文中不只含有樸實的生活,還蘊含了飽滿的情感,令人神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更是他最優秀的文章之一,用簡單的文字描述了兒子與父親之間的親情羈絆。這樣優秀的文章為什麼會被要求刪除呢?
  •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建議刪除《背影》,朱自清父親翻月臺違法
    令人意外的是,讀完《背影》之後,父親潸然淚下,明明自己是文章的主人公,也被兒子深刻的感情所影響。《背影》的藝術水平之高,可見一斑。《背影》的爭議因為《背影》的情感與藝術手法,國家將他收錄進義務教育的課本之中,供學生們學習借鑑。縱使是如此高水平的一篇散文,卻依舊充滿著爭議,而當人們深入探尋《背影》面臨的究竟是何種爭議的時候,不免啼笑皆非。
  • 大學教授建議從課本中刪除《背影》,原因很簡單:朱自清父親違反了...
    相信很多人對於中學課本上朱自清的文章《背影》非常熟悉吧,這篇文章是朱自清在1925年寫的一篇回憶性的散文,內容是講述自己離開南京到北京上大學的時候,父親送他到火車站的場景,照顧自己並去買橘子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