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刪除《背影》?著名詩人余光中:朱自清算什麼「散文大師」!

2020-12-10 文學之新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這是朱自清《背影》中非常經典的一段話,語言平實質樸,但卻飽含深情,感動了一代又一代學子。但進入21世紀之後,這段話卻為朱自清和《背影》這篇文章招來了不少非議,甚至差點被語文教材刪除。

2003年底,某報紙報導了這樣一則消息:朱自清的名作《背影》在中學生民意測驗中得分相當低,因為落選鄂教版語文教材;中學生不滿的理由是,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形象又很不瀟灑」(如果買的不是橘子,而是奢侈品,可能會顯得瀟灑很多)。違法交通規則指的是父親穿過鐵道,形象不瀟灑指的是父親木訥、肥胖、蹣跚等。

這一消息傳出之後,引起了軒然大波,無數學生家長和民眾都表示非常氣憤,堅決不同意把《背影》從課本中刪除。之後,鄂教版教科書主編出來「闢謠」說,《背影》已決定列入下一冊語文課本。之所以給闢謠兩個字加上雙引號,大家都懂的。至於為什麼是下一冊,那位主編也沒解釋。

之後《背影》這篇文章得以繼續留在教材中,但專家學者還在爭論這個事情。焦點倒不是父親的形象瀟不瀟灑,行為違不違規,而是要不要尊重學生的意見,畢竟素質教育說要以學生為中心。

在小新看來,真不知道這事兒有啥好爭的,「以學生為中心」也不是說啥都聽學生的,讓學生投票要不要把學校關掉的話,可能超過百分之五十的人說要關掉學校,尊重學生的選擇?

不過這事兒還沒完,幾年之後,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丁啟陣教授(當年是副教授,現在應當是教授了)又舊事重提。丁啟陣教授連發多篇文章支持將《背影》剔除,其中一篇的標題就叫《我贊成把朱自清〈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去》。丁教授在文章中這樣寫道:

一個父親,可以令兒子感動的行為方式實在是太多了,絕不限於違反交通規則去買橘子一種。比如說,他可以繞遠道、上下臺階去買橘子,然後累得心臟病差點發作……怎麼能夠肯定,輕鬆、輕快、瀟灑地把橘子買來,就不會感動人,就是沒有詩意的呢?

在另外的一篇文章中,丁教授還說:不少人以為,名篇就是傑作,就是聖經寶典,就是他爹媽,就是他家祖墳,是說不得、動不得的。在我看來,朱自清的幾篇散文,可以稱為名篇,但絕不是傑作

丁啟陣教授

丁教授的意思就是,朱自清的散文被大家吹捧過頭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其實,不止丁教授一個人持有這種觀點。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著名學者、詩人余光中(代表作《鄉愁》大家都很熟悉吧)就曾發文稱《背影》水準不高,朱自清也配不上「散文大師」這個名頭。余光中是這樣說的:

就憑了這樣一二十篇散文,朱自清能稱為散文大家嗎?我的判斷是否定的。他的觀察頗為精細,宜於靜態的描述,可是想像不夠充沛……大致平起平落,順序發展,很少採用逆序和旁敲側擊柳暗花明的手法。他的句法變化少,有時嫌大俚俗繁瑣,且帶點歐化。他的譬喻過分明顯,形象的取材過分狹隘,至於感性,則仍停留在農業時代,太軟大舊

余光中

《背影》這篇名作,也是余光中重點批評的對象。余光中認為,《背影》開篇第一句就不穩妥。以父親為主題,但開篇就先說「我」,有喧賓奪主之嫌。余光中還認為,短短千把字的小品裡,作者便流了四次眼淚,也未免太多了一點,一個二十歲的大男孩還要父親這麼照顧,而面臨離別,還要流淚,實在是太軟弱了。

總之,余光中就一個意思:朱自清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來看,水準不錯,但現在來看水準太低,朱自清的文章應該留在歷史裡,不應該現在擺出來。

不知大家是否同意余光中的說法呢?大家覺得《背影》還應繼續留在教材裡嗎?

朱自清

小新認為,朱自清的散文並未過時,並且永遠不會過時,因為經典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渾然天成,文體完美無瑕,結構縝密、脈絡清晰,能夠抓住細微之處抒發深情及表現人生,一百年來感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無疑是文學經典。

青少年多讀讀朱自清的散文,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學習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純正樸實鮮活靈動的語言、縝密精巧的文章構思,寫作能力和欣賞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相關焦點

  • 余光中公開表示:朱自清算什麼大師,強烈要求《背影》踢出課本
    這段朱自清《背影》中的對話,儼然被大眾玩成了梗兒,聽到朋友說買橘子,總覺得是在佔便宜。可見大家對《背影》這篇散文的熟悉和熱愛。  然而,正是這篇耳熟能詳的散文《背影》,卻在文學界掀起了軒然大波。我們都知道,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一直是中國中學生教材裡收錄的文章。然而,作家余光中卻公開表示朱自清算什麼大師?
  • 《背影》《荷塘月色》被批俗,「走投無路」的朱自清,該何去何從
    朱自清忠貞的氣節是不可爭辯的,至今仍為人讚賞,但作為近代的著名作家,他最引以為傲的散文卻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 《背影》寫於1925年,至今將近百年,可朱自清父親買橘子時在月臺上下攀爬的背影還在感動著讀者,讓人倍感父愛之深沉。「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可就是這開篇的第一句,就受到了來自著名詩人余光中的質疑。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因「涉黃」被舉報從語文課本中刪除?
    作為「專家代表」的余光中,雖然曾激烈批評《荷塘月色》,但並沒有要求中學課本刪除這篇文章。「刪除《荷塘月色》」的說法之所以搏得眼球,與歷史上《荷塘月色》確實曾被頻繁刪改過可能有關係。《荷塘月色》「頑固」地以原貌留在教材中,這是一件好事。「出浴的美女」這樣的比喻和對《採蓮賦》的引用,對於高中生而言並沒有什麼不妥。前不久,一篇涉及《荷塘月色》的自媒體文章,引發部分讀者關注。
  • 大學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原因: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大家都知道,朱自清的《背影》一直是中學語文課本裡必學作品。這是朱自清在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講述的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時,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 這篇課文影響了無數人,朱自清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子的愛完全表現了出來,打動了無數人。然而,如此經典的一篇散文,卻有大學教授建議刪除掉,這是為何呢?
  • 大學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原因:朱自清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
    而此前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又被刪除,引起了大家的一番談論,據說這還是一個大學教授給的建議,其理由有如下幾條。我不知道這位教授有多高的水準,竟然能夠說出這種話,朱自清先生那可是近代知名的愛國文人,在近代那種大師雲集的時代都沒人說過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境界低,教授您居然敢開此&34;,說出如此驚世之語,真的不怪網上噴您,因為您實在是&34;。
  • 專家教授建議刪除朱自清《背影》,專家教授說出理由,被網友反駁
    」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也有言:「父愛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古代詩人蘇軾有詩:「父老得書知我在,小軒臨水為君開。」對於父愛,而人們最感同身受的,是中學語文課本中的一片感人肺腑的散文,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是朱自清在1925年創作的一篇回憶性散文,用樸素的文字,真摯的感情,體現出父愛的關懷與愛護。
  • 大學教授建議從課本中刪除《背影》,原因很簡單:朱自清父親違反了...
    相信很多人對於中學課本上朱自清的文章《背影》非常熟悉吧,這篇文章是朱自清在1925年寫的一篇回憶性的散文,內容是講述自己離開南京到北京上大學的時候,父親送他到火車站的場景,照顧自己並去買橘子的一件事
  • 大學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理由: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字精煉優美,畫面感強,通篇抒發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之情, 此文以情感人,是那個年代寫照,用散文形式記錄了朱自清在心中對父親送站時的回憶,字字透著父子間默默不語又沉甸甸的愛。《背影》那一篇課文我至今記憶猶新,90年代出生的我依稀記得「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樣寫實的課文一定要學,百善孝為先,父親對我們是一座大山,父親漸漸老去之後,我們呢,是不是應該用自己的肩膀為父親付出,讓他們能安享晚年。這篇文章全文都是朱自清先生對父親的愛,下筆精妙,字字戳心。
  • 大學教授要求語文課本刪除《背影》,原因是朱自清父親的二個舉動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非常經典的散文,是我們學習的語文課本中老師讓我們必須背誦的一篇文章,文章講述的是令人非常感動的父子之情,文章中令人影響深刻的一段就是老父親送兒子去車站並替兒子買橘子的片段。有人對這篇文章大唱讚歌,也有一位教授卻認為語文課本應該刪除《背影》這篇文章,這麼好的散文,為什麼要刪除呢?2003年的一篇報導,稱中學生最不喜歡的一篇文章就是《背影》,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朱自清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而且形象還不瀟灑。為什麼說他違反交通規則呢?
  • 大學教授提議: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建議課本刪除《背影》
    只要是上過學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這篇文章主要是講朱自清,從南京回北京上大學的時候。父親送他到火車站,並替他買橘子的故事。文字最感人的一段是,朱自清的父親為了買橘子艱難爬上月臺,這一段充分的體現出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
  • 專家建議課本刪除《背影》,原因: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1、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講述的是,他離開南京去北京讀書時,他的父親在浦口火車站送他的情景。作者的父親和很多中國父親一樣,不會說煽情的話,所以這場送別很簡單,也很平常,但一個平常的細節,將父親對兒子的愛細膩的體現了出來。
  •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建議刪除《背影》,朱自清父親翻月臺違法
    在中國的九年義務教育之中,朱自清的《背影》是必修課程。這篇文章已經傳承了幾代人,朱自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孤身一人奔赴遠方的遊子與父親離別之時的場景,一篇散文,卻引發了人們內心的感情開關。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朱自清的《背影》也承受了諸多的爭議。更有甚至建議相關部門刪除《背影》,其中又存在著怎樣的原因呢?
  • 有家長建議課本刪除朱自清的《背影》,只因其中7個字,有理嗎?
    最近,小學課本的很多課文引起了人們的非議,其中朱自清的兩篇文章都被要求從小學課本裡刪掉,其中一篇就是令很多人印象深刻的《背影》,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背影》這篇文章到底講了什麼。實際上,朱自清所寫的,都是他的親生經歷,但是朱自清與他的父親其實關係一直都不是很和睦,還發生過多次爭吵,由於朱自清的父親後來年老,看起來時日不多。朱自清內心十分愧疚和難過,才寫下這篇《背影》,想要和父親從歸於好。
  • 朱自清的《背影》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朱自清《背影》  商報記者 肖風偉  教授博文  《背影》應從課本中刪除  在貓撲網上,一個《因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將〈背影〉從課本中刪除?》的帖子最近很火。
  • 家長聯名建議刪除《荷塘月色》課文,只因朱自清用的這8字比喻?
    讀書時代總有一些課文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與《荷塘月色》。雖然說前者在網絡上走紅是因為「爸爸給你買橘子」這個梗,後者又產生了流行語「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但大家在惡搞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這兩篇散文雖然篇幅短小,卻完美體現了作者朱自清散文構思上以小見大的特色。
  • 教授建議刪除教科書中的《背影》?因為朱自清的父親做了這事?
    ——米·左琴科(蘇)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11,閱讀約3分鐘眾所周知,朱自清的《背影》一直是中學語文課本的必學作品。這是朱自清寫於1925年的一篇回憶散文。朱自清用平實的文字充分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愛,感動了無數人。然而,有大學教授建議刪除這樣一篇經典散文。為什麼?筆者注意到,早在2003年,武漢某晚報就有這樣一篇報導: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在中學生投票測試中得票率很低。於是,不少專家學者建議將這一條從教科書中刪除。中學生不滿的原因很簡單:「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形象不太瀟灑。」
  • 某大學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原因竟然是朱爸爸違反交通規則
    中國現代散文家朱自清,關於他的回憶性散文《背影》,最近有媒體平臺爆料稱,某大學教授認為該作品應該刪除,原因竟然是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說實話,筆者看到這條消息,第一感覺是驚呆,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 《背影》違反交規?《荷塘月色》被建議刪除?朱自清得罪了誰?
    近期,關於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中對於父親的一段描述引發爭議。有專家說,建議將背影從中學生課文中刪除。理由是違反交通規則,描述的形象也不夠瀟灑。大家應該記得《背影》中父親去買橘的描寫。文中說:「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
  • 大學教授要求語文課本刪除《背影》,原因是什麼呢?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教科書也在跟隨潮流不斷刪減變化,刪減內容不僅是根據課本知識的適宜度、還要結合眾人的意見,集思廣益方可適應環境變化!在近期,有大學教授提出要將朱自清的《背影》刪除,這篇曾經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文章,究竟有何不妥之處引發教授聲討?
  • 北京某教授建議把朱自清《背影》從課本中刪去,理由違反交通規則
    昨天是朱自清逝世72周年,距離朱自清的散文《背影》1935年問世至今已有75個年頭。北京某大學教授建議把朱自清《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去,理由只是因為裡面的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其背影符合中國人「審美病態」……原來,最早在《語文建設》上有一篇孫紹振教授的文章《〈背影〉的美學問題》。文章中孫教授對朱自清的名文《背影》非常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