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的哈爾濱三日

2021-01-08 揚州網

昔日哈爾濱火車站。

在松花江上划船的朱自清先生。

在哈爾濱雖然只有三天,朱自清卻沒有閒著。他對哈爾濱城市建設和市民風情如此細緻的觀察、細膩的抒寫,得以讓今天的人們了解當年哈爾濱的風情風貌。

■ 仲玉龍

哈爾濱和揚州同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東亞文化之都。哈爾濱的異域風情、冰雪世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揚州是個好地方,她的文明、文化、歷史古城,在全國都很有分量。朱自清先生自稱「我是揚州人」,他也曾在哈爾濱留下足跡,並撰寫了《西行通訊》,記錄了那個時代的哈爾濱。

朱自清先生為什麼去哈爾濱?

1925年,朱自清被聘為清華大學教授,教學任務較繁重。按照清華大學的規定,教授每工作五年可享受公費出國休假一年的待遇。朱自清不是圖休閒的人,出國訪學是他多年的心願。1931年夏,他決定藉機去英國訪學一年,既作一個身體上的休整,又可全面考察英國文化和歐洲文化,有這樣的機會,親身領略異域風土人情、山川名勝,開開眼界,豈不美哉!也許是心情迫切,他沒有像早先留學人員那樣漂洋過海,而是選擇了陸路,這樣能夠更快抵達。

上個世紀初,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通車(即中國東方鐵路,南到大連旅順,中轉哈爾濱,北通西伯利亞),外國移民大量湧入哈爾濱,給這座城市帶來了多種多樣的異域風情和異國文化。走中東鐵路,從哈爾濱乘火車取道俄遠東地區,再從莫斯科轉道歐洲,是最便捷的了。

8月22日,朱自清和清華外文系助教李健吾、畢業生徐士瑚等,從北京前門火車站動身,經瀋陽、長春,於24日晨抵達哈爾濱,26日下午乘中東火車離開哈爾濱。

朱自清先生住在哈爾濱什麼地方?

朱自清在《西行通訊》裡寫道:「道裡,我們住的地方。」日記裡又寫道:「寓北京旅館。屋甚佳,價甚廉。」然而,在百度上,查不到哈爾濱的「北京旅館」。感謝我的同事——朱自清先生的嫡孫朱小濤和朱自清紀念館的工作人員王爭琪、姜凌宇,他們找到在哈爾濱工作的朋友、記者、同學,反覆查找資料。但是,針對這個「北京旅館」居然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朱自清住在馬迭爾賓館(1906年建成的遠東最豪華的賓館,哈爾濱第一家涉外賓館),那裡還有他的掛牌(照片)。

第二種說法:哈爾濱歷史文化研究會的同志提供了部分老照片和手繪地圖,標明位於中央大街和二、三道街交叉口處的「(新)北京旅館」,已拆建。認為此處是朱自清住的地方。

第三種說法:查閱《哈爾濱市志》《哈爾濱俄僑史》《道裏區志》,註明:北京旅館,1922年創辦於新城大街174號(今尚志大街212號),是當時哈爾濱一家較為豪華高檔的旅館,由俄羅斯人經營,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前哈爾濱十大旅館之一。2011年出版的《老街漫步——哈爾濱歷史建築尋蹤》(作者阿唐)記述:該處建築是「原北京飯店,建於1922年,解放後改為軍人招待所。」

第一種說法不符合朱自清記錄的「北京旅館」,僅是馬迭爾賓館的宣傳需要,這裡不僅有朱自清的照片,也有其他名流紳士的照片。第二種說法雖有手繪地圖,但「北京旅館」與「新北京旅館」並存,疑是「新北京旅館」,從朱自清在哈爾濱的行程、日記和《西行通訊》看,並沒有對「新北京旅館」及其周邊見聞進行描述,這不符合朱自清的習慣。第三種說法:朱自清日記所記他住的「(道裡)北京旅館」,緊鄰中央大街、兆麟公園(原哈爾濱特別市公園,朱自清筆下的「特市公園」),《西行通訊》不惜筆墨對「特市公園」作了詳細描述,應是朱自清遊覽的重點。哈爾濱的多份史志資料對此處「北京旅館」演變作了分析,解放後這裡成為黑龍江省軍區邊防軍人服務站,上世紀80年代末,將原建築屋頂及內部樓層全部拆除改建,只留下一圈外牆,底樓老建築的結構裝飾沒變,由原來的三層改為八層,1998年香江賓館開業,其中部分建築於2017年租給營口銀行道裡支行使用。

綜上分析,緊鄰兆麟公園、位於中央大街與尚志大街交叉口的今香江賓館的前身就是1922年的北京旅館。朱自清所「寓北京旅館」之謎得以破解、證實。

哈爾濱給朱自清先生留下什麼印象?

經友人安排下榻後,朱自清便赴俄、波蘭等領事館辦理籤證,逛中央大街(始稱中國大街),遊特市公園、道外正陽街、太陽島,並至松花江邊划船,接受清華同仁公宴。

朱自清以給葉聖陶寫信的方式,為《中學生》雜誌撰寫《西行通訊》,報導途中的見聞。他把在哈爾濱逗留期間的所見所聞和感想詳細記錄在《西行通訊》中。

他說:這至少是個有趣的地方。說到哈爾濱的外國人時,他說:道裡純粹不是中國味兒。街上滿眼是俄國人,走著的,坐著的;女人比哪兒似乎都要多些。你黃昏後在中國大街上走,瞧那擁擁擠擠的熱鬧勁兒。這裡的外國人不像上海的英美人在中國人之上,能和中國人混在一起,沒有什麼隔閡了。說到哈爾濱文化時,他說:這裡有很高的文明,待一兩個禮拜,甚至一個月,大致不會教你膩味,再多可就要看什麼人了。這裡沒有一間像樣的書店,中國書外國書都很稀罕;最離奇的是這裡市招上的中文(俄文翻譯的中文),這樣下去,終於是非驢非馬的畸形而已。寫到公園時,他說:「特市公園」大小仿佛北平的中山公園,但布置自然兩樣。裡面有許多花壇,有小山,有曲水,有亭有橋;橋是外國式,以玲瓏勝。又有茶座、電影場、電氣馬等。公園裡也是晚上人多。說到路時,他說:這裡的路都用石塊築成。有人說石頭路塵土少些;至於不用柏油,也許因為冬天太冷,柏油不經凍之故。在這兒街上走,從好些方面看,確是比北平舒服多了。因為路好,汽車也好。胡適之先生提倡「汽車文明」,這裡我是第一次接觸汽車文明了。說到吃時,他說:吃俄國午餐,竟比天津館好而便宜得多。說到松花江、太陽島時,他說:江中有一太陽島,夏天人很多,最好的玩意自然是遊泳,其次許就算划船。從太陽島劃了小船上道外去。我是剛起手划船,在北平三海來過幾回;最痛快是這回了。我們(與徐君)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這就是朱自清對哈爾濱的印象,卻也使人神往了。

朱自清先生的文字折射出什麼?

在哈爾濱雖然只有三天,朱自清卻沒有閒著。他對哈爾濱城市建設和市民風情如此細緻的觀察、細膩的抒寫,得以讓今天的人們了解當年哈爾濱的風情風貌。

他是一位見縫插針的人。無論是江南還是北京、無論是長沙還是在西南聯大,他都把握一切機會,不會閒著,見縫插針,飽覽美景美食。在哈爾濱,逗留時間雖短暫,也是如此。行萬裡路讀萬卷書。只有「遠方」,才有「詩」。

他是一位筆耕不輟的人。朱自清習慣把所見所聞都記載下來。從1931年8月22日啟程遊學,他恢復記日記。在哈爾濱的三天,都作了較詳細的記載。在中東火車上,在《歐遊雜記》《倫敦雜記》裡,他記載著所遇所見。他的散文,如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次第展開;讀著他的日記和散文,你仿佛也走在他的行程中。寫作,是一種記錄,也是一種分享。

他是一位觀察細緻的人。《背影》裡對父親買橘子的動作刻畫、《綠》對梅雨潭恰到好處的描寫,等等,無不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朱自清在松花江上划船,對槳的觀察也不放過:「槳是洋式,長而勻稱,支在小鐵叉上,又穩,又靈活;槳片是薄薄的,彎彎的。」可謂細緻入微。「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有徵行自有詩」。認清事物,就需要從觀察入手,連續的、細心的,做到由表及裡,在清靜的思考中悟出哲理。

他是一位愛憎分明的人。他的憎有《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北平淪陷那一天》,他的愛有《睡吧,小小的人》《給亡婦》,憎得徹底,愛得深沉。在寫家鄉的《我是揚州人》《說揚州》文中,也不留情面,對當時的揚州人貶褒不一。這篇《西行通訊》中,他細細敘述了哈爾濱「有趣的地方」,短暫的遊玩,「痛快」且「愉快」。但他也不諱說上海的大馬路、上海的英美人,並說當時的哈爾濱「沒有文化可言」,且「不大喜歡」「毫不整潔,走著不舒服」的太陽島。當然,經過百餘年的發展,今天的哈爾濱文化和旅遊資源豐富得多了;今天的太陽島不可同日而語,已經成為知名的旅遊勝地。朱自清善於清醒地認識這個世界,認清各種事物和人,有著清晰的立場觀點,並流淌在他的筆下。

他是一位認定就幹的人。在《西行通訊》的結尾他寫道:「此信八月三十一日在西伯利亞車中動手寫,直耽擱到今日才寫畢。在時間上,不在篇幅上,要算得是一通太長的信了,一切請原諒罷!弟 自清,1931年10月8日,倫敦」。此信前後寫了約40天,足見在他心裡放不下這項「任務」。無論是在清華課程的開闢上,還是在中學教育的創新上,朱自清都矢志不渝,迎難而上,與那個時代的新文化人一道,翻開中國教育史的新篇章。咬定目標,有始有終,終會收穫成果與喜悅。

哈爾濱留給了朱自清一個「有趣的地方」,朱自清留給了哈爾濱一位早期歷史風土人情的忠實記錄者。

責任編輯:煜婕

揚州網新聞熱線:0514-87863284 揚州網廣告熱線:0514-82931211

相關焦點

  • 《朱自清散文集》遨遊朱自清先生的文學作品,領略經典的魅力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東海,1948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朱自清不僅是一位詩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學者和教授,更是一名激進的民主鬥士。朱自清對新文學的最大貢獻,便是他所擅長的散文,這些散文作品在新文學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真寫得好麼?
    語文課本上,讀過些人的文章,因為逆反情緒,也因為選篇不當,便看輕了他;年長之後,偶有機會回頭,明白當日沒讀通的地方,才覺出那文章的好來,於是才逆轉:啊,原來那麼好啊!《項脊軒志》結尾如是。魯迅先生的文章如是。但也有種情況:本來極好的寫家,因為選篇單一了,就被框定了形象,反而妨礙了大家領會他的真面目。
  • 朱自清先生——誠實的做人,誠實的寫作
    雖然朱自清性格溫和內斂,但他的一生與其所處時代卻有一種劇烈的張力,他有獨善其身的自清精神,又具心憂國難的愛國之情。朱自清筆下的文章,折射出民國的血雨腥風和戰爭硝煙,除了散文大家,他也是民國知識分子的良心,見證了時代的病症。同朱自清談話,讀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麼誠懇、謙虛、溫存、樸素……他文如其人,風華從樸素中來,幽默從忠厚中來,腆厚從平淡中來。
  • 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綠》有感
    讀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綠》的時候,我被這大自然的「綠」,深深地陶醉了,在這「綠」的仙境中,讓人似乎真的感受到,有明亮、深密、醉人的「綠」!文中的梅雨潭是浙江的一處名勝。通過「梅雨潭」的綠綠地潭水,抒發了先生對祖國山水的褒獎之詞;在文章的一開頭,就直接寫出了「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這是秋季的薄陰的天氣,微微的雲在我們頂上流著;巖面與草叢都從潤溼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地響了。」「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
  • 抹不去的背影——紀念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逝世70周年
    今年適逢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逝世70周年,先生的經典名篇、學術風範和人格魅力成為寶貴的文化符號和精神財富,熠熠生輝。先生在日記裡常常自責授課的錯誤,認為「慚愧之至!」下次上課時必改之。為《荷塘月色》中的月夜蟬聲引發的爭議,他請教、琢磨了20年,而作《關於「月夜蟬聲」》予以解釋證明。筆者在西南聯大蒙自分校博物館裡看到這樣一段介紹:「文法學院決定遷回昆明,中文系主任朱自清先生負責繁雜的遷校事務,朱自清先生處理得井井有條,從容不迫,一如他怡靜沉穩的散文一般。」
  • 朱自清先生醉酒說英語
    讀朱自清先生日記,有幾處小記錄讓人會心一笑。譬如喝醉了酒,一向拘謹朱先生會慷慨陳詞,對熟悉的朋友大說英語,這是地道的酒後「胡說」和出「洋相」。事後聽別人說起,朱先生非常震驚,也非常羞愧。我們都知道朱先生是個認真嚴肅的人,酒後失態本不足為奇,發生在他身上卻多少有些意外,仿佛做鬼臉,如果是學童倒也罷了,沒想到私塾先生也變得調皮搗蛋起來。三十年代初,朱先生以清華中文系主任的身份,去歐洲做訪問學者,為此寫了《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傳唱一時。
  • 從黑龍江虐童事件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不禁想起曾經學過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
  • 朱自清與魯迅:一種若有若無的敬意
    1936年11月1日天津《益世報》紀念魯迅專欄中,就有朱自清的一篇《魯迅先生會見記》:和魯迅先生只見過三面,現在寫這篇短文作紀念。第一次記得在十三年的夏天,我從白馬湖到上海。有一天聽鄭振鐸先生說,魯迅先生到上海了。文學研究會想請他吃飯,叫我也去。我很高興能會見這位《吶喊》的作者。那是晚上,有兩桌客。
  • 朱自清的《背影》與其妻子武鍾謙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動著每個讀過這篇文章的我們,引得無數人淚流滿面。他們父子的感情看上去溫馨而感人,其實《背影》的背後有著另外的故事。《背影》寫於 1925年 10月,朱自清先生談這篇文章的寫作動機時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裡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
  • 朱自清散文的語言藝術魅力與特色
    (二)結構縝密 朱自清的散文,形式多種多樣,有長篇也有短篇,但是唯一不變的是朱自清先生散文結構上是縝密的,十分具有特色。朱自清對於每一篇文章又是極為仔細的,特別是重點部分,在平凡中顯現出神奇。在朱自清的散文當中,文章充滿了優美和詩意,這也是朱自清先生在散文界得到高深造詣的原因。 (二)在描寫當中結合抒情 通過描寫景色來表述自身的真情實感,是朱自清文章當中的重要體現,在進行借景抒情的散文中,我們能夠看出,朱自清先生對於各種各樣的風景以及風俗畫的描寫是比較多的,對於重彩工筆更是極其的喜愛,十分的傳神。
  • 朱自清為什麼改名?
    朱自清生於1898年11月,卒於1948年8月,終年51歲。剛出生時,其父朱小坡為其取名「朱自華」,源自蘇東坡的詩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因算命先生說他五行缺火,又起號為「朱實秋」。這一面是因「秋」字半邊有「火」,一面取「春華秋實」之意。
  • 走進朱自清紀念園,做一次深呼吸……
    園子大約有1500平方米,一尊約4米高、花崗巖的朱自清先生半身雕像,面東背西立於園子中心。△朱自清雕像這尊雕像朱自清先生身著棉袍,略顯微胖。不少前來參觀的人說,這與真實瘦弱的朱自清先生不太相符。其實,我不這麼認為。一是因為身著棉衣,容易顯得臃腫,二是雕塑家飽含對朱自清先生的愛戴,祈禱先生能吃飽穿暖、身體健康,所以在雕塑的時候讓先生稍微「胖」了一些——這種情感可能是很多前來瞻仰的人們沒有想到的。清華大學「水木年華」荷花池旁消瘦的朱自清形象是身著單衣,與此處的雕像在意境上有一些區別。
  • 朱自清逝世72周年:《背影》的真相
    今天是朱自清逝世72周年特以此文紀念先生朱自清有至情,可並不一天到晚纏綿悱惻;他愛真理,也並不逢人說教;他嚴肅認真,卻絕不板起面孔放學回來,父親總要過目小朱自清的作文。經常是在晚飯時分,小朱自清搬個小板凳坐在父親身旁,父親朱鴻鈞一邊喝著老酒,一邊搖頭晃腦低吟著小朱自清的作文。看到先生給予好評,就點頭稱好,欣然喝酒,順手獎給兒子幾粒花生米或一塊豆腐乾。
  • 現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和他的兩位夫人的愛情往事
    武鍾謙,是揚州名醫武威三的獨生女,與朱自清同歲,14歲與朱自清訂婚,朱自清以優異成績考上北大那一年,兩人完婚。武鍾謙對能嫁給大才子朱自清,很是歡欣,過門後一心一意侍奉夫君,兩人感情很好,婚後第二年生子。
  • 朱自清《背影》的秘密:與父親和解,與艾巖和好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用幾千字生動地描繪了父親對兒子細膩而濃重的愛,時至今日,無數人仍為父親笨拙地爬上站臺的背影所感動。與父親疏遠的玉玲姐,尤其羨慕朱自清先生有這麼好的父親。根據玉玲姐的說法,如果她的父親能在《背影》中與父親一起對待朱自清,那麼她的家庭將是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沒有那麼多爭吵和憤世嫉俗的敵意。
  • 除了《綠》,原來朱自清和溫州還有這些淵源!
    「英奇匡國,作聖啟蒙」,百年名校溫州中學的八字校訓,就出自朱自清先生為溫州中學寫的校歌。1923年2月,朱自清先生應聘來到溫州,擔任浙江省立十中國文教員兼十師的課。這兩所學校都是溫州中學的前身。在溫州期間,他為十中撰寫了校歌歌詞:「雁山雲影,甌海潮淙。看鐘靈毓秀,桃李蔥籠。
  • 懷念朱自清:匆匆而去,背影長留
    點擊進入「文藝星青年」>>8月12日,是朱自清先生逝世72周年紀念日。朱自清,原名朱自華,號實秋,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他以散文著名,情感真摯;他致力國學研究,恪守治學傳統;他堅守氣節和情操,憂國憂民。
  • 國家主席為啥要給朱自清兒子補數學?
    享受這個待遇的就是朱自清——共和國第一代領導人國家主席毛主席在文章裡歌頌他,共和國第三代領導人國家主席江澤民兩次寫詩紀念他。毛主席孫子毛新宇的博士生導師是朱自清三兒子朱喬森,江澤民給朱自清的二兒子朱閏生補數學。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且陸續道來。
  • 朱自清經典作品推薦,《背影:朱自清經典散文集》最受讀者歡迎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
  • 揚州:舞劇《朱自清》回揚公演 精彩叫座的背後是對「素人」風骨的...
    11月29日晚,榮獲舞蹈界最高獎項「荷花獎」的原創舞劇《朱自清》在誕生地揚州首次公演。經過近一個月的緊張連排,回到揚州的舞劇《朱自清》以最好的姿態,再一次將揚州人朱自清先生的風骨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了觀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