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和他的兩位夫人的愛情往事

2020-12-20 遠山寂寞冰雪

我國著名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名字,想必大家都知道,他的《背影》、《荷塘月色》,影響了一代一代的國人。此外他的散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和《給亡婦》也都是經典散文名篇。

《給亡婦》是朱自清懷念結髮之妻武鍾謙的一篇散文。

武鍾謙,是揚州名醫武威三的獨生女,與朱自清同歲,14歲與朱自清訂婚,朱自清以優異成績考上北大那一年,兩人完婚。

武鍾謙對能嫁給大才子朱自清,很是歡欣,過門後一心一意侍奉夫君,兩人感情很好,婚後第二年生子。

武鍾謙是一個樸實、溫柔、嫻靜、賢惠的女子,沒有名醫獨生女兒的嬌氣,她心中永遠裝著的只有丈夫和孩子,就是沒有她自己。如此難得的一個女子,令人遺憾是在1929年,年僅三十一歲的她就因染肺病離開了她深愛著的丈夫和孩子們。

武鍾謙去世三年後,朱自清寫了《給亡婦》這篇散文,寄託了他對亡妻的無限思念之情。

陳竹隱是朱自清的第二任夫人,成都人,1932年8月,與朱自清在上海結婚。陳竹隱畢業於北平藝術學院,為齊白石、溥西園的弟子,善書畫,善度曲。婚後育有二子一女。陳竹隱曾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工作,曾任清華大學工會副主席,1990年,86歲的陳竹隱去世。

陳竹隱雖出身於書香世家,但家道早已敗落,再加上她兄弟姐妹多,共12人,所以家裡的日子過得還是清苦的。饒是如此的家庭窘況,她英明的父親還是把八歲的陳竹隱送到私塾讀書。

後來陳竹隱也很爭氣,考取了北平藝術學院。

陳竹隱經人介紹認識朱自清後,很看重朱自清的樸實、正派、可靠,雖然朱自清和已經去世的髮妻武鍾謙有五個孩子,但是她並不在意。她和武鍾謙一樣,很崇拜朱自清的才華,覺得這樣的一個才子需要一個人照顧。

就這樣他們的愛情有了一個美好的結果她們結婚了。

婚後的日子,不再像戀愛時浪漫和富有刺激,一切歸於現實的柴米油鹽,生活平淡而又枯燥。

陳竹隱是一個獨立、外向活潑型、愛交朋友的女子,突然讓她做起了家庭主婦,她感覺痛苦和鬱悶,想要擺脫這種生活,甚至想離朱自清而去。

而朱自清拿獨立性強的陳竹隱同武鍾謙相比,一度覺得還是武鍾謙理解自己。

而最終陳竹隱還是被朱自清的卓越才華吸引,再加上朱自清和武鍾謙所生的五個孩子看上去既不幸又可憐,陳竹隱決定自己做出犧牲,承擔家務,當好繼母,以分擔家庭對朱自清的壓力。

朱自清冷靜思考後也作了自我調整,感到自己對陳竹隱太冷淡了,於是他開始抽出時間陪她到外面走走,看看風景、唱唱崑曲。不久兩人間的疙瘩就解開了,婚姻生活越來越和諧。

陳竹隱和朱自清育有二子一女,她把朱自清前妻的五個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視同己出。

陳竹隱的一生是由一位獨立、活潑、前衛、有個性的女子轉變成了甘願相夫教子像武鍾謙一樣傳統的女子。

在朱自清去世後,她依然實心實意地對待武鍾謙的孩子們,這樣的一位繼母真是世間罕有。

武鍾謙深愛著朱自清,愛他的樸實可靠和才華橫溢,甘願默默支持他,後來嫁給朱自清的陳竹隱又何嘗不是呢?

也正是這兩位女性的無私奉獻,才成就了朱自清這位文學大師。

相關焦點

  • 朱自清散文的語言藝術魅力與特色
    作為我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對於我們來說非常的熟悉,他的許多作品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荷塘月色》《背影》等等,給予了我們諸多的啟發,他的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令人回味。為此,本篇文章就朱自清散文的語言藝術魅力與特色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闡述。 散文作文一種文學體裁,和銷售、詩詞等並列,在我國文化的發展進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散文的語言十分的優美,所表達的情感也非常的真切,具有較為濃厚的生活氣息,是中學乃至大學時代語文課本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朱自清作為影響最大的散文家之一,他的作品有著極高的藝術成就,他的散文可以稱為散文界中的典範。
  • 朱自清與魯迅:一種若有若無的敬意
    周、朱兩姓門戶相當,常有聯姻,均為當地大族,魯迅的原配夫人朱安也是我家的遠親。」(朱國華《難以忘懷的往事》)也許,朱家與魯迅原配夫人朱安的關係更近一些。1916年,18歲的朱自清由兩淮中學(揚州中學前身)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班。兩年後,正式成為北大本科生。1920年夏,只用三年時間便學完四年功課的朱自清,順利從北大畢業。
  • 69年前的今天,荷塘月色下的背影,沒被餓死的散文家朱自清病逝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東西望)69年前的今天,1948年8月12日,荷塘月色下的背影,沒被餓死的散文家朱自清病逝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生於江蘇東海,原籍浙江紹興,長大於江蘇揚州,故稱「我是揚州人」。現代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
  • 朱自清的《背影》感人至深,但是他和父親關係並非想像那樣
    說到散文,不得不提到朱自清。朱自清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散文家和詩人,他的文章雅俗共賞,平淡中流動著感人至深的情韻。他的散文《背影》,寫的是他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特別是父親買橘子時在月臺上下爬攀的描寫,感動了無數人。
  • 名家散文|徐可:朱自清的梅雨潭
    朱自清與同校教員馬孟容、馬公愚兄弟交遊甚密,他尤其欣賞馬孟容的國畫。在離別溫州之際,他向馬孟容索畫以為紀念。馬孟容知道朱自清喜歡海棠花,遂以月色、海棠、八哥作畫一幅,贈與朱自清。朱自清甚喜,隨即回贈一篇散文《「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成就一段文壇佳話。
  • 抹不去的背影——紀念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逝世70周年
    他,以散文著名,情感真摯;他,致力國學研究,恪守傳統;他,堅守氣節和情操,憂國憂民;他,老老實實地表現自己,愛憎分明;他,是一部有溫度的作品,常讀常新……——這,就是一個立體的朱自清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字佩弦,現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愛國知識分子。
  • 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丨——講真話,寫真情,描實景
    朱自清,原名朱自華,號秋實,改名自清,字佩弦。一八九八年十一月生於江蘇東海,長大於江蘇揚州,故自稱「我是揚州人」,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其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鬱、語言冼煉、文筆清麗、極富有真情實感。朱自清以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為建立中國現代散文全新的審美特徵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
  • 《朱自清散文集》遨遊朱自清先生的文學作品,領略經典的魅力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東海,1948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朱自清不僅是一位詩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學者和教授,更是一名激進的民主鬥士。朱自清對新文學的最大貢獻,便是他所擅長的散文,這些散文作品在新文學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 朱自清散文摘抄賞析
    朱自清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現代傑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下面請欣賞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朱自清散文好段賞析。——朱自清3) 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盒進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的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子又開始在嘆息裡閃過了。
  • 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綠》有感
    讀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綠》的時候,我被這大自然的「綠」,深深地陶醉了,在這「綠」的仙境中,讓人似乎真的感受到,有明亮、深密、醉人的「綠」!文中的梅雨潭是浙江的一處名勝。通過「梅雨潭」的綠綠地潭水,抒發了先生對祖國山水的褒獎之詞;在文章的一開頭,就直接寫出了「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這是秋季的薄陰的天氣,微微的雲在我們頂上流著;巖面與草叢都從潤溼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地響了。」「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
  • 朱自清散文名篇《背影》中的火車站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讀者朋友們上中學時都學過現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這篇飽含父子之情的回憶性散文講述的是朱自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時,他的父親在浦口火車站為他送行,照顧他,並替他買橘子的事情。朱自清的父親是一個胖子,為了給兒子買橘子,在高高的站臺上攀爬,他肥胖的身子爬得很吃力,看著父親的背影,不禁朱自清流下了眼淚並永遠記在心間,相信無數的讀者也被深深感染,永遠地記住了這一刻,這就是中國式的父子情深。
  • 暑假經典書單系列:5本名家散文隨筆
    《朱自清散文集》朱自清談起現代散文語言之豐富、文體之完美,朱自清都是首屈一指無法迴避的。他的寫作態度嚴肅而認真,不追逐潮流,也不為他人所擾,始終執著地表現人生。他有著豐富的個性和孤高的氣節,無論是樸素動人如《背影》,或者明淨淡雅如《荷塘月色》,委婉真摯如《兒女》,都能讓人感受到他的誠摯和正直。朱自清的散文可與古典散文名篇相媲美,文筆綺麗而又自然清新,他以簡約清新、細膩委婉的藝術風格和漂亮縝密的文體,在新文學的散文園地綻放了別樣的花朵。
  • 朱自清先生的哈爾濱三日
    他對哈爾濱城市建設和市民風情如此細緻的觀察、細膩的抒寫,得以讓今天的人們了解當年哈爾濱的風情風貌。■ 仲玉龍哈爾濱和揚州同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東亞文化之都。哈爾濱的異域風情、冰雪世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揚州是個好地方,她的文明、文化、歷史古城,在全國都很有分量。朱自清先生自稱「我是揚州人」,他也曾在哈爾濱留下足跡,並撰寫了《西行通訊》,記錄了那個時代的哈爾濱。
  • 朱自清的《背影》,背後和父親之間的故事,遠比散文內容本身曲折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是語文教材裡的優秀範文之一,最早刊登在1925年11月22日《文學周報》上,是在50年代被撒出課本,1982年重新進入中學語文課本後,曾經引起諸多爭議,2003年還被某地方版本從語文教材裡刪除。
  • 除了《綠》,原來朱自清和溫州還有這些淵源!
    與馬氏兄弟的生死之交——朱自清在省立十中和同事們相處甚為融洽,特別是和馬孟容、馬公愚兩兄弟。馬家是溫州望族,書畫世家,住在百裡坊,和朱自清在朔門四營堂的家相距很近。朱自清也愛好書畫,閒下來時常到馬家欣賞名家書畫,對馬孟容的畫藝也很欽佩,有時還帶了家小去。
  • 朱自清先生——誠實的做人,誠實的寫作
    雖然朱自清性格溫和內斂,但他的一生與其所處時代卻有一種劇烈的張力,他有獨善其身的自清精神,又具心憂國難的愛國之情。朱自清筆下的文章,折射出民國的血雨腥風和戰爭硝煙,除了散文大家,他也是民國知識分子的良心,見證了時代的病症。同朱自清談話,讀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麼誠懇、謙虛、溫存、樸素……他文如其人,風華從樸素中來,幽默從忠厚中來,腆厚從平淡中來。
  • 一張誘惑的網 ——品讀朱自清散文《白水漈》
    文/ 何勇談到朱自清的山水遊記散文,人們常傾慕於先生的《綠》,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姊妹篇《白水漈》。正如柳宗元使小石潭揚名一樣,朱自清這篇精美的散文問世之後,默默無名的白水漈便為中外遊人所矚目。白水,這樣一個盆景式的小瀑布,經朱自清妙筆點綴,竟生出無限的情趣,無窮的意境。文章採用先抑後揚的手法。憑著直感,起筆寫初見白水漈,覺得它「太薄了,又太細了。」
  • 《荷塘月色》:朱自清的這篇散文,為何被選進高中教材,魅力何在
    生活在清華大學裡的朱自清,寫了一篇散文《荷塘月色》,文中寫了「日日走過的荷塘」。讀他的散文,我們仿佛能看到荷花朵朵,能聞到荷香悠悠,能感受到作者的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典雅極了,美極了。《荷塘月色》作者從家出發,走小路,觀賞荷塘,然後回到家。一路走來觀賞月下美景,這種寫法整體上屬於移步換景。但作者觀賞荷塘月色和月下荷塘的時候採用的是定點觀察。
  • 讀朱自清散文《背影》,其實父母一直都在默默無私的奉獻
    我細細讀下去,原來這是妹妹摘抄朱自清先生《背影》。小時候父親常年外地工作,母親在家打理田地,做為哥哥的我自然擔任起照顧妹妹的重任。小時候,妹妹很粘我,睡覺也要一個床,上廁所也跟著我,她從來不自己去找小夥伴玩,我去哪裡,她跟哪裡。我回過神搖了搖頭,有她真好。
  • 朱自清經典作品推薦,《背影:朱自清經典散文集》最受讀者歡迎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