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朋友們上中學時都學過現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
這篇飽含父子之情的回憶性散文講述的是朱自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時,他的父親在浦口火車站為他送行,照顧他,並替他買橘子的事情。
朱自清的父親是一個胖子,為了給兒子買橘子,在高高的站臺上攀爬,他肥胖的身子爬得很吃力,看著父親的背影,不禁朱自清流下了眼淚並永遠記在心間,相信無數的讀者也被深深感染,永遠地記住了這一刻,這就是中國式的父子情深。
這則真實動人的故事發生在民國七年(1918)冬,朱自清,朱自清父親,橘子,火車站,這些人和物交織在一起上演的真實故事讓無數國人在少年時明白了中國式的含蓄深沉的偉大父愛。
南京浦口火車站也因朱自清的這篇散文被許多人記住。
那麼本文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浦口火車站的前世今生。
浦口火車站位於南京市浦口區,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火車站,它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佔地面積20公頃,是中國唯一保存民國特色的火車站。有意思的是它還是中國最文藝的九個火車站之一,並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見它有多麼珍貴。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開始建設津浦鐵路,清宣統三年(1911年)建成,
民國元年(1912年)黃河大鐵橋建成,津浦鐵路全線通車。
1914年,浦口火車站開始使用,它成為連接河北、山東、安徽、江蘇等11省的交通樞紐。
新中國成立後的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通車,浦口火車站客運暫時停止。
1985年5月,浦口火車站恢復客運,開通了齊齊哈爾、成都、蘭州、徐州、新沂和連雲港的列車,並改名為「南京北站」。
2004年10月,浦口火車站客運正式停止運營。
浦口火車站,為老式英式建築,三層磚木結構,米黃色外牆,紅色大屋頂。
主樓正對面的廣場上還有一座專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靈柩停放處所建的「中山停靈臺」。
除了朱自清和父親分別於浦口火車站,還有許多歷史偉人和名人都曾和浦口火車站有著緣分。
民國八年(1919年),孫中山在《建設》雜誌上發表一篇名叫《實業計劃》的文章,認為交通運輸必須放在近代工業的首位,把浦口火車站列入建設重點。
斯諾的《西行漫記》中記載:1919年春,毛澤東送湖南留法學生去上海,在浦口火車站丟失了一雙布鞋,陷入困頓,幸虧遇到了老鄉,解了燃眉之急。
1927年,郭沫若在浦口火車站中轉渡江,到南昌去尋找革命同志。
1929年5月28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通過津浦鐵路從北平運抵浦口火車站,稍作停靠後通過浦口碼頭過江,最後安葬於中山陵。
1949年,鄧小平和陳毅由合肥到達浦口火車站,當夜渡江,驅車進駐總統府,迎來南京解放的黎明。
浦口火車站因保存完好,擁有清末民初的特色,所以吸引了大批影視劇組來拍攝外景,成為以民國為背景的影視劇的重要外景基地,如大家熟悉的《情深深雨濛濛》、《孫中山》、《國歌》、《金粉世家》等民國題材的影視都在此取過景。
現如今的浦口火車站,已被打造成火車文化展覽館,遊客可以進去參觀。
2017年3月19日,浦口火車站舊址開始動工改造。
火車站,上演人們分別的舞臺,有多少故事在這裡發生。也是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場景。
讓我們期待浦口火車站變得更加具有文藝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