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名篇《背影》中的火車站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2020-12-16 遠山寂寞冰雪

讀者朋友們上中學時都學過現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

這篇飽含父子之情的回憶性散文講述的是朱自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時,他的父親在浦口火車站為他送行,照顧他,並替他買橘子的事情。

朱自清的父親是一個胖子,為了給兒子買橘子,在高高的站臺上攀爬,他肥胖的身子爬得很吃力,看著父親的背影,不禁朱自清流下了眼淚並永遠記在心間,相信無數的讀者也被深深感染,永遠地記住了這一刻,這就是中國式的父子情深。

這則真實動人的故事發生在民國七年(1918)冬,朱自清,朱自清父親,橘子,火車站,這些人和物交織在一起上演的真實故事讓無數國人在少年時明白了中國式的含蓄深沉的偉大父愛。

南京浦口火車站也因朱自清的這篇散文被許多人記住。

那麼本文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浦口火車站的前世今生。

浦口火車站位於南京市浦口區,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火車站,它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佔地面積20公頃,是中國唯一保存民國特色的火車站。有意思的是它還是中國最文藝的九個火車站之一,並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見它有多麼珍貴。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開始建設津浦鐵路,清宣統三年(1911年)建成,

民國元年(1912年)黃河大鐵橋建成,津浦鐵路全線通車。

1914年,浦口火車站開始使用,它成為連接河北、山東、安徽、江蘇等11省的交通樞紐。

新中國成立後的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通車,浦口火車站客運暫時停止。

1985年5月,浦口火車站恢復客運,開通了齊齊哈爾、成都、蘭州、徐州、新沂和連雲港的列車,並改名為「南京北站」。

2004年10月,浦口火車站客運正式停止運營。

浦口火車站,為老式英式建築,三層磚木結構,米黃色外牆,紅色大屋頂。

主樓正對面的廣場上還有一座專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靈柩停放處所建的「中山停靈臺」。

除了朱自清和父親分別於浦口火車站,還有許多歷史偉人和名人都曾和浦口火車站有著緣分。

民國八年(1919年),孫中山在《建設》雜誌上發表一篇名叫《實業計劃》的文章,認為交通運輸必須放在近代工業的首位,把浦口火車站列入建設重點。

斯諾的《西行漫記》中記載:1919年春,毛澤東送湖南留法學生去上海,在浦口火車站丟失了一雙布鞋,陷入困頓,幸虧遇到了老鄉,解了燃眉之急。

1927年,郭沫若在浦口火車站中轉渡江,到南昌去尋找革命同志。

1929年5月28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通過津浦鐵路從北平運抵浦口火車站,稍作停靠後通過浦口碼頭過江,最後安葬於中山陵。

1949年,鄧小平和陳毅由合肥到達浦口火車站,當夜渡江,驅車進駐總統府,迎來南京解放的黎明。

浦口火車站因保存完好,擁有清末民初的特色,所以吸引了大批影視劇組來拍攝外景,成為以民國為背景的影視劇的重要外景基地,如大家熟悉的《情深深雨濛濛》、《孫中山》、《國歌》、《金粉世家》等民國題材的影視都在此取過景。

現如今的浦口火車站,已被打造成火車文化展覽館,遊客可以進去參觀。

2017年3月19日,浦口火車站舊址開始動工改造。

火車站,上演人們分別的舞臺,有多少故事在這裡發生。也是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場景。

讓我們期待浦口火車站變得更加具有文藝的氣息。

相關焦點

  • 這個火車站,是朱自清《背影》的火車站原型,還有情深深的拍攝地
    朱自清作品《背影》中父親爬上月臺給兒子買橘子的發生地——具有百年歷史的南京浦口火車站,如今已經雜草叢生,堆滿了貨物。所處位置特殊,產權歸屬複雜,導致這座歷史文化老建築面臨著保護不力、規劃迷茫的問題。浦口火車站頻繁出現在中國近代史上,浦口火車站又稱南京北站,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1914年。
  • 北京某教授建議把朱自清《背影》從課本中刪去,理由違反交通規則
    昨天是朱自清逝世72周年,距離朱自清的散文《背影》1935年問世至今已有75個年頭。北京某大學教授建議把朱自清《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去,理由只是因為裡面的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其背影符合中國人「審美病態」……原來,最早在《語文建設》上有一篇孫紹振教授的文章《〈背影〉的美學問題》。文章中孫教授對朱自清的名文《背影》非常推崇。
  • 課本刪除《背影》?著名詩人余光中:朱自清算什麼「散文大師」!
    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是朱自清《背影》中非常經典的一段話,語言平實質樸,但卻飽含深情,感動了一代又一代學子。但進入21世紀之後,這段話卻為朱自清和《背影》這篇文章招來了不少非議,甚至差點被語文教材刪除。
  • 朱自清散文《背影》的背後,一個真實父親的背影
    當下是快節奏的新時代,在疫情籠罩的春節,宅在家中,靜下心來讀那些像《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這樣的長篇巨署,好像不太時宜。於是,隨手重新讀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倒是一樣能緩合疫情的浮躁。人人熟知的那篇署名散文「背影」,不知觸動了多少人對奔波勞累的父親身影的沉思與感傷。
  • 讀朱自清散文《背影》,其實父母一直都在默默無私的奉獻
    我輕輕地翻開記事本「背影」兩個大字靜靜地躺在首頁中央,一股說不上來的氣息突然間闖入我心靈深處,我感到心口微微顫動。我細細讀下去,原來這是妹妹摘抄朱自清先生《背影》。小時候父親常年外地工作,母親在家打理田地,做為哥哥的我自然擔任起照顧妹妹的重任。
  • 69年前的今天,荷塘月色下的背影,沒被餓死的散文家朱自清病逝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東西望)69年前的今天,1948年8月12日,荷塘月色下的背影,沒被餓死的散文家朱自清病逝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生於江蘇東海,原籍浙江紹興,長大於江蘇揚州,故稱「我是揚州人」。現代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
  • 朱自清的《背影》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朱自清《背影》  商報記者 肖風偉  教授博文  《背影》應從課本中刪除  在貓撲網上,一個《因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將〈背影〉從課本中刪除?》的帖子最近很火。
  • 人間濁清自分明—朱自清散文《匆匆》《背影》《春》中的情與理
    散文是什麼?多人好似明白一點,但又似乎解不清。中學學習了楊朔的《荔枝蜜》,對於「卒章顯志」這一技法,師生初知其高妙,於是作文常用之,散文一片「楊朔體」。和楊朔散文相比,朱自清的散文更為活潑入情理。《匆匆 》是朱自清最為引人注目的一篇散文,發表於1922年3月,具有行雲流水的節奏美感,此時,因為強領自己工資無法生活的朱自清和封建專制的父親朱鴻鈞鬧僵,他離開揚州隻身一人來到台州第六師範學校任教,與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24歲的他在苦悶中保持著人生的理想與追求,於是,他提醒自己「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 《背影》違反交規?《荷塘月色》被建議刪除?朱自清得罪了誰?
    近期,關於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中對於父親的一段描述引發爭議。有專家說,建議將背影從中學生課文中刪除。理由是違反交通規則,描述的形象也不夠瀟灑。大家應該記得《背影》中父親去買橘的描寫。文中說:「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
  • 教授建議刪除教科書中的《背影》?因為朱自清的父親做了這事?
    ——米·左琴科(蘇)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11,閱讀約3分鐘眾所周知,朱自清的《背影》一直是中學語文課本的必學作品。這是朱自清寫於1925年的一篇回憶散文。講述了作者離開南京去北大時,父親把他送到浦口火車站照顧他上車,給他買橘子的故事。這篇課文影響了無數人。朱自清用平實的文字充分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愛,感動了無數人。然而,有大學教授建議刪除這樣一篇經典散文。為什麼?筆者注意到,早在2003年,武漢某晚報就有這樣一篇報導: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在中學生投票測試中得票率很低。
  • 朱自清經典作品推薦,《背影:朱自清經典散文集》最受讀者歡迎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喜愛朱自清的書友們,TA的這幾本書你都看過嗎?1.
  • 重溫經典散文丨朱自清:背影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所以,且行且珍惜吧!今天,分享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起感受那位老父親對兒子的熾熱的愛。本期音頻選自《背影-朱自清散文經典作品集》背影朱自清文章最精彩的就是父親在列車開動前夕為「我」買橘子這部分,在這一部分中,作者對父親的背影作了細膩的描敘。
  • 網友稱朱自清《背影》因"影響火車行駛"將被換
    曝朱自清的經典散文《背影》已經被逐出語文教材作家張一一曾「賣書」給古稀父親引發熱議  近日,語文出版社正式發布了修訂後的中小學語文教材,有40%課程的內容已經替換,中學課本裡的《洲際飛彈自述》被改為《網絡表情符號》,以更切合網際網路時代的學生生活;《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由於與現代和諧社會導向不符,被換為《智取生辰綱》;《南京大屠殺》被換成《死裡逃生》,而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
  • 課文《背影》被刪不實 朱自清經典之作觸動內心
    人民網北京5月21日電 (王鶴瑾)近日,語文教材中被奉為「經典之作」的散文《背影》引起熱議,原因是一篇被廣泛轉載的報導,說是此文因涉嫌「違反交規」要被逐出教材。後經多方證實,這篇報導不實,課本出版單位、人民教育出版社宣傳辦負責人吳先生表示,《背影》是一篇經典選文,不可能刪掉。 「《背影》被刪除」一說是一位教授在課堂上的「聽說」。該教授撰文道:「上課問學生,從小學到高中難道沒一篇課文感動你?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學生說該文早從一些地區課本上撤掉了。為什麼?
  • 朱自清《背影》因「違反交規」被逐教材系誤傳
    來源:北京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提到朱自清的散文因為一直以來它作為中學語文課本中的一篇必讀篇目,被奉為經典之作。但是最近兩天,一篇名為「朱自清《背影》因違反交規被逐出教材」的網文,被多家網絡媒體轉載。  《背影》怎麼會和違反交規扯上關係呢?報導稱,發文的教授認為散文中,父親為兒子買橘子,跨過鐵路,爬上月臺,可能造成火車無法正常行駛,破壞火車站的秩序。所以已將《背影》一文從教材中刪去。  後經證實,這篇報導不實。
  • 「追憶文學中最動人的背影」——兩岸嘉賓臺北共憶朱自清
    21日,「追憶文學中最動人的背影」——紀念朱自清誕辰120周年赴臺省親之旅暨學術研討會在臺北教育大學舉行。活動現場播放了朱自清散文名作《匆匆》的朗誦片段,再次帶領讀者進入這位著名作家令人回味的文學世界。6月21日,觀眾在臺北教育大學活動現場參觀與朱自清有關的書籍。
  • 朱自清《背影》故事背景發生的時間,正是父子產生隔閡的時候
    最近看到一件令人附睪發炎的新聞,北京外國語大學某副教授,建議將朱自清的《背影》從小學課本中刪除,其理由是,認為父親的行為違反交通規則,且跨欄動作又很不專業!教授覺得父親的行為觸犯他人的利益,造成火車無法正常行駛,破壞車站的秩序,影響他人旅行。
  • 朱自清父親的背影和劉明父親的背影
    朱自清父親的背影,讀bèi yǐng;劉明父親的背影,該讀bēi yǐng,背東西的身影。凡是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知道朱自清的《背影》,一些個語文教育大家也多以《背影》來上公開課、展示課。大家都知道,一節成功的公開課、展示課背後,必有一篇經得起檢驗的好文章。農曆八月,劉明回到父親的山寨,陪父母過中秋,幫父親掰包穀,背包穀,寫了篇《父親的山寨:背包穀,背得我淚流滿面》。
  • 大學教授因朱自清父親行為不雅,覺得中學課本中,該刪掉《背影》
    眾所周知,中學課本中必學的課文中有朱自清的《背影》。這是1925年時朱自清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講述的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時,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不過就算散文非常經典,卻有大學教授建議從語文課本中刪掉,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 讀書日——讀朱自清的《背影》
    中國現代作家——朱自清,我想沒有人不知道的,他的一篇散文:《背影》就摘錄在學生必學的課本當中,主要講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前往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翻過月臺替他買橘子的情形,當時腦海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父親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