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30 2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呼和浩特市科協
邀您關注科普知識
以下文章來源於科學闢謠平臺 ,作者胡舜琪、李熙雷
科學闢謠平臺
由中國科協、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
腰椎間盤突出簡稱「腰突」,因為動不動就「疼到生活不能自理」,對日常生活產生的嚴重影響讓人們對它避之不及。然而,長時間伏案工作和鍛鍊不充分等生活習慣,直接推進了腰突這種疾病的普及率和發病年輕化。
提起腰突,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腰痛!甚至很多人一感覺腰部疼痛不適,就先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腰突症。反過來,有些人在被醫生確診得了腰突的時候還不相信:我腰也不疼,咋可能得這個病?
圖蟲創意
01
腰痛腿痛腰腿痛
都可能是中了腰突的招
腰椎間盤突出症(簡稱:腰突症)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腰痛是大多數腰突症患者最先出現的症狀,發生率約91%,而少數患者只有腿痛而無腰痛。所以說並不是腰突症一定會有腰痛。還有一些患者先出現腰痛,一段時間後出現腿痛,同時腰痛自行減輕或消失了,來就診時僅主訴腿痛。
腰痛的程度各人之間差異也很大,症狀輕者可以繼續堅持工作,但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症狀嚴重者疼痛劇烈,不能翻身呈強迫體位,口服消炎鎮痛藥都無效甚至需要注射止痛針劑或輸注激素和脫水劑治療。腰痛多為刺痛,常伴有麻木、酸脹的感覺。腰痛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椎間盤外面環繞的纖維環外層及後縱韌帶受到突出髓核的刺激,經竇椎神經而產生的下腰部疼痛感覺,疼痛有時可以累及腰骶部。
圖蟲創意
02
腰腿痛症有時並不典型
切莫忽視耽誤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多發生於第4和第5腰椎、第5腰椎和第1骶椎之間的椎間盤,坐骨神經的主要組成部分恰好是第4腰神經根、第5腰神經根和第1骶神經根,因此,臨床上腰突症患者多有坐骨神經痛。其典型表現為沿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外側直到足跟部或足背,多發生在腰痛出現後,少數患者沒有腰痛而直接發生坐骨神經痛,早期為痛覺過敏,嚴重時出現感覺遲鈍或麻木。在腹壓增加,如咳嗽、打噴嚏和大小便時,會加重刺激神經根,常可使疼痛加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高位腰突症的病變部位多位於圓錐和馬尾發出處,腰腿痛症狀有時並不典型,容易被患者所忽視,容易造成誤診和漏診。
圖蟲創意
03
腰痛的病因多種多樣
及時確診很關鍵
一旦感覺到腰痛,也不用過於緊張,就此認定自己得了腰突。導致腰痛症狀的病因非常多樣,除了腰突症,其他很多疾病也會伴有腰痛,需要經過臨床醫生的細心鑑別才能得出正確診斷。比如:長期保持一種姿勢或進行不合理的運動可導致腰肌勞損,引起腰痛;黃韌帶肥厚、椎體骨贅形成、小關節增生等病因造成的椎管狹窄也能引起腰痛;許多老年人隨著年紀的增大、骨質疏鬆的加重,在非常輕微的誘因作用下,例如翻身、做一些簡單的家務,都有可能引起脊柱的壓縮性骨折,感到腰痛;如果腰痛進行性加重,而且逐漸出現消瘦、乏力、貧血、身體衰竭的表現,就要警惕脊柱腫瘤的可能;此外腰椎滑脫、椎弓峽部裂、腰椎感染結核等病也可有腰痛的表現。
圖蟲創意
總之,如果腰痛的症狀反覆出現,持續時間長,就應當儘早去正規醫療機構就診,醫生會根據病史和症狀、體格檢查及相應的影像學檢測如X光、CT、MRI甚至椎管或椎間盤造影等,做出專業的診斷。患者一定不要自作主張,以免誤診或延誤病情。
04
得了腰突莫慌張
治療方式多種多樣
確診為腰突症也不必緊張,事實上超過80%的腰突症患者都可以經過非手術治療獲得較好的預後。非手術治療主要包括嚴格的臥床休息,佩戴腰圍下床活動;使用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牽引治療和理療等。當然如果非手術治療無效,症狀無法緩解甚或持續加重又或反覆頻繁發作,那麼手術治療就很有必要,臨床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決定最適合的手術方案。
圖蟲創意
由此可見,腰突症和腰痛兩者絕不能等同,如果出現了腰痛的症狀,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必過於緊張,應當儘早去正規醫院就診,讓專業的臨床大夫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作者 | 胡舜琪 碩士生;
李熙雷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原標題:《【科學闢謠】腰都沒疼怎麼會得腰突?可別大意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