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業主反映:梧桐公館原本聲稱34#樓頂層設計有60-70釐米高的悶頂,結果現在34#樓已經封頂,卻改成平頂。不僅影響隔熱保溫、防水,還導致房價貶值,業主非常氣憤並認為開發商存在欺騙行為!
01、業主維權:悶頂變平頂
梧桐公館位於銅山區嬌山湖板塊,背後就是鳳凰山,前方中軸就是嬌山湖,是真正意義上的背山望水。周邊非常安靜,環境也很好,相當宜居。不過,目前小區前的路正在修建,到處坑坑窪窪,要想開車到達售樓處,也只能從一條施工便道過去。
梧桐公館的業主反映,當時在購買該樓盤時,置業顧問明確告知34#樓是有悶頂層結構的,並且在售樓處沙盤圖上也能明顯看到34#樓帶有悶頂設計。而現在34#樓已經封頂,是平頂結構。
業主口中的悶頂是指坡屋面與頂棚之間所構成的空間,主要是對建築起保溫、隔熱和防水作用。如果用於住人,叫閣樓。
目前34#樓的業主持強烈反對態度,並表示,如果當時知道這棟樓頂層無悶頂,業主是一定不會買頂層的。而且這種情況不止一戶,同層另外兩戶也面臨這樣的狀況。
通過業主與置業顧問的聊天記錄,不難看出,當時在購買這個房子時,業主曾多次反覆詢問,34#樓是否帶有悶頂。當時置業顧問回覆中明確表示:31-33#樓是沒有悶頂的,但34#樓是帶悶頂的。
而另一戶業主也表示,在買房時,他的置業顧問和項目經理共同告知,絕對有高約2米的悶頂,讓他放心購買,甚至還給業主規劃悶頂怎麼去利用等等。
02、開發商只願補償8折買車位或3年物業費
近日,業主再次聯繫該樓盤的置業顧問時,置業顧問說:「自己已經離職,但34#樓是帶有悶頂的,就像閣樓一樣。」
據業主反映,之前的銷售顧問說他們都是以沙盤為準賣的。現在銷售也承認當時的銷售輸出有問題。
於是業主打了投訴電話,幾經波折與售樓處的人聯繫上了,當時對方承認了過失,並提出補償方式:如果購買車位,可以打八折;或者送3年物業費抵過……
業主認為,自己當時買的是34#樓西邊129㎡的房,總價花了近140萬,相比於東邊,不算貴。現在車位表價是89000元,底價79000元。開發商補償方案算下來也就值10000多元,這種補償方案並不是出於客戶的使用考慮,甚至談不上補償方案,與造成的損失相比,嚴重不符。
確實,業主的顧慮是有道理的。畢竟已經花了這麼多錢買房,沒有悶頂,後期可能還要面臨漏水風險,保溫效果更是不用說了。如果以後想置換房子,這樣沒有悶頂的頂層也是不好出手的。
業主再次與項目負責人聯繫時,對方突然改口,說當時在購房房子時,是有告知的,疏忽是置業顧問的個人行為……
項目銷售經理還說,34#樓是平頂這個事情就在售樓處張貼的紅線內不利因素上是有公示的。業主反駁,當時自己拍了照,公示上並未提及此事!
目前,這件事還沒有得到解決。業主希望——1.給該樓棟加蓋悶頂(對方回復現在無法報批);2.按當時購買價更換房源(也被對方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