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務必重視,要杜絕孩子骨子裡的惡習,得從幼兒園抓起

2020-10-04 母嬰說

孩子兒時無知可以被原諒,為人父母應從小學會教育他們,讓其懂得道理,這樣日後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可有些家長總是不把教育當回事,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以後他們自然會懂。其實並不是大家想的這樣,家長不教會孩子他們根本無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我們應該立馬糾正,這樣才能幫其從小養成好習慣。

我們小區裡有個孩子叫小壯,他長的肉嘟嘟的很可愛,但是一張嘴大家就會很厭煩他了。在剛搬進小區的時候,我並不知道這孩子的習慣,直到有次帶我家孩子去樓下玩。

那天傍晚很熱鬧,不少家長都帶著孩子在下面玩鞦韆。大家剛開始井然有序的排隊玩,可小壯來了以後就變了。

他徑直走到鞦韆旁直接推了推上面的小女孩說道:"上一邊去,讓我玩會!"按理說遇到這種事情家長都會上前阻攔,沒想到他的媽媽卻在旁邊無動於衷。

小女孩的媽媽拉開了小壯,"你這孩子沒看到別人都在排隊嗎?怎麼這樣沒禮貌!"周圍的孩子家長都圍了過來,紛紛指責起小壯的無禮行為。

"我家孩子這麼小當然不懂事了,你們做大人的也太計較了吧?""孩子不懂更應該教育了,看來是你這個做媽媽的太失職。"眾人都隨聲附和,小壯媽見寡不敵眾就趕緊帶孩子回家了。

從那以後家長都教育自己的孩子離小壯遠點避免受傷,我也不允許自家兒子和他玩了。

後來聽兒子講,他在學校也因為太沒禮貌受到大家的排斥,老師也因此多次找過其家長,可對方還是不當回事。

很難想像這孩子以後會養成怎樣的惡習,小時候的錯誤不糾正,長大以後家長想管都沒辦法了。

家長們應知道自己的責任,發現孩子存在不正確的行為時應當及時糾正。特別是下面這幾種錯誤萬萬不能縱容,否則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發展。

為什麼寶寶會有壞習慣?家長該怎麼引導毛病?

1. 受家長影響,開口就說髒話

在孩子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很多家長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很喜歡模仿周圍的人說話。

孩子剛開始並不知道語言的意思,所以不論是什麼樣的語言孩子都會進行模仿。有些家長平時總是有一些不好的口頭禪,孩子在耳濡目染下難免會學,平時便會說出一些髒話了。

要知道此時孩子並不知道這些話的真正意義,不過家長不能因此不告訴他們,這樣做是錯誤的。應該儘早糾正孩子講髒話的行為,但是在糾錯的時候不要反應過激,否則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說這些話很有意思,反而會加重這些行為。

我們應當讓孩子知道如何去表達情感,使其學會文明有禮貌的方式正確的進行宣洩。

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嚴肅的制止,讓孩子明確知道這樣做不對。這才是進行家庭教育的正確方法,當然如果家長不重視學前教育,那麼孩子的壞習慣肯定會根深蒂固,以後很難改正。

2. 受環境影響沒禮貌

孩子上學以後將進入集體生活,那時候他們的行為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身邊的小朋友如果存在不禮貌的行為,那麼孩子也會跟著學習,就這樣壞習慣一天天的便形成了。

家長發現孩子存在不禮貌的行為時,應該及時指出錯誤,而不是像案例中的家長那樣給孩子找各種藉口。

因為孩子小時候並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們沒有分辨能力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學前教育要家長親自在家做到位,這樣孩子以後入學才能給他人留下禮貌、文明的印象,周圍的小夥伴也喜歡與之交往。

3. 太過溺愛導致孩子很自私

如今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了,他們從小受父母的寵愛,吃的、用的全都由一個人獨享。由於從小就不會分享,長大之後也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做事只為自己考慮,從來都不顧他人的感受。

愛孩子可以,但是我們不應該孩子造就這種性格。日常生活中應該教會孩子分享,讓他們學會感謝父母、師長,從家庭教育中逐漸滲透感恩的教育。

孩子所有的行為習慣都和家長平時的行為有關,我們在教育孩子之前應當做好自我反省,這樣才能陪伴孩子一塊成長。專注於孩子的學前教育,才能趁早培養好習慣,提早杜絕其骨子裡的惡習。

你家孩子小時候存在壞習慣嗎?當時你是如何幫他改正的呢?可以在下方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育兒經驗。

相關焦點

  • 華安縣實驗幼兒園:杜絕飲食浪費從娃娃抓起
    新學期以來,縣實驗幼兒園積極組織開展光碟行動,引導幼兒珍惜糧食,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努力做到良好的習慣從娃娃抓起。  日前,記者在縣實驗幼兒園看到,志願者利用家長接送孩子入園的時機,向家長們發放提倡勤儉節約的宣傳單。
  • 杜絕孩子痴迷手機需從娃娃抓起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孩子渴望擁有手機呢?為什麼會有許多孩子痴迷手機呢?筆者不由地想到這樣一種真實的情形:一個三四歲的娃娃,獨自坐在椅子上,一雙小手抓住手機,入迷地看著、看著……這種情形在現實生活中時時、處處可見。
  • 杜絕幼兒園「花式收費」
    日前,有媒體調查發現,不少地區的幼兒園存在各種「花式收費」。比如,孩子如果一個月不來幼兒園,需要交「佔位費」,而且每月學費越高所收「佔位費」越高。此外,還有培訓費、旅遊費、軟體費、接送卡收費……名目繁多的「花式收費」,讓不少家長苦不堪言。  幼兒園亂收費,國家早已明令禁止。
  • 西方概念幼兒園遍地開花 專家熱議構建本土課程體系
    主辦方供圖「文化自信需要從娃娃抓起,但拿什麼從娃娃抓起?主要還是文化和課程,課程質量涉及到學前教育的質量問題。」霍力巖在論壇主旨報告中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優秀的學前教育工作者就在朝著建構有本土特色的幼兒園課程努力,如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那個時候就提出幼兒園不應該有外國病、富貴病等問題,同時展開了本土化探索之路。但中國的幼兒園課程體系到今天也沒有建立起來。
  • 學前教育出新規,幼兒園禁學小學教材
    無論是不是家長,都會聽過幾句和學前教育有關的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上一個好的小學,並且在進入小學以後就能保持優勢,成為老師喜歡的「優等生」。很多家長都會將自己的孩子送到私立幼兒園,因為私立幼兒園雖然學費比較昂貴,但這些幼兒園提前教一些小學知識內容,
  • 瀘水:教育公平從學前教育抓起 一村一幼實現全覆蓋
    結合農村生活特點,幼兒園每天上午10時開園,下午16時閉園,招收的孩子都來自周邊村組。上了一段時間的幼兒園,孩子們的變化讓家長們很欣慰。,每天早上,曹餘良要在孩子們進園之前把落下的樹葉打掃乾淨。村民褚小忠說,從家到幼兒園只需要一分鐘,上午10時30分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能去幹活了。
  • 成都:幼兒園實施課程管理 杜絕個別幼兒園超前教學
    針對不少家長關心的「實施幼兒園課程建設和管理後,對幼兒教育會發生什麼改變」這一問題,記者獲悉,規範幼兒園課程管理以後,成都市幼兒園按照本園的課程體系進行保教活動,科學進行幼小銜接,可杜絕個別幼兒園超前教學,提前教授小學相關知識的現象,真正實現小學起始年級按課程標準進行「零起點」教學。
  • 杜絕餐飲浪費 從娃娃抓起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並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番禺區幼兒園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深入開展「文明餐桌行動」,引導小朋友從小養成愛惜糧食、文明餐飲的習慣。記者走訪番禺區鳳凰幼兒園了解到,為了營造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氛圍,鳳凰幼兒園多渠道、多形式宣傳文明節儉理念。
  • 萊州市「四個淨化」杜絕幼兒園「小學化」
    萊州市教體局始終高度重視學前教育工作,深入貫徹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通過多項舉措大力推進幼兒園規範辦園行為,全面實施科學保教,杜絕幼兒園「小學化」。一是提高認識,淨化理念。
  • 十條呼籲,國醫啟蒙中醫特色健康主題幼兒園建設
    1、愛中國,愛中醫,愛健康,中醫從娃娃抓起,健康從娃娃抓起。堅定中醫特色現代化幼兒園建設的信心。這是中醫藥文化自信的必然,是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必需,是中國特色學前教育發展創新的題中之義。2、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一切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中醫健康教育活動要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及其需求。
  • 倡議書|杜絕餐飲浪費 從一點一滴做起 堅持節約資源 從你我自身抓起
    倡議書|杜絕餐飲浪費 從一點一滴做起 堅持節約資源 從你我自身抓起 2020-08-24 1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浪費可恥 節約為榮」 平川區幼兒園:厲行節約從娃娃抓起 良好習慣自幼兒培養
    在平川區幼兒園餐餐不重樣,每道菜都有「新花樣」,科學的搭配,精心的烹飪,讓孩子喜歡上這裡的飯菜,碗裡的飯每次都吃的乾乾淨淨。同時,老師也會根據每個孩子的飯量不同,差別化盛飯。,尤其在幼兒進餐這一方面我們是非常注意的,有的孩子在家裡有撒飯倒飯的現象,到我們幼兒園以後,我們老師進行觀察,對這樣的孩子,在就餐時我們會進行適量的盛飯,進行觀察並且及時的進行調整。
  • 我的孩子不上幼兒園 80後父母另類學前教育
    在夠年齡上幼兒園逐漸成為潮流大趨勢,以及家長對學前階段教育越來越重視的背後,這一群「少數派」的80後父母為何選擇這樣的另類學前教育,這種教育方式又有哪些優缺點?昨日記者通過走訪了解了家長及幼兒園多方的觀點。
  • 斬斷伸向學前教育的黑手
    改革開放以來,富起來的國人有條件重視學前教育了,「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窮也不能窮教育」「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理念深入人心,把人生的起跑線前移到幼兒園成了越來越多國人的選擇。由於國家教育基礎薄弱,幼兒園「一位難求」。在「做什麼生意都不如辦幼兒園」的利益驅動下,民營幼兒園迅速火爆起來。
  • 學前教育專業:就業容易待遇一般,國家空前重視,發展前景看好
    隨著國家放開二胎政策和人們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學前教育成為孩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導致了優質幼兒園資源非常缺乏,而且國家要求要大力加強國辦和普惠性幼兒園的建設,所以幼兒教師的缺口是比較大的。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要找到一份工作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從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就業情況看,只要學生願意從事幼教工作,都可以順利就業。
  • 教育研究 | 從娃娃抓起的學前教育,要怎麼抓
    在知識爆炸和世界不確定加劇的今天,學前教育出現了兩個令人擔憂的現象:一是爆炸知識的下滲,學前教育成為各門學科的「試驗田」,什麼都從娃娃抓起,娃娃已經不堪重負;二是用21世紀的方式進行20世紀的教育,學前教育「小學化」從線下轉到線上,正在以新的形式擠壓著幼兒的活動空間和自由天地,且這種擠壓是幼兒毫無意識的。
  • 杜絕「牽繩遛孩子」政府須出手
    原標題:杜絕「牽繩遛孩子」政府須出手託幼需求旺盛而新的服務形態不斷產生,確實折射出當前我國學前教育所面臨的現實挑戰:隨著人口出生高峰的到來,各地學齡幼兒湧入託兒所、幼兒園,學前教育面臨巨大壓力。近年來,全國部分地區的在園人數高峰時甚至達到入園人數低谷時期的三倍。不過,不少地方政府已提前按計生部門預測的人口出生規模改擴建幼兒園,並不斷增加投入,提高辦園水平。
  • 用網際網路+學前教育 讓學前教育的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2017年7月4日,在山東省日照市威海路新營小學門口,400多名家長正在排隊等候,給孩子報名上幼兒園。在現場等候報名的隊伍中,上至滿頭銀髮的爺爺奶奶,下至年輕的爸爸媽媽,還有蹣跚學步的兒童。家長隊伍從學校門口一直排到校園北側,足足有200多米長。教育、入學、入託,都是老百姓最關心的熱點話題。
  • 德國家長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中德「學前教育」差別在哪裡?
    其實,在中國,這種「輸在起跑線」的教育形式是在近幾年才慢慢形成的,大多數的家長都是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有多麼的優秀,而自己的孩子總是比不過別人,通過這種教育的攀比,才導致了不敢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這種當今流行的教育方式。哪怕是孩子在上幼兒園,也要總娃娃抓起,不敢讓孩子落下一點點。
  • 幼兒園老師給孩子打針吃藥有了美國版,學前教育緣何安全醜聞頻發?
    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就打針吃藥。這不禁讓人想起去年年底相繼發生的攜程、紅黃藍虐童事件。1.入園難、入園貴,學前教育受重視程度較低我國整體的宏觀環境來看,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開放以來,帶來人口利好,適齡兒童急劇增加。國家衛計委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全國符合全面兩孩政策條件的夫婦約有9000萬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