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兒時無知可以被原諒,為人父母應從小學會教育他們,讓其懂得道理,這樣日後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可有些家長總是不把教育當回事,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以後他們自然會懂。其實並不是大家想的這樣,家長不教會孩子他們根本無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我們應該立馬糾正,這樣才能幫其從小養成好習慣。
我們小區裡有個孩子叫小壯,他長的肉嘟嘟的很可愛,但是一張嘴大家就會很厭煩他了。在剛搬進小區的時候,我並不知道這孩子的習慣,直到有次帶我家孩子去樓下玩。
那天傍晚很熱鬧,不少家長都帶著孩子在下面玩鞦韆。大家剛開始井然有序的排隊玩,可小壯來了以後就變了。
他徑直走到鞦韆旁直接推了推上面的小女孩說道:"上一邊去,讓我玩會!"按理說遇到這種事情家長都會上前阻攔,沒想到他的媽媽卻在旁邊無動於衷。
小女孩的媽媽拉開了小壯,"你這孩子沒看到別人都在排隊嗎?怎麼這樣沒禮貌!"周圍的孩子家長都圍了過來,紛紛指責起小壯的無禮行為。
"我家孩子這麼小當然不懂事了,你們做大人的也太計較了吧?""孩子不懂更應該教育了,看來是你這個做媽媽的太失職。"眾人都隨聲附和,小壯媽見寡不敵眾就趕緊帶孩子回家了。
從那以後家長都教育自己的孩子離小壯遠點避免受傷,我也不允許自家兒子和他玩了。
後來聽兒子講,他在學校也因為太沒禮貌受到大家的排斥,老師也因此多次找過其家長,可對方還是不當回事。
很難想像這孩子以後會養成怎樣的惡習,小時候的錯誤不糾正,長大以後家長想管都沒辦法了。
家長們應知道自己的責任,發現孩子存在不正確的行為時應當及時糾正。特別是下面這幾種錯誤萬萬不能縱容,否則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發展。
1. 受家長影響,開口就說髒話
在孩子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很多家長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很喜歡模仿周圍的人說話。
孩子剛開始並不知道語言的意思,所以不論是什麼樣的語言孩子都會進行模仿。有些家長平時總是有一些不好的口頭禪,孩子在耳濡目染下難免會學,平時便會說出一些髒話了。
要知道此時孩子並不知道這些話的真正意義,不過家長不能因此不告訴他們,這樣做是錯誤的。應該儘早糾正孩子講髒話的行為,但是在糾錯的時候不要反應過激,否則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說這些話很有意思,反而會加重這些行為。
我們應當讓孩子知道如何去表達情感,使其學會文明有禮貌的方式正確的進行宣洩。
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嚴肅的制止,讓孩子明確知道這樣做不對。這才是進行家庭教育的正確方法,當然如果家長不重視學前教育,那麼孩子的壞習慣肯定會根深蒂固,以後很難改正。
2. 受環境影響沒禮貌
孩子上學以後將進入集體生活,那時候他們的行為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身邊的小朋友如果存在不禮貌的行為,那麼孩子也會跟著學習,就這樣壞習慣一天天的便形成了。
家長發現孩子存在不禮貌的行為時,應該及時指出錯誤,而不是像案例中的家長那樣給孩子找各種藉口。
因為孩子小時候並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們沒有分辨能力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學前教育要家長親自在家做到位,這樣孩子以後入學才能給他人留下禮貌、文明的印象,周圍的小夥伴也喜歡與之交往。
3. 太過溺愛導致孩子很自私
如今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了,他們從小受父母的寵愛,吃的、用的全都由一個人獨享。由於從小就不會分享,長大之後也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做事只為自己考慮,從來都不顧他人的感受。
愛孩子可以,但是我們不應該孩子造就這種性格。日常生活中應該教會孩子分享,讓他們學會感謝父母、師長,從家庭教育中逐漸滲透感恩的教育。
孩子所有的行為習慣都和家長平時的行為有關,我們在教育孩子之前應當做好自我反省,這樣才能陪伴孩子一塊成長。專注於孩子的學前教育,才能趁早培養好習慣,提早杜絕其骨子裡的惡習。
你家孩子小時候存在壞習慣嗎?當時你是如何幫他改正的呢?可以在下方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