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概念幼兒園遍地開花 專家熱議構建本土課程體系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中國幼教年會西部峰會25日閉幕。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6月25日電 (記者 馬海燕)「你的幼兒園圖書區裡是不是有70%以上的圖畫書是引進版?」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霍力巖如此詢問參加中國幼教年會西部峰會的幼兒園園長老師們。接下來還有一個問題是:近些年來,蒙臺梭利、雙語國際各種西方概念的幼兒園在中國遍地開花,又有多少真正發揮了作用?

由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等機構主辦的這場峰會25日落下帷幕。在為期三天裡,峰會設置了9個平行會場,共計77場報告分享。構建具有中華文化底蘊的幼兒教育課程標準和體系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

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李天順演講。主辦方供圖

「文化自信需要從娃娃抓起,但拿什麼從娃娃抓起?主要還是文化和課程,課程質量涉及到學前教育的質量問題。」霍力巖在論壇主旨報告中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優秀的學前教育工作者就在朝著建構有本土特色的幼兒園課程努力,如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那個時候就提出幼兒園不應該有外國病、富貴病等問題,同時展開了本土化探索之路。但中國的幼兒園課程體系到今天也沒有建立起來。

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周念麗也提到:現在能夠吸引家長的幼兒園關鍵要素是雙語、外國人的面孔,名字都起的是哈佛、劍橋,這恰恰是文化自信上的缺失。

「怎麼樣能夠建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幼兒園課程體系?」霍力巖說,至少涉及四方面內容:核心價值、內容框架、方法體系、評價取向。這四個方面都跟老師緊密相關。所以辦好學前教育,一定要重視由各位園長和老師去推動幼兒園課程建設。

而幼兒園課程體系又與小學截然不同,多位專家都表示要杜絕提前化、小學化。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李天順認為,提升學前教育的質量水平,要加強內涵建設,既不能簡單照看孩子和領著孩子單純玩耍,也不是簡單說教,要用幼兒教育規律辦幼兒教育,加強課程資源建設,開展豐富適宜的教育活動,化幼兒教育於無形。

「尊重兒童的課程應該是遊戲化的,但是簡單的課程遊戲化也有問題。看似遊戲,是片斷的遊戲,不是系統的遊戲設計;看似是遊戲,是放羊的遊戲,不是教師有意圖設計的遊戲。」霍力巖說,真正好的遊戲第一步是讓兒童產生興趣,第二步初步體驗,第三步讓孩子主動探究,第四步是合作分享。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把幼兒園當成孩子進去玩玩遊戲就行了,太短見了。培養幼兒具有與其他人進行平等合作與競爭的態度、品格、視野和能力,才是幼兒園教育的核心要義。

周念麗也認為,幼兒園課程要做「有根」和「有魂」的中國學前教育,每一個活動後面都意味著價值判斷,因此需要科學設計和良好實施。(完)

相關焦點

  • 努力構建中國特色的STEAM課程體系—新聞—科學網
    2017年,我國頒布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修訂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尚在修訂之中,從已經頒布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以及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進展來看,集中體現出育人為本、素養為核、情境為場、問題為綱、技術為翼等價值取向和發展趨勢。
  • 對構建幼兒園園本課程的思考
    一 構建園本課程應重視環境資源 近年來,幼兒園進行園本課程開發有較成功的案例,也有許多幼兒園盲目模仿跟風、趕潮流,將課程建設形式化,還有些幼兒園急功近利,將園本式的教育異化成特色技能的培養和特色課程的開設,對幼兒進行某一方面技能的強化訓練。
  • 青少年生涯輔導體系構建
    借鑑西方和本土化的生涯輔導理論,分析青少年生涯輔導的影響因素,探索建立青少年生涯輔導體系,找到個人和社會發展的契合點,有助於提高青少年生涯適應力,為國家制定分層次生涯輔導標準提供參考。【關鍵詞】生涯輔導 青少年 本土化【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生涯輔導在世界各國都備受重視,它可以引導個人在正確認識自我的基礎上規劃人生,實現自我價值。縱觀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教育發展史,不難發現他們的生涯輔導教育在近百年的思考、探索和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完善的生涯輔導體系。
  • 社會科學概念的雙重構建模式
    許多學者認識到,必須擺脫對西方政治學知識的依附,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學話語體系,提升中國在國際政治學界的話語權。隨著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有學者認識到,要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學話語體系,必須以構建本土化的概念體系作為出發點。例如,徐勇教授指出:「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是一座大廈。要構建這樣一座大廈,需要從概念著手。」
  • 團大數據揭秘瀋陽美食圖譜:本土品牌「遍地開花」 「她」經濟成最...
    本土品牌酷公社Pizza斬獲口味、環境「雙料冠軍」,同時陳火鍋古韻風在環境上廣獲好評,成為TOP1。彩電塔、東中街、北站/市府成為瀋陽最「圈錢」商圈,登頂瀋陽人最愛打卡的商圈前三名。本土品牌「遍地開花」,快餐炸雞線上最「火熱」《報告》顯示,瀋陽在線餐飲訂單量排名前三被本土品牌大面積「佔領」,邵匯大蝦、陳火鍋等遼寧餐飲品牌均榜上有名。
  • 新時代實踐民俗學理論與本土話語體系構建
    如何通過民俗研究,將這種關乎人類知識的公共議題,以本土話語表達出來,並提出中國方案,是當前中國民俗學學科建設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從文本到生活:當代民俗學的實踐轉向當代社會科學的實踐理論轉向,為實踐民俗學本土理論及話語體系構建奠定了基礎。
  • 學校特色課程體系:怎樣構建與發展?
    教師,只能關注一門學科的問題,但是,作為校長,必須關注學校的課程體系問題。這涉及學校能否貫徹方針,能否實踐校長的辦學哲學。啟發:頻繁的考試,不可能讓老師實踐選修課程。大學課程超前實施,搞形式主義。沒有統整性,實現不了辦學理想。啟發:我們的教育必須為我們的政治服務,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 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 增強國際影響力話語權
    因此,推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要注重綜合性,要多維度、多學科地看待問題、聯合攻關、協同推進。 要有本土意識,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我們的話語體系首先要立足於中國的國情,著眼於繁榮發展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以中國的實踐為本位。
  • 愛貝迪STEM+以本土化解碼構建未來教育新格局
    拒絕「拿來主義」,致力教育本土化探索STEM教育起源於美國,集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多領域綜合教育於一體,在西方國家已步入相對成熟的發展階段。
  • 課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養體系構建
    本文通過梳理「核心素養」的發展歷程,分析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徵與價值取向,嘗試提出學生核心素養體系建構的思路:橫向整合,融會貫通學科素養;縱向銜接,構建垂直教育體系;整體推進,同步實施課程改革;分級測評,完善質量評價標準。
  • 中國社會科學網:「構建中國特色社會學學科話語體系」學術研討會舉行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上海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廈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以及《社會科學輯刊》編輯部的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學學科話語體系構建」、「中國社會學的實踐創新」等議題展開研討,氣氛熱烈、成果豐碩。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學學科話語體系  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學學科話語體系構建問題,專家們集思廣益、討論熱烈。
  • ...樂高教育STEAM基礎教程》,樂高教育不斷構建全校STEAM課程體系
    發布《樂高教育STEAM基礎教程》,樂高教育不斷構建全校STEAM課程體系 作者:那子 發布時間: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符號學體系
    20世紀60年代,索緒爾的符號學體系藉由結構主義的繁榮而成為顯學,但在70—80年代後結構主義產生後,皮爾斯符號學逐步代替索緒爾模式成為當代符號學的基礎。迄今,西方符號學研究已經形成了各種理論體系和研究流派。而中國的符號學研究則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才逐漸展開。儘管如此,我國在符號學研究方面的迅速發展和進步不可小覷,無論從「質」的方面還是從「量」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 西方公共治理理論體系的構建及對我國的啟示
    西方公共治理理論體系的構建及對我國的啟示 2017年04月24日 10:41 來源:《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作者:韓兆柱 翟文康 字號 內容摘要:
  • 構建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課程體系
    其主要原因在於部分高校課程設置沒有真正實現圍繞職業能力及崗位需求構建,且缺乏科學長遠的規劃,難以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課程是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最基層的單位,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和保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必須在應用型課程體系構建及課程教學中才能得以落實。地方本科高校應依據現實需求,關注職業崗位需求,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學科課程知識為基礎,構建應用型課程體系。
  • 幼兒園課程中的關鍵經驗與關鍵概念
    在涉及幼兒園課程的話語系統中,「經驗」和「概念」是兩個經常會出現的詞彙,諸如「圍繞幼兒的經驗展開活動」「在幼兒經驗的基礎上發展課程」「在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抽象為概念」「讓幼兒掌握數概念」等等。  在幼兒園課程中,雖然「經驗」和「概念」難以絕然區分和隔離,但是「經驗」更多與幼兒園遊戲(玩)關聯,「概念」則更多與幼兒園教學(教)關聯。  在幼兒園課程中,之所以經常採用「關鍵經驗」和「關鍵概念」這樣的詞彙,是因為幼兒可以接觸到的「經驗」和「概念」太多、太雜。
  • 南京曉莊學院構建優質課程體系 培養卓越音樂師資
    原標題:南京曉莊學院構建優質課程體系 培養卓越音樂師資近年來,學院又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OBE理念為引領,緊密結合江蘇乃至全國基礎音樂教育對卓越音樂師資培養的需求,在長期的實踐積累中,構建出了富有實效的卓越音樂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所培養的學生多次在師範生技能大賽及基本功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畢業生入編率高,受到各中小學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 「活教育」:源自文化傳統的幼教新課程
    這套課程的第一批成果就是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活教育』課程叢書」,本文則以其中的《「活教育」中的食育》作為重點來進行評述。    最早把食育引進到中國的是李澤華醫生,早在2002年她就撰寫了《日本的兒童「食育」》,文章介紹了日本健康教育專家正木健雄的觀點——在育兒學中,除德育、智育與體育外,還應進行「食育」,因其具有促進兒童心身健康發育的超常作用。
  • 陳思宏 | 幼兒園「樂享」課程的建構與實踐
    2019中國幼教公益論壇西部峰會,邀請到了成都市天府幼兒園園長,成都市優秀青年教師,成都市青羊區學科帶頭人,青羊區家庭教育優秀專家志願者陳思宏園長,以「幼兒園「樂享」課程的建構與實踐」為議題,與參會代表們講述了天府幼兒園課程建構的點點滴滴。
  • 園本課程改革,離不開真實生活、本土文化和多元共生!
    圖片來自廣州道禾幼兒園01 /幼兒園教育的未來在哪裡?以兒童發展為核心理念的幼兒園課程改革方興未艾,一個階段刮一陣風,一個時期掀一波浪,不斷創造新名詞,不停學習新概念,引入國外的新課程。沒完沒了、博人眼球的幼教創新屬實令人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