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24日 10:41 來源:《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作者:韓兆柱 翟文康
字號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韓兆柱(1965-),燕山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管理學博士,燕山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論與實踐,河北 秦皇島 066004;翟文康,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5
內容提要:西方公共治理的五大前沿理論有共性也有差異,這種差異性並非是對立之存在,而是互補之存在。新公共服務理論在理念層面上,突出服務理念;網絡(化)治理理論在治理結構方面,強調網絡結構;整體性治理理論在治理方式方面,提倡整合或合作的治理方式;數字治理理論在治理工具方面,主張大數據技術或智能化治理;公共價值管理理論在治理目標或使命方面,認為創造公共價值將是未來的方向。因此,我們應將治理的理念、結構、方式、工具、使命等層面的優勢整合起來,構建西方公共治理理論體系,發揮出整體優勢,理論群優勢。這一理論體系的構建既能反觀我國當前的治理背景、設計出合理的治理方案,又能在理念、結構、機制、工具、目標層面啟發我國國家治理體系構建。
Five frontier theories of the western public governance have commonness and differences; the differences are not the opposite of existence,but the existence of complement.The new public service theory,on the surface of the concept,highlights the service concept; Network governance theory,in terms of governance structure,emphasizes the network structure; Holistic governance theory,in terms of governance,promotes integration or cooperation governance; Digital governance theory,in terms of governance tools,claims data technology or intelligent of management; Public value management theory,in terms of governance goal or mission,thinks creating public value will be the direction of the future.Therefore,we should integrate the concept of governance,structure,methods,tools,and mission to build the west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system,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whole and the theory group.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theory system not only reflects China's current management background and designs a reasonable management plan,but also inspir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ance system in our country in the concept,structure,mechanism,tools and goal levels.
關 鍵 詞:公共治理/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論/理論體系 public governance/western public governance frontier theory/theory system
標題注釋: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京津冀生態治理中的府際關係研究:基於整體性治理的分析框架」(16BZZ076)
一、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論的產生與變革
歷史是按照時間脈絡發展的,具有繼承性,公共行政學理論也是如此,它的演進就是一部承上啟下的變革史。就西方公共治理五大前沿理論而言,它們的產生有其特殊的背景,每個理論也有一個變革過程。
(一)西方公共治理理論產生的背景
1.社會轉型背景:全球化、後工業化
社會的轉型意味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和治理方案的轉變,新型社會形態的到來需要一種新型的治理方案,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論的產生正是在這種社會轉型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關於社會形態及其變遷,丹尼爾·貝爾提出了前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後工業社會三種形態,而筆者認為,目前我們正處於工業社會向後工業社會變遷的時代,即處於一種後工業化進程中。從管理方式上來看,是從統治向管理再向治理的轉變過程,「導致人類政治生活從統治走向治理的因素無疑是多種多樣的,經濟全球化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因此,從社會轉型的角度觀察,構成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論興起的背景正是全球化與後工業化。全球化、後工業化導致了我們的社會多種元素的變化,對社會治理方案的創新帶來了挑戰、提出了新要求。風險社會的來臨是一種挑戰,它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係都處於風險之中,生態問題、自然災害的頻發的原因中人為因素增多,導致人類所生活的自然帶來了風險;傳統的控制、管制模式壓抑人性,人與人的關係複雜化,利益多元化,聯繫緊密化導致人類之間的關係敏感化,風險因子增加。這種挑戰告訴我們,一種新型的治理理念必然呼之欲出,即服務的理念。服務導向的社會治理方案能夠重建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降低這種風險。從理論形態上看,標誌著開放、複雜理論的到來,正如埃德加·莫蘭講到,「對人類的一個封閉的、片段的和簡化的理論的喪鐘敲響了,而一個開放的、多方面的和複雜的理論時代開始了」[2],由此可見,單一、封閉的理論已經不適應這個社會,傳統公共行政理論、新公共行政理論、新公共管理理論只能在過去屬於它們的那個時代起作用,社會轉型呼籲多元的、複雜的理論,即社會治理理論體系的構建是趨勢。總之,在全球化、後工業化進程中,社會在轉型,社會元素在變遷,是從單一到多元、簡單到複雜、穩定到不確定性、秩序到無序、可預測性到不可預測性的變化,這種轉變催生著新的社會治理方案的建構,所激蕩出來的是服務理念和公共治理理論體系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