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傢伙有「戀物情結」,要不要幹涉?

2020-10-16 育兒百寶箱

你會發現,很多寶寶在入睡前或者需要被安撫的時候,都喜歡抱著一個毯子、一個泰迪熊、媽媽的衣服等等。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過渡對象」,大約一半左右的寶寶會在6到12個月大的時候產生這種現象。

隨著寶寶從完全依賴於他人的狀態逐步過渡成為一個擁有自我意識的人,那些物品(以下統稱為「安撫物」)可以幫助寶寶渡過這個時期。


為什麼寶寶會「戀物」呢?

一般而言,寶寶喜歡的安撫物,都是聞起來摸起來看起來特別熟悉的物品。它們對於寶寶來說,就是自己的家和爸爸媽媽的一個便攜的寄託載體,這會讓他們在獨自面對外界陌生的環境或者情形時感到安全和舒適。

無論是破舊的毛絨狗,還是「經典」的毯子,再或是絲質的枕頭,寶寶們喜歡的這些安撫物通常都是柔軟可愛的,拿著它們會讓寶寶感覺很舒適。

安撫物對寶寶有什麼幫助呢?

在寶寶面臨壓力或者是過渡時期時,比如寶寶開始上幼兒園、寶寶外出旅行,毛絨小熊和毛毯都可以幫助寶寶自己平靜下來。不過,為了降低SIDS(嬰兒猝死症候群)發生的風險,一歲前請不要讓寶寶和毛絨玩具或者是毛毯一起睡。



除了毛毯和毛絨玩具等等,寶寶們喜歡的安撫物有可能會是一些出乎大人意料之外的物品,比如:遙控器、沐浴海綿、積木、媽媽的絲質睡衣、橡皮鴨、衣服上的軟緞標籤、吸塵器附件、密碼鎖、編織的地毯、玩具車、梳子等等。

通常,寶寶選擇任何讓自己舒適的物體都是可以的。只要確保物品上沒有小的可拆卸部件,因為有可能會造成窒息危險。

寶寶什麼時候不再依戀安撫物?

這種依戀可能會在18至24個月大時達到頂峰,然後逐漸減弱。一旦孩子對社會的認識提高了(例如,當他們開始上幼兒園時),他們就會知道大多數孩子不會一直隨身攜帶毛毯或毛絨玩具,這樣他們就會決定不再依戀安撫物。如果寶寶自然地捨棄了安撫物這樣當然很好,但是也沒有必要讓寶寶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強迫他捨棄掉。



不過,如果想讓寶寶在某些情況下將安撫物留在家中,比如你們要去門口小公園玩,則可以建議寶寶將安撫物留在家裡。寶寶這時可能會有些擔憂和猶豫,但是他們最終會因為有爸爸媽媽的陪伴而同意的。

寶寶可以過分依戀安撫物嗎?

在大多數情況下,寶寶並不會過分依戀安撫物。並且,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有安撫物陪伴,其實並沒什麼錯。很多兒童甚至是成年人,對於他們小時候喜歡的安撫物會有很多記憶。即使你的孩子帶著他的安撫物去學校,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當孩子開始上學時,這種對於安撫物的依戀也會逐漸消失。

當然這也有一些例外,如果年齡較大的孩子或者是青少年在壓力大的時候仍然非常依戀安撫物,並且在沒有人的環境下很難平靜下來,那麼這可能是人格障礙的徵兆。

同樣的,如果孩子到處攜帶汽車或玩具火車之類的物體,並且一遍又一遍地痴迷於做一件特定的事情,不理會你,也不與你互動,那可能是自閉症的早期徵兆。如果對此有任何的擔憂,可以諮詢專業的醫生獲得幫助。



寶寶沒有安撫物,正常嗎?

對於孩子來說,沒有安撫物絕對正常的。大約一半的孩子擁有安撫物,而另一半孩子則沒有。這類孩子可能會發現其他疏解壓力的方法,例如吮吸拇指,拉扯頭髮或凝視牆上的特定部位。

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擁有安撫物?

如果安撫物對於寶寶來說很重要的話,那麼最好提前為可能無法使用安撫物的情形想好對策,例如安撫物需要清洗或者是弄丟的時候。大部分孩子似乎對於安撫物有第六感,即使替換成一個新的,他們仍然可以發現與原來的不同。

所以,建議從一開始就將幾個相同的安撫物輪流替換。例如,可以將一條安全毯切成幾塊,或者購買多個相同的物品。如果可以的話,引導孩子喜歡上一個方便清洗的安撫物也是很好的。不過不要經常清洗,務必在保持衛生與保持物品特彆氣味和質地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



如何引導孩子擁有一個安撫物?

通常,孩子會自己去培養起對安撫物的依戀。你可以將你想讓孩子依戀的安撫物帶去一些新的場所,例如打預防針的時候,這樣孩子會因為你在場而將這個依戀物與你聯繫起來,當你不在的時候,會將這個物品用來撫慰自己

。如果孩子表現出對安撫物並不感興趣,也不要強迫孩子,有些孩子會用其他方式來安撫自己。如果孩子擁有幾個不同的安撫物,那麼孩子可能會將不同的安撫物與特定的情況聯繫起來。例如,一個要帶到公園玩耍,另一個用來陪伴睡覺,安撫物的數量通常最終會減少到一兩個。

我們的孩子會在生活的不同階段找到不同的自我放鬆方式。當孩子擺弄安撫物的時候,與我們感到無聊或在社交上感到尷尬而拿起手機時,並沒有什麼不同。

相關焦點

  • 寶寶出現戀物情結怎麼辦?樹袋寶寶來支招
    還記得之前一個親戚家的孩子,兩三歲的時候手裡總喜歡拿著一個毯子,不管是在家還是去親戚家,總喜歡抱著這個毯子,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就是寶寶的戀物情結。由於寶寶戀物情結的存在,所以對許多父母來說,要抽掉寶寶的奶嘴、舊毛毯、枕頭,可以說是一項艱巨的工程。
  • 傅園慧隨身攜帶「摸摸」,孩子的戀物情結,家長應該怎麼辦
    很多大人都叫戀物情結與戀物癖的易混淆。,如果沒有那個娃娃就沒有辦法睡覺,其實這只是一種戀物情結,在孩子兩歲之後,這種情況就沒在出現過了。」與「戀物癖」的不同1、戀物情結戀物情結只是孩子的一種情感依託,也不會對此產生習慣。
  • 寶寶居然也會有「戀物情結」?背後原因竟然是家長做錯了…
    很多寶寶都有戀物的習慣,比如有的寶寶4歲了還要含著奶嘴,有的寶寶在幼兒園午睡必須要帶著自己的小被子,有的寶寶必須抓著媽媽的頭髮才能睡覺……如果你把這些東西從寶寶身邊拿走,寶寶就會大吵大鬧。 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嗎?寶寶為什麼會有戀物情節?家長要不要糾正制止呢?如果你也有這些疑問,那就繼續看下去吧!
  • 24歲傅園慧「摸摸帶」不離身,孩子有「戀物情結」,父母該咋辦
    其實傅園慧的這個「小怪癖」無傷大雅,並不會對其日常生活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那麼家長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有「戀物情結」這樣的「怪癖」應該怎樣做,需要制止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孩子為什麼會有「戀物情結」。
  • 孩子入睡要抱娃娃、摸被子,出現這些「戀物」行為父母要反思
    而且他們清楚的明白,這些物品和媽媽還是有不同之處的,因為這些物品和媽媽不同,孩子可以隨時控制它,決定什麼時候使用它,以此減少對媽媽的依戀。以上這五點都是造成孩子「戀物」的原因,父母一定要清醒的對待這一問題。03.孩子「戀物」需要糾正嗎?有的父母會擔心,孩子戀物會不會影響身體正常發育。其實,戀物情結是孩子心理髮育的正常過程。隨著時間的增長、年齡的增加、人際交往面的擴展,大多數孩子就會慢慢不再依戀這些物品。
  • 24歲傅園慧「摸摸」不離身,娃的戀物情結咋破?三點父母需注意
    家長對於這樣情況,不要太過擔心孩子這樣是得了某種怪病,一般來說,孩子不離身,非常喜歡的東西被稱之為「依戀物」,這跟戀物癖不是同一種概念。>(1)懂得尊重孩子的隱私當發現自己的孩子有戀物情結時,很多父母覺得這個習慣不好,會用比較強勢的態度或者手段讓孩子改掉,可是這樣做,會讓孩子覺得不舒服,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生活,所以家長要尊重孩子,讓他們知道你能理解他的感受。
  • 24歲傅園慧「摸摸帶」不離身,孩子有戀物怪癖,家長要阻止嗎?
    如果孩子只是表現出,對某個物品的強烈依戀,例如一條褲子、一個玩具、甚至是一條毯子,並沒有觸及到其他方面,也沒有表現出超過一般常識的認知,那麼這種「戀物情結」是可以接受的,不需要過多幹預。出現這種情況的戀物,多是孩子缺乏家人陪伴造成的,也有少數情況是孩子單純的喜歡,內心養成了依賴,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多多陪伴,給足孩子安全感。
  • 孩子枕頭、小被子不離手,「戀物情結」的真相是……
    其實,這種「戀物情結」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在6個月時,孩子會出現戀物行為,這時,他們十分依戀媽媽的乳房,因為媽媽是他們安全感的來源。2歲以前,是孩子建立愛和信任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孩子會通過與身邊人的接觸來獲取安全感。如果父母不在身邊,他們的這種依戀情緒就會寄托在物品上。
  • 「戀物情結」別強制戒掉,循序漸進為佳
    "不僅如此,孩子也沒有怎麼去跟其它小朋友玩,有集體遊戲的時候,你家孩子就座在一邊,一個人抱著奶瓶在一邊坐著。"然後我只能跟老師說:"老師,我回家教育一下孩子吧"。孩子放學回來後,我跟孩子說:"兒子,媽媽給你買了一個新的奶瓶,很好看的哦,明天你就拿這個去上幼兒園吧"孩子搖搖頭說:"不要,我只要之前那個,不要其它。"
  • 傅園慧「摸摸」不離身,孩子有戀物怪癖,父母要怎麼處理?
    前段時間,我看見她參加了一檔綜藝節目,發現她有一個小習慣,走到哪裡都不忘記身上斜挎著的一根紅圈圈,傅園慧還管它叫「摸摸」。據傅園慧爸爸透露,傅園慧小的時候喜歡摸一塊兒毛巾,長大後就變成了這根紅圈。當時,我就意識到這孩子從小到大都有戀物情結。
  • 你家孩子有「戀物情結」嗎?7歲孩子摸上癮,寶媽:碎成渣也不扔
    後來節目組就問了她的爸爸,原來她小時候就有戀物情結,但是爸爸沒有在意,直到後來她長大了,依然戒不掉這個癖好。由此可見,這樣癖好如果家長不及時加以糾正,真的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正常生活。孩子的戀物行為是怎麼回事呢?
  • 傅園慧的「摸摸」隨身攜帶:孩子的「戀物癖」,是否要戒除?
    這之後,曉雯對被單的保存力度更大,洗澡時也要將它放看得見的地方。朋友很擔心,問我這孩子是否缺少安全感,今後會不會孤僻,甚至還會有「戀物癖」?其實孩子「戀物」並不奇怪,很多父母的擔憂是多餘的,生怕自家的孩子身心發育受影響,性格上可能會內向。
  • 歐陽妮妮一條被子盤24年,孩子的「戀物」情節,家長要重視起來
    在生活中,有一些孩子會出現對一件物品有著很大的依賴性,例如每天晚上要用指定的被子蓋著,或是需要抱著自己喜愛的玩具才能夠睡著,這也被我們稱之為&34;。缺乏安全感是孩子出現戀物情結的主要原因雖然戀物情結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會有一個癖好,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但這其實反映出來的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一種現象,也是孩子出現戀物情結的主要原因。
  • 孩子一件衣服「盤」了7年,爛成渣了也不讓扔,戀物怎麼辦?
    所以,大部分有戀物情結的孩子,家長要進行一定的自我檢討,是否疏於關懷孩子,陪伴孩子等行為。,可能是出於心理問題了,特別是當孩子到了一定明事理的年齡,仍然有著嚴重的戀物情結,那麼家長應該引起重視。,家長一定要明白,孩子這一類表現大多是因為缺乏安全感的一種,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和陪伴,讓孩子感受到愛與珍惜,而不是對孩子這類戀物情結產生鄙視,這只會加重孩子戀物情結。
  • 家長要了解孩子「戀物」背後的原因
    其實,給寶寶戒安撫奶嘴很容易,首先我們要了解寶寶"戀物"背後的原因。寶寶很難戒奶嘴?"戀物"情結很正常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家長就想著要幫孩子把安撫奶嘴給戒了,看著孩子每天拿著安撫奶嘴流口水的樣子,就十分不美觀。
  • 幾個方法引導孩子正確「戀物」
    老公懷疑孩子得了「戀物癖」,所以我們也是很擔心孩子。有的孩子每天晚上都要跟玩具一起睡覺,平時吃飯、看電視都要和玩具黏在一起,沒有那件玩具,他就睡不著。對孩子的戀物情結,很多家長都顯得很著急。對有戀物傾向的孩子,家長要增加感情投入,除了用親情溝通外,還可以多準備幾個「遷移載體」。 一般來說,小孩的注意力和興趣是不太穩定的,很容易轉移,只要循循善誘,完全可以糾正。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類似的物件,豐富孩子玩耍的對象,擴展孩子的視野,誘導孩子把注意力和興趣對象朝著更廣泛的方向發展。
  • 幾個方法引導孩子正確「戀物」
    老公懷疑孩子得了「戀物癖」,所以我們也是很擔心孩子。有的孩子每天晚上都要跟玩具一起睡覺,平時吃飯、看電視都要和玩具黏在一起,沒有那件玩具,他就睡不著。對孩子的戀物情結,很多家長都顯得很著急。01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有戀物行為呢?
  • 家長學會這幾招,幫寶寶度過戀物期
    孩子睡覺一定要抱著東西才能睡著,這種行為說明孩子對某個物品有依戀情結,習慣了物品的陪伴以後,如果某一天這個物品不在身邊就會出現不適應。那麼是什麼影響了孩子對物品產生這麼大的依戀感呢?不抱東西睡不著,寶寶為什麼會有戀物情結?
  • 孩子離不開小毯子,「戀物」到底要不要糾正?
    閨蜜覺得好笑的同時,又擔憂孩子的這種行為一直戒不掉會對未來生活會有不好的影響。其實,很多家長跟達媽反映過這個問題。寶寶戀物是缺愛嗎經常看到一些文章有諸如這樣的表述「寶寶戀物,比如常抱著小毯子,是因為缺乏母親的關懷,沒有安全感……」不少媽媽看了上述言論自責不已,覺得自己這個當媽沒能一直陪著寶寶太不盡職了。
  • 孩子總喜歡隨身攜帶自己的「小癖好」,家長到底要不要阻止
    像這樣的東西有很多,有的是毛絨玩具,有的是小被子,有的是牙膠等等。那麼,孩子有這樣的小癖好,到底要不要阻止呢?為何孩子有這樣的癖好呢?然而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是得了某種病,但實際上父母不用太擔心。通常人們把孩子非常喜愛、不想離身的東西叫做「依戀物」。而「戀物癖」和普通的「戀物情結」兩者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