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親密關係,走傳統家庭結構,我們一起抵禦人生風險

2020-12-24 可無熱茶可無粥

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傳統家庭結構吧?

簡單來說就是結婚生子,組建家庭。因為除了有父母,伴侶和孩子是現在社會結構裡,離每個人最近的連接。

而且現在的人們,已經很少能從家庭以外獲得友誼和支持。情感和陪伴,也更多的只來自家庭成員。

可是,卻不知從何時開始,不婚族,悄然盛行。他們崇尚自由,崇尚快餐式愛情,不願意被婚姻束縛。他們講求個人主義,不願自己的生活被他人幹涉,也不願走進他人的生活。

01

愛情不是婚姻的產物,婚姻才是愛情的結晶。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生子了呢?

因為,婚姻是一場賭局,不是天堂,即是地獄。尤其是在各種惡性事件發生後,「每日恐婚」更是成為年輕人的口頭禪。

而且,大家都深受「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喪偶式婚姻」等等,類似的負面情緒影響。以至於,都認為低質量的婚姻生活,不如高質量的孤獨。

單身生活,起碼就算不能事事隨心所欲。但是,可以說走就走,也可以隨意安排自己的生活作息,累了,可以休息,看到喜歡的東西,也不用精打細算之後才輪到自己。

可是,年輕的時候,認為孤獨是一種享受。年老的時候,孤獨卻是一種致命的疾病。

02

《無性無愛75年,死在垃圾堆裡,21天後才被發現:勸你不結婚的人,是在害你》

這是前段時間偶爾看到的一篇公眾號文章,光看標題覺得很有衝擊力。而且,看到標題就能一下午明白為什麼勸你不結婚的人,是在害你,因為老無所依。

我們年輕的時候,喜歡自由,享受孤獨,無拘無束。我們都說結婚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結婚與否,是我們的自由。

可是,當我們越來越年長,屆時父母已離去,兄弟姐妹和周圍的朋友都有各自的家庭。而自己卻孤身一人,生病沒有人知道,起夜摔倒沒有人扶的時候。

才會明白,一個人究竟有多難熬。年輕時的豪言壯志和堅持有多幼稚,年輕時我們所認為的家庭束縛,在此時此刻又是多麼不可求。

文中提到的文章開頭,是以一部叫做《無人知曉》的紀錄片開始。講述了一名75歲的獨居老人,在家悄無聲息的死去,卻到三個禮拜以後,才被發現的事情。

繼而接著寫了幾個類似的案例,其中有普通人也有明星,都是屍體發臭才被發現的悽慘。

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年輕的時候,婚姻是感情的歸屬。可是人到晚年,夫妻之間最直接的功能和作用就是陪伴。

所以,我想說,可能婚姻生活不會按照我們心裡的劇本去演繹。但是,婚姻關係也遠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不堪和糟糕。

而且,只要我們經營得當,婚姻依舊是抵禦人生風險,最好的選擇。

03

結婚是為了成全,成全自己,成全人生。

所以,希望我們都不要被少部分的負面事件,影響自己的一輩子。雖然,這個世界上,有的人壞的讓我們想不通,但是好人也不少。

而且,要相信自己不會是一個倒黴蛋,結個婚就能丟了性命。生而為人,我們都是身懷大氣運的。

再者,有些事情,是可以防範於未然的。只要,我們平時多留心,特別是那些不起眼的細枝末節。

我們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是有的人,只要有人引路,讓他明白自己應擔的責任,和自己的人身價值。

那麼,即使沒有長進,但也不會破罐子破摔。所以,彼此之間的關係,未來的生活還是值得期待的不是嗎?

04

婚姻是否幸福,取決於夫妻雙方能不能看清楚彼此的需求,給予回應。

有些夫妻,雖然是夫妻關係。

但現實情況確是,一張床、兩個人,拿著手機,相對沉默,活在各自的世界裡。

有時候,比起陌生人還來得陌生。可是曾經也是一起無話不說走過來的。

網絡上有一句話:所以愛是會消失得對嗎?

其實,愛不會消失,但是會轉移,婚姻生活終究不只是風花雪月的愛情。

所有的轟轟烈烈,也終究會回歸平淡。而且,太多時候不是不愛,而是愛難以長久。

所以,當愛情逐漸被親情同化的時候。我們可以重新建立起夫妻之間的親密關係。

而「吸引」 是建立親密關係的第一步,也是長期維持親密關係的關鍵。

當彼此建立起了親密關係,接下來就維持親密關係。那麼,該如何來維持親密關係呢?

兩個人生活在一起,難免會磕磕碰碰,衝突也是不可避免。所以,我們可以參照以下3點來避免衝突:

1.降低期望值。

不要把預期定得太高。因為對婚姻期望越高的人,結婚之後,失望越大。

2.保持冷靜。

激勵爭吵的時候,及時叫停,彼此或是自己做幾個深呼吸,或是出門溜一圈。

3.有效溝通。

在爭吵或生氣的時候,我們要直白的說出自己生氣的點和原因。然後,就事論事。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一種交換關係,我們都希望用最小的「付出」,去獲得最大的「回報」。

夫妻之間亦是如此,而只有當兩個人能從一段關係中,獲得足夠的「利潤」,這樣的關係才能夠持續。

05

我們一生不過都在找一個可以說話的人。

古話說:養兒防老,養兒防老。

雖然說現如今的社會,不是每個有子有女的老年人,都能老年幸福,有兒孫子女日夜陪伴在身邊。

可是,結婚卻是可以填補彼此生命的空白。

正是因為現在人的生活方式,我們都腳步匆匆,我們大多都是打工人。而人身外在,獨在異鄉作為打工人的我們,鄰居不熟,沒有朋友。

留在老家的父母亦成了,空巢寡老人。可是父母,父母自然是有兩個人的組成的,他們也起碼能有個老伴說說話,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情,也還有人可以打電話求救。

然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結婚。就算只結婚不生子,或是養兒不能防老。但是能在我們生病的時候,有個人給遞藥端水,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有個人商量。

最重要的是,能有個人和自己生死相依。即使,就算最初的愛已歸為平淡,或是彼此都不曾愛過。都沒什麼大不了,也不會去計較。

因為,從青絲到白髮,一直有一個人陪在自己身邊就已經是恩賜。

有個人能時時牽掛著自己,連做個有關自己的夢,都會不放心的給自己打個電話,就已經是我們生而為人的大幸了。

結語:

雖然說,婚姻不盡完美,但是事在人為。

也雖說,客死它鄉,或是魂歸九天都沒有人會發現的機率很小很小。但是,關於婚姻的那場豪賭,我們卻有百分之五十的機會能賭贏。

所以,希望我們不要把不接納當做不將就。多給自己,也多給別人一些幸福的機會。

也不要為了那些所謂的自由,阻斷了自己幸福的人生。而且,真正的自己並非無牽無掛,無拘無束。

所以,我們不要趕別人的潮流做什麼不婚族。也不要整天將恐婚掛在嘴上,凡事都是雙面的,而且,有些婚姻的悲劇,是婚姻中的兩個人互相影響的結果。

所以,祝福我們都能遇到一個想嫁的人,也都有一個和自己想像中的婚姻生活相差無幾的婚姻。

彼此一起步入圍城,一起反覆建立起彼此之間的親密關係,彼此一起抵禦人生所有的風險。

文友們好,我是:@可無熱茶可無粥

以文會友,歡迎大家閱讀,評論和關注。

圖片皆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我們真的擁有親密關係嗎?
    丈夫找各種藉口逃離家庭,妻子焦慮和抑鬱,即便同在一個屋簷下,雙方的疏離猶如隔了一堵牆。可能很多關係走到這一步就走不下去了,但他們並沒有放棄,面對關係中的問題,調整自己,求助心理醫生,等待對方,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再嘗試,走了一條漫漫長路才度過了危機。小福和小田相約分別寫一篇文章,投給我們的「親密關係徵稿」,從各自的角度敘述了整個經過。
  • 讓離婚冷靜期拯救破碎的婚姻,用3招建立親密關係,挽回一個家庭
    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更是一個家庭的大事,關係到孩子的成長和社會的和諧,學會這3招,建立親密關係,享受幸福生活。雖然有矛盾、有分歧、有摩擦、有委屈、有痛苦……但是,我們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也有許多美好。比如戀愛時的浪漫:一起約會、看電影、旅行,第一次牽手的怦然心動……一起走過結婚的甜蜜,一起見證愛情結晶的喜悅……讓曾經的一點點美好喚回我們最初的記憶。 婚姻就是柴米油鹽,就是褪去浪漫後的一地雞毛,就看你怎麼對待它。
  • 我們都渴望親密關係
    所以,若親密關係不盡如人意,我們會面臨迷茫和失望,甚至遭遇破裂和分離,人生陷入苦惱和痛苦的深淵。而擁有美好的親密關係,能讓我們體驗到純粹的快樂,得到幸福的滋養,享受從容的人生。那麼,我們如何獲得充滿快樂和甜蜜的親密關係?有什麼辦法能解決友誼和愛情中的阻礙和難題,讓它們更好地發展?怎樣才能維持住一段親密關係,讓它不再遭遇解體和滅亡,走向幸福和持久?
  • 人們是怎麼建立起親密關係的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我們與朋友或者與戀人之間怎麼建立起親密關係的,下面我就用科學依據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喜歡的朋友們可以看一下哈。親密通常指的是親密的個人聯繫和歸屬感。人際關係中真正的親密需要對話、透明、脆弱和互惠。動詞「貼心」的意思是「陳述或告知」。當作為名詞和形容詞使用時,暗示(使人知道)的活動鞏固了「親密」的意義。「貼心」這個名詞指的是與某人關係特別密切的人。道爾頓(1959)對此進行了澄清,他討論了人類學家和民族志研究者如何通過建立親密關係網絡來獲取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內部信息」。
  • 如何維護親密關係,才能讓我們走得更遠?
    親密關係的迷人之處,在於它給我們帶來的歸屬感和充實感。親密關係不局限於愛情,也包括親情,友情等各種關係。親密關係有3大要件,影響長期親密關係的4大因素,以及維護長期親密關係,提升戀愛滿意度與持久度的5大方法。
  • 從《親密關係》中看到我們真正的需求
    所以我們要寫有信息增量的文章,還是得按一定的邏輯和結構寫圖文。至於微頭條用來鍛鍊我們講故事的能力和技巧,短小精悍且極具吸引力,這是我們爆文的目標。02在這一周裡,我們一起共讀了克裡斯多福·孟的《親密關係》,由於是外國作家的著作,其中對於親密關係的研究雖然大致上和我們所認知的形式差不多,但是在細節上,國內國外還是有著些許差異的。
  • 親密有度,才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前提
    不僅僅是夫妻之間需要建立親密關係,父母與孩子同樣需要建立親密關係,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親子關係。但是現在很多家庭的親子關係都處於不健康的狀態,不是過分依戀就是過於疏離,而這些都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失度的親密關係,影響孩子健康成長親子關係是我們來到世上的第一個人際關係,它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品質的培養、意志的磨練十分重要。
  • 《親密關係》: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有著深刻的影響
    1、維持關係的真正動機人的一生從起始開始,當然親密關係也是從家庭開始的。一個人從小的經歷是什麼樣的,從小的家庭環境什麼樣的,會絕大程度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有著深刻的影響,這是不容忽視的。
  • 社會自我主義:當代中國的家庭親密關係是怎樣建構起來的
    在本文中,我致力於論證這種新興的代際親密關係,其標誌著對中國傳統家庭文化的突破。傳統的家庭文化要求以壓迫親密關係為代價,來維持家庭作為一個聯合體的紀律、等級和效率。當前的父母-子女關係中服從關係的消失,有效地重新界定了孝順的規範。這種發展是上面所提到的「父母權威的衰落」、「個體意識的覺醒」,和「年輕人權力的增長」的繼續,而不是與之矛盾的。
  • 教會你如何建立正確的親密關係,讀《假性親密關係》有感
    只不過在我們的學習的教育體系和家庭教育中對如何培養親密關係普遍缺失,致使很多人都不知道具體該怎麼做,很多時候只是模仿一些儀式化和表面化的形式而已。 比如,我們習慣了用嘮叨表達關愛; 通過「作」來強調忠誠; 用批評來表達「我是為你好。」 諸如以上這類情緒的錯誤表達都是我們在建立親密關係路上的絆腳石。
  • 為什麼你總是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02為什麼我們總是難以建立親密關係呢?我們害怕自己的期待落空,就迴避對別人產生期待,也避免別人對自己有期待。大多數時候,寧願自己一個人安靜地待著,也不願花時間去建立親密關係。所以說,很多時候,單身是會上癮的。慢慢地,我們就徹底喪失了建立一段親密關係的能力,或者我們從來就沒有擁有過。
  • 與父母關係很差怎麼辦,怎樣擺脫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的影響?
    比如說很多學員因為受到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很多人在親密關係中無法真正的享受愛情,反而備受感情的折磨。在這種情況下必要的心理諮詢就要成為指導工作的一部分。幾年前我還是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心理諮詢師。那個時候雖然說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都能遇到,但是相比起其它類型的心理問題,家庭問題導致的心理問題對個體成長和成年後的親密關係的影響特別大。父母婚姻關係不好,自身不容易習慣親密關係。
  • 《王者榮耀》蘋果安卓可以建立親密關係嗎 蘋果安卓建立親密關係分析
    導 讀 王者榮耀蘋果安卓建立親密關係 王者榮耀蘋果和安卓不能建立親密關係,因為只有同系統,同區服的玩家,
  • 《整理家,整理親密關係》家庭破裂的原罪?竟是不會整理親密關係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親密關係,它是心理學流派當中的一個分支,也被稱作親密關係心理學,本意是指不限性別年齡的兩人和諧融洽的關係,現在大多數指夫妻。其實,在家庭中,親密關係涵蓋範圍很廣泛,包括夫妻,親子、父母。親密關係就像我們的影子,無論你在哪裡,總是能聽到、看到,或身處親密關係的漩渦。
  • 怎樣的才是假性親密關係呢?
    真正的親密關係,是兩人之間一種深刻、自由、有回應的聯結,它需要兩人的坦誠與理解、投入與付出。假性親密關係,則是兩人「貌合神離」,雖然形式上在一起,但卻共同選擇了迴避情感上的投入。雙方不自覺地達成協議,一起在情感上封閉自己,拒絕向對方敞開內心,也拒絕任何的付出。
  • 什麼是親密關係?怎麼維持親密關係?
    但所有的戀愛,都是親密關係嗎?答案是:錯。甚至可以說,從比率上看,起碼有將近一半的普通情侶之間,尚未建立起真正的親密關係。一、 怎樣的兩個人,算是建立起了「親密關係」?首先,對於「關係」這個定義,心理學家Kelly認為:兩個人之間存在影響與依賴,我們才能將之定義為「關係」。而對於「親密關係」,由Levinger和Snoek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互賴模式」,以此來進一步剖析親密關係與普通關係的不同。
  • 12星座為什麼會對建立親密關係產生恐懼感?雙魚座的原因最另類
    人際關係,尤其是一段親密關係,對一個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是,雖然我們渴望親密關係,卻又似乎對親密關係有著一種莫名的,深深的恐懼感,只不過,這種感覺也只是一閃而過,而且,我們一般也不願意說出來罷了。那麼,12星座究竟為什麼會對親密關係產生恐懼感呢?下面,就讓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吧。
  • 害怕和喜歡的人建立親密關係,怎麼辦?
    也因為這種孤獨感,莫名地在迴避所有的親密關係,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安全感。而有些時候,我們又總想去嘗試新的親密關係。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在親密關係中如此矛盾掙扎呢?為什麼沒有辦法和喜歡的人建立親密關係?如何在親密關係當中找到屬於我們的平衡呢?
  • 家庭衝突不斷如何破?探尋每個成員的心理真相,建立良好親密關係
    某個成員出現了問題,有了困擾,絕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家庭這個小宇宙自有的強大力量作用的結果。當心理問題、家庭問題出現時,要和每一位家人一起互相協作解決問題。作者卡爾·惠特克和奧古斯都·納皮爾是師徒關係,惠特克是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精神醫學教授間家庭治療師,家庭治療的開拓者。
  • 11季《摩登家庭》:維持親密關係的秘密
    在這部充滿家長裡短的故事裡,回過頭我們才發現,那些現代人一直尋找的維持親密關係的秘密,其實《摩登家庭》早就告訴了我們。 兩位爹地告訴Lily,她不需要和他們一樣,她可以有自己的喜好,這不會改變他們的關係。儘管爹地依舊無法接受的Lily愛的地獄搖滾。 在親密關係裡,人們常因為相似而被互相吸引。但也面臨著一種壓力:如果我們想法不一樣了,是不是就會走向不同,最終讓關係破裂?《摩登家庭》教會我們:每個人註定不同,但我們可以維持這種不同,不同不會讓我們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