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巡禮】加爾文神學簡介

2021-02-13 歌中之歌

加爾文神學簡介

 

加爾文神學的整個體系在他的《基督教要義》裡,表達得最清楚,因此要掌握這神學體系,我們非要細心研讀這本巨著不可。我們要知道,主後一五三六年寫成的《基督教要義》,日後被加爾文修改好幾次,最初的版本字數只有修訂版的五分之一。無論如何,加爾文早期的思想與後期的思想是相當一致。

 

《基督教要義》以認識神作為起點,而加爾文劈頭便說,當人認識神時,他便會更深的認識自己,而當他越深的認識自己,他便不能不更深的認識神。因此,對加爾文來說,我們對神的認識與我們自己的生命是息息相關的,而不是一種純客觀、抽象的知識,當人真正的認識神,他便不可能不看到自己的墮落﹔看到神的榮耀便反映出他自己的罪汙﹔同時,當人真的認識神時,他就不可能不愛瓷和敬畏瓷,脫離現有的反叛,因此,認識神便等於接受救恩,進入神的豐盛生命之內。所以,對神的認識與救恩是分不開的。

 

如何認識神呢?對加爾文來說,神在整個宇宙以至在人的心裡都為瓷自己留下了見證,述說瓷的榮耀,整個大自然便仿佛是一個舞臺,將神的榮耀、智慧、權能展示出來。在人的內心,人對神有一種自然感應(sensus deitas)。知道神的存在,這種感應是與生俱來的。

 

雖然神的永能和神性如此清楚的展現出來,但人卻視而不見,因為人的心眼瞎了。不單如此,當人抗拒神,背叛神後,神便任憑他們存邪闢的心。於是人內心本來有的對神的自然感應不單沒有開花結果,叫人認識真神,反而叫人造出各種偶像和各式各樣的宗教。如此,人便在不自覺中用敬虔的宗教表現敵擋神。在另一方面,罪性在人心裡發動,叫人陷溺於情慾中,不理會天上的審判,只顧滿足現今情慾的需要。因此,大自然中及人內心對神的見證反成為定人罪的指證,叫人無可推諉。

 

那麼如何才可以認識神呢?人要認識神必須透過神主動的啟示。大自然中雖然充滿了神的啟示,但由於人的眼目昏花,便視而不見,因此,神特別透過聖經向人啟示。聖經仿佛是一副有效的眼鏡,叫眼目昏花的人透過它,可以看清楚事物的真相。不單如此,聖經還帶著聖靈的大能改變人心,叫人聽得明白神話語的真義,並願意接納遵從神的話語。聖經中一切的律法,先知的講論及福音的內涵都是指向主耶穌基督的啟示,神按瓷自己的旨意,不用別的方法,而是定意道成肉身,豐豐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住在人的當中,將自己具體地彰顯出來。神既如此定意,人除了透過基督以外,便沒有其他途徑認識神。而聖經的總結和中心便是基督,因此,透過聖經,我們才會認識基督。基督教與其他宗教的分別,便在於基督徒在基督裡認識神,我們不妨再三重複,從宇宙、從我們自己的內心,我們可以認識到創造主神的存在﹔但由於罪使我們心靈的眼目昏花,我們根本視而不見,所以單單從宇宙的奇妙奧秘,人內心的感應,人是不可能認識造物主神的﹔唯有當人認識基督,認識救贖主神,人才可以真正認識創造主。

 

人怎樣可以接受由基督而來的恩典?答案是很簡單的,那便是透過聖靈的工作。聖靈仿佛一位在我們心裡的教師,將救贖的應許滲入我們的心內,聖靈開我們的心眼,叫我們看見天國的真理,叫我們知罪,也懼怕罪的刑罰,以致我們深切痛悔,在聖靈的感動下仰望耶穌基督在十字架為我們成就的救贖。

 

以上我們一直在討論如何認識神,到底我們要認識的神是怎樣的呢?加爾文在一面陳述認識神的途徑時,也一面將神的本性具體的介紹出來。讀《基督教要義》,我們不可能不感受到神的絕對主權在加爾文的體系中是何等重要。加爾文認識神是一位大而可畏的立法和執法者,從亙古到永遠,瓷的旨意就是法律,而瓷的旨意是完全的,因此是永恆不變的。從亙古到永遠,一切事與物的出現與運作,都在瓷的計劃之內。人的墮落、救贖也是瓷永恆計劃的一部分,加爾文稱之為神聖的諭令。由此引伸,人是否得救,也是神在永世以先定下的旨意。加爾文相信神在永世以先揀選了一些人借基督得救,另一些人瓷便任由他們在罪中沈淪。於是神的揀選便非常重要了。召會是一群被神揀選的人,真正的召會只由被揀選的子民組成。但那真正的召會是肉眼所不能見的(invisible Church)。而現時的召會,在被揀選的子民中也摻雜了沈淪的人。然而我們既不是神,也無從判別誰真正被揀選而誰沒有﹔我們只有用一種仁慈的心態,接納每一個宣認基督並遵行瓷教導的人是被揀選的子民。無論召會中有多少人是沒有被揀選的,只要召會保存三大特徵,就是宣講福音、聖禮及召會紀律,這召會便配稱為召會了。在這裡,值得一提的就是加爾文非常重視召會紀律,他認為召會紀律仿佛人身體內的神經一樣,神經麻木了,召會便癱瘓了。因為召會一個重要的功能是幫助個別的聖徒成聖,因此召會必須保持聖潔,為了榮耀神的名,叫神的名不會受損,也為了叫好的信徒不致受到敗壞分子的影響,同時也叫那些偶然為過犯所勝的人因受紀律感到慚愧,而知罪悔改。

 

召會中的聖禮只有兩種,就是洗禮和聖餐禮。對於幣解聖餐的意義,加爾文有他獨特之處。他不贊同慈運理認為聖餐只是一種象徵。聖餐中的餅和杯固然不是真的變了質,但那些餅和酒是屬靈的素質,是神用來餵養我們的靈,因此,餅和酒帶著屬靈的能力,我們吃後、飲後,真的會領受屬靈的福氣。至於洗禮,同樣地也不單只是一種象徵。當人受洗時,人從神接受了神應許的恩典,也同時向神立約,而神則與人堅立所立的約。亦即是說,受洗是一個人與神立約的時刻,是一個極其莊嚴的時刻。不過所立的約,只是對於那些真正被揀選的人才有效,那些未被揀選的,立了約,也一無所有。

 

至於召會的組織,加爾文認為必須要返回聖經來發現治理召會的原則,而不應按時代、環境而定。在聖經中,召會的組織純粹是一種恩賜的配搭,召會中的牧師、長老、教師、執事,各按其職,完全沒有等級之分。

 

以上所談,只是很粗略地將加爾文一些比較重要的思想描述出來。加爾文以後,追隨他的人將這套思想發展成一套嚴密的體系,稱為加爾文主義,有五大要點,這個後面再討論。

 

相關焦點

  • 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的神學研究_課程大綱
    加爾文的歷史和思想背景:歐洲政權的興起,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重尋『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經院主義』的意義,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在中世紀和十六世紀的地位。加爾文論自然啟示;聖經;救贖歷史(聖約神學);救贖次序:信心與確據;基督與預旨。
  • 加爾文的神學
    此次演講的題目是加爾文約翰的神學。我要從廣義方面來討論此題,那就是說我不打算多論到加爾文為第二章神學家的個人特性,乃述說加爾文所教導之神學的決定性格。換言之,我要說到加爾文主義,就是具有加爾文之名的偉大宗教思想系統(當然加爾文並非是該思想系統的鼻祖,只不過是其主要闡述者),並其構成的手腕與組織天才所加給該思想系統之不可磨滅的印象。
  • 加爾文神學思想對人性與政治的解讀
    神學經典閱讀則會把我們的生命真實地帶到三位一體的上帝面前,就像「褥子團契」那一雙雙抬起褥子的手,把問題重重的軟弱之人帶到耶穌腳邊。而《基督教要義》無疑是經典中的經典,值得常常閱讀並回味,它會使我們的靈修更加深厚豐富並且準確地領受神的話語,然後鼓勵我們在生活中活出來。今天王志勇牧師的文章,從哲學、對上帝的認識、人性、世界、國家和法治等層面來解讀加爾文的神學思想。
  • 撒但的哲學—加爾文神學五大要義
    以上是關於加爾文救恩神學中的五大要義,當我們將其與上面分享的【撒但的哲學】中的內容相對照,特別是其中有下劃線的斜體字的內容相比較,會發現二者驚人的相似。至此,我們不得不說加爾文神學五大要義和【聖經】【約伯記】中所顯明撒但的哲學觀點是一致的。在這明顯的客觀事實面前,我們只能也不能不說:加爾文神學五大要義是撒但的哲學,滿了對神的話語不信和謬解,是從撒但來的。
  • 系統神學和歷史神學,無足輕重之學科?(中)
    史普羅曾在他的《神學入門》導言中這樣說,「要想叫一個人從心靈裡熱切追求永生神,他首先必須在思想上擁有關於神性情和旨意的知識。
  • 系統神學和歷史神學,無足輕重之學科?(下)
    (上);系統神學和歷史神學,無足輕重之學科?(中)。系統神學和歷史神學,無足輕重之學科?(下)——再思神學、信仰與權威結合之前的討論,我們可以把基督徒信仰中的權威次序歸結如下(見圖1),並藉以分析一些常見的實例:
  • 系統神學和歷史神學,無足輕重之學科?(上)
    (2)神學就是研究如何遵行神的話或說神學就是敬虔學,加爾文(John Calvin)將他的教義巨著起名為《基督教敬虔學原理》(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原名直譯,即《基督教要義》)原因正是如此,敬虔和神學完全不可分割。
  • 留學瑞士:宗教神學專業
    第4頁:Lausanne(洛桑)大學 >>>進入搜狐出國頻道      >>>去《搜狐出國》微博看看  專業概述:  基督教神學課程  1:聖經神學 聖經神學又可分為 聖經概論 和聖經神學 兩種  聖經概論是從聖經的章、卷、簡介進行大概的了解  聖經神學是在聖經概論的基礎上逐字、句進行學習和認識,屬於精研性的學習  2:教義神學 教義神學是基督教的真諦,詳細的論述了上帝是誰?
  • 在宗教事業上熱心的加爾文,成為了日內瓦的精神領袖,為什麼呢?
    百家號作者:棠華說歷史不知道大家對基督教了解多少?這些都較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歷史上的一個基督教信徒吧。約翰加爾文的歷史都有了解吧。他曾經可是日內瓦的神學精神領袖呢。小編在一篇文章上看到她,就去查閱了他的歷史,然後跟大家分享一下,他是如何成為日內瓦的精神領袖。日內瓦的改教家在歐洲的許多國家,一些活躍的改教家成為宗教改革的領袖,但是,加爾文根本就無意成為宗教領袖。雖然他尊敬與欽佩他們,但是,他相信,他的恩賜並不是牧師和領袖的恩賜,而是學者和作家的恩賜。
  • 巴特的婚姻與神學
    大體說來,巴特死後前20年,保守福音派(不論英語系還是漢語系),對巴特及其所代表的「新正統派」不太了解也不太信任;多半根據保守的改革宗神學家範泰爾(Cornelius Van Til)的研究成果,認為無論巴特講了多少反對自由派神學的話,引了多少加爾文的觀點,其骨子裡仍是一個自由派神學家。然而,近30年來,風氣漸轉,巴特的神學越來越受到福音派學者的歡迎。
  • 什麼是歸正神學?
    改革宗的一個基本精神,就是「持續不斷地歸正」(reforming reformed),以聖經為我們信仰與生活最高的準則,不斷地歸回聖經。 這個精神也體現了改革宗神學的特色,就是強調人的敗壞,人心的詭詐,因此必須不斷地檢討我們在哪裡偏離了聖經,容讓神的恩典幫助我們看清楚我們的本相,然後不斷地歸正。那麼:什麼是歸正神學呢?
  • 也談神學|從改革宗說起 06
    他們爭來爭去,爭到現在,教會歷史就是這樣一部歷史。到了現在,到了2008年,在其中一個陣營裡面,有個人叫John Stephen Piper(約翰·史蒂芬·派博),在另一個陣營裡面,有個人叫Roger E. Olson(羅傑.奧森),這兩個都是響噹噹的人物,在主面前你是都不能輕看他們的。John Piper他能吸引四千個年輕人來聽他講,今天你能嗎?
  • 路德與加爾文:唯獨聖經(麥卡尼、克萊頓)
    依照「唯獨聖經」的信念,路德認為他首先必須強調經文在歷史上的意義才是正解:「唯有歷史上的意義才會帶來真實、健全的教義」。就這方面而言,路德所走的不僅是阿奎納理論的路線,更依循了呂拉的尼可拉(Nicholas of Lyra,1270-1340)及拉菲弗爾(Jacques Leffevred』 Etaples,1455-1536)的實際做法。
  • 基督教要義_第一部分_加爾文研究之邀4-1
    INVITATION TO CALVIN STUDIES第一部分    加爾文研究之邀 [I]INTRODUCTION:APPROACHES TO HISTORICAL THEOLOGY導言:研究歷史神學的進路
  • 廣東基督教兩會舉辦"改革宗神學"講座(圖)
    佛教在線廣東訊 為了使教牧同工對基督教的歷史和神學傳統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2010年3月9日至11日,廣東省基督教兩會在廣州市基督教東山堂舉辦「改革宗神學」的專題講座,邀請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鄧達榮牧師、許開明牧師和蘇成溢牧師為講員。來自廣州、深圳、東莞和中山四市的100名教牧同工聽取了講座。
  • 莊祖鯤丨加爾文神學的幾點省思 ——寫在加爾文五百周年誕辰之際
    而加爾文的巨著《基督教原理》,也足以與阿奎那的《神學大全》相互輝映。因此,固然馬丁·路德是登高一呼,舉起宗教改革大旗的先鋒,但是要論對更正教神學思想的影響,無論深度與廣度,加爾文無疑是公認的第一號戰將。我想指出的,卻是一般人在討論這個神學議題時,容易忽略的三個前題:1、所謂的「加爾文救恩論」,就是那五點式的神學論述嗎?
  • 請解釋什麼叫做有機神學
    答:有機神學只有兩派的人在用,第一派就是天主教,第二派就是我。唐崇榮牧師天主教在講有機神學,他在講什麼?他講整個天主教會是個有機體。所以,教皇,好像是基督在地上的代表,是教會的頭。紅衣主教,還有機樞主教,還有其他的神父,就是組成了整個教會行政的組織,這個叫做有機神學。我完全不走這條路線,我的有機神學是說,上帝的道本身是生命的道,所以,全本《聖經》要用生命體去看,而《聖經》裡面這一段跟那一段之間的關係,是有機關聯的。
  • 聖教信仰神學研究——文章合輯
    聖教信仰神學研究——文章合輯作者:何奇偉(Francis)這篇文章是以往文章的合輯,是對神學研究
  • 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院長以神學角度剖析「平約瑟恩典福音系」的偏差
    後期的路德宗神學,特別是以《協同書》為代表,對律法的看法有所改觀,路德和墨蘭頓加上了律法的第三重功用,然而,路德宗的第三重律法功用也僅僅停留在對信徒的「威脅和恐嚇」,並沒有正面的「鞭策和指引」作用。《協同書》第三冊,《協同之良方》之第一部第6節。
  • 基督教歷史及中國基督教的歷史
    16世紀20年代,馬丁•路德在德國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迅即在整個德國形成燎原之勢,在瑞士,茨溫利和加爾文等的改革活動,進一步擴大和加深了新教的影響。英王亨利八世出於政治的原因,由上而下推行宗教改革,組成具有獨特形式的新教會,以擺脫教皇的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