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文神學簡介
加爾文神學的整個體系在他的《基督教要義》裡,表達得最清楚,因此要掌握這神學體系,我們非要細心研讀這本巨著不可。我們要知道,主後一五三六年寫成的《基督教要義》,日後被加爾文修改好幾次,最初的版本字數只有修訂版的五分之一。無論如何,加爾文早期的思想與後期的思想是相當一致。
《基督教要義》以認識神作為起點,而加爾文劈頭便說,當人認識神時,他便會更深的認識自己,而當他越深的認識自己,他便不能不更深的認識神。因此,對加爾文來說,我們對神的認識與我們自己的生命是息息相關的,而不是一種純客觀、抽象的知識,當人真正的認識神,他便不可能不看到自己的墮落﹔看到神的榮耀便反映出他自己的罪汙﹔同時,當人真的認識神時,他就不可能不愛瓷和敬畏瓷,脫離現有的反叛,因此,認識神便等於接受救恩,進入神的豐盛生命之內。所以,對神的認識與救恩是分不開的。
如何認識神呢?對加爾文來說,神在整個宇宙以至在人的心裡都為瓷自己留下了見證,述說瓷的榮耀,整個大自然便仿佛是一個舞臺,將神的榮耀、智慧、權能展示出來。在人的內心,人對神有一種自然感應(sensus deitas)。知道神的存在,這種感應是與生俱來的。
雖然神的永能和神性如此清楚的展現出來,但人卻視而不見,因為人的心眼瞎了。不單如此,當人抗拒神,背叛神後,神便任憑他們存邪闢的心。於是人內心本來有的對神的自然感應不單沒有開花結果,叫人認識真神,反而叫人造出各種偶像和各式各樣的宗教。如此,人便在不自覺中用敬虔的宗教表現敵擋神。在另一方面,罪性在人心裡發動,叫人陷溺於情慾中,不理會天上的審判,只顧滿足現今情慾的需要。因此,大自然中及人內心對神的見證反成為定人罪的指證,叫人無可推諉。
那麼如何才可以認識神呢?人要認識神必須透過神主動的啟示。大自然中雖然充滿了神的啟示,但由於人的眼目昏花,便視而不見,因此,神特別透過聖經向人啟示。聖經仿佛是一副有效的眼鏡,叫眼目昏花的人透過它,可以看清楚事物的真相。不單如此,聖經還帶著聖靈的大能改變人心,叫人聽得明白神話語的真義,並願意接納遵從神的話語。聖經中一切的律法,先知的講論及福音的內涵都是指向主耶穌基督的啟示,神按瓷自己的旨意,不用別的方法,而是定意道成肉身,豐豐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住在人的當中,將自己具體地彰顯出來。神既如此定意,人除了透過基督以外,便沒有其他途徑認識神。而聖經的總結和中心便是基督,因此,透過聖經,我們才會認識基督。基督教與其他宗教的分別,便在於基督徒在基督裡認識神,我們不妨再三重複,從宇宙、從我們自己的內心,我們可以認識到創造主神的存在﹔但由於罪使我們心靈的眼目昏花,我們根本視而不見,所以單單從宇宙的奇妙奧秘,人內心的感應,人是不可能認識造物主神的﹔唯有當人認識基督,認識救贖主神,人才可以真正認識創造主。
人怎樣可以接受由基督而來的恩典?答案是很簡單的,那便是透過聖靈的工作。聖靈仿佛一位在我們心裡的教師,將救贖的應許滲入我們的心內,聖靈開我們的心眼,叫我們看見天國的真理,叫我們知罪,也懼怕罪的刑罰,以致我們深切痛悔,在聖靈的感動下仰望耶穌基督在十字架為我們成就的救贖。
以上我們一直在討論如何認識神,到底我們要認識的神是怎樣的呢?加爾文在一面陳述認識神的途徑時,也一面將神的本性具體的介紹出來。讀《基督教要義》,我們不可能不感受到神的絕對主權在加爾文的體系中是何等重要。加爾文認識神是一位大而可畏的立法和執法者,從亙古到永遠,瓷的旨意就是法律,而瓷的旨意是完全的,因此是永恆不變的。從亙古到永遠,一切事與物的出現與運作,都在瓷的計劃之內。人的墮落、救贖也是瓷永恆計劃的一部分,加爾文稱之為神聖的諭令。由此引伸,人是否得救,也是神在永世以先定下的旨意。加爾文相信神在永世以先揀選了一些人借基督得救,另一些人瓷便任由他們在罪中沈淪。於是神的揀選便非常重要了。召會是一群被神揀選的人,真正的召會只由被揀選的子民組成。但那真正的召會是肉眼所不能見的(invisible Church)。而現時的召會,在被揀選的子民中也摻雜了沈淪的人。然而我們既不是神,也無從判別誰真正被揀選而誰沒有﹔我們只有用一種仁慈的心態,接納每一個宣認基督並遵行瓷教導的人是被揀選的子民。無論召會中有多少人是沒有被揀選的,只要召會保存三大特徵,就是宣講福音、聖禮及召會紀律,這召會便配稱為召會了。在這裡,值得一提的就是加爾文非常重視召會紀律,他認為召會紀律仿佛人身體內的神經一樣,神經麻木了,召會便癱瘓了。因為召會一個重要的功能是幫助個別的聖徒成聖,因此召會必須保持聖潔,為了榮耀神的名,叫神的名不會受損,也為了叫好的信徒不致受到敗壞分子的影響,同時也叫那些偶然為過犯所勝的人因受紀律感到慚愧,而知罪悔改。
召會中的聖禮只有兩種,就是洗禮和聖餐禮。對於幣解聖餐的意義,加爾文有他獨特之處。他不贊同慈運理認為聖餐只是一種象徵。聖餐中的餅和杯固然不是真的變了質,但那些餅和酒是屬靈的素質,是神用來餵養我們的靈,因此,餅和酒帶著屬靈的能力,我們吃後、飲後,真的會領受屬靈的福氣。至於洗禮,同樣地也不單只是一種象徵。當人受洗時,人從神接受了神應許的恩典,也同時向神立約,而神則與人堅立所立的約。亦即是說,受洗是一個人與神立約的時刻,是一個極其莊嚴的時刻。不過所立的約,只是對於那些真正被揀選的人才有效,那些未被揀選的,立了約,也一無所有。
至於召會的組織,加爾文認為必須要返回聖經來發現治理召會的原則,而不應按時代、環境而定。在聖經中,召會的組織純粹是一種恩賜的配搭,召會中的牧師、長老、教師、執事,各按其職,完全沒有等級之分。
以上所談,只是很粗略地將加爾文一些比較重要的思想描述出來。加爾文以後,追隨他的人將這套思想發展成一套嚴密的體系,稱為加爾文主義,有五大要點,這個後面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