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教事業上熱心的加爾文,成為了日內瓦的精神領袖,為什麼呢?

2020-12-13 百家號

百家號作者:棠華說歷史

不知道大家對基督教了解多少?這些都較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歷史上的一個基督教信徒吧。約翰加爾文的歷史都有了解吧。他曾經可是日內瓦的神學精神領袖呢。小編在一篇文章上看到她,就去查閱了他的歷史,然後跟大家分享一下,他是如何成為日內瓦的精神領袖。

日內瓦的改教家在歐洲的許多國家,一些活躍的改教家成為宗教改革的領袖,但是,加爾文根本就無意成為宗教領袖。雖然他尊敬與欽佩他們,但是,他相信,他的恩賜並不是牧師和領袖的恩賜,而是學者和作家的恩賜。在短暫訪問了費拉拉和法國之後,他決定在斯特拉斯堡定居,因為這裡的新教事業已經成功,也有神學和文學活動,這為加爾文所計劃的工作提供了合適的環境。然而,戰爭令加爾文無法直接去到斯特拉斯堡他必須繞路途經日內瓦。日內瓦的形勢非常嚴峻。此前不久,新教城市伯爾尼向日內瓦派出了宣教士。這些宣教士得到平信徒中一小群知識精英和許多資產階級的支持,前者急切希望改革教會,後者則希望得到與羅馬教廷決裂即可獲得的經濟與政治自由。

日內瓦的神職人員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他們的信仰並不十分堅定,當日內瓦政府下令廢除彌撒,宣布日內瓦現已成為新教城市時,他們服從了命令。這一切僅僅發生在加爾文抵達日內瓦幾個月之前,因此,伯爾尼的宣教士一他們的領袖是威廉·法雷爾—現在發現,他們正在領導日內瓦的宗教生活,而他們的人手卻嚴重不足。加爾文來到了日內瓦,並決定第二天即趕往斯特拉斯堡。但有人告訴法雷爾,著名的《基督教要義》—此時才剛剛出版四個月的作者現在就在日內瓦,結果便是加爾文後來所記載的那次令人難忘的會面。

法雷爾對「促進福音事業有著驚人的熱情」,他告訴加爾文日內瓦需要他留下來。對於這位比他年長大約十五歲的人所說的每一句話,加爾文都恭敬地傾聽著。但他拒絕了法雷爾的請求,並告訴法雷爾,他已經有了一些研究計劃,這些研究無法在法雷爾所描述的混亂環境中進行。當法雷爾費盡口舌也沒能說服這位年輕的神學家時,他開始求告他們共同的主,並用可怕的威脅向加爾文發起了挑戰:「如果你在這麼大的需求面前退縮,拒不伸出援手,願你的安逸和你為自己的研究所尋求的平靜被上帝定罪。」加爾文接著寫道:「這些話震驚了我,刺穿了我,我放棄了已經開始的行程。」加爾文在日內瓦的改教家生涯就此開始。

雖然加爾文最初只是同意幫助日內瓦的新教領袖,尤其是法雷爾,但是,他的神學見解、法律知識和改革熱情,很快就令他成為日內瓦宗教生活的核心人物。法雷爾此前一直是新教事業的領袖,但他現在欣然成為加爾文的主要同工和支持者。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遵行加爾文和法雷爾所制定的改革路線。這兩位牧師剛剛開始堅持嚴肅認真地改革教會,許多曾經支持日內瓦與羅馬教廷決裂的資產階級就提出了異議;與此同時,他們還在其他新教城市散布謠言,傳播日內瓦改教家們的所謂錯誤。衝突最終集中在教會的紀律和革除教籍的權力這兩個問題上。加爾文堅持認為,如果按照宗教改革的原則來改革教會,那麼拒絕悔改的罪人必須被革除教籍。

當時掌控政府的資產階級拒不同意,他們聲稱,這種嚴苛是無理的,是在篡奪政府的權力。最終,持己見的加爾文被驅逐出了 日內瓦。受邀留下來的法雷爾更願意與他的朋友一同逃亡,而不是成為一個工具,幫助資產階級探求一種有許多自由卻沒有任何義務的宗教加爾文相信被逐出日內瓦是上帝所賜的良機,他可以繼續計劃中的寫作和研究,因此,他去了很久以前就想要去的斯特拉斯堡。但是,平靜的生活再次離他遠去。斯特拉斯堡住著一大批法國難民,他們因自己的信仰而離開祖國,斯特拉斯堡的宗教改革領袖是馬丁·布塞,他堅持認為加爾文應當擔任他們的牧師。

加爾文逗留在斯特拉斯堡這段期間,與布塞進行過多次長談,布塞成為加爾文的良師益友,深刻影響到加爾文的神學和他對牧師職分的理解。正是在牧養教會的過程中,加爾文撰寫了部法文崇拜禮儀,還將一些詩篇和讚美詩譯成法文供逃亡的法國難民使用。在斯特拉斯堡,加爾文開始撰寫第二版《基督教要義》他為第二版補充了大量內容,這一工作受到了布塞的影響。在斯特拉斯堡,加爾文娶了寡婦伊德莉特·德·比爾為妻,他們過著幸福的生活,直到伊德莉特於1549年去世從1538到1541年,加爾文在斯特拉斯堡生活了三年,這三年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快樂、最平靜的一段時光。儘管這樣,他還是後悔沒能繼續與日內瓦教會一同工作,他仍十分關注日內瓦教會。因此,當日內瓦的局勢改變,新政府邀請加爾文回來時,他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對於約翰加文這個基督信徒,這個人的了解有多少?加爾文的一生都在熱心於宗教事業。他虔誠信仰的基督教。正因為他虔誠和執著的精神,讓他成為了日內瓦的精神領袖,大家說是不是?這篇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來評論區發表自己的看法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宗教改革500周年︱瑞士是如何成為新教高地的
    的確,路德無意中引爆了一場影響深遠的宗教、政治、社會和文化運動。但不應忽視,正如基督教的興起不只是耶穌之功,狹義的宗教改革亦非路德一人之力。通過一條獨立的發展道路,瑞士迅速成為宗教改革的又一中心。雙方在多數問題上意見一致,但對聖餐的理解分歧較大。路德拋棄了天主教的「變體論」,但堅持「同質說」,即耶穌真實存在於麵包和酒中。茨溫利則認為,耶穌所說的「身體」和「血」只是象徵,基督的臨在是精神上的。經過四天辯論,雙方沒有妥協,在籤署一份《信仰聲明》後不歡而散。就這樣,組建一個強大新教聯盟的機會永遠地喪失了。
  • 適逢1541年加爾文來此定居之時,日內瓦是一個自治的神權國家
    很難想像為什麼這樣一種消極的宗教能夠傳播得如此廣泛,加爾文教的影響絕不僅僅限於日內瓦,法國、英格蘭、蘇格蘭、尼德蘭以及英屬北美殖民地無一不受到它的影響。也許對當時的歐洲人來講,皈依加爾文教並非那樣困難,他們只要相信自己也會是選民的一分子就夠了,因此加爾文教徒普遍敬畏上帝的權威,並積極參與各種聖禮活動。
  • 全球通史:宗教改革運動,成為新教改革的主要動力
    1528年他前往奧爾良學習法律,一年後他前往博格斯繼續學習法律儘管加爾文在不同的學校一直堅持學習法律,但和地方動力不是他學習的是出於自己的興趣,而是迫於父親的壓力完全。1531年,他的父親去世,加爾文獲得了始恢復對宗教的學習。在去世的當年,他前往巴黎他父親語。他所在的學院以人學習希臘這很文學見長自然地影響了加爾文他成為伊拉斯謨的崇拜者。
  • 宗教改革時期的歐洲教育
    從政治上說,歐洲城市階層逐漸開始發展成長為民族主義觀念的崛起,要求建立統一的國家,打破天主教的控制。在經濟上,資本主義的發展也要打破天主教神學的精神束縛。在文化上,文藝復興長刀的個人自由、平等、欲望、人性至上也對天主教會的理論提出挑戰。
  • 高中歷史教案:第10課 歐洲宗教改革
    路德的宗教主張有哪些?   2.加爾文對宗教改革的貢獻有哪些?   3.英國王權與天主教會是怎樣決裂的?英國的宗教改革有何獨特之處?   4.羅馬天主教會為抵禦新教的攻勢,採取了 哪些應對措施?   5.為什麼要實行宗教寬容?德國、法國是如何實行宗教寬容的?   6.歐洲宗教改革有何歷史意義?
  • 【 知古鑑今】宗教改革運動 從東羅馬帝國亡至十六世紀宗教改革
    他支持路德,自1522年投入改教陣營,在巴塞爾帶領改教運動,成為瑞士改革宗的重要領袖。他的著作影響了後來的加爾文。    1529年瑞士的慈運理、歐科拉伯,和德國的路德、墨蘭頓在馬爾堡會談,旨在聯合路德宗與瑞士德語區改革宗的力量,以抵抗天主教的武力壓迫。
  • 加爾文的神學
    此次演講的題目是加爾文約翰的神學。我要從廣義方面來討論此題,那就是說我不打算多論到加爾文為第二章神學家的個人特性,乃述說加爾文所教導之神學的決定性格。換言之,我要說到加爾文主義,就是具有加爾文之名的偉大宗教思想系統(當然加爾文並非是該思想系統的鼻祖,只不過是其主要闡述者),並其構成的手腕與組織天才所加給該思想系統之不可磨滅的印象。
  • 日內瓦十張
    大約在16世紀,後來的宗教改革領袖,當時的法國律師加爾文在西歐遭到迫害。他逃亡到日內瓦定居、傳教,並推動日內瓦成為政教合一的神權共和國和宗教改革的中心。在那之後,日內瓦吸引了一大批與加爾文遭遇類似的新教徒、神學家,逐漸成為了宗教改革的勝地,加爾文本人一度被稱為「新教的教皇」,日內瓦則被稱為「新教的羅馬」。現在的教堂則是一個完完全全免費的公共建築。
  • 留學瑞士:宗教神學專業
    等等一系列關於認識上帝、認識信仰的神學知識  3:歷史神學 世界基督教歷史 及 中國基督教歷史 基督教考古學  4:道德神學 基督教倫理學  5:實踐神學 講道學  其他:異端宗派 宗教比較學 聖經地理 等等  開設神學專業的熱薦瑞士大學:  日內瓦大學
  • 宗教改革為什麼是一場偉大的誤解?
    導言:這一講再來聊一下宗教改革。文藝復興當中人的地位相對於其他受造物被抬到很高,宗教改革是對文藝復興的一個反向精神運動,人的地位相對於神又被貶到很低。那什麼是因功稱義呢?簡單講,所謂「因功」就是幹好事兒,所謂「稱義」就是獲得救贖,上天堂。所謂的因功稱義,簡單說就是,幹好事就能上天堂。而馬丁·路德所主張的因信稱義直接拒絕了這一點,因為在他看來,幹好事就能上天堂這事兒至少存在倆問題。
  • 西方史:簡析加爾文組織團體對民眾施加的壓力
    家境貧寒以及頭腦靈活的男孩一直願意而且善於學習,他們能夠具備成為教士所需的知識。教士的職位能夠使得他們進入社會的高層。他們都是奧倫治家族的積極支持者,對於人民的影響也很大,所以攝政集團也要依靠他們的支持。一般來說,加爾文教會的教士也是關心普通人民和共和國的利益的,人民也願意把自己的事情委託給教士。
  • 世界上最大的宗教領袖聯盟敦促成為各國的「道德良心」
    圖源:rfp.org 近日,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宗教學教授向世界上最大的宗教領袖同盟發出警告聖奧拉夫學院印度裔宗教學教授安納塔南德·蘭巴坎(Anantanand Rambachan)在「和平宗教」(Religions for Peace)會議上發言:「我想我們必須認識到,作為宗教領袖和宗教社團,我們很容易被國家的陷阱所吸引、被掌權機遇所誘惑,因此我們會傾向於對我們的道德發聲作妥協。」
  • 宗教改革與你_2020 宗教改革紀念日_下
    今天我們特別是初步接觸到改革宗信仰的弟兄姐妹呢,往往呢會對神學一方面提出很多的疑問,明白之後呢會感覺到很興奮,因為加爾文實在是在過去2000年的歷史上,一個絕頂的天才,他的思想非常的精闢,神又讓他有法律上的訓練,還有古文、拉丁文、希臘文等等的訓練,所以初步接觸改革宗的弟兄姐妹,往往會看到這個理性非常的嚴謹的系統呢,會非常的興奮。
  • 宗教改革500年之後
    因著體制腐敗,不滿由此而起,於是宗教改革運動的氛圍形成,等待路德於1517年威丁堡釘上《九十五條論綱》挑戰建制教會的權威,就掀起一發不可收拾的宗教改革。 教會首先要認真在組織結構方面作出反省與改革。現今教會組織的運作大多採用企業方式運作,市場競爭與行政主導成為事工背後的「潛規則」。
  • ...版《世界近代現代史》上冊教師用書 第一章 ★第四節 宗教改革
    在政治上,教皇不僅掌握著教會的最高行政權和司法權,還可以裁決俗界各國的糾紛,任意廢止各國的世俗法律,甚至決定各國皇帝和國王的廢立;中世紀教會還佔據著意識形態領域的統治地位,用神學理論為封建統治辯護,使封建制度神聖化,成為封建統治階級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教會的政治權力及其對人民的精神統治,成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發展的主要障礙。
  • 加爾文神學思想對人性與政治的解讀
    今天王志勇牧師的文章,從哲學、對上帝的認識、人性、世界、國家和法治等層面來解讀加爾文的神學思想。加爾文以及受其影響的改革宗神學的主要特色就是程度上的深刻和內容上的全面。此處我們把加爾文及其思想放在一個宏觀性的歷史過程中,加爾文既繼承了以奧古斯丁和阿奎那為代表的教父和中世紀神學家的思想,同時加爾文之後認同他的思路的人也繼續把他的思想加以繼承並發揮。
  • 宗教改革500年不應只是紀念歷史事件
    當我們從日內瓦的宗教改革現場,重返當代的華人教會關心福音外展的實況,如果說,真教會的三個判斷之一就包含了「聆聽/實踐上帝的話」,那麼我們切莫忘記「上帝話語」的正確解釋,才能成為引導一群人認識真理、提供不會偏差的方向。
  • 【歷史巡禮】加爾文神學簡介
    加爾文神學簡介 加爾文神學的整個體系在他的《基督教要義》裡,表達得最清楚,因此要掌握這神學體系,我們非要細心研讀這本巨著不可。我們要知道,主後一五三六年寫成的《基督教要義》,日後被加爾文修改好幾次,最初的版本字數只有修訂版的五分之一。無論如何,加爾文早期的思想與後期的思想是相當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