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號作者:棠華說歷史
不知道大家對基督教了解多少?這些都較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歷史上的一個基督教信徒吧。約翰加爾文的歷史都有了解吧。他曾經可是日內瓦的神學精神領袖呢。小編在一篇文章上看到她,就去查閱了他的歷史,然後跟大家分享一下,他是如何成為日內瓦的精神領袖。
日內瓦的改教家在歐洲的許多國家,一些活躍的改教家成為宗教改革的領袖,但是,加爾文根本就無意成為宗教領袖。雖然他尊敬與欽佩他們,但是,他相信,他的恩賜並不是牧師和領袖的恩賜,而是學者和作家的恩賜。在短暫訪問了費拉拉和法國之後,他決定在斯特拉斯堡定居,因為這裡的新教事業已經成功,也有神學和文學活動,這為加爾文所計劃的工作提供了合適的環境。然而,戰爭令加爾文無法直接去到斯特拉斯堡他必須繞路途經日內瓦。日內瓦的形勢非常嚴峻。此前不久,新教城市伯爾尼向日內瓦派出了宣教士。這些宣教士得到平信徒中一小群知識精英和許多資產階級的支持,前者急切希望改革教會,後者則希望得到與羅馬教廷決裂即可獲得的經濟與政治自由。
日內瓦的神職人員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他們的信仰並不十分堅定,當日內瓦政府下令廢除彌撒,宣布日內瓦現已成為新教城市時,他們服從了命令。這一切僅僅發生在加爾文抵達日內瓦幾個月之前,因此,伯爾尼的宣教士一他們的領袖是威廉·法雷爾—現在發現,他們正在領導日內瓦的宗教生活,而他們的人手卻嚴重不足。加爾文來到了日內瓦,並決定第二天即趕往斯特拉斯堡。但有人告訴法雷爾,著名的《基督教要義》—此時才剛剛出版四個月的作者現在就在日內瓦,結果便是加爾文後來所記載的那次令人難忘的會面。
法雷爾對「促進福音事業有著驚人的熱情」,他告訴加爾文日內瓦需要他留下來。對於這位比他年長大約十五歲的人所說的每一句話,加爾文都恭敬地傾聽著。但他拒絕了法雷爾的請求,並告訴法雷爾,他已經有了一些研究計劃,這些研究無法在法雷爾所描述的混亂環境中進行。當法雷爾費盡口舌也沒能說服這位年輕的神學家時,他開始求告他們共同的主,並用可怕的威脅向加爾文發起了挑戰:「如果你在這麼大的需求面前退縮,拒不伸出援手,願你的安逸和你為自己的研究所尋求的平靜被上帝定罪。」加爾文接著寫道:「這些話震驚了我,刺穿了我,我放棄了已經開始的行程。」加爾文在日內瓦的改教家生涯就此開始。
雖然加爾文最初只是同意幫助日內瓦的新教領袖,尤其是法雷爾,但是,他的神學見解、法律知識和改革熱情,很快就令他成為日內瓦宗教生活的核心人物。法雷爾此前一直是新教事業的領袖,但他現在欣然成為加爾文的主要同工和支持者。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遵行加爾文和法雷爾所制定的改革路線。這兩位牧師剛剛開始堅持嚴肅認真地改革教會,許多曾經支持日內瓦與羅馬教廷決裂的資產階級就提出了異議;與此同時,他們還在其他新教城市散布謠言,傳播日內瓦改教家們的所謂錯誤。衝突最終集中在教會的紀律和革除教籍的權力這兩個問題上。加爾文堅持認為,如果按照宗教改革的原則來改革教會,那麼拒絕悔改的罪人必須被革除教籍。
當時掌控政府的資產階級拒不同意,他們聲稱,這種嚴苛是無理的,是在篡奪政府的權力。最終,持己見的加爾文被驅逐出了 日內瓦。受邀留下來的法雷爾更願意與他的朋友一同逃亡,而不是成為一個工具,幫助資產階級探求一種有許多自由卻沒有任何義務的宗教加爾文相信被逐出日內瓦是上帝所賜的良機,他可以繼續計劃中的寫作和研究,因此,他去了很久以前就想要去的斯特拉斯堡。但是,平靜的生活再次離他遠去。斯特拉斯堡住著一大批法國難民,他們因自己的信仰而離開祖國,斯特拉斯堡的宗教改革領袖是馬丁·布塞,他堅持認為加爾文應當擔任他們的牧師。
加爾文逗留在斯特拉斯堡這段期間,與布塞進行過多次長談,布塞成為加爾文的良師益友,深刻影響到加爾文的神學和他對牧師職分的理解。正是在牧養教會的過程中,加爾文撰寫了部法文崇拜禮儀,還將一些詩篇和讚美詩譯成法文供逃亡的法國難民使用。在斯特拉斯堡,加爾文開始撰寫第二版《基督教要義》他為第二版補充了大量內容,這一工作受到了布塞的影響。在斯特拉斯堡,加爾文娶了寡婦伊德莉特·德·比爾為妻,他們過著幸福的生活,直到伊德莉特於1549年去世從1538到1541年,加爾文在斯特拉斯堡生活了三年,這三年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快樂、最平靜的一段時光。儘管這樣,他還是後悔沒能繼續與日內瓦教會一同工作,他仍十分關注日內瓦教會。因此,當日內瓦的局勢改變,新政府邀請加爾文回來時,他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對於約翰加文這個基督信徒,這個人的了解有多少?加爾文的一生都在熱心於宗教事業。他虔誠信仰的基督教。正因為他虔誠和執著的精神,讓他成為了日內瓦的精神領袖,大家說是不是?這篇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來評論區發表自己的看法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