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這首最知名的七律詠史詩,闡明了一個我們都認同的道理

2020-12-16 老張侃詩詞

李商隱的詩篇很有特點。其一就是晦澀難懂,比如那「滄海珠明月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很難說清楚其代表的意義;其二就是,李商隱的詩篇,詠史詩分量很重,在他的全部詩作當中,詠史詩大概佔了其中的七分之一。

比如本文我們要說的這一首。

在這首古詩中,李商隱思考了王朝興亡更替的原因,並將其完整的融入一句詩當中,對比一般詠史懷古詩人的喟嘆,李商隱的這首詩視角更為獨特,情感也更為深沉。且看: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這首古詩題目為《詠史二首·其二》,是李商隱最為知名的七律詠史詩之一。這首詩最扎眼、最能體現詩人批判態度的,乃是首聯「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時任提出了「成由勤儉破由奢」的論點,雖然從長遠來看,有歷史局限性的限制,但是卻寫出了詩人獨特的思考視角。帝王若簡樸則有望成為賢君;帝王若喜好鋪張,則王朝危矣。

翻開歷史,我們就會發現,確實如此。

別的不說,就拿隋煬帝來說,若大運河修建、高句麗徵戰能稍顯簡樸,不必如此急功近利,隋朝也不至於如此快就滅亡。畢竟大運河的開闢,在歷史上有足夠的歷史意義,毀就毀在帝王的鋪張和急功近利上。

除了第一句以外,後面的幾句都是借用典故,寫人才的重要性,寫帝王不重視人才,更寫自己的懷才不遇。比如「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意思是要遠行卻看不到千裡馬,力單勢孤,難以拔動蜀山的猛蛇,在這裡青海馬和蜀山蛇都是人才的意義,但是當時的皇帝被家奴控制,根本無力施展大政網絡人才。

李商隱的這首詩,首聯的結論,雖然有天命之嫌,但是不失為有很強的進步意義。畢竟將國運繫於帝王一身,在中國古代社會的重要特點,李商隱從這個角度去說帝王,反映了帝王的一言一行對於王朝興替的重要影響,進而期望帝王能夠以此為鑑,使得國家長治久安,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李商隱詠史詩的特點
    作者在《南朝》一詩中選擇了眾多的歷史形象,展現歷史的畫卷,指點歷史的盛衰,每個形象,都傾注著作者的思想感情。類似的情況,在李商隱的詠史詩中是很常見的。   二,新穎的角度、巧妙的構思  這是李商隱詠史詩的又一個特色。由於史實的穩定性,構思和角度對詠史詩藝術上的創新和成功影響較大,能見出作者的用心和功力。
  • 李商隱的這首詩並不知名,卻發人深省,值得一讀再讀
    李商隱是我國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與杜牧合稱為「小李杜」,又與李賀、李白合稱為「三李」。眾所周知,李商隱的詩以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最為人所傳誦,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如《夜雨寄北》中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錦瑟》中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等。
  • 王國維的《詠史詩二十首》
    而據趙萬裡《王靜安先生年譜》載,羅振玉正是由於偶然讀到了這組《詠史》詩之一,見其中有「千秋壯觀君知否?黑海西頭望大秦」之句,乃大異之,遂拔之於儔類之中。由此可知,《詠史》詩即為羅、王二人相交之契機,由於王氏之古史研究系受羅氏之資助與影響,因此它也就可以看作是王氏古史研究的精神前兆。王氏的《詠史詩二十首》有兩個最重要的特點,其一即內容上不同於今文學詩人的同題之作。
  • 李商隱用此詩感嘆唐朝式微,有多少人和我一樣,以為是辛棄疾寫的
    (註:其實"最"這個字現在很敏感,不能隨便用,我也沒有在任何權威文章中看到,李商隱最著名的詠史詩是《賈生》,但是,我還是讀過不少古詩詞的,感覺李商隱的這首《賈生》確實是他詠史詩中的佳作,且名句"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也算是他詠史詩中流傳最廣的了,因此,《賈生》就是我心目中李商隱最著名的詠史詩。)
  • 李商隱最冷門的一首詩,題目僅僅一個字,卻蘊含無限感傷
    談晚唐詩壇一定避不開李商隱,他以無題詩、愛情詩和晦澀迷離的詩意為人們所熟知,甚至很多學者為研究李商隱的詩而爭論不休!雖說李商隱的詩很多晦澀迷離之處,但那只是針對其中蘊藉寄託的情感而言,而其表面上纏綿悱惻的詩句卻極受人們喜愛,很多名句都流傳千古至今仍膾炙人口。
  • 李商隱最耐人尋味十首無題詩:無題而無不題
    李商隱最耐人尋味十首無題詩:無題而無不題李商隱的無題詩,與李白的誇張詩及王維的「空詩這,就是朦朧詩。後世有人將李商隱推為朦朧詩大師,就是基於他寫了不少詩意朦朧隱晦的無題詩。將詩作取為無題,大體是兩種情況。一種是詩人有意為之。
  • 李商隱最經典的10首詩,外加一句流傳千古的名句!
    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詩。整首詩的內容圍繞著第一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東風」句點了時節,但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生氣。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五、六句則分別描述兩人因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
  • 李商隱模仿杜甫寫了一首詩,沉鬱頓挫,幾乎以假亂真
    七言律詩是古詩詞格律發展至巔峰的一種體裁,也是最難的體裁之一。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且四聯之間須起承轉合,脈絡承接有致,真箇便如文章八股一般。唐代七言律詩自杜審言、沈佺期等人定型,岑參、王維錘鍊發展,至李白崔顥半律半古,體制上已然接近成熟,但此時的七律仍有用律不協、失粘、失對等瑕疵。
  • 李商隱最調皮的一詩,句句以假亂真卻頗有水平,這讓杜甫情何以堪
    但在種種效仿的後輩中,唯有李商隱真的能學得一、二。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商隱的一首調皮地模仿杜甫之作,連詩名都叫做《杜工部蜀中離席》。題目中的「杜工部」指的就是杜甫,寫這首詩李商隱正欲離開蜀中,回到梓州任職,想起當年杜甫也曾入蜀出蜀,便模仿杜甫的語氣寫了這首詩,可謂是「掛羊頭賣狗肉」了。
  • 讓李白、杜甫都甘拜下風的詩,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李白和杜甫,是唐朝乃至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他們一個被稱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聖,是中國古代文學星空的雙子星座,光耀千年。然而,中國古典詩詞浩如煙海,李白和杜甫雖然都很厲害,但是也有很多的詩人以及他們的作品,並不比李白和杜甫遜色,甚至還有可能略勝一籌!
  • 中國詩詞大會點評嘉賓最用心解釋的一個典故,出自李商隱的一首詩
    因為李商隱工於用典,且一些典故比較生僻,所以,相比較而言,李商隱的詩最難懂。中國詩詞大會上就曾涉及到關於李商隱詩的一個典故,讓點評嘉賓花費了好多口舌才解釋清楚。這個典故就是李商隱的《安定城樓》一詩最後一聯「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宛雛竟未休」中引用的《莊子》一書中的一個故事。
  • 唐詩三百首:李商隱最知名的詠物詩,我們終於明白他要表達的意思
    不過在唐詩300首當中,有一首李商隱非常著名的詠物詩。這首古詩是一首五言律詩,篇幅很短,但是所要表達的意思卻比較清楚。且看: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蟬》,是李商隱託物言志的代表作品。雖然題目寫的是蟬,但是暗中寫的卻是詩人自己。李商隱的仕途非常坎坷,他的人生經歷也非常曲折,所以他的詩歌多半顯得低沉哀怨,尤其是在這種的託物言志的詩歌當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尤其是杜甫的七律,不但內容深刻,同時格律齊整,可謂唐文學殿堂中的精品之作。杜甫一生作詩很多,七律大約有155首。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1、 秋興八首(其一)《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
  • 李商隱三類詩詳解
    李商隱的詩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時代人民生活極端貧困、政權內部矛盾重迭、危機四伏的現實狀況,特別是通過對詩人自己身世的謳吟,深刻表現出中下層士子的苦悶和悲憤,從而使人們感到一種江河日下、黃昏漸近的時代氣氛。李商隱是一個關心現實政治的詩人,這在他的早年表現得更為突出,如他在十六歲時寫的《安定城樓》: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
  • 劉禹錫最著名的八首詠史詩,每一首都發人深省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其中,在中、晚唐詩歌中,詠史詩佔比極大。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中唐詠史詩第一高手——劉禹錫最著名的八首詠史詩,每一首都發人深省。
  • 模仿杜甫最像的一首詩,杜甫詩集差點編入,原來作者是李商隱
    詩篇不像技術,這模仿之中最難模仿的便是詩詞整體的藝術氣息,有趣的是這最難模仿之處,也是人們最好鑑別是否模仿之處。詩仙李白才華橫溢,驚為天人,如此汪洋恣意的詩篇,即便是想要模仿也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幾乎不像是凡人寫的。
  • 55句李商隱詩詞,最有名的還是《無題》詩
    在晚唐,甚至可以說在整個唐代,李商隱是為數不多刻意追求美的詩人之一,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除了愛情詩,李商隱的詠史詩也十分出眾,「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就是他的詠史名句。
  • 李商隱這首豔情詩,寫一個與丈夫同床異夢的妻子,後人評:太輕薄
    李商隱寫過很多豔情詩,這些詩富麗精工,意境縹緲,有著不凡的藝術魅力。不過,李商隱有一首豔情詩,詩中寫一個與丈夫同床異夢的妻子,在這古今豔情詩中恐怕都是絕無僅有的詩,清代的馮浩,直接批評這首詩「尖薄而率」。
  • 李商隱的一首七律,風格沉鬱頓挫,用典嚴密精切
    他的作品憂鬱綿長、含蓄婉約,而且喜歡使用艱深晦澀的典故,下面這首詩也具有這樣的特點。重有感唐代:李商隱玉帳牙旗得上遊,安危須共主君憂。作者有感於此事,以及朝廷依然存在的嚴重弊端,寫了這首詩。李商隱,字義山,懷州河內人,曾熱衷仕途,企望革新,但始終被排斥。他寫了不少揭露暗、反映社會動亂的詩篇,具有正義感和愛國心。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昐望討伐宦官的大軍早日出徵,誅滅宦官維護中央政權。
  • 李商隱的「無題詩」有什麼特點?
    他的詩歌獨樹一幟,其中的「無題詩」對後代影響頗大。李商隱的「無題詩」,指的是那些由於不便或難於標題,於是就以「無題」二字為題,或以篇首二字為題的詩。這類詩有幾十首。李商隱的「元題詩」寫什麼呢?千多年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