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陳曉卿和《早餐中國》導演去吃早餐,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虎嗅網

2020-12-23 虎嗅APP


認為自己對吃更有研究,大概是我們中國人的一種「通病」。不獨梁實秋、汪曾祺這樣的文人墨客,袁枚、唐魯孫這樣吃過見過的主兒,就是在火鍋店調製一碗自取小料,堅信自己的芝麻醬、辣椒油比例最為絕妙的朋友,也不在少數。 


硬糖君自然也不能免俗,就算沒吃過還沒見過嗎?我看過多少集《早餐中國》、刷過多少遍《風味人間》啊,對吃的熱愛、對美食的知識,相信自己絕不在人下。


直到硬糖君遇到了「正主兒」——《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早餐中國》總導演王聖志。 


12月3日-12月4日的騰訊視頻紀錄片2020冬季溝通會有點特別,以至於硬糖君差點以為這就是個美食打卡之旅。騰訊視頻副總編輯陳曉卿、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監朱樂賢、《早餐中國》總導演王聖志帶領品牌、媒體、嘉賓組成的「餓人團夥」共享早餐、午餐、宵夜的「一日之食」。硬糖君就沒參加過這麼撐的活動,不愧是「了不起的煙火氣」。



早餐的儀式感究竟是什麼?宵夜能夠幫助人更好睡眠?為什麼我們對碳水愛得深沉?當陳曉卿說過往做美食紀錄片,收視率調查發現最受歡迎的食物就是主食裹油脂,肉夾饃、牛肉麵,最受歡迎,硬糖君猛點頭。


 「北大一位社會學系的老師和我說,這說明了歷史。中國古代史上,每隔50-70年就有一次全國性饑荒。飢餓是寫在我們中國人基因裡的,中國人愛吃這些東西不是沒有原因的,其實這就是文化。」



是美食,也是文化;是社會學,更是人類學,這是美食之道,也是美食紀錄片的發心。


原來我不是一個合格吃貨


「從蘇州上車,買兩包小豆腐乾,可以一直嚼到鄭州。」汪曾祺的吃,是平民的吃、家常的吃,始終懷抱著一種親和力。鯊魚滑和紫菜光餅大概不方便帶上車,但這並不妨礙它們成為福州清早的滋味代表,有海風的鹹和陽光的甜。 


硬糖君有口福,加入了王聖志老師帶領的早餐本餐小分隊(另外兩支「人間餓爸」「全員餓人」隊由陳曉卿、朱樂賢分別帶領,三隊通過抽籤決定去哪家店吃早餐)。這可是做了100集《早餐中國》的早餐之神啊!王導抽中的早餐店福清滑,也正是《早餐中國》第一季第34集拍攝的小店。



相對於午餐晚餐夜宵,硬糖君一直更喜歡早餐所代表的儀式感,有一種更加中國式的昂揚勁頭。正如王導總結《早晨中國》的思路:吃了早餐你就一天元氣滿滿,吃了早餐就能找到回家的方向。 


看《早餐中國》,除了美食誘人,那種每個人都步履匆匆,有來處、有去處的世俗熱鬧,尤其治癒。能每天按時起床去吃早餐的人,日子過得不會太差。 


但說來慚愧,上一次起大早出門去早餐店吃早餐是什麼時候?硬糖君覺得起碼可以追溯到十年前。若不是這次活動,硬糖君很難想像自己七點起床就為去福州街邊一家只能坐下十來個人的早餐店。 


早上八點多,一行人馬即以就位,嗷嗷待哺。店主話少,只一盆盆的端上鯊魚滑、鰻魚滑、牛肉滑……湯清肉嫩,酸筍的加入使其有螺螄粉風味但更清爽,頗有網紅潛質。 


也確實有很多餐廳因為騰訊視頻的美食紀錄片變成了必打卡餐廳。王聖志對此有獨到見解:「很多餐廳都在追求創新。但早餐店是不能創新的,早餐店最厲害的地方是它一定要保持同一個味道十幾年不變,保持整個社區共同的味道記憶和黏性。離開多少年的人再回來,還是這個味道。」



比起一頓熱乎乎的早餐撫平飢腸,提振一天的士氣。宵夜則是一日辛苦的慰勞、靈魂小憩的居所。作為騰訊視頻自製IP「一日之食」的第二部美食紀錄片,《向著宵夜的方向》也指引硬糖君一行人馬向著宵夜的方向前進。 


吃宵夜到底好不好?此次「吃吃喝喝」活動的重磅嘉賓——心理學家、美食家陳立有權威發言,「宵夜是為了獲取油脂,然後使人在睡眠時分泌更多褪黑素。宵夜是能夠幫助人睡眠的。」聽聽,宵夜助眠啊,硬糖君又找到了放開肚皮的有力依據。 


《向著宵夜的方向》導演韓經國則提醒了一個硬糖君忽略的情況:就是相對早餐,宵夜的內容其實沒那麼豐富,「可能它的地域性沒有那麼強」。



可不是嘛,人們能為鹹甜豆腐腦爭得割席斷交,但到了宵夜攤子上,全國都是燒烤、小龍蝦的聯歡。而也正是因為各種地方特色食物都在慢慢消失,更突顯出了紀錄的可貴。思及此,硬糖君趕緊多夾一筷子夜宵桌上的紅糟鰻魚,雖是初識,倒像是久別重逢呢。


美食的三重境界


冬夜晚十點,夜宵正當時。當一道道閩味硬菜輪番登場,硬糖君這個北方人只能做出劉姥姥在大觀園宴席上的同款感慨:「我知什麼名兒,樣樣都是好的。」 


好在有身為本地人的王聖志導演充當鳳姐角色,每道菜都要傾情奉上一番解說詞。這是什麼神仙旅行團才能有的待遇,有會做的,有會吃的,還有陳曉卿導演這樣善於「理論拔高」的。



「我到美國同事的家裡住,一個九歲的小朋友和我說自己要寫『論文化』,我就問他什麼是文化。他說我們老師說了,文化就是由人類創造、並為人類享受的一切。這句話影響我很長時間。」或許某種意義上,正是美食的文化價值指引了騰訊視頻的一系列美食紀錄片創作。 


如果《舌尖上的中國》代表著光影下的食物之美,一蔬一飯飽含中式意蘊。那麼,以《早餐中國》《向著宵夜的方向》為標誌性作品的紀錄片則回歸了「人間煙火」。真實還原了那些逐漸被掩蓋的美食,那些逐漸被淡忘的生活習慣,以及被現代節奏所忽視的恬淡生活態度。 


《早餐中國》不僅展現了本土特色和當地的風土人情,也呈現了一個個平凡百姓背後的真實故事。河北河間驢肉火燒店的年輕老闆,講述曾經在繼承家業和堅持學業中的兩難;湖南洪江鴨子粉夫妻,因為生意過忙不能陪伴女兒而內疚;安徽淮南牛肉湯老闆娘,回憶自己往昔的美貌感慨和牛肉湯「過了一輩子」。 


正如《早餐中國》總導演王聖志所說:「煙火氣是熱愛生活的依據,在動蕩的世界裡讓我們維持穩定。」《早餐中國》在7分鐘片長裡揭示每個小人物的平常心境,並呈現出樂觀堅守的精神。店家「一人一首單曲循環」,已不再是日常營業的簡單抒懷,而是寄託著俗世美好生活的嚮往。這種以小人物肖像為主題的紀錄片,所採取的平民化視角和微紀錄形式,或將成為未來創新的一種趨勢。 


越來越多的科學實證表明,美食的千姿百態最終是由刻在基因裡的天然衝動驅使。反映了「美食與人」深度關係的《風味人間3:穀物星球》,所要聚焦的正是學科交叉的王冠——美食人類學。 


陳曉卿導演在做《風味人間》系列時,發現了一個精彩的美食流傳故事。1888年,亨氏公司發明了番茄醬,其前身為18世紀初西班牙人和義大利人吃的一種叫ketchup的醬汁。而ketchup正好是閩南語「茄汁」(魚露)的音譯,在1650年左右由英國和德國水手在泉州吃到。



「我們是因為耕種特別抱團的族群,所以這個民族特別組織有序。」陳曉卿如是總結我們和穀物的關係。至於穀物和飲食習慣如何深度捆綁,從而塑造了今天的中華飲食文化樣貌,他透露《風味人間》第三季會告訴大家。


了不起的紀錄片


宵夜的巔峰體驗,大概就是吃出喝喜酒的感覺。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當騰訊視頻副總編輯陳曉卿、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監朱樂賢、《早餐中國》總導演王聖志開始各桌敬酒,硬糖君只想脫口而出:百年好合。


我們講究人絕不亂搞CP,這絕對是一個值得「鎖了」的美食紀錄片組合。


一直以來,騰訊視頻紀錄片不斷地通過美食內容來丈量社會圖景、描摹百態人情、刻畫職業群像。其中頭部IP「風味」系列已有8部作品,「一日之食」則拍攝了超過百家的小店和人物。 


在騰訊視頻美食紀錄片的布局中,三大內容IP「風味」、「一日之食」、「小滋味」分別瞄準不同的美食圈層和受眾,以場景化的內容建構差異化的美食體系。「風味」IP著眼於環球視野,一份甜蜜世界共享,螃蟹橫行做法各異,可謂美食宏觀敘事之最。


「一日之食」IP,以「小」、「親」、「新」為關鍵詞,讓美食成為溫暖人心的記憶容器。其下的《早餐中國》和《宵夜江湖》是美食的「時間線覆蓋」,《沸騰吧火鍋》和《開動吧!海鮮》則是明顯的「垂直類深耕」。 


規劃中「小滋味」IP作為騰訊視頻紀錄片全新細分領域的布局,既有人對「酸甜苦辣」專有記憶,也有現代化進程中最勾人遐思的鄉愁。從「風味」的橫貫中外古今的環球視野,到「一日之食」細分時間和場景、關注附近生活的平民視野,再到「小滋味」把味道人格化的個性視野,三大IP從宏觀入微觀,是一個層層遞進不斷細分的結構。 


食物有很強的國際意識,可以突破語言和文化的障礙。陳曉卿說:「聖經裡面說上帝為了人類不能修建通天塔,就讓大家說不同的語言,沒有辦法溝通。上帝如果真的有道理,不是很粗心的人,他應該知道食物仍然讓大家彼此相通。」 


食物是另一種人類的「通天塔」,《風味原產地》在Netflix美食類節目榜首霸榜半年,第三季在國外多地區進了前十。「風味」系列已經走過全球五大洲、超過190個國家和地區。在「走出去」風向下,騰訊視頻不僅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其實也擴展了中國觀眾的美食視野,更好地了解世界。 


當內容IP化的閉合矩陣邏輯形成,充滿煙火氣的騰訊視頻紀錄片將孵化更多元的商業優勢。同時,美食紀錄片的矩陣化運營,也是促使紀錄片市場向成熟工業化轉型的重要嘗試。



煙火氣有多重要?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監朱樂賢總結:「當我們離家出去,回來的時候能夠看到炊煙升起,能夠看到食物熱騰騰一個氣息,他是親切的,他是溫暖的,它是可以不用帶著防備,他是隨時可以進入的一種氣息。」 


當紀錄片更加貼近生活、回歸美食本味、兼具對日常的人文關切,人們的心靈也更容易在食物和溫情的雙重療愈中卸下防備,變得親近。

相關焦點

  • 騰訊視頻紀錄片組局,跟著陳曉卿在福州街頭尋味「早餐」|探店
    12月3日晚上,福州達明美食街的閩菜餐廳「燕壹品」裡開啟一個特別的「宵夜場」,《風味人間》總導演、騰訊視頻副總編輯陳曉卿,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監朱樂賢,紀錄片《早餐中國》的總導演王聖志帶著《向著宵夜的方向》總導演韓經國、《開動吧!
  • 一群饕餮客,跟著陳曉卿吃遍福州城
    穿過一條美食飄香的夜市,騰訊視頻副總編輯陳曉卿與全國一眾美食愛好者和媒體人士,在達明美食街一家名為「燕壹品」夜宵店裡坐了下來,品嘗著一道道福州的「夜味覺」。說是宵夜,實際菜色是按照婚宴標準安排,端上來的菜,一盤盤都豪橫的很。圍坐其間的還有另兩位饕餮客——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監朱樂賢、《早餐中國》總導演王聖志。
  • 跟《舌尖》導演陳曉卿逛吃一整天,福州好吃的都在這裡
    這兩天疏於寫稿,是因為我們借工作之名,在騰訊視頻紀錄片2020冬季溝通會,AKA跟著陳曉卿、朱樂賢、王聖志老師吃空鵝廠預算的活動上,實實在在體驗了兩天一夜的福州當地美食。 風味獨特的太平燕、扁肉拌麵,《早餐中國》裡的鍋邊糊、蝦煎,還有《風味人間》中的蟛蜞醬,我們都替你嘗過了。
  • 《早餐中國》:天南海北的早餐裡,吃出了人生的滋味
    對此,《早餐中國》的總策劃洪雷曾坦言,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總導演)將精緻恢弘做到了極致,「我們沒有其他路可以走,只能另外找一條路」,這條路就是「短一點」「體量不大」「帶一點情感,有一些人情,有一些溫暖」。 這就是《早餐中國》。在短短的時間裡,通過早餐,見美食、見人生、見中國,用一門「以小見大」的學問,取得了一場「以小搏大」的勝利。
  • 早餐深似海:煙火氣是「親密」,是熱愛生活的依據
    紀錄片《早餐中國》第三季收官後,總導演王聖志、紀錄片導演陳曉卿和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監朱樂賢,做了一件頗有煙火氣的事:領著一群人在福州城大街小巷裡走,尋覓理想的「一日之食」。為了深入體驗老福州的早餐檔口,一大早,陳曉卿、王聖志和朱樂賢分別帶隊,以三條路線進行探店,其中包括「尚幹依心拌麵扁肉」「老福洲」和《早餐中國》拍攝的小店「福清滑」。
  • 早餐深似海:「親密」煙火氣是熱愛生活的依據
    紀錄片《早餐中國》第三季收官後,總導演王聖志、紀錄片導演陳曉卿和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監朱樂賢,做了一件頗有煙火氣的事:領著一群人在福州城大街小巷裡走,尋覓理想的「一日之食」。為了深入體驗老福州的早餐檔口,一大早,陳曉卿、王聖志和朱樂賢分別帶隊,以三條路線進行探店,其中包括「尚幹依心拌麵扁肉」「老福洲」和《早餐中國》拍攝的小店「福清滑」。他們與附近居民一起排隊,坐在露天的桌椅上,品嘗當地傳統早餐,近距離觀看這些極具特色美食的手工製作過程。
  • "風味"與"舌尖"為何出眾 陳曉卿拍美食"奔著肉去"
    日前,在騰訊媒體研究院聯合中國傳媒大學打造的IP課上,陳曉卿總結《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的成功經驗時說。   拍前先查人們愛吃啥   在吃上找到觀眾相信的內容之前,必須先確定觀眾是誰。「舌尖」拍攝前,節目組特意做了調查,中國人到底最愛吃什麼,排名第一的竟然是主食包裹的油脂類食物。
  •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談人間至味:最好吃的,是人
    李津 《飲食男女》系列在《舌尖上的中國》火遍全國之後,總導演陳曉卿的名字也漸漸為人熟知,半是作為廣受尊重的紀錄片導演,半是作為酷愛美食的吃貨。早在十餘年前,陳曉卿已開始在報刊寫作美食專欄,記錄他念念不忘的家鄉味道,在江湖偶遇的人間至味。《至味在人間》一書即為他十年專欄文章的精選結集。
  • 早餐深似海:「親密」煙火氣是熱愛生活的依據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紀錄片《早餐中國》第三季收官後,總導演王聖志、紀錄片導演陳曉卿和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監朱樂賢,做了一件頗有煙火氣的事:領著一群人在福州城大街小巷裡走,尋覓理想的「一日之食」。為了深入體驗老福州的早餐檔口,一大早,陳曉卿、王聖志和朱樂賢分別帶隊,以三條路線進行探店,其中包括「尚幹依心拌麵扁肉」「老福洲」和《早餐中國》拍攝的小店「福清滑」。
  • 好好吃早餐的人 心中綻放桔梗花
    他對武漢人把吃早餐稱為「過早」,也做了精闢的闡釋——把早餐當成過年那麼重要,是為「過早」。十月我剛從武漢回來,多次讚嘆漢正街附近如家酒店的早餐,這裡早餐的品種樣數及質量包括擺盤,都不亞於星級酒店,沒收了我邁出酒店去街頭「過早」的機會。尤其是咖啡,每天早晨我都是「3杯不過崗」,然後帶著這份溫暖和浪漫遊街走巷。
  •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十年間吃遍美食,告訴你什麼是人間美味
    02導演眼中的美味陳曉卿,中國內地導演、製作人。2012年,執導中華美食文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火遍全網。——陳曉卿網上出現過一個段子,有人說看到陳曉卿就想吃飯。他履歷豐富而且經驗老道,善於從細微之處著手,對鏡頭的造型美學和光影的運用上十分用心。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優點才拍出了《舌尖上的中國》。
  • 不吃早餐會變胖嗎?膽結石和不吃早餐有關嗎?帶你解開早餐的迷思
    相信大家都會說:"早餐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餐。"所以感覺吃早餐是一件很神聖的事,甚至許多專家與醫生都認為早餐對於體重控制很有幫助。那麼不吃早餐到底會不會變胖,會不會得膽結石呢?今天佛系老派健身就帶大家好好地了解一下早餐與肥胖、膽結石的關係。
  • 「美食老饕」蔡瀾和陳曉卿聚首,他們眼中的食物變遷是這樣的……
    「美食老饕」蔡瀾和陳曉卿同臺,現場品評各樣美食佳餚,想想都是讓吃貨們嚮往不已的場景。近日,湖南衛視王牌綜藝《天天向上》在長沙啟動全新策劃「我們的美好時代」特別專題,總共分為四個主題——「穿的變遷」「食的變遷」「中國速度」「歌唱新時代」,從穿著、食物等角度闡述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老百姓的生活轉變,著名美食家、作家蔡瀾,《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以及《風味人間》的總導演陳曉卿參與錄製,據悉本期節目將於12月9日晚播出。
  • 成都傳統的老牌川菜館,《舌尖》總導演陳曉卿推薦!
    頗具年代感的川菜館,《舌尖》導演陳曉卿力薦! 在成都這樣極具包容性的城市裡,每一天你都會發現新的驚喜。 作為重點旅遊城市,成都的美食不勝枚舉,尤其是那些街頭巷尾的蒼蠅館子,看似普通,實則蘊藏著深厚的川菜底蘊,完全有一種大隱隱於市的感覺。
  • 火鍋為什麼能夠火遍全國,舌尖導演陳曉卿說就靠這「五個字」
    火鍋現在可以說現在是在我們中國最受歡迎的美食了,因為火鍋吃起來濃香四溢,而且吃起來特別的爽。吃完之後全身都有舒爽的感覺,而且現在的火鍋店全國都有,即使是在很小的地方都有火鍋店。那為什麼火鍋可以如此的火遍全國!
  • 祝羽捷對話《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踏踏實實做一個吃貨
    ▲ 本文美食配圖均來自陳曉卿老師總導演的美食紀錄片欄目 | 羽來信文 | 祝羽捷 & 陳曉卿編輯 | 西腦包花曉卿老師:比如在蘭州的烤羊肉店,剛剛拎起一隻流油的羊腿,眾聲喧譁中,老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站在我身後得意地說,嘿嘿,我們的店可是被《舌尖上的中國》拍過,陳曉卿親自吃過我們家的羊腿。第一次聽到店主這麼說的時候,全桌的人都忍不住伸出大拇指,為廚師鼓掌。去的地方多了,越來越多店言之鑿鑿,都說自己被你拍過,有的還要吵起來,說別人是狸貓,自己才是太子。
  • 深夜看完《早餐中國》,立志早起吃早餐然而還是想多睡會
    老漢的嘴碎:不吃早餐才是一件很嘻哈的事——熱狗《美食節目》特別是紀錄片節目,這幾年越來越熱,《舌尖上的中國》帶起來一波對於隔屏看美食的流行。而且在《舌尖上的中國》之後網絡上出現了大批精品的美食節目,對我們普通留在影響最深的應該是之前的人生一串,整部紀錄片都在講述關於燒烤的故事,那個火烤在肉上面發出吱吱的聲音,真的是人生一大享受。辭職的黃磊老師,之前很好的口碑倒在了《深夜食堂》這部講述夜宵的電視劇。
  • 早餐店吃早餐讀早報
    1日,金德利民杆石橋快餐店內,劉先生享用了雙份「早餐」。近日,《濟南時報》打破常規報紙零售方式,開展「走進千店萬戶,關注民意民生,便民惠民」活動,率先與市區百餘家供應早餐的金德利民、超意興快餐連鎖合作。1日起,市民可直接在這些店的收銀臺購買《濟南時報》,邊吃早餐邊閱讀當天報紙,第一時間獲取最鮮活的新聞資訊。  「金德利民店內也賣《濟南時報》了,以後再也不用繞路去買了。」
  • 嘗遍萬千滋味,最讓陳曉卿眷戀的煙火氣,是北京的那一份!
    《風味人間》導演陳曉卿說,北京人的講究,是喜歡把一成不變、周而復始的生活,過得特別有儀式感。    好吃的人,對覓食都有一種執著。你知道嗎?這位嘗遍萬千滋味的陳曉卿,曾對北京的一家麵館尤為「上癮」。他經常在中午走出工作大樓,花幾十塊叫輛計程車,不辭舟車勞頓地趕到西四,就為了吃一碗他愛的延吉冷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