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被動這些字眼常會出現在我們眼前,主動喇叭、主動前級、主動組件、主動式分音,以及被動式等名詞,究竟是說什麼呢?所謂主動有自主的意味,我們分別研究一下這些東西主動與被動之間究竟有何差異之處。
主動式喇叭其實很多人都用過,那些隨身聽的小喇叭就是主動式喇叭,也就是一般的喇叭箱中再加裝一組擴大機,當我們要用的時候僅需前級而不需後級。主動式內部採用電子分音方式,並且省去搭配合適的後級的困擾;被動式喇叭就是一般的喇叭,裡面只有一分音網絡。
主動式前級就是我們一般所見的IC、電晶體、真空管之前級,輸入信號之後再輸出時有放大作用,這種前級較能發揮高動態的表現,隨著各機種的特性也有不同的音色。而被動式的前級說白了最簡單,就是一個音量控制的衰減器,其輸出會小於輸入,但音色渲染的情形較少,通常只有輕微的差異,不像主動式的前級差異相當大。
主動組件即我們所見晶體、真空管、IC之類的半導體,具有放大的功能,被動組件是電阻、電容、電感等零件。從前被動組件尚不發達,大家都說主動組件的品質影響聲音最大,但現今被動組件種類甚多,只要換上一顆電容器,或許這部前級或後級的音色就和以前完全不一樣,您說究竟是主動組件重要,還是被動組件重要呢?
主動式的分音即電子式的分音,整個結構利用電子線路把全音域分成和喇叭音路一樣多的區段,再個別放大;而被動式分音比較簡單,就是喇叭內的分音器。不管是哪一種,最重要的是要能把分音分得恰到好處才行。主動式分音是把信號源在前級時就分成高中低等級,再輸入獨立的後級並放大送到各單體,重要的是分音電路一定要把各區段的增益配合單體的效率打到平坦,否則就可能比被動式分音的效果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