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終,大家說的最多、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恐怕就是「太忙了」。
是的,上班族忙著年終總結、考評,學生娃忙著準備期末考試,大家都忙。
更不容易的是,上班族老母回家還要再管期末複習的娃,熬夜不說,動不動就跟娃「友誼的巨輪沉沒」。我的一位閨蜜就哀嘆「最近每一天我都覺得自己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快被熬死了!」
加上這幾天烏魯木齊市連續下了幾場雪,天冷路滑,大家花在路上的時間也比平時多了,難免心浮氣躁,仿佛空氣裡都有一絲絲焦慮的味道。
何以解憂?
你是不是完全「控幾不住裡寄幾」,就想用「大快朵頤」來解壓?尤其非常饞甜食?
有調查研究發現:人們有時候莫名間突然特別想吃某種食物,實際上並不是因為肚子餓了,也許是「情緒」在刺激你的食慾。由飢餓以外的原因產生食慾,比如在情緒刺激下產生一種難以控制的吃東西衝動,且不是為了解決生理飢餓的現象,被稱作「情緒性進食」。
美國「健康線」網站曾刊文指出,長期壓力大,會刺激腦部分泌可的松,抑制胰島素的作用,讓糖分無法吸收。養分不足的細胞會發出飢餓的訊號,使大腦想要攝取高碳水化合物,焦慮情緒下尤其容易如此。長期情緒性進食可能會讓身體失控,變成一種習慣,導致體重超標,影響健康。
「吃」也許能暫時治癒你的焦慮感,但是一次一次大吃下去的高熱量的東西,畢竟遲早要用健康或者身材來還的。
如何降低情緒性進食對我們的「控制」?
咱們不妨不妨嘗試以下方法:講究的「吃」。
比如想吃甜食,咱們可以儘量選擇健康的天然食材,自己動手製作,和家人一起分享,讓美食治癒我們的「年終焦慮」。
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道由烹飪營養師吳明榮老師帶來的山藥玉米棗泥糕。
吳明榮老師本身是高級廚師,又學了營養,他將兩者融會貫通,最擅長的就是用普通食材做出美味、養眼又營養的飯菜,被好友稱為「營養美食藝術家」。
吳明榮老師分享的這道山藥玉米棗泥糕,原料簡單、常見,製作方法也比較簡單,且沒有添加糖,用食物本身的甜味來調味,既營養又美味。
話不多說,上食譜~~
【山藥玉米棗泥糕】
原料:山藥、玉米面、紅棗、芝麻粉、小麥胚芽粉
做法:
1.將山藥去皮蒸熟,搗成泥;
2.燙熟的玉米面揉勻成麵團;
3.紅棗去核蒸熟,打成泥,與芝麻粉和小麥胚芽粉拌勻搓成餡;
4.將做好的山藥玉米面團分成每個25克重的小劑子,擀成麵皮;
5.包入自製的紅棗芝麻小麥胚芽餡,用模具壓成型;
6.開水上鍋,蒸製5分鐘即成。
(以上圖片均由吳明榮老師原創,授權本公眾號使用)
講完這道美食的做法,我們再從營養角度說一下這道美食。
山藥屬於薯類,《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把薯類食物納入到主食範疇當中,用來部分替代白米白麵食物,平均每天攝入50~100克比較合適。
山藥、土豆、紅薯、紫薯、芋頭都屬於薯類。經常吃薯類,還有以下這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