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大禹文化博物館看漢韻菖蒲文化展

2020-12-20 騰訊網

楚天都市報11月12日訊(記者王榮海 通訊員馮璐娟)11月12日,由武漢大禹文化博物館主辦的「漢韻菖蒲文化展」開展,菖蒲公益制香活動同步啟動。市民在大禹文化博物館既可觀蒲還能賞畫。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菖蒲為香料,菖蒲為仙草,菖蒲造景妙,「漢韻菖蒲文化展」,芳草重返晴川閣,兩個古老靈魂的重逢。自古以來荊楚大地山多水豐,菖蒲親石喜水,自然遍布各地。屈原秭歸頌蒲,蘇軾黃岡植蒲,菖蒲造景制香,歷史悠久,材料取之不竭。

承辦方武漢草沐堂,精心布置五十餘盆品種造型各異的菖蒲景觀,展示菖蒲製作的香囊、香牌、線香、盤香等香品,以及湖北當代名家的二十幅菖蒲主題書畫,全面弘揚古老菖蒲文化,彰顯楚文化之悠久與深厚。

12日下午的菖蒲公益制香活動,參與人員三十餘人,在武漢草沐堂朱長虹的引領下學習了底蘊深厚的菖蒲文化,朱長虹手把手教大家一起製作了菖蒲香牌。

記者了解到,從石菖蒲根莖採集曬乾,進行粉粹、篩選,然後稱量、合粉、揉粉、醒香,再做成香牌,放置陰涼處通風陰乾,到最後穿繩打結,配以各類適宜的裝飾使用,整個古法制香流程需要十來道工序。一份製作精良的香牌,會令人愛不釋手,經年累月,香味猶存。

據悉,「漢韻菖蒲文化展」將持續到11月30日,歡迎廣大市民前來觀蒲、賞畫、聞妙香。

相關焦點

  •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
    ……——《論語》「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展覽主題牆值此孔子誕辰2570周年之際,「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於2019年12月27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依託館藏文物資源,聯合國內文博單位策劃推出,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實踐,也是國家博物館聯合地方文博機構、研究機構合作舉辦歷史文化系列展的重要成果。
  • 從文物中認識孔子——記國家博物館「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
    2019年是孔子誕辰2570周年,2019年12月27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山東省文旅廳和孔子博物館協辦的「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在國博館隆重開幕,豐富的文物、古籍和藝術品為廣大觀眾提供了一個認識孔子和儒學的生動平臺。這也是國家博物館第一次系統展示孔子思想形成、發展以及傳承的歷史,力圖為觀眾和研究者講述孔子文化的思想脈絡與深遠影響力。
  • 明代服飾文化展在山東博物館開展,還有精美文創可以買買買
    29日下午,「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在山東博物館開展,孔府傳世文物「香色麻飛魚貼裡」吸引市民駐足。 新時報記者黃中明 攝9月29日下午,由山東博物館和孔子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在山東博物館隆重開展。
  • 記者帶你揭秘山東博物館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秦文 濟南報導9月11日,山東博物館召開「明代服飾文化展」媒體見面會。記者從會上獲悉,由山東博物館與孔子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將於2020年9月29日在山東博物館二樓12號展廳正式開展,展期暫定為3個月,屆時觀眾們可以近距離的感受明朝服飾的端莊儀態與宏美氣度。伴隨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漢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街頭流行。
  • 2019年12月20日國家博物館只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開幕
    國家博物館只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  A:本次「只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不單純只是版本展示,作為「文化展」,我們緊緊圍繞在「中國文化」的核心上,力求將大眾文化的普及性與學術研究的嚴謹性緊密結合。
  • 「 清微淡遠—中國古琴文化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盛大開幕
    2019年5月25日由中國園林博物館主辦,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古琴文化藝術委員會、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及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協辦的"清微澹遠——中國古琴文化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第三展廳正式開展。
  • 大運河文化展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 天博四件藏品展深厚文化底蘊
    天津北方網訊:「舟楫千裡——大運河文化展」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該展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和河北博物院共同舉辦,展覽展期近四個月。 展覽中既有國家博物館藏與大運河文化相關的系列文物,也有天津博物館藏《漕運圖卷》、通州區博物館藏「軍糧經紀密符扇」和《運河源流圖》、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隋煬帝墓出土鎏金銅鋪首和玉璋等重量級展品。展覽共分為《一河千載通南北》《貨通南北利四方》《千艘並進萬夫牽》《神工當驚世界殊》《因河而興文化盛》等五大部分。
  • 眾多珍藏文物亮相國家博物館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壓軸大展...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7日訊 12月27日,由山東省人民政府和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孔子博物館協辦的「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是國家博物館第一次舉辦以孔子文化為內容的展覽,也是孔子博物館開館之後參與的第一個對外合作交流項目。
  • 廣安漢陶博物館欲打造世界漢文化交流中心
    1月28日,記者從廣安獲悉,廣安將依託漢陶博物館打造漢文化交流中心,向海內外漢學家廣發英雄帖,吸引其前來交流、研究漢文化。  廣安漢陶博物館館藏文物由三臺籍收藏家何人捐獻而來,共有近萬件漢陶文物,有戰國及漢朝時期古滇國崇拜圖騰的重要紋飾太陽紋,川內最大、保存較為完整的一組樂舞俑以及存有2000多年前酒精的陶罐等「鎮館之寶」,去年8月18日開館以來已接待遊客5萬餘人。  漢陶博物館的建立結束了廣安無博物館的歷史,不僅填補了廣安漢陶文化的空白,還將大大提高廣安的文化底蘊和文化軟實力。
  • 傳統服飾及創新設計展演將亮相山東博物館「明代服飾文化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備受期待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即將於2020年9月29日下午2點整在山東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是一段跨越時空的對話,是一次穿越古今的邀約,更是一場連接傳統與時尚的視覺盛宴。
  • 大陸澤文化:大禹與大禹治水
    關於大禹這個人物,在近代史上爭議比較大。早在20世紀20年代,以顧頡剛為代表的「古史辯」學派用「層累說」對中國上古史進行了一次檢驗,將上古的歷史與神話分開,在對神話研究的同時去校正上古史。大禹這個上古人物就是在這個時期進行研究的。圍繞著大禹是神話還是歷史這個問題,已經爭論了一個多世紀了,在考古工作快速發展的今天,大禹與大禹的傳說以及與大禹治水的歷史逐漸呈現出來。
  • 蟬鳴時節,品荔枝文化盛宴!大嶺山荔香文化展開幕
    荔香文化展展出的陶瓷荔枝 本版圖片均由全媒體記者 藍業佐 攝以荔枝為蓋鈕的清代廣彩開光人物瓷茶壺、高達1.2米的荔枝題材端硯精品、30瓶荔枝標本、百餘篇詠東莞荔枝之詩詞作品、荔枝科普長廊……蟬鳴荔香時節,6月10日,「紅土荔香書嶺南——東莞大嶺山荔香文化展
  • 「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今日在山東博物館...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9日訊 中國服飾文化發展源遠流長,服飾是華夏文明的具象載體。9月29日下午,由山東博物館和孔子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在山東博物館隆重開展。此次展覽為期3個月,是山東省博物館聯盟成立後舉辦的又一場重磅展覽,山東博物館和孔子博物館收藏的明代傳世成衣實物,其體系之完整、色彩之鮮豔、款式之齊全、保存之完好、紋飾之精美,在國內甚至是世界博物館界都是首屈一指。展覽精選有代表性的明代服飾文物,輔以古代書畫、青銅器、玉器、金銀器、瓷器等共80餘件珍貴文物,在定製的展廳中為觀眾呈現無與倫比的大明風華。
  • 隨州博物館榮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中國博物館協會12月21日發布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隨州市博物館成功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實現了隨州文博人多年的夙願,填補了我市一級博物館的空白。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我國博物館領域的「金字招牌」。根據國家文物局規定,博物館評估定級是從博物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建設、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方面作出的綜合評價,從高到低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最高等級。中國博物館協會於2020年7月至12月組織開展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最終核定中國印刷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 「雕刻大山的民族-哈尼族服飾文化展」在周口店遺址博物館開幕
    「雕刻大山的民族——哈尼族服飾文化展」在周口店遺址博物館開幕,領銜展出的是擁有1000年歷史、幾度瀕臨絕跡的哈尼樹皮衣。展櫃裡,一套樹皮「套裝」看上去並不起眼兒。專家介紹,這種衣服的歷史至少有1000年,在哈尼族口傳的歷史故事中仍可追索到樹皮衣的蹤跡。
  • 國家博物館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展覽亮點及重要展品
    we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40餘件孔子文化題材美術作品,是國家博物館第一次系統展示孔子思想形成、發展以及傳承的歷史,力圖為觀眾和研究者講述孔子文化的思想脈絡與深遠影響力。  孔子文化展展覽亮點:  1、第一次舉辦以孔子文化為內容的展覽  本次展覽是國家博物館第一次舉辦以孔子文化為內容的展覽。展覽以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為基礎,同時商借孔子博物館、山東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甘肅省博物館等單位的文物以及多位藝術家的作品。
  • 湖北省博物館迎來「漢印」大秀
    活動舉辦地的武漢,是中國唯一一座以「漢」命名的國家中心城市。在這裡演示「漢」的價值,可謂是再合適不過。湖北省博物館這次選擇通過「漢印」這個微觀元素,見微知著地去展示自己對宏大漢文化的理解。如何讓傳統文化變得現代化、可觸及、能沉浸?湖北省博物館嘗試通過現代的聲光電手段,強調體驗、沉浸、互動的展示策略。
  • 閔行博物館新館明起迎客,看700年「上海縣」來龍去脈
    歷經半年多試運營和閉館維修,閔行博物館新館明天開館迎客。閔行博物館位於閔行文化公園西南角,建築圍繞「與城市文化融合、與自然共生」的理念而成。博物館建築面積1.5萬餘平方米,共三層,設三個常設展廳。除了年初已開放的《中國民族樂器文化展》展廳外,常設《馬橋文化展》和《上海縣七百年展》。臨展《絲路啟航——廣西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特展》也同日開放。  在查看一些老資料、老物件時,人們常看到「上海縣」的名字,它與今天的「上海市」有著怎樣的聯繫?
  • 福建船政文化展在臺北落幕
    福建船政文化展在臺北落幕 2011-09-08 13:48     來源:中國臺灣網     編輯:程冉  中國臺灣網9月8日臺北消息 日前,由馬尾船政文化博物館與臺北長榮海事博物館共同舉辦的「福建船政——清末自強運動的先驅」展在臺灣臺北圓滿落幕。此次展覽歷時8個月,包括臺灣船政後裔在內的2萬多名臺胞前來參觀。
  • 國慶一起去看沙雕?湛江推出沙雕文化展,還可看非遺吃美食
    據悉,第七屆湛江海洋周活動主題為「我要去湛江」。按照防疫工作常態化要求,本屆湛江海洋周以線下活動和線上視頻直播宣傳推廣相結合,組織湛江市區主會場+縣(市、區)10個分會場同時開展特色主題活動,形成全域旅遊節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