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新聞公報(2002...

2020-12-18 中國臺灣網


  應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九·一」革命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上校閣下的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閣下於2002年4月13日至14日率高級代表團對利比亞進行了國事訪問。

  訪問期間,江澤民主席閣下與卡扎菲上校閣下舉行了正式會談。雙方在誠摯友好的氣氛中就加強雙邊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了看法。

  雙方回顧了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友好合作關係,並對這一關係業已達到的水平表示滿意,決心繼續推動這一關係的發展。認為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的兩國經貿與技術合作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兩國將繼續支持和鼓勵雙方有關部門和企業在石油、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旅遊等領域開展合作,並不斷拓展合作的新方式和新途徑。訪問期間,雙方籤署了數項協議。

  利比亞重申現在和將來都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支持中國在地區和國際上為此所進行的努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強調,應早日徹底解除對利比亞的制裁。

  雙方認為,中利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有著共同或相近的看法。主張尊重國家主權,不幹涉別國內政,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爭端,在國際關係中不使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高度評價兩國在國際事務中業已存在的良好合作,並表示將鞏固和加強這一磋商與合作關係。

  雙方認為,國際政治多極化有利於維護世界的平衡、穩定、和平與安全。

  雙方認為,全球化應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應有利於實現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主張發達國家應注意保障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幫助其提高發展能力和水平,從而逐步縮小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強調發展中國家應在這一形勢下加強聯合,努力維護自身權益。表示願同國際社會一道,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和一個和平與發展的新時代而共同努力。

  雙方認為,謀求和平、穩定和發展是非洲大陸的首要任務。積極評價非洲聯盟的啟動。指出這對增強非洲國家聯合自強,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實現非洲大陸的發展與繁榮具有重要意義。中方高度讚賞卡扎菲上校閣下為促進非洲的穩定、團結與發展所作出的積極貢獻。

  雙方強調應反對和譴責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強調反恐行動應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及公認的國際法準則。

  雙方對中東地區局勢嚴重升級深感擔憂。呼籲尊重安理會有關要求以色列立即撤軍的決議,以使巴勒斯坦人民實現民族自決,恢復合法權利。

  雙方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閣下對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的訪問取得了圓滿成功。這是中利關係中具有歷史意義的一件大事,必將推動兩國友好合作關係在新世紀繼續向前發展。

  中方對江澤民主席閣下及代表團在利比亞逗留期間所受到的熱烈歡迎和盛情款待深表謝意。

  為了進一步加強兩國的友好合作關係並保持雙方的高層往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閣下邀請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九·一」革命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上校閣下在方便的時候訪華。卡扎菲上校閣下表示感謝並愉快地接受了邀請。訪問時間將通過外交途徑商定。 

(來源:外交部網站)

編輯:齊曉靖


相關焦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羅馬尼亞新聞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羅馬尼亞新聞公報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的邀請,羅馬尼亞總理阿德裡安·訥斯塔塞於2002年6月25日至29日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工作訪問。訪問期間,雙方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羅馬尼亞政府關於清理1949年至1989年間籤訂的兩國及兩國政府間條約的議定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向羅馬尼亞政府提供無償援助的換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羅馬尼亞教育與研究部2002年至2004年教育合作協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與羅馬尼亞國家證券委員會證券期貨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和《中國工商銀行與羅馬尼亞商業銀行業務合作意向書
  • 利比亞概況
    【國名】 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1977年3月2日卡扎菲發表《人民權力宣言》,宣布利進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權的民眾時代」,取消各階級政府,建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改共和國為民眾國,同時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建立各級革命委員會。1986年10月,又改現國名。    政 治      【政治】卡扎菲執政40年來,致力於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興辦社會福利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 背景資料:利比亞簡介
    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簡稱利比亞,是北非的一個國家。位於地中海南岸,與埃及、蘇丹、查德、尼日、阿爾及利亞跟突尼西亞相鄰。除沿海地區及南部山區外,利國大部分均為沙漠。
  • 利比亞國家概況
    7世紀,阿拉伯人打敗拜佔庭人,徵服當地柏柏爾人,帶來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教。16世紀,奧斯曼帝國攻佔的黎波裡塔尼亞和昔蘭尼加,控制了沿海地區。1912年,利比亞在意土戰爭後成為義大利殖民地。1943年初,法、英分別佔領利比亞南、北部。二戰後,由聯合國對利全部領土行使管轄權。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亞宣告獨立,成立聯邦制的利比亞聯合王國,後改名為利比亞王國。
  • 利比亞,究竟發生了什麼
    我希望能夠讓大家知道更多鏡頭背後的東西,或是透過記者的角度來重新認識新聞事件。我寫書更多的是想和讀者一起分享。」利比亞:國家富裕 人民貧苦從埃及邊境到班加西差不多八百多公裡。看沿途的建築,利比亞這一邊,要比從埃及的亞歷山大到邊境的二百多公裡顯得富裕一些。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會有一百多萬埃及人,選擇到利比亞工作。因為石油的關係,利比亞是非洲人均GDP最高的國家。
  • 利比亞和平進程艱難推進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利比亞停火是「關鍵的一步」,是為解決衝突進行的一次艱巨努力。威廉士指出,這是朝著全面解決利比亞危機邁出的「決定性和勇敢的第一步」,希望這項協議有助於結束利比亞人民的痛苦。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10月27日同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通電話時表示,願推動利比亞主要政治力量和團體參與該國內部全面對話,並強調在聯合國主持下開展工作的重要性。
  • 今日利比亞
    想不到首都的黎波裡這般繁華、整潔和美麗;想不到利比亞的小夥子穿著這般時髦西化;想不到好萊塢最新大片的海報竟然也出現在的黎波裡街頭……所見所聞讓記者幾乎無法相信,這是在利比亞,是在一個曾受到十多年經濟制裁而且解除制裁才3年多的國家。但這些現象的背後,如今的利比亞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度?
  • 利比亞禁止持未翻譯成阿拉伯文護照者入境
    人民網11月13 日訊 利比亞政府已正式決定,持未翻譯成阿拉伯文護照者一律不準入境,並把這一決定通知了世界各航空公司,目前已開始實施。科威特《祖國報》今天報導說,兩天前,利比亞政府正式通知世界各航空公司:凡是所持護照未翻譯成阿拉伯文的乘客一律不準進入利比亞,但外交官除外。
  • 阿拉伯國家駐華使節團抵滬訪問,李強介紹上海發展重點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今天下午(12月8日)會見了由18個阿拉伯國家和阿盟駐華使節組成的代表團一行。李強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對各位駐華使節來滬訪問表示歡迎,並向客人介紹了上海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相關情況。李強說,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友誼源遠流長、歷久彌新。
  • 卡達,阿拉伯以及西方世界的「伊斯蘭主義特洛伊木馬「
    它運用巴甫洛夫式條件反射策略來哄騙阿拉伯民眾。……多年來,該臺以專業、客觀的面目示人,特別是與阿拉伯民眾的親近者打成一片,從最激進的組織開始,如賓·拉登的『基地』組織等,到團結在阿拉伯人神聖的事業周圍,即保衛巴勒斯坦」。「客觀性要求將巴林與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同等對待;客觀性還要求,如果支持民主,就必須從自身做起,再呼籲沙烏地阿拉伯和海灣國家的埃米爾實行。」
  • 阿拉伯王室:「穩定之錨」如何煉成
    馬克斯·韋伯指出,「如果沒有合法性,一個統治者,一個政權或者政府體系就很難得到處理衝突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對於長期的穩定和良好的統治是至關重要的。」無論突尼西亞、埃及,還是利比亞,前政權的政治合法性被統治國家數十年之久的領導人,以及僵化的體制損耗殆盡。民生凋敝、意識形態和發展道路的迷失、領導人企圖父業子承引發的政治繼承危機,成為壓彎阿拉伯「克裡斯瑪式政權」的最後一根稻草。
  • 利比亞對立雙方埃及對話達成共識
    聯合國利比亞支助特派團證實,利比亞兩大陣營在埃及舉行的對話取得進展,雙方就交換在押人員、開放利比亞不同地區間的空中和陸上運輸線達成初步協議。美聯社9月30日援引聯合國利比亞支助團一份書面聲明報導,利比亞對立雙方28日在埃及紅海旅遊勝地胡爾加達開啟為期兩天面對面軍事對話。
  • 錢其琛就中美上海公報30周年發表文章(全文)(2002.02.26)
    為紀念中美上海公報發表30周年,2002年第四期《求是》雜誌發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的署名文章,題為《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公報確定了中美關係的基本指導原則,即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根據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侵犯別國、不幹涉別國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美方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些原則在後來幾年裡的兩國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中得到進一步確認和發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會長朱佳木:十九大的歷史意義和重大創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會長、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朱佳木在座談會上做了發言。實錄如下:十九大報告是一個凝聚全黨智慧,順應人民期待,對我國發展具有重大指導作用,在國際社會產生積極影響的報告。其中最大的一個重點和亮點,就是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的政治判斷,這個判斷源於我國當前社會主要矛盾、歷史發展階段、國際地位的新變化,也反映了我們黨在理論探索上取得了新成果,奮鬥目標上做出的新安排。因此,是我們全黨全國人民今後長期的行動指南。
  • 百年「公報」史:概念、源流與歷史演變
    第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政府、政黨、團體的代表在會談中或會談後共同發表的關於會談進展、經過,或就某些問題達成協議的正式文件,稱為『公報』『聯合公報』或『新聞公報』。有時其中包含有關於會談國家間相互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具有條約的性質。第三,由一國政府編印的專門登載法律、法令、決議、命令、條約、協定或其他官方文件的刊物。」
  • 中東面面觀丨利比亞之殤
    如果要用最簡單的表述來涵蓋利比亞近十年所發生的一切,那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打著「拯救利比亞人民」的旗號出手推翻了卡扎菲政權,也一手把利比亞人民推進了到如今已經愈發看不到出口的深淵。大多數利比亞民眾的部落意識都相當強烈而國家意識則明顯淡薄。一直以來,部落因素都是利比亞國家政權建設和安全治理方面的一個關鍵性變量。卡扎菲在位42年,通過強硬的行事風格和高超的政治手段,讓利比亞在國家層面基本保持了穩定。而且其在執政的一些時期,也採取了很多措施來構建國民的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比如其曾推行的一系列「去部落化」的做法。
  • 李強今天會見阿拉伯國家駐華使節代表團一行,期待為中阿關係良好...
    李強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對各位駐華使節來滬訪問表示歡迎,並向客人介紹了上海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相關情況。李強說,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友誼源遠流長、歷久彌新。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和改革開放的前沿窗口,正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對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謀劃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合作,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有步驟地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迅速恢復了國民經濟並開展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這個歷史階段中,中國共產黨確定的指導方針和基本政策是正確的,取得的勝利是輝煌的。
  • 阿爾及利亞:遲到8年的「阿拉伯之春」?
    這是阿爾及利亞自上月陷入持續動蕩以來,執政集團作出的明顯讓步,初步滿足了反對者要求布特弗利卡告老還鄉的核心要求,但是,這個重大讓步也許暫時可以讓阿爾及利亞避免政治與社會危機進一步加劇,但是,躲過2011年「阿拉伯之春」大風潮後,這個北非和阿拉伯大國依然面臨著新的十字路口。